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憤慨地離開,楚辭坐在通天殿內,表情深邃,不知道在想什麽。
另一邊,迴到寢宮安祥殿的皇帝麵色明暗不定。
陪伴皇帝許久的安公公恭敬侍立一旁,知曉是皇帝在楚辭那裏得到了不順心的答案,所以才會生出怒火。
安祥殿內一片沉默,安公公揮退所有下人,也不出言相問。
皇帝若是想告知他,便會開口。而不是作為下人的他開口主動打探皇帝的心事。
“安大伴,你覺得慕錦崇如何?”皇帝左右踱步許久,忽然問道。
語氣不鹹不淡,仿佛隻是心血來潮隨口一問。
安公公卻是心中一凜,斟酌著語氣道:“奴才不敢妄議陛下家事。”
皇帝輕嗬一聲,道:“大伴,朕赦你無罪,說來便是。”
皇帝如此說,安公公卻不能這麽聽。能在皇帝身側陪伴數十年,安公公深得保命絕學,雖然皇帝看上去對安王有意見,但不該由他一個下人添油加醋。
於是安公公如實道:“世人皆說安王頗有賢德,友愛兄弟。元州境內對安王也讚譽有加,文人墨客也與安王私交甚好,言其乃一代大儒。”
“嗬嗬,名聲甚廣。”皇帝冷笑道,“你說他若是以朕失德為由,元州境內有多少人願意追隨他?”
安公公頓時汗流浹背,大腦快速運轉,試圖分析出皇帝突出此言的理由和目的。
“奴才不知。”最後安公公隻能吐出這四個字。
“哼,你這老貨,還跟朕裝上蠢了。”皇帝狀似不滿地道,卻讓安公公放鬆下來。
這句話不滿的話代表皇帝還是將安公公當成自己人,並沒有追責他的意思。
“派人看看我這親愛的弟弟在做什麽。”皇帝說道。
“是。”安公公躬身領命,緩緩退出安祥殿。
“元州境內無不讚譽有加,這民心,向著他還是朕?”皇帝的聲音隱沒在安祥殿內,除了暗中守護的暗衛,便再無人知曉。
安祥殿內風雲再起,抓捕司馬家的事也步入正軌。
捉風使無處不在,卻花了三日都未能找到司馬家餘孽。
郭尚書以戶部職能徹查沿岸,也未有所獲,便知曉有人在庇護司馬家。
於是郭尚書先與捉風使總統領通氣,調動其餘地區的捉風使對沿岸地區的官員、捉風使進行調查。
整個沿岸地區很大,但根據封鎖時間與司馬家登上船的時間,郭尚書已經確定了較小的範圍。
所以隻是四日,便有消息傳來。
司馬家餘孽分散開來,藏在江南府象州的數個縣裏,當地縣令早在數年前就是司馬家的人。
且因為各縣靠近水路,人流往來較大,捉風使也無法準確捕捉司馬家餘孽,加上當地的捉風使中有十幾人被司馬家威逼利誘,從底層開始向上隱瞞。
兩層庇護,讓司馬家餘孽消失在人眼前。
但他們也被困在縣裏,沿岸早已被封鎖,無論是陸路還是水路,都需要經曆重重檢查,司馬家餘孽根本不敢外出,隻能等待時機。
時機沒等來,等到了從其他地方調遣而來的捉風使。
司馬家餘孽盡數被抓,包庇反賊的縣令與捉風使也與他們同罪。
不重要的縣令與捉風使被當場問斬,司馬家餘孽則被押送京城。
皇帝不相信司馬家會這麽輕易地造反,背後定然還有人相助。
但捉風使還傳來一個消息,司馬家家主司馬少司不見了。
翻遍各縣所有地方都沒能找到司馬少司,捉風使猜測他是走進山裏逃過了阻攔。
山中毒蟲野獸無數,未必能活的下來。
即便活下來,司馬家嫡係全部被抓,他們轉移到南方群島的底蘊也已經被找到,不日就會收迴國庫。
司馬少司已是無足輕重了。
皇帝對此很滿意,然後以千兩白銀發布懸賞通緝司馬少司。
司馬老太爺被押送進京城期間,顛簸而死。
審問完其餘司馬家餘孽,刑部什麽消息也沒打探出來。
知道所有內幕的隻有老太爺跟司馬少司,而現在一個死一個逃,沒有人知道司馬家背後是否有人。
皇帝隨手一揮,將他們午後問斬,動身來到通天殿,向楚辭詢問。
楚辭裝模作樣掐指卜算,道:“嶠黎族還有一位少主在外。”
皇帝眉頭一皺:“隻是一個少主,應當不成氣候吧?”
