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練兵法(一)
三國:銀屏,你先把刀放下! 作者:好人發你一張努力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清晨,風清氣爽。
馬秉獨自一人在關府庭院之中舞劍。
如今他劍法小成,單憑劍術與關銀屏比武,可以過個五、六十合,關銀屏也沒有什麽能再教導他的技巧,旋即徹底“放養”他,讓其自學。
今日,他本應前往張府同張星彩學書畫,但自打昨日祭拜歸來,關羽心情一直不佳,於是馬秉決定在關府陪師父解悶。
他命馬九去同師姐傳話:
“這幾日就先暫且不去張府了,望師姐見諒。”
馬九得了令,立馬趕去張府,傳話於張星彩。
迴來複命,隻得四個字:
“我知道了。”
馬秉聞言扭眉,他知道張師姐這是生氣了,
平時自己練字頻頻偷懶之時,師姐就會如此。
區區四字,此刻卻如寒霜打在身上。
馬秉心下無奈,隻好再讓馬九去傳話道: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秋風辭》劉徹)
馬九心中直唿:
公子高明!
日後這張嘴不知能哄得多少女子。
馬九是馬家親兵的遺孤,馬家對待家族親兵極好,若是親兵陣亡,家中又無其他青壯,馬家則會為其贍養遺老遺孤。
馬九就是其中之一,他少時被安排讀了蒙學,年紀稍長後才轉而習武。
他本人勤奮好學,平日裏會同馬良借書而觀,馬良樂得下屬上進。因此,他自然是知道這首辭的。
馬九隨即再次奉命前往張府。
……
半個時辰過後,馬九歸來,恰逢馬秉練完武,正拿著葛巾擦汗。
“如何?”
他一見馬九,撇下手中葛巾,笑著開口問道:
“師姐怎麽說?”
馬九咧嘴笑著對自家公子伸出大拇指,道:
“公子,高!實在是高!”
“張小姐一聽此句,那張冷著的臉,瞬間就若三月桃花一般,暖人心啊!”
“去!”
馬秉揮手啐了一句,隨後去沐浴更衣。
……
又過半個時辰,馬秉從臥房而出,手中拿著一卷昨晚趕工寫好的竹簡,直奔書房而去。
先前早飯過後,關羽執意要去書房,關平幾人拗不過他,隻得扶他去了書房。
原本關平打算休沐幾日,在家照顧父親,誰知被父親轟了出去,其餘人亦是如此。
眾人無奈,隻得各自去忙活自己的事情。
庭院中,馬秉見關銀屏愁容不展,於是對她溫聲說道:
“嫣兒,且去諸葛府上同舅母學習吧,不要落下學業,家中有我照料就好,你勿要擔心。”
關銀屏聞言,麵上愁容不減,語氣低落地反問道:“那你呢?你不是今日要去張府?”
“張府?”
馬秉微微一笑,抬手捏捏師姐的俏臉,笑著說道:“我稍後讓馬九去同張師姐知會一聲,師姐會理解的。”
“好。”
關銀屏點了點頭,不再矯情,眼中閃過一抹感激之色。
她旋即輕擁了一下馬秉,在其耳旁說道:“麻煩你了!”
一陣香風刮過,馬秉挑了挑眉,猛吸一口,反手用力抱了抱關銀屏,溫聲說道: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去吧!”
關銀屏這才放心離開關府。
……
此時,馬秉走到書房門口,伸手輕敲門板,輕聲喚道:
“師父?”
過了片刻,再敲了敲門,屋內仍然是沒有任何聲響。
馬秉猶豫一下,隨後硬著頭皮推門而入。
一入屋內,一股濃鬱的竹簡所散發的陳舊之味,撲鼻而來。
馬秉小手微扇,朝屋內望去,隻見關羽此時正躺在椅上沉沉地睡著,臉上帶著一絲疲態。
馬秉旋即將手中竹簡別在腰間,邁步轉身輕手輕腳地關上了房門,走到窗邊,微微將窗戶打開個縫隙通風。
又見他將香爐清理幹淨,重新點上燃香。
忙活一小會兒,他身後突然傳來關羽那沙啞的聲音道:
“秉兒,別忙活了,且坐過來,陪我說說話。”
“是!”
