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大唐何至於此啊?
我那被老祖宗圍觀的現代生活! 作者:寒穀迴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始皇帝對於這個大唐的安西軍感官很好,這可是西域啊,駐守西域那是他暫時還不敢想的事!
雖然不想承認,但是這個大唐確實夠厲害。
不像朕,到現在還是拿北方的匈奴沒辦法,隻能修個長城做個防護不讓他們南下掠奪邊境。
看著西域那遼闊的版圖,漢武帝很是震撼:這個大唐確實是有兩把刷子!
張騫怎麽還沒迴來呢?
要是朕滅了匈奴,在統一西域那朕的大漢會不會比這個大唐更加強盛?
帝皇跟帝皇之間也是充滿勝負欲的,就算大家不是同一個時空,也想著比個高低。
漢武帝正在頭疼匈奴呢,人家後麵的大唐居然連西域那麽廣大的地區都直接接管了。
雖然後來被反攻了,但是起碼人家強盛的時候是真的接管過啊!
他們大漢不是被大唐妥妥的壓了一頭嗎?
貞觀時期那叫一個武德充沛,哪個不是戰功赫赫,看著侯君集那叫一個酸啊:厲害,你建立的安西都護是最厲害的!
本來在天幕上看到遠在西域的郭昕,郭家人就很開心了。
看到後世網友彈幕誇讚郭家精忠報國那更是激動壞了,至於說以身報國這等忠烈之舉,武將世家的他們表示接受良好。
應該說自古以來的武將都有一個認識:以身殉國是軍人最後的榮耀,正所謂‘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巔峰時期的安西都護府在兵力隻有2萬多人的情況下,便能威懾西域四百餘國。
大都護府遠征西亞,控製著300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
管轄地約等於現今的新疆、阿富汗和中亞五國的總和。】
[之所以能夠威懾西域完全是依賴於大唐國力的強盛!]
[這麽遼闊的領土要是流傳到現在咱們去中亞旅遊都不用出國了。]
[旅不旅遊的先不說,阿富汗那豐富的礦產資源就一大筆財富!
煤、鐵、銅、鋰,鈷等等,哪個不值錢?]
[看現在的西域美女就知道老祖宗們當初肯定不會就為了幾個葡萄幹!]
天幕下大一統王朝集體精神了:礦產豐富?
至於異域美人,你們後世人沒事吧,口味會不會太重了點??
那麽明顯的個人味道,就問你們怎麽啃的下去嘴?
吃吃牛羊就可以了,聽老祖宗的,生活簡單一點比較好!
【但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大量的安西精銳不得不調往內地平叛。
這就導致了安西府兵力空虛,僅剩郭子儀的侄子郭昕率領的一萬老弱之兵苦苦支撐。
吐蕃趁著唐王朝內亂之際,占領了河西走廊,切斷了安西和中央的聯係。
然而麵對著數10萬吐蕃、迴鶻大軍的趁亂進攻,這支承載著大唐榮耀的安西軍仍孤守西域,抵擋住了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同時不斷派人與中原聯係,但都淹沒在亂軍和茫茫大漠之中,沒有人到達長安。】
[真是的唐玄宗怎麽不早死二十年啊,這樣大唐 也不會這麽快就由盛轉衰了。]
[真的是該死的不死,不該死的又早早的去了,這老天不開眼啊!]
[安史之亂的香積寺大戰把大唐的精銳消耗殆盡,哪還能分出兵力支援安西府啊。]
[這些周邊的異族就沒有老實安分過,之前也隻不過是畏懼於大唐的強大武力罷了!]
[就是可憐了安西軍,苦守孤城]
[先有大漢十三將士歸玉門,後有白發安西軍孤守大唐榮耀五十載!]
唐玄宗看到後世人說要是他早點死就好了,氣的把禦案都砸了
“無知小兒你們知道什麽?
有什麽資格這麽評價朕,這個大唐,這個天下都是朕的!”
唐太宗李世民剛剛才止住淚水,這下又開始流了
“高明啊……
你以後可要好好教育子孫後代啊!
像是……
李隆基這樣的人是萬萬不可登基為帝的,咱們要好好守住大唐,對得起這些戍邊的戰士啊……”
武將們看到安西軍那孤立無援的境地一個個地恨不得穿越時空,直接到西域跟他們一起鎮守。
這可是他們大唐的地盤啊,他們大唐帝國何至於此啊?
【直到十五年後,西域的奏報終於繞路北方來到了長安。
唐德宗君臣才知道西域仍有人在堅守著,一時間朝野哭聲一片。
此時的唐王朝在吐蕃入侵與藩鎮叛亂的壓力下,已經沒有餘力再去支援安西。
數千殘軍隻得獨自抵抗吐蕃的進攻。
公元八百零八年,那一年西域萬裏疆土上,隻有龜茲這座孤城上還飄著大唐的旗幟。
此時孤軍堅守近四十二年的安西軍,身上的明光重鎧早已破裂,手中鋒利的陌刀也早已經缺口連連,將士們皆已滿頭白發。】
[唐玄宗後麵的皇帝我一個都不認識怎麽辦?]