“若是有人資助,讓他培育其毒蟲野獸大軍,如那北方虎族一般的虎騎兵。在大慶境內鬧事,也是一場混亂。”楚辭慢悠悠地道。
“司馬家隻有司馬少司逃亡在外,家中底蘊全無,不可能有能力幫助嶠黎少主,莫非還有世家想造反?”皇帝眼裏流露出一絲殺氣。
“嶠黎族本在林州,為何要去梁州殺人?”楚辭問了個看似不相關的問題。
皇帝也是經曆重重謀劃才打敗兄弟登上皇位的人,各種信息在腦中盤旋一圈,已是有了大致猜測:“嶠黎少主躲在梁州,梁州也有人打算造反。”
楚辭不說話,高深莫測地點頭。
誰知道呢,反正那嶠黎少主的起義軍在林州起事,不過一個月就攻克了梁州,說梁州沒問題,誰信?
那時候雖然已經混亂時刻,但梁州境內也有軍隊坐鎮,一群平民起義,還能做到短短一個月就打敗精銳軍隊?鬧呢?
皇帝點頭:“多謝國師指點。”
“陛下。”楚辭叫住打算離開的皇帝,道,“嶠黎族一事已引出諸多禍亂,慶朝境內或許還有更多隱患,不如將計就計,引蛇出洞。”
“愛卿的意思是?”
“突發疾病,昏迷不醒。”
皇帝與楚辭商量好一切事務,又告知季無咎與幾位值得信賴的大臣,安排好後,便開始行動。
沒過幾日,京城的大街小巷裏就有些小道消息傳出,說是皇帝病重不起,已經無法上朝。
沒什麽人相信,直到每隔數日的朝會並未召開,皇宮當中陷入一片凝重氣氛。
眾人這才有了動作,各種探子往皇宮裏進,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就為打探出皇帝的真實情況。
皇宮守衛森嚴,抓出了不少探子,全部當了殺雞儆猴的那隻雞,這些探子背後的勢力也被警告一遍。
但隻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
皇帝病重不起的消息還是傳了出來。
似乎是知道瞞不住,以季無咎為首的大臣拿出一道聖旨,將尚未被封為太子的嫡長子大皇子扶上監國之位。
這就是明牌告訴所有人,大皇子雖未封太子,但皇帝出事,他就是板上釘釘的繼位者。
有野心的皇子怎能甘心,趁著皇帝病重不醒,開始各施手段,意圖改變大臣們的立場,擁護自己上位。
京城暗流湧動,其餘地方知曉皇帝昏迷後也有不同動作。
梁州金家在確認消息後,金老太爺一拍手,吩咐立刻行動。
於是梁州各地突然出現謠言。
皇帝失德於天,於是仙人懲戒。
最大的證據就是身為國師的謫仙楚辭並沒有出手救治皇帝,而是封閉了通天殿。
連通天謫仙都不願相助,可見皇帝之昏聵。
另一邊,迴到寢宮安祥殿的皇帝麵色明暗不定。
陪伴皇帝許久的安公公恭敬侍立一旁,知曉是皇帝在楚辭那裏得到了不順心的答案,所以才會生出怒火。
安祥殿內一片沉默,安公公揮退所有下人,也不出言相問。
皇帝若是想告知他,便會開口。而不是作為下人的他開口主動打探皇帝的心事。
“安大伴,你覺得慕錦崇如何?”皇帝左右踱步許久,忽然問道。
語氣不鹹不淡,仿佛隻是心血來潮隨口一問。
安公公卻是心中一凜,斟酌著語氣道:“奴才不敢妄議陛下家事。”
皇帝輕嗬一聲,道:“大伴,朕赦你無罪,說來便是。”
皇帝如此說,安公公卻不能這麽聽。能在皇帝身側陪伴數十年,安公公深得保命絕學,雖然皇帝看上去對安王有意見,但不該由他一個下人添油加醋。
於是安公公如實道:“世人皆說安王頗有賢德,友愛兄弟。元州境內對安王也讚譽有加,文人墨客也與安王私交甚好,言其乃一代大儒。”
“嗬嗬,名聲甚廣。”皇帝冷笑道,“你說他若是以朕失德為由,元州境內有多少人願意追隨他?”