馬秉聞言,立馬停下手中動作,快步走到師父旁邊,先是為師父恭敬地奉了杯茶。
關羽接過後,慢慢地飲了一口後,旋即放在一旁。
馬秉順勢從旁邊拿了個小馬紮,坐在關羽身邊。
“秉兒。”
關羽輕撫美髯,開口說道:“為師昨日祭拜曹孟德,不知你有何感想?”
馬秉眉目向上微挑,笑著開口道:“師父重情重義,乃是徒兒的榜樣!”
“咳咳……這是你的真心話?”
馬秉見師父咳嗽,趕忙欲起身端茶,被關羽揮手製止。
起身之時,他恭敬迴道:“自然是徒兒的心裏話!”
關羽聞言點了點頭,開口問道:
“我這一生,除去大哥、三弟,隻受過一人恩惠,便是曹孟德。”
他端起茶,飲了一口,又繼續說道:
“孟德待我極為優渥,他軍中諸將因此對我甚為不滿。於是我陣前斬了顏文恆(顏良),以報恩德。”
“但當我得知哥哥在袁本初軍中,自己險些害了他之時,懊悔不已!忠臣豈有侍二主之理?我隻得選擇默默離開。”
“如此一來,我欠孟德之情,更是難以償還。”
馬秉靜靜聽著身旁老人細說過往。
“赤壁之戰,孔明讓我守華容道,我心中可謂是百感交集!”
“一則,我希望他走此小路,我之所願乃是助大哥中興漢室,若能斬得曹孟德,興許大事即定!”
“二則,我又不希望他走此小路,關某一生以忠義標榜自身,若是如此,關某有何顏麵麵對其人?又如何麵對自己的內心?”
“所以在文遠開口之時,我最終還是選擇放他過去……,我愧對大哥,亦愧對孟德……”
說到此時,馬秉仿佛看到關羽眼旁有晶瑩閃過。
他旋即開口寬慰關羽道:“師父,為君斬將,乃是忠;千裏尋兄,乃是義。師父忠義雙全,又有何愧?”
馬秉避重就輕地一筆帶過了華容道一事。
隨即,他拿出腰間竹簡,遞給關羽說道:
“師父,這是我這些時日琢磨的練兵法,早就想讓您幫我掌掌眼。”
關羽好奇一個十四歲的小娃娃能有什麽練兵經驗,旋即伸手接過,捧在手中一觀,“連連點頭”。
馬秉獨自一人在關府庭院之中舞劍。
如今他劍法小成,單憑劍術與關銀屏比武,可以過個五、六十合,關銀屏也沒有什麽能再教導他的技巧,旋即徹底“放養”他,讓其自學。
今日,他本應前往張府同張星彩學書畫,但自打昨日祭拜歸來,關羽心情一直不佳,於是馬秉決定在關府陪師父解悶。
他命馬九去同師姐傳話:
“這幾日就先暫且不去張府了,望師姐見諒。”
馬九得了令,立馬趕去張府,傳話於張星彩。
迴來複命,隻得四個字:
“我知道了。”
馬秉聞言扭眉,他知道張師姐這是生氣了,
平時自己練字頻頻偷懶之時,師姐就會如此。
區區四字,此刻卻如寒霜打在身上。
馬秉心下無奈,隻好再讓馬九去傳話道: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秋風辭》劉徹)
馬九心中直唿:
公子高明!
日後這張嘴不知能哄得多少女子。
馬九是馬家親兵的遺孤,馬家對待家族親兵極好,若是親兵陣亡,家中又無其他青壯,馬家則會為其贍養遺老遺孤。
馬九就是其中之一,他少時被安排讀了蒙學,年紀稍長後才轉而習武。
他本人勤奮好學,平日裏會同馬良借書而觀,馬良樂得下屬上進。因此,他自然是知道這首辭的。
馬九隨即再次奉命前往張府。
……
半個時辰過後,馬九歸來,恰逢馬秉練完武,正拿著葛巾擦汗。
“如何?”
他一見馬九,撇下手中葛巾,笑著開口問道:
“師姐怎麽說?”
馬九咧嘴笑著對自家公子伸出大拇指,道:
“公子,高!實在是高!”
“張小姐一聽此句,那張冷著的臉,瞬間就若三月桃花一般,暖人心啊!”
“去!”
