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樣呢。”劉德水想出一個辦法,“先前都是我在前麵吆喝,讓大夥兒種這個,種那個,我自己從來沒上過手。村裏人背地裏都說,要是真能賺錢,他劉德水怎麽不幹,竟忽悠我們當出頭鳥。”
陳秀麗還真聽到背後有人這麽說過,她安慰劉德水,“那是你家條件好,兒女都爭氣,也舍不得讓你年紀大了挨累。”
劉德水搖搖頭,“話不能這麽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這幾年我的帶頭作用確實沒有到位。”
“秀麗,”劉德水一口氣喝幹半瓶水,“村裏隻有你有種植草藥的經驗,我找你一是和你確認飲片廠的真假,另一個是問你咱們黃泥崗適合種什麽藥材?”
陳秀麗麵露難色,“劉叔,先前我園子裏藥材種得什麽樣你也看到了,雖然我在培訓班學了一些種植技術,但一直也沒實踐過。和你說句實話,先前我去桓清的藥材種植園考察過,就是發現中藥材我一個人整不了,才把重心放在了收藥材上。”
“又要收購,又要搞種植,肯定是不行。”劉德水十分看好種植藥材的前景,不單是陳秀麗飲片廠給了他信心,平時在小女兒那裏也沒少打聽,時代在進步,醫藥的需求越來越大。
“譚寶林菌類種植技術沒得說,中草藥和我一樣是個門外漢,鎮上的技術員,我還信不著他們,你幫村裏想想辦法唄?”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從零開始太難了,陳秀麗皺著眉頭想了半天也沒想到特別好的辦法。
劉德水提醒她,“你剛才說桓清縣的藥材種植園是什麽情況?”
陳秀麗抿嘴微笑,“劉叔,你想找外援,直接和我說唄,拐彎抹角幹啥?”
“哎呀,不知道具體情況,怕你為難嘛。”劉德水樂了。
最後兩人定好,由陳秀麗聯係陳曉明,讓他來黃泥崗考察,幫黃泥崗選定合適的藥材品類。
自從陳曉明接手了長白山珍廠收蘑菇的差事,家裏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再加上藥材市場迴暖,他的草藥種植園也開始盈利。對於陳秀麗的囑托,他媳婦韓霞比他還上心。
“陳廠長是大客戶,你這點勁兒總算有地方使了,可得給人家看好了。”韓霞幫他收拾幾件換洗衣物,嘴上叨嘮個不停,“去了住哪,和你說了嗎?”
陳曉明忙著低頭找書,“住黃泥崗的書記家,你放心吧,陳廠長辦事靠譜的。”
“你這麽大個老爺們,我有啥不放心的,你走的時候去老孟家果園看看,有沒有下來的南國梨,給她帶兩箱。”
“你呀,就差打板兒給陳秀麗供起來了。”陳曉明和妻子開玩笑。
韓霞一臉認真,“咱家的財神爺,打板兒供起來也應該。”
陳曉明來了黃泥崗後,先是漫山遍野轉悠,陳秀麗陪了兩天。後來,廠裏有事找她,她就去了廠裏,劉德水接著陪他。
又走了三天,劉德水也著急了,“陳老弟,你天天轉悠啥呢?”
“看你們山上都有啥藥材。”陳曉明不慌不忙。
“哎呦,你早說啊,哪還用得著往山上跑,你問我,我都知道,細辛,地龍骨,人參,五味子,三枝九葉草。。。”
未等劉德水說完,陳曉明打斷他,“這些我都知道,我就是想看看,黃泥崗自然條件下,什麽藥材長得最好,你知道嗎?”
劉德水還真答不上來,在他看來,山上的藥材都是土生土長,看起來都差不多,能有什麽區別?
陳曉明不理會劉德水的疑問,自顧自地往前走。
如此又過了四天,陳曉明把黃泥崗周圍的溝溝岔岔走了遍。其他村民對這個突然出現在村裏的人感到好奇,大多數人都以為陳曉明是劉德水找來的風水先生,劉家可能要遷墳。
龍膽和三枝九葉草,這是陳曉明給出的答案。
三枝九葉草,劉德水很熟悉,每年八月份,村裏人進山看到了都會用鐮刀割迴來,陳秀麗家裏就收,八毛錢一斤。而龍膽,他沒聽過。
陳曉明翻開自己帶著的一本書,指給劉德水看,又去劉家的院子裏,拿迴一株小草。
“就是這種草,你們山上也有,不過不多。”
“山上既然不多,是不是就說明不適合種植?”
