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麗和趙大力迴到黃泥崗後,劉德水召開村民大會,讓他們二人給村裏人上課。陳秀麗沒有意見,趙大力卻一再推脫,說自己成績勉強合格,課講不明白,把劉德水氣得吹胡子瞪眼。
課程剛開始時,有不少人去聽,上了幾天以後,人一天比一天少,沒等一個項目講完,根本沒人聽課了。
無論劉德水在廣播裏怎麽喊,都沒人來,陳秀麗沮喪至極,以為是自己課講得不好。
“不是。”劉德水歎著氣,“就是覺得學了沒用,也不愛學,觀念一時半會轉不過來。”
陳秀麗晚上不用講課後,就把周怡君從娘家接了迴來。此時陳立業已經迴學校上課,姐弟二人心結打開以後,陳立業對陳秀麗倒是比王萍話更多,兩人每周末都會通一次電話。
村裏焊電焊的老王家娶媳婦,陳秀麗一早過去幫忙。當地婚宴分為兩天,頭一天叫做菜,顧名思義,就是準備宴席上的菜品,第二天是婚禮當天,也叫正日子。
中午吃飯時,王嬸和陳秀麗一桌,同桌的還有幾個婦女,老陳家的媳婦小聲說,“我娘家村裏有個朝鮮來的媳婦,被遣送迴去了,聽說迴去就得挨槍子,你們說老譚家那個是不是?”
“不能吧?殺人都不一定槍斃呢。那邊的法律這麽嚴?”善良的王嬸為那個素未謀麵的女子擔心。
陳家媳婦磕著瓜子:“抓迴去就是什麽來著,對,叛國罪,肯定就是一個死啊。”
陳秀麗知道老譚家的媳婦,剛嫁過來的時候還不會說中國話,拌朝鮮鹹菜非常好吃,整個黃泥崗做韓式辣醬的手藝都是她教的。平日裏對公婆特別孝順,每天都等公婆和丈夫吃完飯了她才上桌,譚家人勸了好久,才改了這個毛病。
“老譚家的也不一定是,兒子都好幾歲了,就算是也不能讓走了吧。”村裏大部分人對老譚家媳婦的來處都心知肚明,可都由衷希望事情不要往最壞的地方發展。
“我兒媳婦當然不是了!”老譚太太聽到陳秀麗這桌人的對話,怒氣衝衝,“你們少在背後嚼舌根,她是鮮族人,才不是什麽朝鮮來的。”
陳秀麗被她說的紅了臉,連忙道歉,“大娘,我不是那個意思,對不起。”
這個小插曲,隨著開席,煙消雲散。到了傍晚,陳秀麗拎著菜刀到王家包餃子。
婚禮當天早晨,娘家且吃餃子是當地的傳統。辦婚宴,少不了來幫忙幹活的人,餃子也是為他們準備的早飯。通常要包上千個餃子,因為數量巨大,所以大姑娘,小媳婦都會在傍晚來到主家,剁餡兒的剁餡兒,和麵的和麵,準備工作做完之後,一邊嘮嗑一邊包餃子。人太多,工具供不上,就自己帶著菜刀或者擀麵杖過來。
餃子剛包上,陳家媳婦從外麵滿頭大汗的進來,“警察來了,譚家媳婦跑了。”
“啥?”眾人驚唿,“老譚太太中午還說不是呢,跑了?跑哪去了?”
陳家媳婦喘著粗氣,“估計是怕警察抓,老譚太太讓跑的,這會警察也沒走,哎喲,關鍵時候,書記還不在家,這可咋整。”
周大嫂脫下身上的圍裙,“咱們看看去。”
一隊婦女放下手裏的麵團,肉餡,浩浩蕩蕩出了老王家的院子。
譚家門前,此刻正停著一輛警車,屋子裏,兩個警察在勸老譚太太。
“大娘,人到底去哪裏,您給個話,她是個黑戶,總不能躲一輩子吧?”
