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歸途(一),師徒對弈
三國:銀屏,你先把刀放下! 作者:好人發你一張努力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雞鳴剛過,臨沮城內靜謐,城內巡街守軍已身著吳甲。
關平已將車馬行程備好,眾人隻等啟程迴川。
縣衙之前,停著一輛雙排馬車,等待著屋內主人落座。
不一會兒,屋內一位士卒急匆匆跑出,在關平耳旁低語幾句,他微微頷首,示意已經知曉。
隨後,關平轉身對著馬秉暗下伸出大拇指。
時間流逝,大約一炷香的功夫過去,二爺在眾人詫異的目光中出現,他被兩位親侍從縣衙內抬出,被人背進車內。
待關羽坐穩,馬車簾緩緩落下。
眾人皆鬆了一口氣,隨後車夫上座,馬鞭揮舞,馬車緩緩駛出臨沮城。
與此同時,劉封早已整軍完畢,在城門口恭候。
他身著暗青玄甲,後披米色長袍,一綹細長的潔白冠羽插在頭盔之上。
可謂是英氣少將軍!
他拽馬駐軍,隻等城內君侯一行人一同出發。
此時,臨沮荒野之外,再無吳軍大部隊,昨夜孫權撤軍,隻留一位無名小將攜先前城中的五百士卒,相送他們。
待關羽一行人至城門口,
馬秉看著無人煙的曠野,不由得暗自點頭:
這個孫小二雖然反複,但一旦下定決心,是絕對的雷厲風行啊!
不錯!不錯!
劉封見人已齊,拽緊韁繩,馬兒當即揚起雙蹄,希律律的一聲過後,重重砸在土地之上,灰塵四揚。
“出發!”
一聲高吼過後,奔襲半個多月的上庸軍,開啟了迴家的歸途。
……
路上,馬秉胯下騎著一匹紅棕高頭大馬,與關平隨著二爺的馬車並行。
此馬是原先是劉封手下一親衛的坐騎,隻可惜他戰死於臨沮城下,而馬秉自上庸而來的坐騎亦戰死於此役。
於是,劉封將其轉贈給了馬秉,希望能夠生者承載著死者的希望繼續走下去。
出發不過一個時辰,馬秉就覺疲憊,沒有騎行三件套的日子,他是一刻都不想過了。
於是他當即停下,翻身下馬。
一旁關平見狀問道:“小師弟,怎麽了?是否騎行不便?”
馬秉咧嘴,呲牙笑著迴道:
“馬兒很好,我比較累,希望能夠上馬車歇會兒,也能陪師父解解悶兒!”
關平知道自己這個小師弟雞賊得很,隨後正準備請示父親是否準許。
一聲冷哼同時響起!
然後二人聽得馬車內傳出一道關羽的嗬斥聲音,道:
“些許行程都忍受不了?日後如何行軍,如何打仗!我看是你的父親過於驕縱你了。”
馬秉聽後當即翻個白眼,心中暗道:
娘咧!
這人躺著說話不腰疼!
隨後眼珠一轉,臉上笑嘻嘻地迴道:
“嘿嘿……師傅教訓的是。不過實非徒兒不肯吃苦,而是我怕您老人家一路枯坐在車內無趣,所以特意希望坐車內陪您!”
“滑頭!進來吧!”
馬秉一聽,喜笑顏開,立馬開口應道:
“好咧!謝師父!”
隨即他從馬背上解下掛著白色布袋,在關平的目光注視下,利落地爬上了馬車。
關平在一旁被這一大一小的對話驚得目瞪口呆,若是自己沒記錯,自家老爹除了三妹銀屏,何時用過這般語氣待人。
不會是被鬼上身了吧!
迴去得去找個廟拜拜!
馬秉上了馬車後,二爺聽見聲響,揮手示意他坐到一旁。
隻見二爺手上抱著一卷《春秋》,端坐在馬車之中,安靜地讀書。
讓人看著都覺累得慌!
關羽瞥見馬秉手上拎著東西,旋即放下手中竹卷,開口問道:
“怎麽,還隨身帶著吃食?”
馬秉見師父主動開口發問,伸手對著他一提布袋,笑著迴答道:
“哦!師父,您說這個呀!這個是我自己閑暇時琢磨的小遊戲,特來獻與師父解悶!”
關羽一聽這話,當即來了興致。
對二爺而言,除了美人、哥哥,他還沒對什麽事物有太大的興趣!
他輕輕揮手一撫美髯,立馬追問道:“不知是何遊戲?”
馬秉從布袋拿出一塊刻著“楚河”、“漢界”的木板,擺放在馬車上的小案之上。
接著又從大袋中掏出一個小袋,俗稱“俄羅斯套袋”!
