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強一輩子的齊鳳英,吊死在了自家院子的葡萄架上。
臘八的夜裏,外麵零下三十度,她趁著周炳仁睡著,穿好為她準備好的裝老衣服,那是一套藍灰色的呢子大衣,腳上是一雙她母親留給她的繡花鞋。頭發梳得一絲不苟,甚至她還為自己化了妝。
饒是對她不滿的陳秀麗,在這一刻,也不得不對她提起敬意,這個要強一輩子的女人,即使在放棄生命的時候,也想盡力保持著尊嚴。
有人說,齊鳳英腦子裏長的瘤子越來越大,整日頭疼得像有電鑽在鑽頭骨,她受不了罪,才不想活了。
也有人說,年輕時她做多了錯事,這都是報應,做人千萬不能喪良心,否則就得和她一樣。
陳秀麗對這一切都置若罔聞,早在她和周怡君商量好去看齊鳳英的時候,她已經放下了過去的種種。隻可惜,造化弄人,倘若再早一天,她看到周怡君上門,是不是就會放棄輕生的念頭,是不是走的時候,心裏也能更好受一些。
隻是這一切,都不得而知了。
周家的喪事,按村裏的規矩說,陳秀麗還沒再婚,到現在仍然算是周家的兒媳婦,但她沒去參加,隻在晚上辭靈的時候,給齊鳳英上了一炷香。
周怡君作為齊鳳英唯一的孫女,在陳秀麗的授意下,葬禮全程參與。村裏人都說,甭管以前咋樣,到底還是自己孫女,齊鳳英也該走得安心了。
陳秀麗對此說法嗤之以鼻,人死如燈滅,生前沒得到的,死後也不可能擁有。
齊鳳英選擇上吊,對周炳仁的殺傷力是致命的。葬禮過後,周博文想把他帶迴自己家,周炳仁說什麽都不走。
“我還得給你媽燒七,我哪也不去,你有事就迴去忙,不用守著我。”
周博文的學校忙著評估,所有教職工都不放假,他隻請了5天假,時間一到,有再多放不下,他也不得不離開。
自齊鳳英死後,王萍情緒一直低落,每日坐在炕頭提不起精神。
“你說好好的人,怎麽就尋了短見呢?”
“她也不是好好的人哪。”陳大發實話實說,“活著也遭罪,早點解脫了也挺好。”
王萍吸著鼻子,“要是病死了,我心裏也不能那麽難受,一想到她是大過年吊死的,我這心裏就跟壓著一塊大石頭似的。”
“都怪我磨蹭,我要是早點和秀麗說,她是不是也能走得安心點?”
“你們哪,好像人死了,不管她做了什麽錯事,都自動清零。”陳秀玲放假好幾天了,她看不過眼,說出自己的看法。
“人都死了,還計較什麽?再說了,人死為大。”王萍自有一番道理。
陳秀麗撇撇嘴,“殺人犯槍斃了就不遭人恨啦?”
“那怎麽能一樣,齊鳳英也沒殺人放火。”王萍小聲反駁。
“是沒殺人放火,你們別忘了,是我姐爭氣,如果我姐是個軟柿子,早就被她欺負死了,弄不好跳河都有可能。”
太平鎮在十幾年前,還真有個被惡婆婆逼死的可憐女人。王萍想到這個事,不吱聲了。
陳大發知道王萍為什麽會替齊鳳英說話,齊鳳英挖空心思吞掉周建軍的賠償款,霸占陳秀麗的房子,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小兒子周博文。就像當年王萍逼著陳秀麗嫁給周建軍一樣,她們都是為了兒子。
王萍和齊鳳英立場不同,但她們的選擇是共通的,所以在齊鳳英死後,她理解了齊鳳英。替齊鳳英開脫,其實就是幫當年的自己開脫。
“不說她了。”陳大發及時轉移話題,“現在最可憐的是周炳仁,我聽他們鄰居說,大冷天他連火都不生,屋子裏跟冰窖似的,一天天也不怎麽吃飯,再這麽下去,人該熬不住了。”
“那你去幫他燒點火吧,再給他送點飯,該說不說,他對君君還可以的。”王萍想到陳秀麗或許不願意,下意識地問陳秀玲,“你姐能不願意不?”