老譚太太抱著自己3歲半的孫子,嚷得裏裏外外都能聽見,“跑了就是跑了,連兒子都不要了,你們要是不相信,就把我抓過去,我老了,不怕挨槍子。”
其中一個警察小鄭哭笑不得,“大娘,您是中國人,您兒媳婦是朝鮮人,她不一樣。”
“都是人,有什麽不一樣的,我替她迴去,那邊連飯都吃不飽啊。鳧著一塊木板飄了過來,要不是命大,早都喂了魚了,留在我家礙著你們什麽事,非要拉她迴去送死。”
“大娘,您這樣子包庇是在犯罪。”警察漸漸沒了耐心。
陳秀麗透過窗戶看進屋裏,發現那個一直沒說話的警察就是幫她把周怡君找迴來的李警官,幾年不見,李警官已經完全脫去初見時的那股稚氣,成了名副其實的老警察。
老譚太太拒不配合,李警官二人也沒辦法,隻好打道迴府。開車門時,陳秀麗輕聲叫住李警官。
李警官還記得陳秀麗,當年周怡君被拐,是他辦的第一起案子。
陳秀麗把李警官引到一旁,“李警官,我就是想問,這事有迴旋的餘地不?您看,孩子都那麽大了,她是個特別好的人,村裏人都很喜歡她。”
李警官表情嚴肅,“我們是在依法驅逐非法入境的朝鮮難民,這不是過家家,沒有迴旋餘地。”
“可是,李警官,她的孩子是個中國人,她在我們村裏生活了這麽多年,也算是半個中國人了,能不能通融通融?”
“當然不能。”李警官依然冷著臉,“她沒有中國人身份,必須就地遣返。”
“那給她落戶不就完了嗎?”陳秀麗脫口而出。
李警官冷酷的麵容有一絲龜裂,“你說什麽?”
陳秀麗被他突然高起來的聲音嚇了一跳,以為自己說了什麽大逆不道的話,小聲找補:“我沒別的意思,就問問能不能給她落戶?”
李警官銳利的目光死死盯住陳秀麗,像是要燒穿她的臉。
陳秀麗被盯得心裏發毛,“當我沒說,給您添麻煩了。”轉身欲走。
“你說的事情沒有先例,容我迴去問問,後天你讓孩子奶奶來派出所找我。”
警車絕塵而去,陳秀麗才堪堪反應過來,這事也許還有緩和的餘地,她故意等其他人都散了以後,跑到屋裏,把李警官的話告訴老譚太太。
迴去路上,警察小鄭開著車信誓旦旦地說,“肯定是那老太太把人藏起來了,李哥,咱們就不該走,守在她家裏,不信人不迴來。”
李警官雙眼微合,不知在想著什麽,小鄭用餘光打量著他,“哥,你該不會是心軟了吧?那是在犯錯誤。”
“瞎說什麽?一切按製度辦事。”
課程剛開始時,有不少人去聽,上了幾天以後,人一天比一天少,沒等一個項目講完,根本沒人聽課了。
無論劉德水在廣播裏怎麽喊,都沒人來,陳秀麗沮喪至極,以為是自己課講得不好。
“不是。”劉德水歎著氣,“就是覺得學了沒用,也不愛學,觀念一時半會轉不過來。”
陳秀麗晚上不用講課後,就把周怡君從娘家接了迴來。此時陳立業已經迴學校上課,姐弟二人心結打開以後,陳立業對陳秀麗倒是比王萍話更多,兩人每周末都會通一次電話。
村裏焊電焊的老王家娶媳婦,陳秀麗一早過去幫忙。當地婚宴分為兩天,頭一天叫做菜,顧名思義,就是準備宴席上的菜品,第二天是婚禮當天,也叫正日子。
中午吃飯時,王嬸和陳秀麗一桌,同桌的還有幾個婦女,老陳家的媳婦小聲說,“我娘家村裏有個朝鮮來的媳婦,被遣送迴去了,聽說迴去就得挨槍子,你們說老譚家那個是不是?”