“不是。”說到自己擅長的領域,陳曉明褪去木訥拘謹,變得神采飛揚,“野生條件下,龍膽草數量一直都少,現在人工培育技術已經很完善,可以實現量產,它耐寒,零下二十五度都沒問題,特別適合咱們山區種植。”
劉德水傾向於三枝九葉草,不為別的,村裏人認識它,龍膽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想要種它,就得花時間教育他們,有這個時間,種子都灑地裏了。
陳曉明卻剛相反,他認為種植龍膽草更有優勢。
“你們村紅石砬那裏有一大塊地。”
劉德水點頭,向陳曉明投去讚賞的目光,這人眼裏有活,能容得下事,來了沒幾天,把黃泥崗裏裏外外都摸全了。
“那塊地平整,後麵挨著大河,澆水方便,特別適合種龍膽草。三枝九葉草適合種在山裏,那種樹場子最適合,你們村有樹場子,包山的沒幾戶吧?”
原來差別在這裏,黃泥崗包山的人家的確不多,最開始陳秀麗和趙大力兩人包了山,後續陸續也有幾戶包的,林林總總加一起也不到十戶人家。
“龍膽草一斤賣多少錢?一畝能有多少斤?”劉德水問出最核心的問題。
“畝產1000斤左右,去年的價格是30元一斤。”
“真假?”劉德水不是不信,而是價格太高讓他難以相信。
陳曉明笑的得意,“我去年賣了3000斤。”
劉德水原地轉起了圈圈,”這可比種苞米強太多了,就是種香菇也比不上呀,他們種香菇忙活半年能掙4萬多塊錢,我都覺得挺好了。“
“不不,還是不一樣的。”陳曉明打斷劉德水,“香菇半年就收了,龍膽草需要三年。”
“啥!”劉德水傻眼,時間需要這麽久。
陳秀麗還真聽到背後有人這麽說過,她安慰劉德水,“那是你家條件好,兒女都爭氣,也舍不得讓你年紀大了挨累。”
劉德水搖搖頭,“話不能這麽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這幾年我的帶頭作用確實沒有到位。”
“秀麗,”劉德水一口氣喝幹半瓶水,“村裏隻有你有種植草藥的經驗,我找你一是和你確認飲片廠的真假,另一個是問你咱們黃泥崗適合種什麽藥材?”
陳秀麗麵露難色,“劉叔,先前我園子裏藥材種得什麽樣你也看到了,雖然我在培訓班學了一些種植技術,但一直也沒實踐過。和你說句實話,先前我去桓清的藥材種植園考察過,就是發現中藥材我一個人整不了,才把重心放在了收藥材上。”
“又要收購,又要搞種植,肯定是不行。”劉德水十分看好種植藥材的前景,不單是陳秀麗飲片廠給了他信心,平時在小女兒那裏也沒少打聽,時代在進步,醫藥的需求越來越大。
“譚寶林菌類種植技術沒得說,中草藥和我一樣是個門外漢,鎮上的技術員,我還信不著他們,你幫村裏想想辦法唄?”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從零開始太難了,陳秀麗皺著眉頭想了半天也沒想到特別好的辦法。
劉德水提醒她,“你剛才說桓清縣的藥材種植園是什麽情況?”
陳秀麗抿嘴微笑,“劉叔,你想找外援,直接和我說唄,拐彎抹角幹啥?”
“哎呀,不知道具體情況,怕你為難嘛。”劉德水樂了。
最後兩人定好,由陳秀麗聯係陳曉明,讓他來黃泥崗考察,幫黃泥崗選定合適的藥材品類。
自從陳曉明接手了長白山珍廠收蘑菇的差事,家裏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再加上藥材市場迴暖,他的草藥種植園也開始盈利。對於陳秀麗的囑托,他媳婦韓霞比他還上心。
“陳廠長是大客戶,你這點勁兒總算有地方使了,可得給人家看好了。”韓霞幫他收拾幾件換洗衣物,嘴上叨嘮個不停,“去了住哪,和你說了嗎?”