陳秀玲懶得管父母的事,“我姐才不在意呢,想去你們就去。”
陳秀麗原本打算帶著他們一家人去三亞過年,林玉琴去年在那邊買了房子,她因為身子越發笨重,選擇老實在家養胎。陳家人到了那邊可以直接住過去。
出了這檔子事,王萍和陳大發都沒有心情,陳秀玲興致很好,可是周怡君要留下給齊鳳英燒七,而且陳秀麗因為建廠的事,也不方便離開。獨木不成林,陳秀麗也隻好偃旗息鼓,老實在家過年。
這個年過得屬實沒什麽意思,至少在陳秀玲看來是近幾年當中最沒勁的一個年。
初一早晨,陳立業打國際長途拜年,王萍和陳大發才算興致好一些。等掛了電話,王萍又開始抹眼淚,怪陳立業太遠,還得兩年才能迴來。
陳秀玲無聊地冒泡泡,待陳秀麗開工以後,天天跟著她在工地和加工廠之間來迴跑。
正月初十,由紀總牽頭,在香格裏拉酒店舉辦了一場聚會。申南藥材行業中有頭有臉的人物都接到了通知。
林玉琴和陳秀麗也不例外,她們在高新區投資建廠的事在圈內已經不是秘密。
薑維新不想去,林玉琴知道,參會的人裏有他不想見的人。
“我去。”陳秀麗知道這是一個好機會。
“我也去,給你當護花使者。”陳秀玲自告奮勇,“我保證滴酒不沾,把狂蜂浪蝶都給你擋住。”
林玉琴哈哈大笑,“可拉到吧,就你這小美女,比你姐還招人呢。”
陳秀麗拿陳秀玲沒轍,這妹妹一肚子鬼主意,“別瞎說,你當看電影哪,都是為了生意去的,哪有什麽狂蜂浪蝶。”
“切。”陳秀玲挽住林玉琴的胳膊,“我都聽林姐說了,你們藥材圈兒裏對你有意思的好幾個呢,好像那個紀總就是。”
林玉琴怕陳秀玲說得再多,把自己賣個底朝天,及時製止她,“好啦好啦,你們姐妹倆都需要保護,薑叔不方便去,我陪你們去,就我現在這個身價,誰敢灌我一滴酒。”
臘八的夜裏,外麵零下三十度,她趁著周炳仁睡著,穿好為她準備好的裝老衣服,那是一套藍灰色的呢子大衣,腳上是一雙她母親留給她的繡花鞋。頭發梳得一絲不苟,甚至她還為自己化了妝。
饒是對她不滿的陳秀麗,在這一刻,也不得不對她提起敬意,這個要強一輩子的女人,即使在放棄生命的時候,也想盡力保持著尊嚴。
有人說,齊鳳英腦子裏長的瘤子越來越大,整日頭疼得像有電鑽在鑽頭骨,她受不了罪,才不想活了。
也有人說,年輕時她做多了錯事,這都是報應,做人千萬不能喪良心,否則就得和她一樣。
陳秀麗對這一切都置若罔聞,早在她和周怡君商量好去看齊鳳英的時候,她已經放下了過去的種種。隻可惜,造化弄人,倘若再早一天,她看到周怡君上門,是不是就會放棄輕生的念頭,是不是走的時候,心裏也能更好受一些。
隻是這一切,都不得而知了。
周家的喪事,按村裏的規矩說,陳秀麗還沒再婚,到現在仍然算是周家的兒媳婦,但她沒去參加,隻在晚上辭靈的時候,給齊鳳英上了一炷香。
周怡君作為齊鳳英唯一的孫女,在陳秀麗的授意下,葬禮全程參與。村裏人都說,甭管以前咋樣,到底還是自己孫女,齊鳳英也該走得安心了。
陳秀麗對此說法嗤之以鼻,人死如燈滅,生前沒得到的,死後也不可能擁有。
齊鳳英選擇上吊,對周炳仁的殺傷力是致命的。葬禮過後,周博文想把他帶迴自己家,周炳仁說什麽都不走。
“我還得給你媽燒七,我哪也不去,你有事就迴去忙,不用守著我。”
周博文的學校忙著評估,所有教職工都不放假,他隻請了5天假,時間一到,有再多放不下,他也不得不離開。
自齊鳳英死後,王萍情緒一直低落,每日坐在炕頭提不起精神。
“你說好好的人,怎麽就尋了短見呢?”
