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收到大衣,第一反應是高興,然後是拒絕,“買這麽好的衣服幹啥,我連個穿的場合都沒有,趕緊退迴去。”
“這還需要什麽場合啊,出去就穿唄。”陳秀玲把衣服打開,讓王萍上身試試。
“哎呦,真不用,本命年掛個紅就行,扮得和紅孩兒似的,讓人笑話。”她看向大女兒,“花這錢不值當,還不如留著給你自己添個手機,我看不少外麵打工的人迴來,都買了一個,你還是做生意的呢。”
現在村裏挺多人都買了手機,尤其是在外麵打工的,陳秀麗沒買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她一直守在家裏,手機的用處沒那麽大,另外是買了以後,每個月打不打電話都需要消費,她有點心疼錢。
不過明年春天她要去外地考察,手機的事情也該考慮了,不想還好,一想家裏需要花錢的地方真多。
“我心裏有數,你就放心吧,你這衣服沒多錢,秀玲攤了一半,我們一人150塊錢。”
“誒喲,我的媽呀,你快試試吧。”陳秀玲已經等不及,主動給王萍套上,順便給她畫餅,“媽,等我將來掙了錢,不僅給你買漂亮衣服,還領你出去旅遊。”
王萍一直都是好看的,隻是這些年疏於保養,加上農村風吹日曬,顯得老。紅色抬人,原本臉色灰暗的王萍,穿上大衣,整個人鮮亮了幾分,連向來隻知道潑冷水的陳大發也連連誇讚。
“好看,好看。”
“這還有個小掐腰,我這麽粗的腰也能看出來腰身。”王萍在櫃子麵前轉了幾圈,家裏的家具還是她結婚時打的,那個年代的家具大衣櫃上都有鏡子。
“就是太貴了,我還是覺得不值當。”王萍打量著鏡子裏的自己,喜歡是真喜歡,但也真舍不得錢。
“又沒用你花錢。”陳秀玲提醒她,“這是我們倆的孝心,你就收著吧,本命年12年一次呢,明年你想要都沒有了。”
王萍輕輕杵著小女兒的額頭,“你一個花錢的不知道掙錢的艱難,你姐掙錢不容易,還帶個孩子。”
“停,停。”陳秀麗比畫一個停止的動作,“媽,你就別上綱上線了,買都買了,留著穿吧,有這功夫,你多備點年貨,君君那個吃貨,少了哪樣都不行。”
王萍眼前一亮,“你們今年要在家裏過年?”
“恩。”陳秀麗點頭,“晚上迴去睡,飯在這邊吃。”
“好好好,要我說,家裏燒個炕就行,初七之前都在家裏吃。”
陳大發穿上大棉襖,帶上棉帽跨出房門,王萍喊他,“都快吃飯了你去哪?”
“我去老王家買點繭蛹,晚了怕沒了。”
陳秀麗和陳秀玲相似一笑,現在的家真好。
陳立業在臘月二十二那天到的家,正好趕上過小年。
兒子迴來,家裏的年豬也該殺了。
進入冬月,從外麵能凍住肉開始,村裏陸陸續續不少年豬都殺完了。陳家是故意等陳立業迴來,殺豬菜不比別的,一年隻有這一次。
小年這天尤其冷,天氣預報說有零下三十三度。陳秀麗在院子裏剛走一圈,睫毛上就粘了一層霜。
她給君君穿戴好,帽子,耳包,圍脖,手套,羽絨服,一樣不缺,直把君君裹得像個球。
陳家院子裏人員已經就緒,大伯,二舅,舅老爺,還有幾個鄰居,共有六七個人。
秀麗覺得殺豬的場麵過於血腥,而且嗷嗷叫得讓人心慌,她擔心嚇到君君,讓她先呆在屋裏。
周怡君卻是個膽子大的,隻要一想到一會有豬肉吃,她什麽都不怕,盯著豬圈裏的肥豬問,“姥爺,豬有多少斤,夠我們吃不?”
