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鳳英從語氣中察覺出陳秀麗待她態度的微妙變化,臉色不免有些訕訕的。
“我也是為了你們娘倆好,他們家條件那麽好,君君去了就成了城裏孩子,你也沒了負擔,這是兩全其美的好事。”
陳秀麗把蘑菇上沾著的草葉,混雜的枯枝挑出來,再把它們分好類,一樣兒一小堆,形成一個個小小的蘑菇山。
“再好,也不是親媽。”
“我知道你舍不得孩子。”齊鳳英再勸,“俗話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君君過去了有了更好的家庭環境,將來也會有更大的出息,你看城裏的孩子,從小就學鋼琴,學舞蹈,你難道不想讓君君也過那樣的日子?”
“是啊,親家母說得太對了。”王萍不知什麽時候走了進來,想來是陳秀玲迴家說了什麽。
“君君找了一個好人家,你也減輕了負擔,孩子將來也不用在農村吃苦受罪。”
陳秀麗看了母親一眼,表明自己的態度,“君君是我和大軍的孩子,我不會把她送給任何人。”
“你這孩子怎麽就說不聽呢。”王萍急了,也不管齊鳳英是不是在場,直接說道:“你帶個拖油瓶誰還願意要你?女人總要找個人嫁,不趁著年輕難道等到歲數大?”
說完後,王萍又覺得當著齊鳳英的麵,這麽說多少有些不合適。她有些不好意思,“親家母,你別怪我說話難聽,我也是為了孩子打算。”
齊鳳英完全一副理解她的態度,“親家母說哪裏話,咱們呀都是為了孩子好,就是我家大軍沒那個福氣,也對不起秀麗,所以我才想著別耽誤了她。”
三言兩語把王萍說得眼圈發紅,兩人達成統一戰線,不住地勸陳秀麗。
陳秀麗被她二人的狂轟濫炸激起了幾分火氣,語氣不免生硬起來,“你們不用勸了,憑著我自己也可以把君君養大,不用靠別人。”
王萍氣她太天真:“聽人勸吃飽飯,孩子長大以後,吃穿,上學,哪樣都得花錢,你一個人靠什麽養活她?”
“我有手有腳,家裏也有地,怎麽就養活不了?”
齊鳳英見陳秀麗態度堅決,不免懷疑到另一樁事上,“秀麗,是不是大軍留下了不少存款啊,要是這樣,你們生活沒有後顧之憂,媽也就不勸你了。”
聽見齊鳳英這樣說,王萍眼睛也不禁亮了起來。
陳秀麗不慌不忙,轉身進了西屋,從抽屜裏拿出一張郵政儲蓄的存折。
“這是大軍的折子,我還沒來得及去銀行把錢取出來,一共就剩8000塊錢。他在的時候每年的確不少掙,可他剛換了新車,去年還修了房子,都花出去了。”
這是陳秀麗一早準備好的托詞,自從上次察覺到齊鳳英對周怡君態度的變化,她就明白了,先前所說的由他們老兩口養活孩子的話早已經是過眼雲煙。
陳秀麗其實從未打算讓周父周母去養孩子,隻是說與做的南轅北轍難免讓她心寒。
這時候,屋裏那位精致的女人走了出來,不愧是大城市的女人,說起話來和風細雨,更顯得王萍的大嗓門粗鄙不堪。
“這位妹妹,孩子就是當媽的掉下來的一塊肉,我理解你舍不得。我是個沒福氣的,這輩子當不了母親,若是你答應了我,你就是我這輩子的大恩人。至於君君,她圓了我當母親的願望,我一定好好待她,隻要她入了我家門,就是我的親生女兒。”
說著,竟是要跪下來求陳秀麗。
陳秀麗連忙把她扶住,手上因為挑蘑菇蹭上的髒汙,在對方雪白的襯衣上,留下了一道道黑指印。
陳秀麗有些歉意,叫了對方一聲姐,“這個孩子現在和我的命差不多,我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給你,不如我再幫姐打聽打聽,有沒有別的孩子,可以領養。”
陳秀麗鐵了心,不論在場人怎麽勸,都油鹽不進,無奈之下,齊鳳英隻好帶著精致女人走了。