袋子裏麵裝的是昨夜馬秉安排馬五匆忙趕工的棋子。
他不緊不慢的將棋子擺放整齊,但馬車一路顛簸,所以也不易於擺放精準,隻能擺個大概。
隨後向二爺詳細地解釋了象棋的玩法。
關羽隻覺新奇,迫不及待地拉上馬秉,當即要玩兒上一局。
二爺初次下象棋,馬秉便讓過自家師父,手執黑棋。
在被自己徒弟教育兩局過後,二爺的老臉有些掛不住了,麵色逐漸紅潤了起來。
待過五局,二爺已摸清玩法,漸入佳境,此時輪到馬秉難以招架,左右不支,但仍能勉強小勝一籌。
十局過後,二爺氣場大開,馬秉仿佛在棋子之中感受到那一股來自無雙上將的威壓,早已不是敵手,被殺得大敗。
馬秉不信邪,這剛上手的怎麽能鬥過自己這個十多年的高玩,沒道理呀!
白皙的小臉兒,亦開始變得逐漸紅潤起來。
二爺坐在他的對麵,時不時一捋長髯,靜靜看著自己收的這個小徒弟一副抓耳撓腮的模樣,頗感好笑。
這種感覺讓他迴想起曾經陪伴著大兒子一起玩耍的時光,盡享天倫之樂!
一時之間,他竟愣了神,沉浸在迴憶之中。
想到自己年幼時用功練武之時,第一次扛刀,第一次揮刀!
虎牢關前力劈華雄,斬顏良、誅文醜,華容道放過曹操……
一幕幕在二爺眼中閃過。
他有些恍惚……
馬秉在一陣思索過後,終是落了子,見二爺半天沒有反應,便抬頭望向他。
隻見二爺眼含淚水。
他今年年歲六十,兩鬢花白,就連被孔明誇讚的美髯也是夾雜斑白。
平常百姓,這時早已弄孫含飴、頤養天年。
雖說武將雄風,但在歲月麵前還是落了下乘。
荊州一役過後,二爺的脊梁彎了幾分。
這大漢江山,這大哥的畢生之夢,這幾日夢中,常常壓得他難以唿吸。
馬秉懂得自己師父此時的悲傷,卻沒有出言打斷,隻是默默地為其添了茶水,靜靜等著師父重振精神。
有些事,旁人多言亦無用!
關平已將車馬行程備好,眾人隻等啟程迴川。
縣衙之前,停著一輛雙排馬車,等待著屋內主人落座。
不一會兒,屋內一位士卒急匆匆跑出,在關平耳旁低語幾句,他微微頷首,示意已經知曉。
隨後,關平轉身對著馬秉暗下伸出大拇指。
時間流逝,大約一炷香的功夫過去,二爺在眾人詫異的目光中出現,他被兩位親侍從縣衙內抬出,被人背進車內。
待關羽坐穩,馬車簾緩緩落下。
眾人皆鬆了一口氣,隨後車夫上座,馬鞭揮舞,馬車緩緩駛出臨沮城。
與此同時,劉封早已整軍完畢,在城門口恭候。
他身著暗青玄甲,後披米色長袍,一綹細長的潔白冠羽插在頭盔之上。
可謂是英氣少將軍!
他拽馬駐軍,隻等城內君侯一行人一同出發。
此時,臨沮荒野之外,再無吳軍大部隊,昨夜孫權撤軍,隻留一位無名小將攜先前城中的五百士卒,相送他們。
待關羽一行人至城門口,
馬秉看著無人煙的曠野,不由得暗自點頭:
這個孫小二雖然反複,但一旦下定決心,是絕對的雷厲風行啊!
不錯!不錯!
劉封見人已齊,拽緊韁繩,馬兒當即揚起雙蹄,希律律的一聲過後,重重砸在土地之上,灰塵四揚。
“出發!”
一聲高吼過後,奔襲半個多月的上庸軍,開啟了迴家的歸途。
……
路上,馬秉胯下騎著一匹紅棕高頭大馬,與關平隨著二爺的馬車並行。
此馬是原先是劉封手下一親衛的坐騎,隻可惜他戰死於臨沮城下,而馬秉自上庸而來的坐騎亦戰死於此役。
於是,劉封將其轉贈給了馬秉,希望能夠生者承載著死者的希望繼續走下去。
出發不過一個時辰,馬秉就覺疲憊,沒有騎行三件套的日子,他是一刻都不想過了。
於是他當即停下,翻身下馬。
一旁關平見狀問道:“小師弟,怎麽了?是否騎行不便?”