“少說也有三百斤,一會我們稱一下就知道了。”
周怡君不知道三百斤是多少,但感覺應該挺多,脆生生說,“夠吃就行。”
院子裏臨時搭了一個灶台,上麵放了一口18人的大鍋,裏麵都是水,劈柴在灶坑裏唿唿著著,很快鍋裏的水開了。
豬也被抓出來,放在兩張炕桌拚湊的案板上,這將是它歸西的地方。
“秀麗,趕緊把孩子抱進去。”
因為抓豬,立業手上沾滿了豬圈裏的汙泥,他用胳膊把君君夾起來,送到門鬥裏。
陳秀麗剛把孩子接過來,院子裏就傳來豬的慘叫聲。
她下意識地捂住君君的耳朵,君君掙脫陳秀麗的手,“媽媽,我不怕。”
周怡君搬來板凳,趴在窗台上。天氣太冷,玻璃上的霜花還沒化掉,她張開口,哈著氣,給自己在玻璃上開了一個看向院子的窗口。
陳秀麗轉身進了廚房,接著去切酸菜。
外麵很快送進來一大盆方子肉和大骨頭,王萍氣勢豪邁地把它們全都倒進大鍋裏,再添上一鍋水,蓋上鍋蓋開始烀肉。
不到三個小時,肉和骨頭熟了,王萍一手拿著筷子,一手拿著笊籬,把肉和骨頭都撈出來。
她備了一碗冷水,剛出鍋的肉燙得很,又必須趁熱才能撕下來,手熱的不行的時候,就伸進冷水裏降溫。
這種剛出鍋的拆骨肉最好吃,稍微一放涼味道都變了。君君美滋滋地蹲在灶坑旁,一手托著蒜醬碗,一手抓著肉往嘴裏塞。
王萍又端出一個大不鏽鋼盆,舀出一盆肉湯,這是做血腸除了豬血之外的另一個重要材料。
豬血腸,才是殺豬菜的重頭戲。
血腸好不好吃全在配比,不論是王萍還是陳秀麗都沒有掌握這一核心科技,就整個黃泥崗,敢下手兌血的人都屈指可數。
陳秀麗的大伯,陳大福剛好是掌握這一門核心技術的人。
陳大福把鹽,蔥薑末,十三香一股腦倒入肉湯中,再用碗攪勻。
“三碗豬血,五碗湯。”他有心教陳秀麗。
陳秀麗認真記著,“可是剩了不到三碗怎麽辦?”
“比例就是這個比例,多少都有點空間,最終也要看顏色,顏色太深容易老,顏色太淡就嫩了,可能不成個。”
中國菜的精髓就在於一個適量,陳秀麗眼見著大伯最後又額外加了一碗高湯進去,想來就是顏色還不對。
洗腸子是個髒活累活,一般都交給上歲數的人幹。陳秀麗的舅老爺自告奮勇,主動請纓。
所有準備工作就緒後,就開始灌腸了。
“這還需要什麽場合啊,出去就穿唄。”陳秀玲把衣服打開,讓王萍上身試試。
“哎呦,真不用,本命年掛個紅就行,扮得和紅孩兒似的,讓人笑話。”她看向大女兒,“花這錢不值當,還不如留著給你自己添個手機,我看不少外麵打工的人迴來,都買了一個,你還是做生意的呢。”
現在村裏挺多人都買了手機,尤其是在外麵打工的,陳秀麗沒買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她一直守在家裏,手機的用處沒那麽大,另外是買了以後,每個月打不打電話都需要消費,她有點心疼錢。
不過明年春天她要去外地考察,手機的事情也該考慮了,不想還好,一想家裏需要花錢的地方真多。
“我心裏有數,你就放心吧,你這衣服沒多錢,秀玲攤了一半,我們一人150塊錢。”
“誒喲,我的媽呀,你快試試吧。”陳秀玲已經等不及,主動給王萍套上,順便給她畫餅,“媽,等我將來掙了錢,不僅給你買漂亮衣服,還領你出去旅遊。”
王萍一直都是好看的,隻是這些年疏於保養,加上農村風吹日曬,顯得老。紅色抬人,原本臉色灰暗的王萍,穿上大衣,整個人鮮亮了幾分,連向來隻知道潑冷水的陳大發也連連誇讚。
“好看,好看。”
“這還有個小掐腰,我這麽粗的腰也能看出來腰身。”王萍在櫃子麵前轉了幾圈,家裏的家具還是她結婚時打的,那個年代的家具大衣櫃上都有鏡子。
“就是太貴了,我還是覺得不值當。”王萍打量著鏡子裏的自己,喜歡是真喜歡,但也真舍不得錢。
“又沒用你花錢。”陳秀玲提醒她,“這是我們倆的孝心,你就收著吧,本命年12年一次呢,明年你想要都沒有了。”
王萍輕輕杵著小女兒的額頭,“你一個花錢的不知道掙錢的艱難,你姐掙錢不容易,還帶個孩子。”
“停,停。”陳秀麗比畫一個停止的動作,“媽,你就別上綱上線了,買都買了,留著穿吧,有這功夫,你多備點年貨,君君那個吃貨,少了哪樣都不行。”
王萍眼前一亮,“你們今年要在家裏過年?”