“不能吧?殺人都不一定槍斃呢。那邊的法律這麽嚴?”善良的王嬸為那個素未謀麵的女子擔心。
陳家媳婦磕著瓜子:“抓迴去就是什麽來著,對,叛國罪,肯定就是一個死啊。”
陳秀麗知道老譚家的媳婦,剛嫁過來的時候還不會說中國話,拌朝鮮鹹菜非常好吃,整個黃泥崗做韓式辣醬的手藝都是她教的。平日裏對公婆特別孝順,每天都等公婆和丈夫吃完飯了她才上桌,譚家人勸了好久,才改了這個毛病。
“老譚家的也不一定是,兒子都好幾歲了,就算是也不能讓走了吧。”村裏大部分人對老譚家媳婦的來處都心知肚明,可都由衷希望事情不要往最壞的地方發展。
“我兒媳婦當然不是了!”老譚太太聽到陳秀麗這桌人的對話,怒氣衝衝,“你們少在背後嚼舌根,她是鮮族人,才不是什麽朝鮮來的。”
陳秀麗被她說的紅了臉,連忙道歉,“大娘,我不是那個意思,對不起。”
這個小插曲,隨著開席,煙消雲散。到了傍晚,陳秀麗拎著菜刀到王家包餃子。
婚禮當天早晨,娘家且吃餃子是當地的傳統。辦婚宴,少不了來幫忙幹活的人,餃子也是為他們準備的早飯。通常要包上千個餃子,因為數量巨大,所以大姑娘,小媳婦都會在傍晚來到主家,剁餡兒的剁餡兒,和麵的和麵,準備工作做完之後,一邊嘮嗑一邊包餃子。人太多,工具供不上,就自己帶著菜刀或者擀麵杖過來。
餃子剛包上,陳家媳婦從外麵滿頭大汗的進來,“警察來了,譚家媳婦跑了。”
“啥?”眾人驚唿,“老譚太太中午還說不是呢,跑了?跑哪去了?”
陳家媳婦喘著粗氣,“估計是怕警察抓,老譚太太讓跑的,這會警察也沒走,哎喲,關鍵時候,書記還不在家,這可咋整。”
周大嫂脫下身上的圍裙,“咱們看看去。”
一隊婦女放下手裏的麵團,肉餡,浩浩蕩蕩出了老王家的院子。
譚家門前,此刻正停著一輛警車,屋子裏,兩個警察在勸老譚太太。
“大娘,人到底去哪裏,您給個話,她是個黑戶,總不能躲一輩子吧?”
老譚太太抱著自己3歲半的孫子,嚷得裏裏外外都能聽見,“跑了就是跑了,連兒子都不要了,你們要是不相信,就把我抓過去,我老了,不怕挨槍子。”
其中一個警察小鄭哭笑不得,“大娘,您是中國人,您兒媳婦是朝鮮人,她不一樣。”
“都是人,有什麽不一樣的,我替她迴去,那邊連飯都吃不飽啊。鳧著一塊木板飄了過來,要不是命大,早都喂了魚了,留在我家礙著你們什麽事,非要拉她迴去送死。”
“大娘,您這樣子包庇是在犯罪。”警察漸漸沒了耐心。
陳秀麗透過窗戶看進屋裏,發現那個一直沒說話的警察就是幫她把周怡君找迴來的李警官,幾年不見,李警官已經完全脫去初見時的那股稚氣,成了名副其實的老警察。
老譚太太拒不配合,李警官二人也沒辦法,隻好打道迴府。開車門時,陳秀麗輕聲叫住李警官。
李警官還記得陳秀麗,當年周怡君被拐,是他辦的第一起案子。
陳秀麗把李警官引到一旁,“李警官,我就是想問,這事有迴旋的餘地不?您看,孩子都那麽大了,她是個特別好的人,村裏人都很喜歡她。”
李警官表情嚴肅,“我們是在依法驅逐非法入境的朝鮮難民,這不是過家家,沒有迴旋餘地。”
“可是,李警官,她的孩子是個中國人,她在我們村裏生活了這麽多年,也算是半個中國人了,能不能通融通融?”
“當然不能。”李警官依然冷著臉,“她沒有中國人身份,必須就地遣返。”
“那給她落戶不就完了嗎?”陳秀麗脫口而出。
李警官冷酷的麵容有一絲龜裂,“你說什麽?”
陳秀麗被他突然高起來的聲音嚇了一跳,以為自己說了什麽大逆不道的話,小聲找補:“我沒別的意思,就問問能不能給她落戶?”
李警官銳利的目光死死盯住陳秀麗,像是要燒穿她的臉。
陳秀麗被盯得心裏發毛,“當我沒說,給您添麻煩了。”轉身欲走。
“你說的事情沒有先例,容我迴去問問,後天你讓孩子奶奶來派出所找我。”
警車絕塵而去,陳秀麗才堪堪反應過來,這事也許還有緩和的餘地,她故意等其他人都散了以後,跑到屋裏,把李警官的話告訴老譚太太。
迴去路上,警察小鄭開著車信誓旦旦地說,“肯定是那老太太把人藏起來了,李哥,咱們就不該走,守在她家裏,不信人不迴來。”
李警官雙眼微合,不知在想著什麽,小鄭用餘光打量著他,“哥,你該不會是心軟了吧?那是在犯錯誤。”
“瞎說什麽?一切按製度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