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是個雨天,一場秋雨一場涼,陳秀麗在陣陣涼意中踏入派出所的大門。
李長風見到來人是陳秀麗時,怔住片刻,“你和他家是親屬關係?”
“不是。”陳秀麗輕輕搖了搖頭。
那日晚上,譚老太太抱著孩子登門,一見到陳秀麗就給她賠禮道歉,說白天是因為一時著急才跟她擺臉色,讓陳秀麗別跟她老太太一般見識。
陳秀麗本不是小氣的人,更何況譚家攤上了事,她現在也能明白為什麽老太太會衝她喊,不過是想瞞天過海罷了。
老譚太太見陳秀麗不怪她,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讓陳秀麗替她去派出所。
“秀麗,大姨是真沒辦法,我老伴和兒子都在外麵打工,他們不給我打電話,我根本聯係不上他們。我們家是外來戶,沒什麽親戚,書記也去城裏看孩子去了,現在想找個人幫忙都找不著。你心眼好使,能不能麻煩你幫我去派出所,大姨字都不識幾個,現在眼神也不好,真辦不明白事啊。”
“戶口的事比較麻煩。”李長風給陳秀麗倒了一杯水。
陳秀麗雙手接過水杯,“隻要能讓她上戶口,我們不怕麻煩。”
“你見過她人了嗎?”李長風試探陳秀麗。
陳秀麗剛喝一口水,聞言嗆得咳嗽起來,眼睛紅得像隻兔子,連連擺手,“李警官,我,我真沒見過她。”
其實陳秀麗也知道,老譚太太肯定是把兒媳婦藏了起來,所以對上李長風的視線,她莫名覺得心虛。
“李警官,我真沒騙你。”
李長風慢條斯理地打開自己麵前的抽屜,從裏麵拿出兩張紙,遞給陳秀麗。
“把這些交給村裏,按照上麵寫的準備材料,另外準備好錢,至少3萬。”
陳秀麗十分吃驚,落個戶口需要這麽多錢?
李長風猜中她的想法,解釋道:“譚家的情況在整個縣裏都屬先例,昨天縣公安局的領導也是專門請示了市裏,去年撫溪市有一個成功落戶的,差不多就是這些費用。”
陳秀麗抱著兩張紙,好像抱著譚家兒媳未知的命運。
“謝謝,李警官,我現在就迴去準備。”
陳秀麗把兩頁紙揣在懷裏,一迴到黃泥崗,她就去了譚家。
風雨中,譚家房前的大梨樹散發著陣陣梨香,陳秀麗停下腳步,踟躕不前。
譚家能拿出這些錢嘛?
黃泥崗不是個富裕的村落,而譚家,因為老譚太太身體不好,日子一直過得更是緊緊巴巴。
“秀麗,是不是不行?”老譚太太貓著腰打著一把傘顫顫巍巍走過來,“我那苦命的兒媳婦啊。”
“沒有,大姨。”陳秀麗打斷老太太的唱腔。
陳秀麗把老太太扶進屋裏,她孫子在炕上睡著了,紅撲撲的一張臉,像極了媽媽。
“這是派出所讓準備的材料,都是需要村裏蓋章的,準備好這些之後,送過去,等他們審核,然後我們等通知。另外。。。”
陳秀麗打量一眼屋裏的環境,雖然東西顯得有些陳舊,但一切都幹淨整潔。顯然,這裏每天都有勤快人打掃,和陳家那種邋裏邋遢形成鮮明的對比。
“大姨,落戶需要準備3萬塊錢,家裏錢夠不?”