“恩。”陳秀麗點頭,“晚上迴去睡,飯在這邊吃。”
“好好好,要我說,家裏燒個炕就行,初七之前都在家裏吃。”
陳大發穿上大棉襖,帶上棉帽跨出房門,王萍喊他,“都快吃飯了你去哪?”
“我去老王家買點繭蛹,晚了怕沒了。”
陳秀麗和陳秀玲相似一笑,現在的家真好。
陳立業在臘月二十二那天到的家,正好趕上過小年。
兒子迴來,家裏的年豬也該殺了。
進入冬月,從外麵能凍住肉開始,村裏陸陸續續不少年豬都殺完了。陳家是故意等陳立業迴來,殺豬菜不比別的,一年隻有這一次。
小年這天尤其冷,天氣預報說有零下三十三度。陳秀麗在院子裏剛走一圈,睫毛上就粘了一層霜。
她給君君穿戴好,帽子,耳包,圍脖,手套,羽絨服,一樣不缺,直把君君裹得像個球。
陳家院子裏人員已經就緒,大伯,二舅,舅老爺,還有幾個鄰居,共有六七個人。
秀麗覺得殺豬的場麵過於血腥,而且嗷嗷叫得讓人心慌,她擔心嚇到君君,讓她先呆在屋裏。
周怡君卻是個膽子大的,隻要一想到一會有豬肉吃,她什麽都不怕,盯著豬圈裏的肥豬問,“姥爺,豬有多少斤,夠我們吃不?”
“少說也有三百斤,一會我們稱一下就知道了。”
周怡君不知道三百斤是多少,但感覺應該挺多,脆生生說,“夠吃就行。”
院子裏臨時搭了一個灶台,上麵放了一口18人的大鍋,裏麵都是水,劈柴在灶坑裏唿唿著著,很快鍋裏的水開了。
豬也被抓出來,放在兩張炕桌拚湊的案板上,這將是它歸西的地方。
“秀麗,趕緊把孩子抱進去。”
因為抓豬,立業手上沾滿了豬圈裏的汙泥,他用胳膊把君君夾起來,送到門鬥裏。
陳秀麗剛把孩子接過來,院子裏就傳來豬的慘叫聲。
她下意識地捂住君君的耳朵,君君掙脫陳秀麗的手,“媽媽,我不怕。”
周怡君搬來板凳,趴在窗台上。天氣太冷,玻璃上的霜花還沒化掉,她張開口,哈著氣,給自己在玻璃上開了一個看向院子的窗口。
陳秀麗轉身進了廚房,接著去切酸菜。
外麵很快送進來一大盆方子肉和大骨頭,王萍氣勢豪邁地把它們全都倒進大鍋裏,再添上一鍋水,蓋上鍋蓋開始烀肉。
不到三個小時,肉和骨頭熟了,王萍一手拿著筷子,一手拿著笊籬,把肉和骨頭都撈出來。
她備了一碗冷水,剛出鍋的肉燙得很,又必須趁熱才能撕下來,手熱的不行的時候,就伸進冷水裏降溫。
這種剛出鍋的拆骨肉最好吃,稍微一放涼味道都變了。君君美滋滋地蹲在灶坑旁,一手托著蒜醬碗,一手抓著肉往嘴裏塞。
王萍又端出一個大不鏽鋼盆,舀出一盆肉湯,這是做血腸除了豬血之外的另一個重要材料。
豬血腸,才是殺豬菜的重頭戲。
血腸好不好吃全在配比,不論是王萍還是陳秀麗都沒有掌握這一核心科技,就整個黃泥崗,敢下手兌血的人都屈指可數。
陳秀麗的大伯,陳大福剛好是掌握這一門核心技術的人。
陳大福把鹽,蔥薑末,十三香一股腦倒入肉湯中,再用碗攪勻。
“三碗豬血,五碗湯。”他有心教陳秀麗。
陳秀麗認真記著,“可是剩了不到三碗怎麽辦?”
“比例就是這個比例,多少都有點空間,最終也要看顏色,顏色太深容易老,顏色太淡就嫩了,可能不成個。”
中國菜的精髓就在於一個適量,陳秀麗眼見著大伯最後又額外加了一碗高湯進去,想來就是顏色還不對。
洗腸子是個髒活累活,一般都交給上歲數的人幹。陳秀麗的舅老爺自告奮勇,主動請纓。
所有準備工作就緒後,就開始灌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