陳秀麗完全沒有注意到金美淑的小情緒,她全副心思都在接下來的日程上。陳立業建議她們先去韓國風情街上逛一逛,那裏有不少韓國人開的店鋪,然後再去韓國人聚集的小區周邊超市踩點,看看韓國人的口味,知己知彼才能知道後麵該怎麽走。
城陽的韓國風情街上店鋪林立,陳秀麗和金美淑被眼前的熱鬧驚呆了。
“我滴乖乖,怎麽能有這麽老些人啊。”金美淑發出感歎。
兩人樸素寒酸的打扮與繁華熱鬧的人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金美淑感受到周圍或多或少打量的目光,很有些不自在。
“姐,咱們也買身衣裳吧。”
陳秀麗也感受到了,她雖不在意旁人的眼光,可是想到過幾天要去商貿公司,總得有身能見人的衣服。
二人進了一家服裝店,店員穿著一身韓服,普通話說得相當蹩腳。
金美淑用朝鮮語問,“是韓國人?”
對方眼中閃過一抹驚訝,隨即點點頭。陳秀麗和金美淑相視一笑,正愁找不到韓國人呢,機會來了。
為了和對方好說話,陳秀麗和金美淑很快在店裏選了兩套衣服,金美淑年齡小,選的休閑款式,陳秀麗為了談生意方便,選了一套西裝,一共花了500多塊錢,陳秀麗疼得心裏直滴血。
她拉過金美淑,小聲交代:“你告訴她我們不白問她,付給她錢。”
金美淑嘰裏咕嚕和對方轉達陳秀麗的意思,對方有些懵懂地點點頭。
陳秀麗聽不懂朝鮮語,隻看見金美淑和這個韓國小姑娘禮尚往來,一問一答,進行得像模像樣。
“我的媽呀,我可裝不下去了。”韓國小姑娘突然說出了一句東北話,“姐,你是鮮族的不,我也是,咱們是老鄉。”
陳秀麗和金美淑同時傻眼,感情韓國人也有假的。
小姑娘姓李,叫李愛敏,是青島大學的學生,家在延邊。服裝店的老板看她會說朝鮮語,就讓她假扮韓國人,這樣來買服裝的人都會以為這是韓國人開的店,裏麵的服裝也都是韓國進口的,既能賣上價,又能賣出量。
“你這裏的衣服不是韓國進口的?”金美淑抓住重點。
李愛敏搖頭,“都是即墨批發的,不過韓國服裝也是從那進口的,其實沒什麽區別。”
“你們不會是想退錢吧?”李愛敏往後退了一步,“我和你們說,整條街上的衣服都差不多這個情況,隻有街中間有家是真正的韓國牌子,不過是本土加工還是代工廠,我也不知道,他家比我家貴多了,500塊隻能買個小衫。”
李愛敏怕她倆不信,把衣服打開,讓她們看細節,“你看我們家衣服這做工,一點也不差。”
陳秀麗沒想到名聲在外的韓國風情街居然是這樣的情況,有些始料未及。“這裏賣的東西是國產的,韓國人還都是假扮的?”