王萍長籲短歎,狠狠戳著陳秀麗的額頭,“你就死心眼吧,總有你哭的時候。”
本以為此事告一段落,沒成想,陳秀麗低估了人性的黑暗。
十一以後,北風唿唿地刮了起來,園子裏貼著牆根種的鬼子薑抽出細長的花瓣,綻開一張張明媚的笑臉。
老話說,鬼子薑一開花,再過十多天就要下霜,冬天也就該來了。
那些長在園子裏的黃瓜,豆角,茄子,辣椒,此時還頗為茂盛,但是隻要被霜一凍,就會立馬耷拉下來葉子,顯出生命的頹勢,再也迴不到當初。
因此,東北農村都會在霜凍來臨之前,把園子裏所有的瓜果蔬菜不論大小,全部摘迴家,俗稱罷園。
摘迴去的菜,放到倉房等比較涼爽的地方,可以保存個把月。一些勤勞的主婦,還會把吃不完的菜醃成鹹菜,或者粗加工一下,凍到冰櫃了,留到冬天吃。
陳秀麗喂完奶,把周怡君哄睡後,挎著筐來到園子,豆角上午都已經摘完,她現在要摘茄子和辣椒。
辣椒有很多紅的,陳秀麗估摸著大概有4,5斤的樣子,差不多夠做辣醬。去年村裏嫁過來了一個朝鮮族媳婦,教會了村裏婦女做韓式辣醬,平時下飯,炒菜都很好吃。
茄子今年因為栽得晚了些,有不少還是沒長開的茄子包,陳秀麗三下五除二,全都摘到了筐裏,她準備一會兒給王靜家送去。王嬸醃蒜茄子的手藝一流,每年都會醃上一大盆,放到倉房裏,一直能吃到來年開春。
等到她忙活完迴到屋裏時,原本還在睡覺的周怡君不見了。
黃泥崗的治安一直很好,平時吵架都很少發生,不太可能有外人進來偷孩子。
陳秀麗強迫自己鎮定下來,恰巧看到鄰居李大爺正把苞米往倉子裏送。
“李大爺,剛剛看到誰來我家了嗎?”
李大爺放下手裏的活,“你婆婆,說給你送點東西。”
陳秀麗小跑著去了周家,周炳仁不在,齊鳳英坐在屋裏看著電視。
陳秀麗直接問她是不是把孩子送走了。
齊鳳英連連否認,卻半點也沒有著急的樣子。
陳秀麗當即明白了幾分。“村裏有人偷孩子,我要找村支書報警。”
“我也是為了你們娘倆好,他們家條件那麽好,君君去了就成了城裏孩子,你也沒了負擔,這是兩全其美的好事。”
陳秀麗把蘑菇上沾著的草葉,混雜的枯枝挑出來,再把它們分好類,一樣兒一小堆,形成一個個小小的蘑菇山。
“再好,也不是親媽。”
“我知道你舍不得孩子。”齊鳳英再勸,“俗話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君君過去了有了更好的家庭環境,將來也會有更大的出息,你看城裏的孩子,從小就學鋼琴,學舞蹈,你難道不想讓君君也過那樣的日子?”
“是啊,親家母說得太對了。”王萍不知什麽時候走了進來,想來是陳秀玲迴家說了什麽。
“君君找了一個好人家,你也減輕了負擔,孩子將來也不用在農村吃苦受罪。”
陳秀麗看了母親一眼,表明自己的態度,“君君是我和大軍的孩子,我不會把她送給任何人。”
“你這孩子怎麽就說不聽呢。”王萍急了,也不管齊鳳英是不是在場,直接說道:“你帶個拖油瓶誰還願意要你?女人總要找個人嫁,不趁著年輕難道等到歲數大?”
說完後,王萍又覺得當著齊鳳英的麵,這麽說多少有些不合適。她有些不好意思,“親家母,你別怪我說話難聽,我也是為了孩子打算。”
齊鳳英完全一副理解她的態度,“親家母說哪裏話,咱們呀都是為了孩子好,就是我家大軍沒那個福氣,也對不起秀麗,所以我才想著別耽誤了她。”
三言兩語把王萍說得眼圈發紅,兩人達成統一戰線,不住地勸陳秀麗。
陳秀麗被她二人的狂轟濫炸激起了幾分火氣,語氣不免生硬起來,“你們不用勸了,憑著我自己也可以把君君養大,不用靠別人。”
王萍氣她太天真:“聽人勸吃飽飯,孩子長大以後,吃穿,上學,哪樣都得花錢,你一個人靠什麽養活她?”
“我有手有腳,家裏也有地,怎麽就養活不了?”
