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鳳英並不是空手而來,還有兩天是端午節,她給陳家帶來了兩盒粽子。
這是陳秀麗第一次吃到課本上寫的,為了紀念屈原而發明出來的特殊食物。
陳秀麗小心地撥開暗綠色的粽葉,白色的糯米裏夾著一顆碩大的紅棗,散發著一股她從未聞過的清香味道。
入口軟糯香甜,有點像黏大米飯,但比它好吃得多。
弟弟陳立業向來喜歡吃甜食,吃了一個還想吃第二個,嘴裏塞得滿滿登登,他問王萍,“媽,我們吃了粽子,後天過節還吃雞蛋嗎?”
王萍又給他剝了一個粽子,送到他的碗裏。
“吃,初一的雞蛋我都做好記號了。”
和南方過端午,吃粽子,劃龍舟不同,東北部分地區的端午有自己的風俗習慣—不吃粽子,吃蛋。
端午一早,家家戶戶都要煮上幾十個蛋,雞蛋,鴨蛋,鵝蛋,有什麽煮什麽。其中以五月初一下的蛋最好。傳言那天下的蛋吃了可以預防肚子疼,所以初一的蛋都會被打上記號和其他蛋區別開來。
這個記號也打得極具地方特色,用手指在葷油壇子裏抹上一層油,再去灶坑裏蹭上一層煙灰,混合了豬油的煙灰就成了最好的顏料,輕輕抹在蛋皮上,即使煮熟了,也絕不掉色。
吃蛋的時候,也不是像平日裏那樣用桌子磕碎蛋皮,而是要舉行一項特別受孩子歡迎的活動—頂蛋。
孩子們在這一天的早晨,會想盡一切辦法,挑出家裏最硬的那顆蛋,拿到學校,和同學們比拚,誰都希望自己的蛋會是那顆贏到最後的蛋王。
男孩子在忙著找出最硬的那顆蛋,女孩子也有獨屬於這個節日的儀式感—染指甲。
山裏生長著一種根部發紅的芨芨草,采來以後洗幹淨,和明礬一起搗碎成糊狀。在晚上睡覺前,取適量的糊糊放到指甲上,再用一種像豬耳朵一樣肥大,俗稱老母豬哼哼的草葉包上。
一夜過後,指甲就會變成紅色,這樣染出的指甲不會輕易褪色,可以持續好幾個月。
陳秀玲舉著被姐姐包好的十根手指,頗有點不知道該如何安放。
“姐,你剛剛往裏麵加了紐紅,能行嗎?”
陳秀麗打量著碗裏剩餘的芨芨草糊糊,想給陳秀玲腳趾甲也包上。
“放心吧,如果隻用芨芨草,染出的指甲發黃,加點紐紅顏色才正,你就等著吧,我肯定讓你的指甲是班裏最漂亮的。”
陳秀麗包完妹妹的腳趾甲,又從櫃子裏取出了絲線,搓了些五彩繩,趁著陳秀玲睡著,係在了她的脖子,手腕和腳腕上。
忙完了陳秀玲,她又去陳立業的屋裏,給陳立業也綁了幾根。
第二天一大早,天剛蒙蒙亮,陳秀麗把陳秀玲叫起來,她們要去山裏的一處泉眼洗臉。
這也不知是從什麽時候起流傳下來的規矩。
對於這些村裏大大小小的規矩,王萍往往是得過且過,不想瞎折騰。但是陳秀麗卻很堅持,她喜歡折騰,覺得這樣的日子才有意思。
這處泉眼是從地下直接湧上來的泉水,冬暖夏涼,這個時節過去,水溫隻有幾度,涼氣逼人。如若是冬天,水溫非但不降,反而還升了幾度,正是因為有了這灣泉水的注入,黃泥崗的河水即使在數九寒冬,也不會冰封,在冬日裏的早晨時常霧氣繚繞,仿若仙境。
陳秀玲因為起得早,眼睛還有些睜不開,被涼水一激,整個人神清氣爽。她攤開自己手掌,看著粉紅色的指甲在陽光下閃著光,心裏美的直冒泡泡。
下午,陳秀麗去鎮上割了一斤肉,倉房裏還有一桶冬天吃剩的酸菜,她撈出兩顆,給家裏人包了一頓酸菜餃子,算是好好過個節。
飯桌上,王萍吃著餃子,又看著小女兒漂亮的指甲,頗有幾分感慨。
“你現在倒是什麽都能幹,將來自己關起門來過日子,也能是把好手。”
陳大發怕她說錯了話,及時岔開了話題。
到了晚上,王萍關上門,小聲說,“她早晚都要知道,你幹嘛不讓我說?”