馬秉揮手啐了一句,隨後去沐浴更衣。
……
又過半個時辰,馬秉從臥房而出,手中拿著一卷昨晚趕工寫好的竹簡,直奔書房而去。
先前早飯過後,關羽執意要去書房,關平幾人拗不過他,隻得扶他去了書房。
原本關平打算休沐幾日,在家照顧父親,誰知被父親轟了出去,其餘人亦是如此。
眾人無奈,隻得各自去忙活自己的事情。
庭院中,馬秉見關銀屏愁容不展,於是對她溫聲說道:
“嫣兒,且去諸葛府上同舅母學習吧,不要落下學業,家中有我照料就好,你勿要擔心。”
關銀屏聞言,麵上愁容不減,語氣低落地反問道:“那你呢?你不是今日要去張府?”
“張府?”
馬秉微微一笑,抬手捏捏師姐的俏臉,笑著說道:“我稍後讓馬九去同張師姐知會一聲,師姐會理解的。”
“好。”
關銀屏點了點頭,不再矯情,眼中閃過一抹感激之色。
她旋即輕擁了一下馬秉,在其耳旁說道:“麻煩你了!”
一陣香風刮過,馬秉挑了挑眉,猛吸一口,反手用力抱了抱關銀屏,溫聲說道: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去吧!”
關銀屏這才放心離開關府。
……
此時,馬秉走到書房門口,伸手輕敲門板,輕聲喚道:
“師父?”
過了片刻,再敲了敲門,屋內仍然是沒有任何聲響。
馬秉猶豫一下,隨後硬著頭皮推門而入。
一入屋內,一股濃鬱的竹簡所散發的陳舊之味,撲鼻而來。
馬秉小手微扇,朝屋內望去,隻見關羽此時正躺在椅上沉沉地睡著,臉上帶著一絲疲態。
馬秉旋即將手中竹簡別在腰間,邁步轉身輕手輕腳地關上了房門,走到窗邊,微微將窗戶打開個縫隙通風。
又見他將香爐清理幹淨,重新點上燃香。
忙活一小會兒,他身後突然傳來關羽那沙啞的聲音道:
“秉兒,別忙活了,且坐過來,陪我說說話。”
“是!”
馬秉聞言,立馬停下手中動作,快步走到師父旁邊,先是為師父恭敬地奉了杯茶。
關羽接過後,慢慢地飲了一口後,旋即放在一旁。
馬秉順勢從旁邊拿了個小馬紮,坐在關羽身邊。
“秉兒。”
關羽輕撫美髯,開口說道:“為師昨日祭拜曹孟德,不知你有何感想?”
馬秉眉目向上微挑,笑著開口道:“師父重情重義,乃是徒兒的榜樣!”
“咳咳……這是你的真心話?”
馬秉見師父咳嗽,趕忙欲起身端茶,被關羽揮手製止。
起身之時,他恭敬迴道:“自然是徒兒的心裏話!”
關羽聞言點了點頭,開口問道:
“我這一生,除去大哥、三弟,隻受過一人恩惠,便是曹孟德。”
他端起茶,飲了一口,又繼續說道:
“孟德待我極為優渥,他軍中諸將因此對我甚為不滿。於是我陣前斬了顏文恆(顏良),以報恩德。”
“但當我得知哥哥在袁本初軍中,自己險些害了他之時,懊悔不已!忠臣豈有侍二主之理?我隻得選擇默默離開。”
“如此一來,我欠孟德之情,更是難以償還。”
馬秉靜靜聽著身旁老人細說過往。
“赤壁之戰,孔明讓我守華容道,我心中可謂是百感交集!”
“一則,我希望他走此小路,我之所願乃是助大哥中興漢室,若能斬得曹孟德,興許大事即定!”
“二則,我又不希望他走此小路,關某一生以忠義標榜自身,若是如此,關某有何顏麵麵對其人?又如何麵對自己的內心?”
“所以在文遠開口之時,我最終還是選擇放他過去……,我愧對大哥,亦愧對孟德……”
說到此時,馬秉仿佛看到關羽眼旁有晶瑩閃過。
他旋即開口寬慰關羽道:“師父,為君斬將,乃是忠;千裏尋兄,乃是義。師父忠義雙全,又有何愧?”
馬秉避重就輕地一筆帶過了華容道一事。
隨即,他拿出腰間竹簡,遞給關羽說道:
“師父,這是我這些時日琢磨的練兵法,早就想讓您幫我掌掌眼。”
關羽好奇一個十四歲的小娃娃能有什麽練兵經驗,旋即伸手接過,捧在手中一觀,“連連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