“她也不是好好的人哪。”陳大發實話實說,“活著也遭罪,早點解脫了也挺好。”
王萍吸著鼻子,“要是病死了,我心裏也不能那麽難受,一想到她是大過年吊死的,我這心裏就跟壓著一塊大石頭似的。”
“都怪我磨蹭,我要是早點和秀麗說,她是不是也能走得安心點?”
“你們哪,好像人死了,不管她做了什麽錯事,都自動清零。”陳秀玲放假好幾天了,她看不過眼,說出自己的看法。
“人都死了,還計較什麽?再說了,人死為大。”王萍自有一番道理。
陳秀麗撇撇嘴,“殺人犯槍斃了就不遭人恨啦?”
“那怎麽能一樣,齊鳳英也沒殺人放火。”王萍小聲反駁。
“是沒殺人放火,你們別忘了,是我姐爭氣,如果我姐是個軟柿子,早就被她欺負死了,弄不好跳河都有可能。”
太平鎮在十幾年前,還真有個被惡婆婆逼死的可憐女人。王萍想到這個事,不吱聲了。
陳大發知道王萍為什麽會替齊鳳英說話,齊鳳英挖空心思吞掉周建軍的賠償款,霸占陳秀麗的房子,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小兒子周博文。就像當年王萍逼著陳秀麗嫁給周建軍一樣,她們都是為了兒子。
王萍和齊鳳英立場不同,但她們的選擇是共通的,所以在齊鳳英死後,她理解了齊鳳英。替齊鳳英開脫,其實就是幫當年的自己開脫。
“不說她了。”陳大發及時轉移話題,“現在最可憐的是周炳仁,我聽他們鄰居說,大冷天他連火都不生,屋子裏跟冰窖似的,一天天也不怎麽吃飯,再這麽下去,人該熬不住了。”
“那你去幫他燒點火吧,再給他送點飯,該說不說,他對君君還可以的。”王萍想到陳秀麗或許不願意,下意識地問陳秀玲,“你姐能不願意不?”
陳秀玲懶得管父母的事,“我姐才不在意呢,想去你們就去。”
陳秀麗原本打算帶著他們一家人去三亞過年,林玉琴去年在那邊買了房子,她因為身子越發笨重,選擇老實在家養胎。陳家人到了那邊可以直接住過去。
出了這檔子事,王萍和陳大發都沒有心情,陳秀玲興致很好,可是周怡君要留下給齊鳳英燒七,而且陳秀麗因為建廠的事,也不方便離開。獨木不成林,陳秀麗也隻好偃旗息鼓,老實在家過年。
這個年過得屬實沒什麽意思,至少在陳秀玲看來是近幾年當中最沒勁的一個年。
初一早晨,陳立業打國際長途拜年,王萍和陳大發才算興致好一些。等掛了電話,王萍又開始抹眼淚,怪陳立業太遠,還得兩年才能迴來。
陳秀玲無聊地冒泡泡,待陳秀麗開工以後,天天跟著她在工地和加工廠之間來迴跑。
正月初十,由紀總牽頭,在香格裏拉酒店舉辦了一場聚會。申南藥材行業中有頭有臉的人物都接到了通知。
林玉琴和陳秀麗也不例外,她們在高新區投資建廠的事在圈內已經不是秘密。
薑維新不想去,林玉琴知道,參會的人裏有他不想見的人。
“我去。”陳秀麗知道這是一個好機會。
“我也去,給你當護花使者。”陳秀玲自告奮勇,“我保證滴酒不沾,把狂蜂浪蝶都給你擋住。”
林玉琴哈哈大笑,“可拉到吧,就你這小美女,比你姐還招人呢。”
陳秀麗拿陳秀玲沒轍,這妹妹一肚子鬼主意,“別瞎說,你當看電影哪,都是為了生意去的,哪有什麽狂蜂浪蝶。”
“切。”陳秀玲挽住林玉琴的胳膊,“我都聽林姐說了,你們藥材圈兒裏對你有意思的好幾個呢,好像那個紀總就是。”
林玉琴怕陳秀玲說得再多,把自己賣個底朝天,及時製止她,“好啦好啦,你們姐妹倆都需要保護,薑叔不方便去,我陪你們去,就我現在這個身價,誰敢灌我一滴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