陳曉明忙著低頭找書,“住黃泥崗的書記家,你放心吧,陳廠長辦事靠譜的。”
“你這麽大個老爺們,我有啥不放心的,你走的時候去老孟家果園看看,有沒有下來的南國梨,給她帶兩箱。”
“你呀,就差打板兒給陳秀麗供起來了。”陳曉明和妻子開玩笑。
韓霞一臉認真,“咱家的財神爺,打板兒供起來也應該。”
陳曉明來了黃泥崗後,先是漫山遍野轉悠,陳秀麗陪了兩天。後來,廠裏有事找她,她就去了廠裏,劉德水接著陪他。
又走了三天,劉德水也著急了,“陳老弟,你天天轉悠啥呢?”
“看你們山上都有啥藥材。”陳曉明不慌不忙。
“哎呦,你早說啊,哪還用得著往山上跑,你問我,我都知道,細辛,地龍骨,人參,五味子,三枝九葉草。。。”
未等劉德水說完,陳曉明打斷他,“這些我都知道,我就是想看看,黃泥崗自然條件下,什麽藥材長得最好,你知道嗎?”
劉德水還真答不上來,在他看來,山上的藥材都是土生土長,看起來都差不多,能有什麽區別?
陳曉明不理會劉德水的疑問,自顧自地往前走。
如此又過了四天,陳曉明把黃泥崗周圍的溝溝岔岔走了遍。其他村民對這個突然出現在村裏的人感到好奇,大多數人都以為陳曉明是劉德水找來的風水先生,劉家可能要遷墳。
龍膽和三枝九葉草,這是陳曉明給出的答案。
三枝九葉草,劉德水很熟悉,每年八月份,村裏人進山看到了都會用鐮刀割迴來,陳秀麗家裏就收,八毛錢一斤。而龍膽,他沒聽過。
陳曉明翻開自己帶著的一本書,指給劉德水看,又去劉家的院子裏,拿迴一株小草。
“就是這種草,你們山上也有,不過不多。”
“山上既然不多,是不是就說明不適合種植?”
“不是。”說到自己擅長的領域,陳曉明褪去木訥拘謹,變得神采飛揚,“野生條件下,龍膽草數量一直都少,現在人工培育技術已經很完善,可以實現量產,它耐寒,零下二十五度都沒問題,特別適合咱們山區種植。”
劉德水傾向於三枝九葉草,不為別的,村裏人認識它,龍膽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想要種它,就得花時間教育他們,有這個時間,種子都灑地裏了。
陳曉明卻剛相反,他認為種植龍膽草更有優勢。
“你們村紅石砬那裏有一大塊地。”
劉德水點頭,向陳曉明投去讚賞的目光,這人眼裏有活,能容得下事,來了沒幾天,把黃泥崗裏裏外外都摸全了。
“那塊地平整,後麵挨著大河,澆水方便,特別適合種龍膽草。三枝九葉草適合種在山裏,那種樹場子最適合,你們村有樹場子,包山的沒幾戶吧?”
原來差別在這裏,黃泥崗包山的人家的確不多,最開始陳秀麗和趙大力兩人包了山,後續陸續也有幾戶包的,林林總總加一起也不到十戶人家。
“龍膽草一斤賣多少錢?一畝能有多少斤?”劉德水問出最核心的問題。
“畝產1000斤左右,去年的價格是30元一斤。”
“真假?”劉德水不是不信,而是價格太高讓他難以相信。
陳曉明笑的得意,“我去年賣了3000斤。”
劉德水原地轉起了圈圈,”這可比種苞米強太多了,就是種香菇也比不上呀,他們種香菇忙活半年能掙4萬多塊錢,我都覺得挺好了。“
“不不,還是不一樣的。”陳曉明打斷劉德水,“香菇半年就收了,龍膽草需要三年。”
“啥!”劉德水傻眼,時間需要這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