“大過節的,你跟她提,這不是找著不痛快嗎?”
王萍有些猶豫,“好不容易長大了,能幫襯家裏,你卻想把她嫁出去,我看,要不算了,再緩幾年,她才剛畢業幾天哪。”
“你腦子進水了!”陳大發的聲音陡然高了幾分,他瞪著王萍,顧忌到陳秀麗或許還沒睡,他又壓低聲音,“整整5萬塊的彩禮,就是嫁個城裏人也不是這個價兒。”
“彩禮是多,可你能光看彩禮嗎?比秀麗大了整整9歲,還是個鰥夫。本來因為小業的事,高中沒念上,她心裏就難受。現在你又讓她嫁人,說到底,還是委屈了她。”
“嫁漢嫁漢,穿衣吃飯,他們老周家的條件,別說是在咱們村,就是整個太平鎮,都是數一數二的。齊鳳英是鎮醫院的大夫,周炳仁是中學的校長,我聽說他還是省裏有名的畫家,畫一幅畫老值錢了。”
和陳大發一門心思奔著周家的條件不同,王萍的顧慮更多一些。“我眼睛不瞎,知道他們老周家條件好,可是你不能光看條件啊,大軍比秀麗大了九歲,要是差的少,我也不說什麽,我總擔心,差的多了,過不一塊去。而且,他先前還死了一個老婆,該說不說,萬一他克妻呢?”
“我發現,一到關鍵時刻,你就拖後腿,這些年,家裏日子沒過起來,就是因為你,怕這怕那,成不了一點事。”
陳大發煙癮犯了,拿過煙笸籮,為自己卷起旱煙。
王萍橫起一腳,把煙笸籮踢了個底朝天,“陳大發,說話要講良心,不管怎麽說,那是你親閨女。女的嫁人就是再找一個家,找的不好,一輩子吃苦受罪,就像我,找了你,這輩子甭想過上好日子。”
陳大發看妻子和自己急了眼,也不敢抽煙了,他把煙葉摟起來,重新裝到煙笸籮裏。
他有幾分無奈,又有幾分慫,對王萍解釋,“我再渾也不至於坑自己閨女,在咱們村,大軍算得上數一數二的好老爺們了。”
這是陳秀麗第一次吃到課本上寫的,為了紀念屈原而發明出來的特殊食物。
陳秀麗小心地撥開暗綠色的粽葉,白色的糯米裏夾著一顆碩大的紅棗,散發著一股她從未聞過的清香味道。
入口軟糯香甜,有點像黏大米飯,但比它好吃得多。
弟弟陳立業向來喜歡吃甜食,吃了一個還想吃第二個,嘴裏塞得滿滿登登,他問王萍,“媽,我們吃了粽子,後天過節還吃雞蛋嗎?”
王萍又給他剝了一個粽子,送到他的碗裏。
“吃,初一的雞蛋我都做好記號了。”
和南方過端午,吃粽子,劃龍舟不同,東北部分地區的端午有自己的風俗習慣—不吃粽子,吃蛋。
端午一早,家家戶戶都要煮上幾十個蛋,雞蛋,鴨蛋,鵝蛋,有什麽煮什麽。其中以五月初一下的蛋最好。傳言那天下的蛋吃了可以預防肚子疼,所以初一的蛋都會被打上記號和其他蛋區別開來。
這個記號也打得極具地方特色,用手指在葷油壇子裏抹上一層油,再去灶坑裏蹭上一層煙灰,混合了豬油的煙灰就成了最好的顏料,輕輕抹在蛋皮上,即使煮熟了,也絕不掉色。
吃蛋的時候,也不是像平日裏那樣用桌子磕碎蛋皮,而是要舉行一項特別受孩子歡迎的活動—頂蛋。
孩子們在這一天的早晨,會想盡一切辦法,挑出家裏最硬的那顆蛋,拿到學校,和同學們比拚,誰都希望自己的蛋會是那顆贏到最後的蛋王。
男孩子在忙著找出最硬的那顆蛋,女孩子也有獨屬於這個節日的儀式感—染指甲。
山裏生長著一種根部發紅的芨芨草,采來以後洗幹淨,和明礬一起搗碎成糊狀。在晚上睡覺前,取適量的糊糊放到指甲上,再用一種像豬耳朵一樣肥大,俗稱老母豬哼哼的草葉包上。
一夜過後,指甲就會變成紅色,這樣染出的指甲不會輕易褪色,可以持續好幾個月。
陳秀玲舉著被姐姐包好的十根手指,頗有點不知道該如何安放。
“姐,你剛剛往裏麵加了紐紅,能行嗎?”