安公公頓時汗流浹背,大腦快速運轉,試圖分析出皇帝突出此言的理由和目的。
“奴才不知。”最後安公公隻能吐出這四個字。
“哼,你這老貨,還跟朕裝上蠢了。”皇帝狀似不滿地道,卻讓安公公放鬆下來。
這句話不滿的話代表皇帝還是將安公公當成自己人,並沒有追責他的意思。
“派人看看我這親愛的弟弟在做什麽。”皇帝說道。
“是。”安公公躬身領命,緩緩退出安祥殿。
“元州境內無不讚譽有加,這民心,向著他還是朕?”皇帝的聲音隱沒在安祥殿內,除了暗中守護的暗衛,便再無人知曉。
安祥殿內風雲再起,抓捕司馬家的事也步入正軌。
捉風使無處不在,卻花了三日都未能找到司馬家餘孽。
郭尚書以戶部職能徹查沿岸,也未有所獲,便知曉有人在庇護司馬家。
於是郭尚書先與捉風使總統領通氣,調動其餘地區的捉風使對沿岸地區的官員、捉風使進行調查。
整個沿岸地區很大,但根據封鎖時間與司馬家登上船的時間,郭尚書已經確定了較小的範圍。
所以隻是四日,便有消息傳來。
司馬家餘孽分散開來,藏在江南府象州的數個縣裏,當地縣令早在數年前就是司馬家的人。
且因為各縣靠近水路,人流往來較大,捉風使也無法準確捕捉司馬家餘孽,加上當地的捉風使中有十幾人被司馬家威逼利誘,從底層開始向上隱瞞。
兩層庇護,讓司馬家餘孽消失在人眼前。
但他們也被困在縣裏,沿岸早已被封鎖,無論是陸路還是水路,都需要經曆重重檢查,司馬家餘孽根本不敢外出,隻能等待時機。
時機沒等來,等到了從其他地方調遣而來的捉風使。
司馬家餘孽盡數被抓,包庇反賊的縣令與捉風使也與他們同罪。
不重要的縣令與捉風使被當場問斬,司馬家餘孽則被押送京城。
皇帝不相信司馬家會這麽輕易地造反,背後定然還有人相助。
但捉風使還傳來一個消息,司馬家家主司馬少司不見了。
翻遍各縣所有地方都沒能找到司馬少司,捉風使猜測他是走進山裏逃過了阻攔。
山中毒蟲野獸無數,未必能活的下來。
即便活下來,司馬家嫡係全部被抓,他們轉移到南方群島的底蘊也已經被找到,不日就會收迴國庫。
司馬少司已是無足輕重了。
皇帝對此很滿意,然後以千兩白銀發布懸賞通緝司馬少司。
司馬老太爺被押送進京城期間,顛簸而死。
審問完其餘司馬家餘孽,刑部什麽消息也沒打探出來。
知道所有內幕的隻有老太爺跟司馬少司,而現在一個死一個逃,沒有人知道司馬家背後是否有人。
皇帝隨手一揮,將他們午後問斬,動身來到通天殿,向楚辭詢問。
楚辭裝模作樣掐指卜算,道:“嶠黎族還有一位少主在外。”
皇帝眉頭一皺:“隻是一個少主,應當不成氣候吧?”
“若是有人資助,讓他培育其毒蟲野獸大軍,如那北方虎族一般的虎騎兵。在大慶境內鬧事,也是一場混亂。”楚辭慢悠悠地道。
“司馬家隻有司馬少司逃亡在外,家中底蘊全無,不可能有能力幫助嶠黎少主,莫非還有世家想造反?”皇帝眼裏流露出一絲殺氣。
“嶠黎族本在林州,為何要去梁州殺人?”楚辭問了個看似不相關的問題。
皇帝也是經曆重重謀劃才打敗兄弟登上皇位的人,各種信息在腦中盤旋一圈,已是有了大致猜測:“嶠黎少主躲在梁州,梁州也有人打算造反。”
楚辭不說話,高深莫測地點頭。
誰知道呢,反正那嶠黎少主的起義軍在林州起事,不過一個月就攻克了梁州,說梁州沒問題,誰信?
那時候雖然已經混亂時刻,但梁州境內也有軍隊坐鎮,一群平民起義,還能做到短短一個月就打敗精銳軍隊?鬧呢?
皇帝點頭:“多謝國師指點。”
“陛下。”楚辭叫住打算離開的皇帝,道,“嶠黎族一事已引出諸多禍亂,慶朝境內或許還有更多隱患,不如將計就計,引蛇出洞。”
“愛卿的意思是?”
“突發疾病,昏迷不醒。”
皇帝與楚辭商量好一切事務,又告知季無咎與幾位值得信賴的大臣,安排好後,便開始行動。
沒過幾日,京城的大街小巷裏就有些小道消息傳出,說是皇帝病重不起,已經無法上朝。
沒什麽人相信,直到每隔數日的朝會並未召開,皇宮當中陷入一片凝重氣氛。
眾人這才有了動作,各種探子往皇宮裏進,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就為打探出皇帝的真實情況。
皇宮守衛森嚴,抓出了不少探子,全部當了殺雞儆猴的那隻雞,這些探子背後的勢力也被警告一遍。
但隻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
皇帝病重不起的消息還是傳了出來。
似乎是知道瞞不住,以季無咎為首的大臣拿出一道聖旨,將尚未被封為太子的嫡長子大皇子扶上監國之位。
這就是明牌告訴所有人,大皇子雖未封太子,但皇帝出事,他就是板上釘釘的繼位者。
有野心的皇子怎能甘心,趁著皇帝病重不醒,開始各施手段,意圖改變大臣們的立場,擁護自己上位。
京城暗流湧動,其餘地方知曉皇帝昏迷後也有不同動作。
梁州金家在確認消息後,金老太爺一拍手,吩咐立刻行動。
於是梁州各地突然出現謠言。
皇帝失德於天,於是仙人懲戒。
最大的證據就是身為國師的謫仙楚辭並沒有出手救治皇帝,而是封閉了通天殿。
連通天謫仙都不願相助,可見皇帝之昏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