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留學生的春節活動!
我那被老祖宗圍觀的現代生活! 作者:寒穀迴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晚清跟我大清有什麽關係?
專業的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來幹比較好,隻要給本大汗把事幹好了,我們也不介意多給點甜頭人家!
不就是個春節嗎,我們一起過都無所謂,反正難得熱鬧一次嘛!
【明朝。
到了明朝,過年的習俗已經十分成熟而且隆重,在京城我們可以看到各地的製燈工匠和商人雲集。
東安門外北大街的燈市上,形形色色的花燈應有盡有,專程前來觀賞的人們摩肩接踵,好不熱鬧。
在過年時,宮中會蒸饅頭,皇帝會象征性的吃一些,其他的會賜給大臣,大臣們會將饅頭供在家裏最顯眼的地方,每天對它三叩首。】
[大明搞麵子工程也挺嚴重的,畢竟八股取士就是一大體現了。]
[這麽浪費,老朱看到了不得罵人?]
[別總把老朱代入曾經那個吃不飽飯的小乞丐行不,現在發達了老朱的暴發戶心理比誰都嚴重!]
[其實你們也別太神化了朱元璋,這大明王朝其實也挺爛的,這會老百姓的日子也好過不到哪去!]
[是啊,大明的農民起義可是層出不窮!
之所以清朝的時候一直在反清複明,隻是因為大清比爛到根的大明朝還要拉胯,這才反向拉高了大明的曆史地位!]
[其他的先不說,但是我知道明朝是一個封建壓迫很嚴重的時代。]
[果然過年期間生意好做,原來曆朝曆代都有夜市啊!]
……
……
一些肚子還在挨餓的人們,看到天幕上呈現出來的那些個白麵饅頭,不停的咽著口水:
白麵啊,這可是細糧啊!
這麽珍貴的白麵饅頭居然不拿來吃了,光擺著在那不是浪費嗎?
要是能讓他們吃上一口那真的是死而無憾了!
一輩子都在地裏麵打交道的老農民,種出了無數的糧食,可悲的是自己卻沒機會嚐一嚐那碗白麵是何等的滋味!
更不要提什麽敞開了肚子吃個盡興的話了。
已經被元朝的殘暴統治剝削得隻剩下最後一口氣了的窮苦人們,原以為等到了盛世大明就會有好日子過,沒想到還是一樣要受苦受累的!
眼裏的光瞬間熄滅,對於這操蛋的生活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
果然,所謂的盛世,隻是權貴們的盛世,沒有一個是人民的盛世!
本來還是滿臉驕傲的洪武大帝朱元璋看到網友的彈幕後臉色陰沉不已:
這些個後世網友根本就是什麽都不懂,就隻會嘰嘰喳喳個不停。
除了會胡咧咧幾句還會幹點啥,還想著批評咱的大明王朝,也不看看自己幾斤斤兩,有什麽資格對咱指指點點的?
同時也在心底暗自得意:咱辛辛苦苦推翻了暴元的統治,建立了大明,這天下都是我老朱家的。
咱想怎樣就怎樣,你們一些外人管的著嗎?
說句難聽的話,這個大明朝就算是再差勁那也是咱老朱家的,肉爛在鍋就好!
殊不知,英明神武的洪武大帝越是這樣想,就越是接近後世網友說的他朱元璋就是一個小農思想,窮人乍富的心態!
【清朝。
在清朝春節,女子也喜歡結伴出遊,民間稱之為‘走百病’。
廟會也成為了必不可少的節日活動,在清朝的春節大大小小的廟會被舉辦起來。
廟會中地攤林立,珠寶,書畫,古董,碑帖,首飾,食品攤位樣樣盡有。
賣藝雜耍戲曲表演種類豐富,供人們購物賞樂。
而乞丐們也有“跳灶王”的習俗,乞兒們三五人為一對,扮灶公灶婆各執竹枝於門外亭處,用來乞討金錢。】
[真沒想到在女子地位最是卑微的清朝居然會允許女子出遊,這真的是驚呆了我!]
[廟會原來是盛行於清朝啊,現在在某些地區還是能夠看到廟會的蹤影的。]
[這樣的廟會還不是老百姓掙口飯錢的最佳時機,看看現在的夜市經濟就知道了。]
[真正讓人想不到的是乞丐也能過個肥年,這也太人性化了吧!]