李愛敏擔心陳秀麗退貨,她的工資全靠業績,“你不退貨,我就告訴你。”
“行,我不退貨。”陳秀麗和她保證。
從李愛敏嘴裏,陳秀麗總算知道了,這個韓國風情街裏都是中國人開的店鋪,裏麵的產品基本也都是國產的外貿貨。那些穿著韓服的服務人員大多數都是延邊過來打工的。
陳秀麗想把山野菜賣給韓國人,現在這裏大部分都是中國人,她覺得沒必要在這裏繼續逛下去。
陳秀麗帶著金美淑十分失望地離開風情街,她們踏上了去韓國城的公交車。
所謂韓國城是由韓國開發商開發的幾處樓盤,裏麵住的都是在工業園裏工作的韓國人。
陳秀麗和金美淑經人指點,來到了韓國城外最大的一處超市,裏麵的商品幾乎都是韓文,陳秀麗不認識,金美淑也犯愁,她認識的朝鮮字還沒有漢字多。
“我想買點泡菜。”金美淑直接問售貨員。
售貨員帶他們來到了一處冷藏櫃,裏麵裝滿了各種泡菜,金美淑挑了幾樣平常的。
“你要買?”陳秀麗不解,金美淑帶的還沒吃完呢。
金美淑壓低聲音:“這裏都是韓國人買,我得看看他們吃的口味和咱們差了多少。”
對,陳秀麗感慨自己人到事中迷,這麽簡單的道理都沒想明白。
“有野菜嗎?”金美淑又問。
售貨員小跑著從隔壁貨架上拿來一個花花綠綠的袋子,金美淑接過來,隻見半袋子水裏麵飄著幾顆綠油油的小根蒜。
金美淑皺著眉頭,和陳秀麗咂舌,“這也太能糊弄人了。”
兩人結賬,五袋泡菜加一袋小根蒜,一共花了89元,金美淑哀嚎,“太坑人了,韓國人都是傻子嘛。”
“不是傻,是人家消費高。”
陳秀麗循聲望去,李愛敏正笑吟吟地在對麵看著她倆。
“你該不會跟著我們吧?”金美淑下意識的看向四周。
李愛敏笑她想太多,“我剛家教完,出了門就看見你們倆,我有點好奇了,你倆到底想幹什麽呀?”
一天碰上兩次,也算是有緣,陳秀麗看著眼前的李愛敏,心裏有了主意。
“我請你吃飯,你幫我翻譯點東西行嗎?”
“多少啊?”李愛敏不幹賠本的買賣,“多了我可不幹。”
“不多。”金美淑揚起手裏的袋子,就這幾個包裝。
饒是李愛敏同學成績優異,翻譯配料表也有些困難,“這上麵都是一些添加劑,我不太認識。”
她有些不好意思。
陳秀麗把裝小根蒜的袋子單拎出來,“你幫我看看,這裏都有啥?”
“野蒜,水,鹽,就這幾樣沒了。”李愛敏總算找迴幾分麵子。
陳秀麗心下了然,她之所以關注小根蒜的包裝,是因為這種加工方式同樣適用於山野菜。不需要研發味道,也不需要大的技術含量,簡單加工後,保持原汁原味就好,特別適合初創階段。
金美淑急著知道韓國人的口味,很快拆開了一份辣白菜。一股酸氣直衝麵門。她皺著眉頭,“這玩意感覺不能好吃啊。”
城陽的韓國風情街上店鋪林立,陳秀麗和金美淑被眼前的熱鬧驚呆了。
“我滴乖乖,怎麽能有這麽老些人啊。”金美淑發出感歎。
兩人樸素寒酸的打扮與繁華熱鬧的人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金美淑感受到周圍或多或少打量的目光,很有些不自在。
“姐,咱們也買身衣裳吧。”
陳秀麗也感受到了,她雖不在意旁人的眼光,可是想到過幾天要去商貿公司,總得有身能見人的衣服。
二人進了一家服裝店,店員穿著一身韓服,普通話說得相當蹩腳。
金美淑用朝鮮語問,“是韓國人?”
對方眼中閃過一抹驚訝,隨即點點頭。陳秀麗和金美淑相視一笑,正愁找不到韓國人呢,機會來了。
為了和對方好說話,陳秀麗和金美淑很快在店裏選了兩套衣服,金美淑年齡小,選的休閑款式,陳秀麗為了談生意方便,選了一套西裝,一共花了500多塊錢,陳秀麗疼得心裏直滴血。
她拉過金美淑,小聲交代:“你告訴她我們不白問她,付給她錢。”
金美淑嘰裏咕嚕和對方轉達陳秀麗的意思,對方有些懵懂地點點頭。
陳秀麗聽不懂朝鮮語,隻看見金美淑和這個韓國小姑娘禮尚往來,一問一答,進行得像模像樣。
“我的媽呀,我可裝不下去了。”韓國小姑娘突然說出了一句東北話,“姐,你是鮮族的不,我也是,咱們是老鄉。”
陳秀麗和金美淑同時傻眼,感情韓國人也有假的。
小姑娘姓李,叫李愛敏,是青島大學的學生,家在延邊。服裝店的老板看她會說朝鮮語,就讓她假扮韓國人,這樣來買服裝的人都會以為這是韓國人開的店,裏麵的服裝也都是韓國進口的,既能賣上價,又能賣出量。
“你這裏的衣服不是韓國進口的?”金美淑抓住重點。
李愛敏搖頭,“都是即墨批發的,不過韓國服裝也是從那進口的,其實沒什麽區別。”
“你們不會是想退錢吧?”李愛敏往後退了一步,“我和你們說,整條街上的衣服都差不多這個情況,隻有街中間有家是真正的韓國牌子,不過是本土加工還是代工廠,我也不知道,他家比我家貴多了,500塊隻能買個小衫。”
李愛敏怕她倆不信,把衣服打開,讓她們看細節,“你看我們家衣服這做工,一點也不差。”
陳秀麗沒想到名聲在外的韓國風情街居然是這樣的情況,有些始料未及。“這裏賣的東西是國產的,韓國人還都是假扮的?”
