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陳雙方的父母本打算讓他們盡早結婚,周建軍抗住雙方老人的壓力,和陳秀麗處了差不多兩年。
陳秀麗沒到法定結婚登記的年齡,這在農村不算什麽事,先辦酒席,等到了年齡再去補一張結婚證,大家都這麽幹。陳秀麗對此也不排斥,反正都要嫁人了,早一天晚一天也沒什麽區別。
不過,周建軍很堅持。
陳秀麗知道,周建軍是在給自己時間,對此她非常感激。二人在這兩年從陌生到熟悉,相處得還不錯,就連王靜也說,她這兩年比之前笑容多了一些。
1997年5月,陳秀麗剛過完20歲生日,和周建軍在縣城的婚姻登記處領了結婚證。緊接著又迴到村裏辦了婚禮,周家在太平鎮算是有頭有臉的家庭,婚禮的席麵找的是縣城裏酒店的大廚。當地農村辦酒席是6個涼菜12個熱菜,這是吉數,周家不好在數量上做文章,但在菜色上卻花足了心思。席麵上有一道炒魷魚,是村裏大部分人第一次除了明太魚之外吃到的海鮮。即使婚禮過去好幾天,村裏人還在津津樂道地討論。
婚後,周建軍仍舊每日出去跑車,不過隻要不是跑得太遠,晚上都會迴到家裏。而隻要他在家,就不讓陳秀麗做飯,家裏外麵都他一個人忙活。
先前陳秀麗在娘家,每日忙著刨根,粘工藝品,嫁給周建軍以後,這些全都不需要她做了。
陳秀麗不喜歡整日無所事事,還是願意往山裏跑,因為不需要為錢發愁,陳秀麗刨迴來的藥材都被她種到了園子裏。她先前在鎮政府的報紙上看到過,有些地方的農民已經開始種植藥材了,但是技術還在摸索階段。
種藥材沒有那麽簡單,陳秀麗從山上挖的藥材幾乎是移栽一批死一批。周建軍見狀,從縣裏的農業技術站給陳秀麗買了很多藥材相關的書籍,從此以後,陳秀麗天天捧著書學習。
王萍挎著當年陳秀麗在家編織的小筐走進院子,裏麵放了一把韭菜和幾根胡蘿卜。
她看見陳秀麗趴在桌子上寫寫畫畫,一旁的盤子裏放著紅富士蘋果和桔子。
冒著酸氣說,“你這日子過得跟大戶人家的小姐似的。”
陳秀麗放下筆,“一會兒把這些帶迴去給立業和秀玲吃。”
王萍眉開眼笑,忙不迭地把盤子裏的水果裝到筐裏,“家裏的胡蘿卜下來了,還有韭菜,今年最後一茬了,大軍喜歡吃韭菜餡的餃子,等他迴來你包點。”
陳秀麗點點頭,看向王萍,“媽,你不光是來送菜的吧?”
不怪陳秀麗這麽問,自從結了婚以後,王萍無事不登門,周建軍在外麵跑,看見好吃好喝的都會買迴來,陳秀麗沒吃多少,都被王萍順走了。周建軍是個厚道人,完全不在意這些,很多時候還會多買一些,送到陳家。但是時間久了,齊鳳英難免有意見,偶爾就有難聽的話傳出來。
“你和大軍結婚這麽久了,還沒動靜,鎮上來了一個老中醫,聽說婦科看得好,我帶你去看看。”
陳秀麗不排斥要個孩子,和周建軍一直順其自然。她不甚在意,“我還這麽年輕,不著急。”
王萍白她一眼,“你是年輕,大軍都多大了,你婆婆明裏暗裏給我遞話好幾次了,去看看也好堵上她的嘴。”
看看倒也無妨,陳秀麗答應下來。
太平鎮上有個百草藥房,老板姓馮,為了招攬生意,他從外地尋了一個60歲左右的老中醫,坐在堂前開藥看病。
農村地方小,看病又不舍得花錢,好說歹說老中醫才堪堪答應在這裏呆上兩個月。
老中醫搭上陳秀麗的脈,津著鼻子,示意她再換一隻手。
王萍湊上前來,也不管周圍有多少人看著,大著嗓門,“大夫,能給她開點容易生孩子的藥嗎?結婚快兩年了還沒個動靜。”
陳秀麗氣急,“媽,你瞎說什麽。”
屋子裏等待看病的人,聞言紛紛扭頭看著母女二人,有些人甚至打量起陳秀麗,竊竊私語起來。
陳秀麗隻覺得整個人著火似的燒起來,恨不得原地消失。
老中醫挑著眉搭了王萍一眼,“急什麽,這都有了。”
老中醫是山東人,說話讓人有些聽不太懂。
“啥?你說啥?”王萍仍然大著嗓門,絲毫沒有收斂。