“多少?”老譚太太眼睛瞬間睜得大大的,以為自己聽錯了,三萬於她而言就像天文數字。
“三萬,要是家裏錢不夠,我家裏還能湊一萬,剩下的兩萬,你再想想辦法。”
陳秀麗這兩年倒騰藥材,掙了一些錢,不過,她剛蓋完烘幹房,而且藥材本身也押錢,她還要留夠周轉的資金,冬天快來了,她準備在春節交貨之前,再多采購一些藥材。
雜七雜八的費用加在一起,她手裏的錢也就剩5000左右,不過,陳秀麗還是咬咬牙準備借出一萬塊。陳秀麗生周怡君的時候,譚家媳婦給她送來了一套手工製作的小衣服,十分精巧舒適,這套衣服至今還躺在她家的衣櫃裏。他們兩家本沒有往來,當時譚家媳婦也是同情她剛沒了丈夫,這份情陳秀麗一直記在心裏。
老譚太太感激地看向陳秀麗,隨即搖搖頭,“你一個人帶著孩子更不容易,錢的事我自己想辦法。出來這麽久了,你快迴去吧,君君該找你了。今天謝謝你,趕明兒事解決完了,我帶著家裏人登門拜謝。”
陳秀麗再三表示這一萬塊暫時用不到,老譚太太卻很堅決。
送走陳秀麗,老譚太太轉身關上自家院子的大門,進到屋裏後,她又把房門插上。
東邊的主屋是老譚太太和老伴的居所,屋內東側並排放著兩個老式櫃子。這種櫃子在東北農村十分常見,沒有繁複的裝飾,隻是用原木直接刷了一層清漆。隨著時間的流逝,漆麵逐漸吸收了歲月的沉澱,呈現出一種溫潤的淺褐色,仿佛在訴說著過往的故事。
老譚太太站在凳子上,掀開櫃門,半個身子都紮進櫃子裏,很快,她從櫃子底掏出一個紅布包。
打開紅布,裏麵還有一層紅布,再打開,裏麵還是一層紅布。
終於最後一層紅布掉落,裏麵的東西顯示出廬山真麵目來。
那是一塊足有鴨蛋大小的狗頭金礦石。
老譚太太布滿老繭的大手輕輕拍著睡著的孫子,喃喃自語:“本來是留著給你上大學娶媳婦兒的,現在隻能先救你媽了。”
噠噠噠,門外響起急促的敲門聲,老譚太太嚇得急忙把狗頭金抱起來,塞到被子下邊。
“大白天,鎖什麽門哪?”是兒子譚寶林的聲音。
老譚太太小跑著去開門,見到兒子,抹著眼淚哭訴:“你知道他們來抓人了?我讓美淑躲山裏了。”
譚寶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是迴來取存折的。工地發工資,他沒帶存折,工友告訴他可以帶著身份證去銀行辦卡,但是麵對五花八門的銀行,他全都不相信,固執地認為隻有家門口的信用社最可靠。而且走了幾個月,他也十分想念老婆和孩子,索性迴來一趟。
李長風見到來人是陳秀麗時,怔住片刻,“你和他家是親屬關係?”
“不是。”陳秀麗輕輕搖了搖頭。
那日晚上,譚老太太抱著孩子登門,一見到陳秀麗就給她賠禮道歉,說白天是因為一時著急才跟她擺臉色,讓陳秀麗別跟她老太太一般見識。
陳秀麗本不是小氣的人,更何況譚家攤上了事,她現在也能明白為什麽老太太會衝她喊,不過是想瞞天過海罷了。
老譚太太見陳秀麗不怪她,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讓陳秀麗替她去派出所。
“秀麗,大姨是真沒辦法,我老伴和兒子都在外麵打工,他們不給我打電話,我根本聯係不上他們。我們家是外來戶,沒什麽親戚,書記也去城裏看孩子去了,現在想找個人幫忙都找不著。你心眼好使,能不能麻煩你幫我去派出所,大姨字都不識幾個,現在眼神也不好,真辦不明白事啊。”
“戶口的事比較麻煩。”李長風給陳秀麗倒了一杯水。
陳秀麗雙手接過水杯,“隻要能讓她上戶口,我們不怕麻煩。”
“你見過她人了嗎?”李長風試探陳秀麗。
陳秀麗剛喝一口水,聞言嗆得咳嗽起來,眼睛紅得像隻兔子,連連擺手,“李警官,我,我真沒見過她。”
其實陳秀麗也知道,老譚太太肯定是把兒媳婦藏了起來,所以對上李長風的視線,她莫名覺得心虛。
“李警官,我真沒騙你。”
李長風慢條斯理地打開自己麵前的抽屜,從裏麵拿出兩張紙,遞給陳秀麗。
“把這些交給村裏,按照上麵寫的準備材料,另外準備好錢,至少3萬。”
陳秀麗十分吃驚,落個戶口需要這麽多錢?
