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事定。
三國:銀屏,你先把刀放下! 作者:好人發你一張努力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馬秉撇嘴,望著眼前自信滿滿的小老頭,心下暗道:
師父,就您這還需要活劈嗎?
半截身子都入土的人……
老頭子吹胡子瞪眼,對自己的小徒弟“懼內”極為不滿,又說道:
“你還未娶君侯之女過門,就如此懼怕,日後若娶進家中,該如何是好?我看你是沒有繼承季常半分優點,懼內的本事倒是全全繼承了!”
……
此時,馬良正在為愛妻龐氏捏肩捶背,突然隻覺一陣酸脹上鼻,忍不住地接連打了幾個噴嚏。
龐氏立馬轉身,伸手撫了撫夫君的額頭,關心道:
“夫君,今日是受涼了嗎?”
旋即她喚來外房的大丫鬟小翠兒,欲吩咐其去給馬良熬煮薑湯。
馬良稍歇,隨後伸手製止,嘴上說道:
“夫人,我就是突感鼻子不適,不必折騰,估計是哪位老友想念我呢!”
……
馬秉低頭聽著眼前老頭當著外人麵前毫不留情麵地訓斥。
不敢怒!不敢言!
私下白眼早已翻至天際,心中暗戳戳吐槽道:
等嫣兒那把大刀架在你的脖子上,再來罵我吧。
跪著說話不腰疼!(ps:跪坐)
一旁黃權倒是看著師徒二人這番情形,捂著嘴忍不住偷樂。
法正見徒弟低著頭,隨即遞給黃權一個得意的眼色,示意道:
看吧!
你將文君嫁給我這徒兒,日後亦能如我這般訓這混小子。
心動不?
黃權看著師徒二人這副場景,又接過法正遞來的眼神後,被這好友的騷操作給弄得大為無語,但他心下卻更為意動。
早在漢王宮之時,他就對馬家千裏駒極為感興趣,這小娃娃寵辱不驚的表現,任誰都會心有讚賞。
須知馬良之名早已遠揚,而其子更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加之剛剛好友提醒,這龐大的背景、資源皆係於其一人身上,若日後能在其身上結束士族爭鬥,或許大漢興盛有望!
黃權仰頭稍思片刻,手中砸拳,下定決心,隨即開口說道:
“我家文君雖是女兒身,但心中壯誌不輸男兒郎!無論詩詞歌賦,還是琴棋書畫都是不輸尋常書生。”
“雖然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說,但我曾答應幺妹兒要為其尋個有擔當、有見識的郎君,因此你這徒兒若想娶我家幺妹兒,得拿出真本事!”
法正見魚兒上鉤,立馬收杆,趕忙開口應下,道:
“黃公衡,你且出題,無論是何,對我這徒兒來說,不過是信手拈來罷了!”
馬秉聞言,小臉擰成麻花,雙眼滴溜圓地瞪著自家師父,心說:
師父,這是誰給你的自信啊!
我這麽有才,我怎麽自己都不知道!
法正這會兒同黃權說著話,又抽空遞給自家徒兒一個且安下心的眼神。
馬秉麵露無奈,一副生無可戀的表情,心中直唿:
這三師父比先前張府的二師父還霸道,
看來自己繼“被迫拜師”、“被迫娶妻”之後,又要多一個“被迫娶妾”!
既然拒絕無用,自己還是想想如何同師姐解釋吧。
馬秉此時已心無雜念,一門心思地考慮如何能少挨一頓鞭子,完全沒有注意到身旁兩位士族之首宛若菜市場大媽一般討價還價地商討題目。
……
一炷香過後。
事情塵埃落定,二人商議結果是日後馬秉尋一時間,去黃家同黃家女兒比過三場:詩詞、棋藝、琴技。
二人稍後又閑敘片刻,法正起身相送黃權,馬秉似行屍走肉一般同師父走了一遍流程。
送走黃權之後,馬秉在師父的唿喚聲中,眼神好似恢複一點神采。
他目光仍有些呆滯地問道:
“師父,且先不說如何同嫣兒解釋此事,就這‘詩詞’、‘棋藝’、‘琴技’三樣,哪一樣同我沾邊,徒兒我是哪樣都不會啊!”
法正聞言呲牙一樂,歪頭靠近說道:
“徒兒,你當我不知軍中近日傳誦的《出征》?”