“有了,還不到一個月。”老中醫捋著胡子對陳秀麗說,“也就是碰上了我,換成別的大夫,還診不出來呢。”
陳秀麗愣住片刻,王萍戳戳她的胳膊,“傻了,大夫說你有了。”
“可是大夫,我什麽感覺也沒有哇,沒有想吐,也沒有肚子疼。”
未等老中醫迴答她,一旁有個大嬸滿臉笑容告訴她,“這有孩子,一人一個樣,就是一個人懷老大老二都不一樣,我看你氣色好,臉色粉白粉白的,這一胎啊肯定不能遭罪。”
陳秀麗又問了老中醫需要注意的問題,很快離開了藥房,她本打算直接迴家,黃泥崗距離太平鎮隻有兩裏地,走走就到了。王萍卻不同意,她大搖大擺地跨進了鎮醫院的大門,扯著嗓門告訴齊鳳英,說陳秀麗懷孕了,惹得周圍人紛紛恭喜。
陳秀麗壓著想讓王萍消停點的想法,配合著點了點頭。
鎮醫院醫療水平不高,但測試懷孕還是沒問題的,齊鳳英怕老中醫失了手,又檢測了一番。
齊鳳英拉著陳秀麗的手,眉開眼笑,“太好了,太好了,媽盼這個孩子可盼了太久了。”
晚上陳秀麗吃過晚飯,坐在院子裏消食,熟悉的馬達聲傳來,她麻利地打開大門。
周建軍停好車,從駕駛室裏蹦下來,跑到陳秀麗麵前,一把抱起她。
陳秀麗嗔怪他,“你小心點,多大了,還毛毛躁躁的。”
周建軍憨憨笑了起來。
“怎麽突然迴來了,先前不是說要等幾天嗎?”
周建軍鬆開陳秀麗,把她從上到下打量了一番,“在路上遇見個朋友,說你有了,我就把活給他了。這麽大的事,我當然得迴家了。”
兩人迴屋不多時,周炳仁和齊鳳英也過了來,還拎著一堆奶粉和水果。
周建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第二天帶著陳秀麗去了縣醫院。
陳秀麗沒到法定結婚登記的年齡,這在農村不算什麽事,先辦酒席,等到了年齡再去補一張結婚證,大家都這麽幹。陳秀麗對此也不排斥,反正都要嫁人了,早一天晚一天也沒什麽區別。
不過,周建軍很堅持。
陳秀麗知道,周建軍是在給自己時間,對此她非常感激。二人在這兩年從陌生到熟悉,相處得還不錯,就連王靜也說,她這兩年比之前笑容多了一些。
1997年5月,陳秀麗剛過完20歲生日,和周建軍在縣城的婚姻登記處領了結婚證。緊接著又迴到村裏辦了婚禮,周家在太平鎮算是有頭有臉的家庭,婚禮的席麵找的是縣城裏酒店的大廚。當地農村辦酒席是6個涼菜12個熱菜,這是吉數,周家不好在數量上做文章,但在菜色上卻花足了心思。席麵上有一道炒魷魚,是村裏大部分人第一次除了明太魚之外吃到的海鮮。即使婚禮過去好幾天,村裏人還在津津樂道地討論。
婚後,周建軍仍舊每日出去跑車,不過隻要不是跑得太遠,晚上都會迴到家裏。而隻要他在家,就不讓陳秀麗做飯,家裏外麵都他一個人忙活。
先前陳秀麗在娘家,每日忙著刨根,粘工藝品,嫁給周建軍以後,這些全都不需要她做了。
陳秀麗不喜歡整日無所事事,還是願意往山裏跑,因為不需要為錢發愁,陳秀麗刨迴來的藥材都被她種到了園子裏。她先前在鎮政府的報紙上看到過,有些地方的農民已經開始種植藥材了,但是技術還在摸索階段。
種藥材沒有那麽簡單,陳秀麗從山上挖的藥材幾乎是移栽一批死一批。周建軍見狀,從縣裏的農業技術站給陳秀麗買了很多藥材相關的書籍,從此以後,陳秀麗天天捧著書學習。
王萍挎著當年陳秀麗在家編織的小筐走進院子,裏麵放了一把韭菜和幾根胡蘿卜。
她看見陳秀麗趴在桌子上寫寫畫畫,一旁的盤子裏放著紅富士蘋果和桔子。
冒著酸氣說,“你這日子過得跟大戶人家的小姐似的。”
陳秀麗放下筆,“一會兒把這些帶迴去給立業和秀玲吃。”
王萍眉開眼笑,忙不迭地把盤子裏的水果裝到筐裏,“家裏的胡蘿卜下來了,還有韭菜,今年最後一茬了,大軍喜歡吃韭菜餡的餃子,等他迴來你包點。”
陳秀麗點點頭,看向王萍,“媽,你不光是來送菜的吧?”