李愛敏擔心陳秀麗退貨,她的工資全靠業績,“你不退貨,我就告訴你。”
“行,我不退貨。”陳秀麗和她保證。
從李愛敏嘴裏,陳秀麗總算知道了,這個韓國風情街裏都是中國人開的店鋪,裏麵的產品基本也都是國產的外貿貨。那些穿著韓服的服務人員大多數都是延邊過來打工的。
陳秀麗想把山野菜賣給韓國人,現在這裏大部分都是中國人,她覺得沒必要在這裏繼續逛下去。
陳秀麗帶著金美淑十分失望地離開風情街,她們踏上了去韓國城的公交車。
所謂韓國城是由韓國開發商開發的幾處樓盤,裏麵住的都是在工業園裏工作的韓國人。
陳秀麗和金美淑經人指點,來到了韓國城外最大的一處超市,裏麵的商品幾乎都是韓文,陳秀麗不認識,金美淑也犯愁,她認識的朝鮮字還沒有漢字多。
“我想買點泡菜。”金美淑直接問售貨員。
售貨員帶他們來到了一處冷藏櫃,裏麵裝滿了各種泡菜,金美淑挑了幾樣平常的。
“你要買?”陳秀麗不解,金美淑帶的還沒吃完呢。
金美淑壓低聲音:“這裏都是韓國人買,我得看看他們吃的口味和咱們差了多少。”
對,陳秀麗感慨自己人到事中迷,這麽簡單的道理都沒想明白。
“有野菜嗎?”金美淑又問。
售貨員小跑著從隔壁貨架上拿來一個花花綠綠的袋子,金美淑接過來,隻見半袋子水裏麵飄著幾顆綠油油的小根蒜。
金美淑皺著眉頭,和陳秀麗咂舌,“這也太能糊弄人了。”
兩人結賬,五袋泡菜加一袋小根蒜,一共花了89元,金美淑哀嚎,“太坑人了,韓國人都是傻子嘛。”
“不是傻,是人家消費高。”
陳秀麗循聲望去,李愛敏正笑吟吟地在對麵看著她倆。
“你該不會跟著我們吧?”金美淑下意識的看向四周。
李愛敏笑她想太多,“我剛家教完,出了門就看見你們倆,我有點好奇了,你倆到底想幹什麽呀?”
一天碰上兩次,也算是有緣,陳秀麗看著眼前的李愛敏,心裏有了主意。
“我請你吃飯,你幫我翻譯點東西行嗎?”
“多少啊?”李愛敏不幹賠本的買賣,“多了我可不幹。”
“不多。”金美淑揚起手裏的袋子,就這幾個包裝。
饒是李愛敏同學成績優異,翻譯配料表也有些困難,“這上麵都是一些添加劑,我不太認識。”
她有些不好意思。
陳秀麗把裝小根蒜的袋子單拎出來,“你幫我看看,這裏都有啥?”
“野蒜,水,鹽,就這幾樣沒了。”李愛敏總算找迴幾分麵子。
陳秀麗心下了然,她之所以關注小根蒜的包裝,是因為這種加工方式同樣適用於山野菜。不需要研發味道,也不需要大的技術含量,簡單加工後,保持原汁原味就好,特別適合初創階段。
金美淑急著知道韓國人的口味,很快拆開了一份辣白菜。一股酸氣直衝麵門。她皺著眉頭,“這玩意感覺不能好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