?
什麽《出征》?
馬秉心中疑惑,不知師父在說什麽。
法正見徒弟一臉迷糊的樣子,開口緩緩而道:
“軍歌應唱大刀環,是滅胡奴出玉關。”
“隻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ps:文抄:清代徐錫麟的《出塞》)
“這四句難道不是出自你口嗎?”
馬秉聽著熟悉的詩歌,眼中閃過精光,迴了神。
他一拍大腿,怒道:
“哪個狗賊瞎傳的,這不是純純汙蔑我馬某人嗎!”
法正眼睛微微眯起,一副“我懂得”的表情。
馬秉望著師父這副麵孔,隻得嘴硬地解釋道:
“師父,那是仙人托夢教授我的,您可勿要信外界流言啊!”
法正白了徒弟一眼,小胡須一抖一抖地,沒搭理徒弟,他眼一橫繼續又說道:
“至於棋藝,現在成都城滿大街都在傳你做的‘象棋’,反正我又未同黃老兒講明是比試何種棋子,這‘象棋’出自你手,難道你還下不過一個女娃娃?”
……
馬秉看著自家三師父頗為自得的表情,直唿:
老狐狸!
他對自家師父這靈通的消息亦感到震驚。
隨後馬秉認真地點了點頭,認可師父所說,心下暗道:
自己下不過大師父、二師父,難道還下不過一待字閨中的女子?
法正見徒兒讚同,又繼續開口說道:
“至於琴技,為師亦聽聞你在臨沮對陣之時,上陣彈奏,且不論好壞,起碼你還是略知一二。”
“就算退一步來講,你馬秉就算不會彈琴,讓她一局又能如何,三局兩勝,無論怎樣看,為師皆算得是勝券在握,你可勿要讓為師丟了臉麵。”
法正鷹目一瞪,一副你騙不過我的表情,看著徒弟,心說:
自己這徒弟屬驢的,不抽鞭子,不肯動彈!
既然近日已在軍中揚名,何不借此機會,賺取一個好名聲。
在這個時代,名望雖非立身之本,但卻算得上是傍身之“技”。
馬秉無奈,“金身已破”,再無苟著發育之機,他心中暗恨道:
莫要讓我知道是哪個狗賊坑我,日後定有所報!
師父,就您這還需要活劈嗎?
半截身子都入土的人……
老頭子吹胡子瞪眼,對自己的小徒弟“懼內”極為不滿,又說道:
“你還未娶君侯之女過門,就如此懼怕,日後若娶進家中,該如何是好?我看你是沒有繼承季常半分優點,懼內的本事倒是全全繼承了!”
……
此時,馬良正在為愛妻龐氏捏肩捶背,突然隻覺一陣酸脹上鼻,忍不住地接連打了幾個噴嚏。
龐氏立馬轉身,伸手撫了撫夫君的額頭,關心道:
“夫君,今日是受涼了嗎?”
旋即她喚來外房的大丫鬟小翠兒,欲吩咐其去給馬良熬煮薑湯。
馬良稍歇,隨後伸手製止,嘴上說道:
“夫人,我就是突感鼻子不適,不必折騰,估計是哪位老友想念我呢!”
……
馬秉低頭聽著眼前老頭當著外人麵前毫不留情麵地訓斥。
不敢怒!不敢言!
私下白眼早已翻至天際,心中暗戳戳吐槽道:
等嫣兒那把大刀架在你的脖子上,再來罵我吧。
跪著說話不腰疼!(ps:跪坐)
一旁黃權倒是看著師徒二人這番情形,捂著嘴忍不住偷樂。
法正見徒弟低著頭,隨即遞給黃權一個得意的眼色,示意道:
看吧!
你將文君嫁給我這徒兒,日後亦能如我這般訓這混小子。
心動不?
黃權看著師徒二人這副場景,又接過法正遞來的眼神後,被這好友的騷操作給弄得大為無語,但他心下卻更為意動。
早在漢王宮之時,他就對馬家千裏駒極為感興趣,這小娃娃寵辱不驚的表現,任誰都會心有讚賞。
須知馬良之名早已遠揚,而其子更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加之剛剛好友提醒,這龐大的背景、資源皆係於其一人身上,若日後能在其身上結束士族爭鬥,或許大漢興盛有望!
