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著你和他在派出所走了一遭,他賣內蒙蛤蟆油的事才算是鐵板釘釘。”李芬覺得陳秀麗無形中幫了他們老兩口大忙,“以前我就覺得不對勁,為啥他的油能便宜這麽多。不過也奇怪,他賣了挺多,他媳婦居然不知道,還敢和你去派出所。”


    別人不懂這裏麵的彎彎繞繞,陳秀麗卻知道,趙大力滿嘴跑火車但有一句話是真的,就是想背著媳婦留點零花錢,再有就是他媳婦嘴上也沒個把門的,什麽事讓她知道了,保準嚷嚷到外麵去。


    “田叔,田嬸,這油我也是替別人買的,你們正常價賣給我,可千萬別說不收錢,那咱們以後也就沒法處了。”


    田家夫婦彼此對視一眼,知道陳秀麗不是貪便宜的人,李芬爽快道:“大侄女是個厚道人,你嬸兒我也不說虛的,這油我一斤賣2000能掙400多塊錢,你給我1600,咱們以後就當親戚走動,你要是再不同意,那我以後也不來你這兒了。”


    話說到了這個份上,陳秀麗也隻好同意,她留兩人吃飯,李芬脫下身上的外衣,就和陳秀麗一起進了廚房,手腳麻利得比王嬸還快。


    這時節剛好是盛夏,園子裏茄子,黃瓜,辣椒等蔬菜應有盡有,陳秀麗摘了把豆角,又從冰櫃裏拿出半扇排骨,一團肉餡。


    排骨燉豆角,炸茄盒,油燜尖椒,外加一道拍黃瓜,雖然倉促但也葷素搭配,都是當地下飯的好菜。


    李芬看著陳秀麗熟練地攪拌肉餡,調理炸茄盒的糊,心裏對她的喜歡更甚,不由得想起自己那個早逝的女兒。


    “你屬什麽的?”


    陳秀麗用筷子挑起糊,連續成一條線為最佳,“我屬馬,今年26。”


    李芬心頭一震,居然和她女兒同齡。


    “我聽說你還有個女兒,今年6歲。”


    “是啊。”糊調好了,陳秀麗又去切茄子,“馬上上小學,我媽昨天帶著她迴娘家了,估計明天迴來。”


    李芬接過陳秀麗切好的茄子,把肉餡塞進去,再放到生粉裏滾一圈。


    “我是個直性子,說深了淺了你別生氣,你的事我以前也聽說過,按說你家那口子走了也快7年了,你也該為自己想想。還這麽年輕,總不能一直領著孩子這麽過,等人家將來考出去了,身邊連個知冷知熱的人都沒有。現在也不是舊社會,還要守著什麽,我看你也不是那麽封建的人哪。”


    說來也怪,這話要是陳家人說,陳秀麗第一反應是生氣,眼下出自李芬之口,陳秀麗反倒十分平靜,很坦然地把心裏話和她說了出來。


    “我還真沒有什麽守不守的心思,孩子剛生下來那陣兒,我隻想著一心一意把她拉扯大,後來自己賣藥材掙了點錢,我就發現掙錢上癮,特別有成就感。我現在每日最大的心思一個是孩子,另一個就是怎麽多掙錢,找對象,就沒考慮。”


    “你還真別說。”嚐到掙錢甜頭的李芬心有所感,“我明白你說的意思,就跟我和老田去撿蛤蟆似得,撿一個我就在心裏算賬,5塊,10塊,忒上癮!”


    陳秀麗想象那個畫麵,覺得莫名有意思,點著頭,“對對,我以前挖藥材的時候也會這麽給自己鼓勁兒。”


    吃飯期間,田中平問陳秀麗,“我看你門口掛著收藥材的牌子,怎麽都沒人來賣?”


    “藥材從去年開始掉價,收得便宜,上山的人就少了,我倉房裏現在還屯著不少去年收的藥材呢。”


    “那你還收,這不越囤越多,砸手裏嗎?”李芬不禁替陳秀麗著急。


    “沒事。”陳秀麗給她夾了一塊排骨,“我合作的上家去年收了我2萬的貨,趁著行低,我屯點,等漲上來我再賣,這樣往迴勾一勾,我去年虧的才能不算太狠,就是不知道什麽時候能漲上去。”


    李芬眨著眼睛仔細迴想,她從炒股的兒子那裏聽到的新名詞,“他們股票裏這種叫什麽倉來著,我這臭大醬的腦袋,記不住新詞。”


    “現在藥材賣不出去,你這生活有苦難不?”田中平在陳秀麗和李芬做飯時,裏外都走了一圈,發現陳秀麗家裏的確有不少藥材,他粗略估計至少要有七八萬。


    陳秀麗端著碗,笑道:“田叔,生活挺好的,咱們農村吃喝都不花錢,我在村裏是技術員,每個月還給開200塊,家裏地不多,也能賣點糧食,足夠我們娘倆了。”


    “那就好,要是手上不寬裕,你和她說。”田中平指著自己媳婦,“家裏的錢都在她那,我這兜比臉都幹淨。”


    一頓飯吃得賓主盡歡。


    傍晚時分,田中平和李芬相攜離開,陳秀麗把二人送到了村口。


    迴去路上,李芬一拍大腿,“大明說的是平倉,我總算想起來了。”


    田中平摸出一支煙,在陳秀麗家他一直忍著煙癮。


    “你是不是想起老二了?”


    “恩。”李芬聲音發悶,“她倆一般大,老二要是活著現在也該結婚有娃了。”


    田中平吐出一口白煙,伸出大手,搭上媳婦的肩頭,“別想了,按老輩人的說法,老二投胎現在都已經十來歲了。”


    李芬蹭了蹭眼角,“我知道,不想了,早都不想了。”


    夕陽的最後一抹餘暉,落在田家夫婦的身上,把影子拉得長長的。


    盛夏過後,進入了秋高氣爽的九月,周怡君小朋友正式上學了,成為了一名小學生。


    陳秀麗小時候念的黃泥崗小學早在君君出生那年就停辦了,學生都被轉去了太平鎮上的中心小學。


    太平鎮距離黃泥崗不到兩公裏,這個時候學校還沒有校車,孩子太小,每日都需要家長接送。


    家裏有一輛沒有大梁的女式自行車,陳秀麗找焊電焊的王家,訂做了一個能安裝在後座上的座板。


    天氣好的時候還好,趕上刮風下雨大人不方便,孩子也跟著遭罪。


    剛開學的幾天,正好趕上下小雨,王萍心疼君君,讓陳秀麗學騎摩托車,接送孩子更方便。陳秀麗感歎隔輩親的威力,當年他們上學的時候飯都經常有一頓沒一頓,到了君君這裏,遇上點雨都不行。


    “摩托車也不行,雨還是能澆到,最好啊是有個小汽車。”聽見女兒的話,王萍憋著嘴啞了火,小汽車她不敢想。


    陳秀麗雖是開玩笑,但玩笑之餘也不免有了異樣的心思,到底怎麽才能多掙些錢呢?藥材不好也不能一直幹等著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秀麗山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霖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霖玥並收藏秀麗山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