[我都在想是不是自己把清朝想的太壞了,其實人家大清的子民日子過得也挺好的。]
[大清的子民過得好不好的不清楚,但是我隻知道晚清政府很腐敗無能,任人宰割,對大清就沒好印象。]
……
……
大清的底層老百姓們一臉憤慨:什麽叫大清的子民日子過得也挺好的?
你們這些後世人在說些什麽樣的屁話?
什麽叫好日子,你們後世人過得才是真正的好日子 !
正如你們所說要不是大清實在太過垃圾我們會想著反清複明?
這樣的好日子跟你們換,就問一句你們願不願意,你們想不想過這樣的‘好日子’?
要是願意的話,我們立馬換,誰多猶豫一秒誰就是孫子!
對於大清子民們的憤慨激昂不同,大清的帝皇們是萬分的不服氣,特別是前期那些比較有能力跟魄力的帝皇,那是一個比一個不甘心啊!
我們滿人自入主中原開始,自認把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條,不比漢人差怎麽到了你們漢人的嘴裏就成了滿是嫌棄?
就算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大清統治了276年,功績不少的,當然有過我們也認。
但是不帶你們後世人這般拿有色眼鏡看待我們,這滿滿的偏見對我們很是不公平!
再說了,晚清是晚清跟我們大清有什麽關係,你們要記得區別好。
那些個沒用的軟蛋兒跟我們不是一個檔次的,不要混為一談,憑白降低了我們的身份!
【而如今,春節對於我們意味著什麽?
是迴家看望父母、親人,朋友?
是迴家團聚還是迴家相親?
是迴家休息還是聚在一起看個春節晚會?
是顯擺一下過去一年在外的成就?
是打算明年的計劃?
好像都是,但是又好像無法完全代表。
也許,春節才是凝聚華夏兒女的最強力量。
它不僅僅是一個節目,更是五千年來華夏民族團結的紐帶。
一個春節,可以將萬千人凝聚到每一個家庭,所有忙碌一年未見的人們可以團聚在一起,交流一年的趣事。
記得小時候我最期盼的就是春節,不僅僅可以吃好吃的,還可以遇到很多平時見不到的朋友和親戚。
專業的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來幹比較好,隻要給本大汗把事幹好了,我們也不介意多給點甜頭人家!
不就是個春節嗎,我們一起過都無所謂,反正難得熱鬧一次嘛!
【明朝。
到了明朝,過年的習俗已經十分成熟而且隆重,在京城我們可以看到各地的製燈工匠和商人雲集。
東安門外北大街的燈市上,形形色色的花燈應有盡有,專程前來觀賞的人們摩肩接踵,好不熱鬧。
在過年時,宮中會蒸饅頭,皇帝會象征性的吃一些,其他的會賜給大臣,大臣們會將饅頭供在家裏最顯眼的地方,每天對它三叩首。】
[大明搞麵子工程也挺嚴重的,畢竟八股取士就是一大體現了。]
[這麽浪費,老朱看到了不得罵人?]
[別總把老朱代入曾經那個吃不飽飯的小乞丐行不,現在發達了老朱的暴發戶心理比誰都嚴重!]
[其實你們也別太神化了朱元璋,這大明王朝其實也挺爛的,這會老百姓的日子也好過不到哪去!]
[是啊,大明的農民起義可是層出不窮!
之所以清朝的時候一直在反清複明,隻是因為大清比爛到根的大明朝還要拉胯,這才反向拉高了大明的曆史地位!]
[其他的先不說,但是我知道明朝是一個封建壓迫很嚴重的時代。]
[果然過年期間生意好做,原來曆朝曆代都有夜市啊!]
……
……
一些肚子還在挨餓的人們,看到天幕上呈現出來的那些個白麵饅頭,不停的咽著口水:
白麵啊,這可是細糧啊!
這麽珍貴的白麵饅頭居然不拿來吃了,光擺著在那不是浪費嗎?
要是能讓他們吃上一口那真的是死而無憾了!
一輩子都在地裏麵打交道的老農民,種出了無數的糧食,可悲的是自己卻沒機會嚐一嚐那碗白麵是何等的滋味!