李長風猜中她的想法,解釋道:“譚家的情況在整個縣裏都屬先例,昨天縣公安局的領導也是專門請示了市裏,去年撫溪市有一個成功落戶的,差不多就是這些費用。”
陳秀麗抱著兩張紙,好像抱著譚家兒媳未知的命運。
“謝謝,李警官,我現在就迴去準備。”
陳秀麗把兩頁紙揣在懷裏,一迴到黃泥崗,她就去了譚家。
風雨中,譚家房前的大梨樹散發著陣陣梨香,陳秀麗停下腳步,踟躕不前。
譚家能拿出這些錢嘛?
黃泥崗不是個富裕的村落,而譚家,因為老譚太太身體不好,日子一直過得更是緊緊巴巴。
“秀麗,是不是不行?”老譚太太貓著腰打著一把傘顫顫巍巍走過來,“我那苦命的兒媳婦啊。”
“沒有,大姨。”陳秀麗打斷老太太的唱腔。
陳秀麗把老太太扶進屋裏,她孫子在炕上睡著了,紅撲撲的一張臉,像極了媽媽。
“這是派出所讓準備的材料,都是需要村裏蓋章的,準備好這些之後,送過去,等他們審核,然後我們等通知。另外。。。”
陳秀麗打量一眼屋裏的環境,雖然東西顯得有些陳舊,但一切都幹淨整潔。顯然,這裏每天都有勤快人打掃,和陳家那種邋裏邋遢形成鮮明的對比。
“大姨,落戶需要準備3萬塊錢,家裏錢夠不?”
“多少?”老譚太太眼睛瞬間睜得大大的,以為自己聽錯了,三萬於她而言就像天文數字。
“三萬,要是家裏錢不夠,我家裏還能湊一萬,剩下的兩萬,你再想想辦法。”
陳秀麗這兩年倒騰藥材,掙了一些錢,不過,她剛蓋完烘幹房,而且藥材本身也押錢,她還要留夠周轉的資金,冬天快來了,她準備在春節交貨之前,再多采購一些藥材。
雜七雜八的費用加在一起,她手裏的錢也就剩5000左右,不過,陳秀麗還是咬咬牙準備借出一萬塊。陳秀麗生周怡君的時候,譚家媳婦給她送來了一套手工製作的小衣服,十分精巧舒適,這套衣服至今還躺在她家的衣櫃裏。他們兩家本沒有往來,當時譚家媳婦也是同情她剛沒了丈夫,這份情陳秀麗一直記在心裏。
老譚太太感激地看向陳秀麗,隨即搖搖頭,“你一個人帶著孩子更不容易,錢的事我自己想辦法。出來這麽久了,你快迴去吧,君君該找你了。今天謝謝你,趕明兒事解決完了,我帶著家裏人登門拜謝。”
陳秀麗再三表示這一萬塊暫時用不到,老譚太太卻很堅決。
送走陳秀麗,老譚太太轉身關上自家院子的大門,進到屋裏後,她又把房門插上。
東邊的主屋是老譚太太和老伴的居所,屋內東側並排放著兩個老式櫃子。這種櫃子在東北農村十分常見,沒有繁複的裝飾,隻是用原木直接刷了一層清漆。隨著時間的流逝,漆麵逐漸吸收了歲月的沉澱,呈現出一種溫潤的淺褐色,仿佛在訴說著過往的故事。
老譚太太站在凳子上,掀開櫃門,半個身子都紮進櫃子裏,很快,她從櫃子底掏出一個紅布包。
打開紅布,裏麵還有一層紅布,再打開,裏麵還是一層紅布。
終於最後一層紅布掉落,裏麵的東西顯示出廬山真麵目來。
那是一塊足有鴨蛋大小的狗頭金礦石。
老譚太太布滿老繭的大手輕輕拍著睡著的孫子,喃喃自語:“本來是留著給你上大學娶媳婦兒的,現在隻能先救你媽了。”
噠噠噠,門外響起急促的敲門聲,老譚太太嚇得急忙把狗頭金抱起來,塞到被子下邊。
“大白天,鎖什麽門哪?”是兒子譚寶林的聲音。
老譚太太小跑著去開門,見到兒子,抹著眼淚哭訴:“你知道他們來抓人了?我讓美淑躲山裏了。”
譚寶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是迴來取存折的。工地發工資,他沒帶存折,工友告訴他可以帶著身份證去銀行辦卡,但是麵對五花八門的銀行,他全都不相信,固執地認為隻有家門口的信用社最可靠。而且走了幾個月,他也十分想念老婆和孩子,索性迴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