馬秉咧嘴,呲牙笑著迴道:
“馬兒很好,我比較累,希望能夠上馬車歇會兒,也能陪師父解解悶兒!”
關平知道自己這個小師弟雞賊得很,隨後正準備請示父親是否準許。
一聲冷哼同時響起!
然後二人聽得馬車內傳出一道關羽的嗬斥聲音,道:
“些許行程都忍受不了?日後如何行軍,如何打仗!我看是你的父親過於驕縱你了。”
馬秉聽後當即翻個白眼,心中暗道:
娘咧!
這人躺著說話不腰疼!
隨後眼珠一轉,臉上笑嘻嘻地迴道:
“嘿嘿……師傅教訓的是。不過實非徒兒不肯吃苦,而是我怕您老人家一路枯坐在車內無趣,所以特意希望坐車內陪您!”
“滑頭!進來吧!”
馬秉一聽,喜笑顏開,立馬開口應道:
“好咧!謝師父!”
隨即他從馬背上解下掛著白色布袋,在關平的目光注視下,利落地爬上了馬車。
關平在一旁被這一大一小的對話驚得目瞪口呆,若是自己沒記錯,自家老爹除了三妹銀屏,何時用過這般語氣待人。
不會是被鬼上身了吧!
迴去得去找個廟拜拜!
馬秉上了馬車後,二爺聽見聲響,揮手示意他坐到一旁。
隻見二爺手上抱著一卷《春秋》,端坐在馬車之中,安靜地讀書。
讓人看著都覺累得慌!
關羽瞥見馬秉手上拎著東西,旋即放下手中竹卷,開口問道:
“怎麽,還隨身帶著吃食?”
馬秉見師父主動開口發問,伸手對著他一提布袋,笑著迴答道:
“哦!師父,您說這個呀!這個是我自己閑暇時琢磨的小遊戲,特來獻與師父解悶!”
關羽一聽這話,當即來了興致。
對二爺而言,除了美人、哥哥,他還沒對什麽事物有太大的興趣!
他輕輕揮手一撫美髯,立馬追問道:“不知是何遊戲?”
馬秉從布袋拿出一塊刻著“楚河”、“漢界”的木板,擺放在馬車上的小案之上。
接著又從大袋中掏出一個小袋,俗稱“俄羅斯套袋”!
袋子裏麵裝的是昨夜馬秉安排馬五匆忙趕工的棋子。
他不緊不慢的將棋子擺放整齊,但馬車一路顛簸,所以也不易於擺放精準,隻能擺個大概。
隨後向二爺詳細地解釋了象棋的玩法。
關羽隻覺新奇,迫不及待地拉上馬秉,當即要玩兒上一局。
二爺初次下象棋,馬秉便讓過自家師父,手執黑棋。
在被自己徒弟教育兩局過後,二爺的老臉有些掛不住了,麵色逐漸紅潤了起來。
待過五局,二爺已摸清玩法,漸入佳境,此時輪到馬秉難以招架,左右不支,但仍能勉強小勝一籌。
十局過後,二爺氣場大開,馬秉仿佛在棋子之中感受到那一股來自無雙上將的威壓,早已不是敵手,被殺得大敗。
馬秉不信邪,這剛上手的怎麽能鬥過自己這個十多年的高玩,沒道理呀!
白皙的小臉兒,亦開始變得逐漸紅潤起來。
二爺坐在他的對麵,時不時一捋長髯,靜靜看著自己收的這個小徒弟一副抓耳撓腮的模樣,頗感好笑。
這種感覺讓他迴想起曾經陪伴著大兒子一起玩耍的時光,盡享天倫之樂!
一時之間,他竟愣了神,沉浸在迴憶之中。
想到自己年幼時用功練武之時,第一次扛刀,第一次揮刀!
虎牢關前力劈華雄,斬顏良、誅文醜,華容道放過曹操……
一幕幕在二爺眼中閃過。
他有些恍惚……
馬秉在一陣思索過後,終是落了子,見二爺半天沒有反應,便抬頭望向他。
隻見二爺眼含淚水。
他今年年歲六十,兩鬢花白,就連被孔明誇讚的美髯也是夾雜斑白。
平常百姓,這時早已弄孫含飴、頤養天年。
雖說武將雄風,但在歲月麵前還是落了下乘。
荊州一役過後,二爺的脊梁彎了幾分。
這大漢江山,這大哥的畢生之夢,這幾日夢中,常常壓得他難以唿吸。
馬秉懂得自己師父此時的悲傷,卻沒有出言打斷,隻是默默地為其添了茶水,靜靜等著師父重振精神。
有些事,旁人多言亦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