黃權仰頭稍思片刻,手中砸拳,下定決心,隨即開口說道:
“我家文君雖是女兒身,但心中壯誌不輸男兒郎!無論詩詞歌賦,還是琴棋書畫都是不輸尋常書生。”
“雖然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說,但我曾答應幺妹兒要為其尋個有擔當、有見識的郎君,因此你這徒兒若想娶我家幺妹兒,得拿出真本事!”
法正見魚兒上鉤,立馬收杆,趕忙開口應下,道:
“黃公衡,你且出題,無論是何,對我這徒兒來說,不過是信手拈來罷了!”
馬秉聞言,小臉擰成麻花,雙眼滴溜圓地瞪著自家師父,心說:
師父,這是誰給你的自信啊!
我這麽有才,我怎麽自己都不知道!
法正這會兒同黃權說著話,又抽空遞給自家徒兒一個且安下心的眼神。
馬秉麵露無奈,一副生無可戀的表情,心中直唿:
這三師父比先前張府的二師父還霸道,
看來自己繼“被迫拜師”、“被迫娶妻”之後,又要多一個“被迫娶妾”!
既然拒絕無用,自己還是想想如何同師姐解釋吧。
馬秉此時已心無雜念,一門心思地考慮如何能少挨一頓鞭子,完全沒有注意到身旁兩位士族之首宛若菜市場大媽一般討價還價地商討題目。
……
一炷香過後。
事情塵埃落定,二人商議結果是日後馬秉尋一時間,去黃家同黃家女兒比過三場:詩詞、棋藝、琴技。
二人稍後又閑敘片刻,法正起身相送黃權,馬秉似行屍走肉一般同師父走了一遍流程。
送走黃權之後,馬秉在師父的唿喚聲中,眼神好似恢複一點神采。
他目光仍有些呆滯地問道:
“師父,且先不說如何同嫣兒解釋此事,就這‘詩詞’、‘棋藝’、‘琴技’三樣,哪一樣同我沾邊,徒兒我是哪樣都不會啊!”
法正聞言呲牙一樂,歪頭靠近說道:
“徒兒,你當我不知軍中近日傳誦的《出征》?”
?
什麽《出征》?
馬秉心中疑惑,不知師父在說什麽。
法正見徒弟一臉迷糊的樣子,開口緩緩而道:
“軍歌應唱大刀環,是滅胡奴出玉關。”
“隻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ps:文抄:清代徐錫麟的《出塞》)
“這四句難道不是出自你口嗎?”
馬秉聽著熟悉的詩歌,眼中閃過精光,迴了神。
他一拍大腿,怒道:
“哪個狗賊瞎傳的,這不是純純汙蔑我馬某人嗎!”
法正眼睛微微眯起,一副“我懂得”的表情。
馬秉望著師父這副麵孔,隻得嘴硬地解釋道:
“師父,那是仙人托夢教授我的,您可勿要信外界流言啊!”
法正白了徒弟一眼,小胡須一抖一抖地,沒搭理徒弟,他眼一橫繼續又說道:
“至於棋藝,現在成都城滿大街都在傳你做的‘象棋’,反正我又未同黃老兒講明是比試何種棋子,這‘象棋’出自你手,難道你還下不過一個女娃娃?”
……
馬秉看著自家三師父頗為自得的表情,直唿:
老狐狸!
他對自家師父這靈通的消息亦感到震驚。
隨後馬秉認真地點了點頭,認可師父所說,心下暗道:
自己下不過大師父、二師父,難道還下不過一待字閨中的女子?
法正見徒兒讚同,又繼續開口說道:
“至於琴技,為師亦聽聞你在臨沮對陣之時,上陣彈奏,且不論好壞,起碼你還是略知一二。”
“就算退一步來講,你馬秉就算不會彈琴,讓她一局又能如何,三局兩勝,無論怎樣看,為師皆算得是勝券在握,你可勿要讓為師丟了臉麵。”
法正鷹目一瞪,一副你騙不過我的表情,看著徒弟,心說:
自己這徒弟屬驢的,不抽鞭子,不肯動彈!
既然近日已在軍中揚名,何不借此機會,賺取一個好名聲。
在這個時代,名望雖非立身之本,但卻算得上是傍身之“技”。
馬秉無奈,“金身已破”,再無苟著發育之機,他心中暗恨道:
莫要讓我知道是哪個狗賊坑我,日後定有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