陳秀麗打量著碗裏剩餘的芨芨草糊糊,想給陳秀玲腳趾甲也包上。
“放心吧,如果隻用芨芨草,染出的指甲發黃,加點紐紅顏色才正,你就等著吧,我肯定讓你的指甲是班裏最漂亮的。”
陳秀麗包完妹妹的腳趾甲,又從櫃子裏取出了絲線,搓了些五彩繩,趁著陳秀玲睡著,係在了她的脖子,手腕和腳腕上。
忙完了陳秀玲,她又去陳立業的屋裏,給陳立業也綁了幾根。
第二天一大早,天剛蒙蒙亮,陳秀麗把陳秀玲叫起來,她們要去山裏的一處泉眼洗臉。
這也不知是從什麽時候起流傳下來的規矩。
對於這些村裏大大小小的規矩,王萍往往是得過且過,不想瞎折騰。但是陳秀麗卻很堅持,她喜歡折騰,覺得這樣的日子才有意思。
這處泉眼是從地下直接湧上來的泉水,冬暖夏涼,這個時節過去,水溫隻有幾度,涼氣逼人。如若是冬天,水溫非但不降,反而還升了幾度,正是因為有了這灣泉水的注入,黃泥崗的河水即使在數九寒冬,也不會冰封,在冬日裏的早晨時常霧氣繚繞,仿若仙境。
陳秀玲因為起得早,眼睛還有些睜不開,被涼水一激,整個人神清氣爽。她攤開自己手掌,看著粉紅色的指甲在陽光下閃著光,心裏美的直冒泡泡。
下午,陳秀麗去鎮上割了一斤肉,倉房裏還有一桶冬天吃剩的酸菜,她撈出兩顆,給家裏人包了一頓酸菜餃子,算是好好過個節。
飯桌上,王萍吃著餃子,又看著小女兒漂亮的指甲,頗有幾分感慨。
“你現在倒是什麽都能幹,將來自己關起門來過日子,也能是把好手。”
陳大發怕她說錯了話,及時岔開了話題。
到了晚上,王萍關上門,小聲說,“她早晚都要知道,你幹嘛不讓我說?”
“大過節的,你跟她提,這不是找著不痛快嗎?”
王萍有些猶豫,“好不容易長大了,能幫襯家裏,你卻想把她嫁出去,我看,要不算了,再緩幾年,她才剛畢業幾天哪。”
“你腦子進水了!”陳大發的聲音陡然高了幾分,他瞪著王萍,顧忌到陳秀麗或許還沒睡,他又壓低聲音,“整整5萬塊的彩禮,就是嫁個城裏人也不是這個價兒。”
“彩禮是多,可你能光看彩禮嗎?比秀麗大了整整9歲,還是個鰥夫。本來因為小業的事,高中沒念上,她心裏就難受。現在你又讓她嫁人,說到底,還是委屈了她。”
“嫁漢嫁漢,穿衣吃飯,他們老周家的條件,別說是在咱們村,就是整個太平鎮,都是數一數二的。齊鳳英是鎮醫院的大夫,周炳仁是中學的校長,我聽說他還是省裏有名的畫家,畫一幅畫老值錢了。”
和陳大發一門心思奔著周家的條件不同,王萍的顧慮更多一些。“我眼睛不瞎,知道他們老周家條件好,可是你不能光看條件啊,大軍比秀麗大了九歲,要是差的少,我也不說什麽,我總擔心,差的多了,過不一塊去。而且,他先前還死了一個老婆,該說不說,萬一他克妻呢?”
“我發現,一到關鍵時刻,你就拖後腿,這些年,家裏日子沒過起來,就是因為你,怕這怕那,成不了一點事。”
陳大發煙癮犯了,拿過煙笸籮,為自己卷起旱煙。
王萍橫起一腳,把煙笸籮踢了個底朝天,“陳大發,說話要講良心,不管怎麽說,那是你親閨女。女的嫁人就是再找一個家,找的不好,一輩子吃苦受罪,就像我,找了你,這輩子甭想過上好日子。”
陳大發看妻子和自己急了眼,也不敢抽煙了,他把煙葉摟起來,重新裝到煙笸籮裏。
他有幾分無奈,又有幾分慫,對王萍解釋,“我再渾也不至於坑自己閨女,在咱們村,大軍算得上數一數二的好老爺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