齊鳳英見陳秀麗態度堅決,不免懷疑到另一樁事上,“秀麗,是不是大軍留下了不少存款啊,要是這樣,你們生活沒有後顧之憂,媽也就不勸你了。”
聽見齊鳳英這樣說,王萍眼睛也不禁亮了起來。
陳秀麗不慌不忙,轉身進了西屋,從抽屜裏拿出一張郵政儲蓄的存折。
“這是大軍的折子,我還沒來得及去銀行把錢取出來,一共就剩8000塊錢。他在的時候每年的確不少掙,可他剛換了新車,去年還修了房子,都花出去了。”
這是陳秀麗一早準備好的托詞,自從上次察覺到齊鳳英對周怡君態度的變化,她就明白了,先前所說的由他們老兩口養活孩子的話早已經是過眼雲煙。
陳秀麗其實從未打算讓周父周母去養孩子,隻是說與做的南轅北轍難免讓她心寒。
這時候,屋裏那位精致的女人走了出來,不愧是大城市的女人,說起話來和風細雨,更顯得王萍的大嗓門粗鄙不堪。
“這位妹妹,孩子就是當媽的掉下來的一塊肉,我理解你舍不得。我是個沒福氣的,這輩子當不了母親,若是你答應了我,你就是我這輩子的大恩人。至於君君,她圓了我當母親的願望,我一定好好待她,隻要她入了我家門,就是我的親生女兒。”
說著,竟是要跪下來求陳秀麗。
陳秀麗連忙把她扶住,手上因為挑蘑菇蹭上的髒汙,在對方雪白的襯衣上,留下了一道道黑指印。
陳秀麗有些歉意,叫了對方一聲姐,“這個孩子現在和我的命差不多,我是無論如何也不能給你,不如我再幫姐打聽打聽,有沒有別的孩子,可以領養。”
陳秀麗鐵了心,不論在場人怎麽勸,都油鹽不進,無奈之下,齊鳳英隻好帶著精致女人走了。
王萍長籲短歎,狠狠戳著陳秀麗的額頭,“你就死心眼吧,總有你哭的時候。”
本以為此事告一段落,沒成想,陳秀麗低估了人性的黑暗。
十一以後,北風唿唿地刮了起來,園子裏貼著牆根種的鬼子薑抽出細長的花瓣,綻開一張張明媚的笑臉。
老話說,鬼子薑一開花,再過十多天就要下霜,冬天也就該來了。
那些長在園子裏的黃瓜,豆角,茄子,辣椒,此時還頗為茂盛,但是隻要被霜一凍,就會立馬耷拉下來葉子,顯出生命的頹勢,再也迴不到當初。
因此,東北農村都會在霜凍來臨之前,把園子裏所有的瓜果蔬菜不論大小,全部摘迴家,俗稱罷園。
摘迴去的菜,放到倉房等比較涼爽的地方,可以保存個把月。一些勤勞的主婦,還會把吃不完的菜醃成鹹菜,或者粗加工一下,凍到冰櫃了,留到冬天吃。
陳秀麗喂完奶,把周怡君哄睡後,挎著筐來到園子,豆角上午都已經摘完,她現在要摘茄子和辣椒。
辣椒有很多紅的,陳秀麗估摸著大概有4,5斤的樣子,差不多夠做辣醬。去年村裏嫁過來了一個朝鮮族媳婦,教會了村裏婦女做韓式辣醬,平時下飯,炒菜都很好吃。
茄子今年因為栽得晚了些,有不少還是沒長開的茄子包,陳秀麗三下五除二,全都摘到了筐裏,她準備一會兒給王靜家送去。王嬸醃蒜茄子的手藝一流,每年都會醃上一大盆,放到倉房裏,一直能吃到來年開春。
等到她忙活完迴到屋裏時,原本還在睡覺的周怡君不見了。
黃泥崗的治安一直很好,平時吵架都很少發生,不太可能有外人進來偷孩子。
陳秀麗強迫自己鎮定下來,恰巧看到鄰居李大爺正把苞米往倉子裏送。
“李大爺,剛剛看到誰來我家了嗎?”
李大爺放下手裏的活,“你婆婆,說給你送點東西。”
陳秀麗小跑著去了周家,周炳仁不在,齊鳳英坐在屋裏看著電視。
陳秀麗直接問她是不是把孩子送走了。
齊鳳英連連否認,卻半點也沒有著急的樣子。
陳秀麗當即明白了幾分。“村裏有人偷孩子,我要找村支書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