更不要提什麽敞開了肚子吃個盡興的話了。
已經被元朝的殘暴統治剝削得隻剩下最後一口氣了的窮苦人們,原以為等到了盛世大明就會有好日子過,沒想到還是一樣要受苦受累的!
眼裏的光瞬間熄滅,對於這操蛋的生活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
果然,所謂的盛世,隻是權貴們的盛世,沒有一個是人民的盛世!
本來還是滿臉驕傲的洪武大帝朱元璋看到網友的彈幕後臉色陰沉不已:
這些個後世網友根本就是什麽都不懂,就隻會嘰嘰喳喳個不停。
除了會胡咧咧幾句還會幹點啥,還想著批評咱的大明王朝,也不看看自己幾斤斤兩,有什麽資格對咱指指點點的?
同時也在心底暗自得意:咱辛辛苦苦推翻了暴元的統治,建立了大明,這天下都是我老朱家的。
咱想怎樣就怎樣,你們一些外人管的著嗎?
說句難聽的話,這個大明朝就算是再差勁那也是咱老朱家的,肉爛在鍋就好!
殊不知,英明神武的洪武大帝越是這樣想,就越是接近後世網友說的他朱元璋就是一個小農思想,窮人乍富的心態!
【清朝。
在清朝春節,女子也喜歡結伴出遊,民間稱之為‘走百病’。
廟會也成為了必不可少的節日活動,在清朝的春節大大小小的廟會被舉辦起來。
廟會中地攤林立,珠寶,書畫,古董,碑帖,首飾,食品攤位樣樣盡有。
賣藝雜耍戲曲表演種類豐富,供人們購物賞樂。
而乞丐們也有“跳灶王”的習俗,乞兒們三五人為一對,扮灶公灶婆各執竹枝於門外亭處,用來乞討金錢。】
[真沒想到在女子地位最是卑微的清朝居然會允許女子出遊,這真的是驚呆了我!]
[廟會原來是盛行於清朝啊,現在在某些地區還是能夠看到廟會的蹤影的。]
[這樣的廟會還不是老百姓掙口飯錢的最佳時機,看看現在的夜市經濟就知道了。]
[真正讓人想不到的是乞丐也能過個肥年,這也太人性化了吧!]
[我都在想是不是自己把清朝想的太壞了,其實人家大清的子民日子過得也挺好的。]
[大清的子民過得好不好的不清楚,但是我隻知道晚清政府很腐敗無能,任人宰割,對大清就沒好印象。]
……
……
大清的底層老百姓們一臉憤慨:什麽叫大清的子民日子過得也挺好的?
你們這些後世人在說些什麽樣的屁話?
什麽叫好日子,你們後世人過得才是真正的好日子 !
正如你們所說要不是大清實在太過垃圾我們會想著反清複明?
這樣的好日子跟你們換,就問一句你們願不願意,你們想不想過這樣的‘好日子’?
要是願意的話,我們立馬換,誰多猶豫一秒誰就是孫子!
對於大清子民們的憤慨激昂不同,大清的帝皇們是萬分的不服氣,特別是前期那些比較有能力跟魄力的帝皇,那是一個比一個不甘心啊!
我們滿人自入主中原開始,自認把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條,不比漢人差怎麽到了你們漢人的嘴裏就成了滿是嫌棄?
就算是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大清統治了276年,功績不少的,當然有過我們也認。
但是不帶你們後世人這般拿有色眼鏡看待我們,這滿滿的偏見對我們很是不公平!
再說了,晚清是晚清跟我們大清有什麽關係,你們要記得區別好。
那些個沒用的軟蛋兒跟我們不是一個檔次的,不要混為一談,憑白降低了我們的身份!
【而如今,春節對於我們意味著什麽?
是迴家看望父母、親人,朋友?
是迴家團聚還是迴家相親?
是迴家休息還是聚在一起看個春節晚會?
是顯擺一下過去一年在外的成就?
是打算明年的計劃?
好像都是,但是又好像無法完全代表。
也許,春節才是凝聚華夏兒女的最強力量。
它不僅僅是一個節目,更是五千年來華夏民族團結的紐帶。
一個春節,可以將萬千人凝聚到每一個家庭,所有忙碌一年未見的人們可以團聚在一起,交流一年的趣事。
記得小時候我最期盼的就是春節,不僅僅可以吃好吃的,還可以遇到很多平時見不到的朋友和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