不怪陳秀麗這麽問,自從結了婚以後,王萍無事不登門,周建軍在外麵跑,看見好吃好喝的都會買迴來,陳秀麗沒吃多少,都被王萍順走了。周建軍是個厚道人,完全不在意這些,很多時候還會多買一些,送到陳家。但是時間久了,齊鳳英難免有意見,偶爾就有難聽的話傳出來。
“你和大軍結婚這麽久了,還沒動靜,鎮上來了一個老中醫,聽說婦科看得好,我帶你去看看。”
陳秀麗不排斥要個孩子,和周建軍一直順其自然。她不甚在意,“我還這麽年輕,不著急。”
王萍白她一眼,“你是年輕,大軍都多大了,你婆婆明裏暗裏給我遞話好幾次了,去看看也好堵上她的嘴。”
看看倒也無妨,陳秀麗答應下來。
太平鎮上有個百草藥房,老板姓馮,為了招攬生意,他從外地尋了一個60歲左右的老中醫,坐在堂前開藥看病。
農村地方小,看病又不舍得花錢,好說歹說老中醫才堪堪答應在這裏呆上兩個月。
老中醫搭上陳秀麗的脈,津著鼻子,示意她再換一隻手。
王萍湊上前來,也不管周圍有多少人看著,大著嗓門,“大夫,能給她開點容易生孩子的藥嗎?結婚快兩年了還沒個動靜。”
陳秀麗氣急,“媽,你瞎說什麽。”
屋子裏等待看病的人,聞言紛紛扭頭看著母女二人,有些人甚至打量起陳秀麗,竊竊私語起來。
陳秀麗隻覺得整個人著火似的燒起來,恨不得原地消失。
老中醫挑著眉搭了王萍一眼,“急什麽,這都有了。”
老中醫是山東人,說話讓人有些聽不太懂。
“啥?你說啥?”王萍仍然大著嗓門,絲毫沒有收斂。
“有了,還不到一個月。”老中醫捋著胡子對陳秀麗說,“也就是碰上了我,換成別的大夫,還診不出來呢。”
陳秀麗愣住片刻,王萍戳戳她的胳膊,“傻了,大夫說你有了。”
“可是大夫,我什麽感覺也沒有哇,沒有想吐,也沒有肚子疼。”
未等老中醫迴答她,一旁有個大嬸滿臉笑容告訴她,“這有孩子,一人一個樣,就是一個人懷老大老二都不一樣,我看你氣色好,臉色粉白粉白的,這一胎啊肯定不能遭罪。”
陳秀麗又問了老中醫需要注意的問題,很快離開了藥房,她本打算直接迴家,黃泥崗距離太平鎮隻有兩裏地,走走就到了。王萍卻不同意,她大搖大擺地跨進了鎮醫院的大門,扯著嗓門告訴齊鳳英,說陳秀麗懷孕了,惹得周圍人紛紛恭喜。
陳秀麗壓著想讓王萍消停點的想法,配合著點了點頭。
鎮醫院醫療水平不高,但測試懷孕還是沒問題的,齊鳳英怕老中醫失了手,又檢測了一番。
齊鳳英拉著陳秀麗的手,眉開眼笑,“太好了,太好了,媽盼這個孩子可盼了太久了。”
晚上陳秀麗吃過晚飯,坐在院子裏消食,熟悉的馬達聲傳來,她麻利地打開大門。
周建軍停好車,從駕駛室裏蹦下來,跑到陳秀麗麵前,一把抱起她。
陳秀麗嗔怪他,“你小心點,多大了,還毛毛躁躁的。”
周建軍憨憨笑了起來。
“怎麽突然迴來了,先前不是說要等幾天嗎?”
周建軍鬆開陳秀麗,把她從上到下打量了一番,“在路上遇見個朋友,說你有了,我就把活給他了。這麽大的事,我當然得迴家了。”
兩人迴屋不多時,周炳仁和齊鳳英也過了來,還拎著一堆奶粉和水果。
周建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第二天帶著陳秀麗去了縣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