[隻怪他們都沒有什麽建樹,大唐快速走向了衰弱,可惜了泱泱盛唐啊!]
[在孤立無援的境地下還能堅守四十二年,真的是太偉大了安西軍!]
[大唐有很多勇敢的軍隊,但是能奉安西之名的隻有一個。]
始皇帝看得可羨慕了,這樣忠貞的軍隊怎麽不屬於朕的大秦?
一想到大秦在他去後沒有出現一名合格的繼承人,就更心塞了。
軍隊什麽的,還是不要太過貪心了,隻要扶蘇不作死,朕的大秦也不缺能打仗的軍隊。
大唐的前期的君臣們一個個痛惜的不行:何至於此啊,大唐何至於此啊?
【當鼓聲響起,所有的安西軍還是向吐蕃大軍發起了衝鋒,也是最後一次衝鋒,帶著大唐的榮耀慨然高唿拔劍直麵敵人。
震天的喊殺聲裏,麵黃肌瘦的唐兵們手持兵器,與登上城頭的吐蕃軍進行了最後的浴血肉搏,全數壯烈殉難,無一人投降。
安西都護府的曆史雖然短暫,卻見證了大唐的興衰榮辱。
千年後的人們或許已經忘記了那支遠在邊陲的軍隊,然而人們不該忘記曾經氣勢輝煌的大唐精神!
滿城盡白發,死不丟陌刀,獨抗五十載,怎敢忘大唐?】
郭昕跟一眾安西軍一時間看得淚流滿麵:
有人記得,有人知道咱們安西軍啊!
後世人說的對啊,我們怎敢忘大唐?
那是他們心心念念的大唐啊!
始皇帝對於這個大唐的安西軍感官很好,這可是西域啊,駐守西域那是他暫時還不敢想的事!
雖然不想承認,但是這個大唐確實夠厲害。
不像朕,到現在還是拿北方的匈奴沒辦法,隻能修個長城做個防護不讓他們南下掠奪邊境。
看著西域那遼闊的版圖,漢武帝很是震撼:這個大唐確實是有兩把刷子!
張騫怎麽還沒迴來呢?
要是朕滅了匈奴,在統一西域那朕的大漢會不會比這個大唐更加強盛?
帝皇跟帝皇之間也是充滿勝負欲的,就算大家不是同一個時空,也想著比個高低。
漢武帝正在頭疼匈奴呢,人家後麵的大唐居然連西域那麽廣大的地區都直接接管了。
雖然後來被反攻了,但是起碼人家強盛的時候是真的接管過啊!
他們大漢不是被大唐妥妥的壓了一頭嗎?
貞觀時期那叫一個武德充沛,哪個不是戰功赫赫,看著侯君集那叫一個酸啊:厲害,你建立的安西都護是最厲害的!
本來在天幕上看到遠在西域的郭昕,郭家人就很開心了。
看到後世網友彈幕誇讚郭家精忠報國那更是激動壞了,至於說以身報國這等忠烈之舉,武將世家的他們表示接受良好。
應該說自古以來的武將都有一個認識:以身殉國是軍人最後的榮耀,正所謂‘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巔峰時期的安西都護府在兵力隻有2萬多人的情況下,便能威懾西域四百餘國。
大都護府遠征西亞,控製著300多萬平方公裏的土地。
管轄地約等於現今的新疆、阿富汗和中亞五國的總和。】
[之所以能夠威懾西域完全是依賴於大唐國力的強盛!]
[這麽遼闊的領土要是流傳到現在咱們去中亞旅遊都不用出國了。]
[旅不旅遊的先不說,阿富汗那豐富的礦產資源就一大筆財富!
煤、鐵、銅、鋰,鈷等等,哪個不值錢?]
[看現在的西域美女就知道老祖宗們當初肯定不會就為了幾個葡萄幹!]
天幕下大一統王朝集體精神了:礦產豐富?
至於異域美人,你們後世人沒事吧,口味會不會太重了點??
那麽明顯的個人味道,就問你們怎麽啃的下去嘴?
吃吃牛羊就可以了,聽老祖宗的,生活簡單一點比較好!
【但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大量的安西精銳不得不調往內地平叛。
這就導致了安西府兵力空虛,僅剩郭子儀的侄子郭昕率領的一萬老弱之兵苦苦支撐。
吐蕃趁著唐王朝內亂之際,占領了河西走廊,切斷了安西和中央的聯係。
然而麵對著數10萬吐蕃、迴鶻大軍的趁亂進攻,這支承載著大唐榮耀的安西軍仍孤守西域,抵擋住了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同時不斷派人與中原聯係,但都淹沒在亂軍和茫茫大漠之中,沒有人到達長安。】
[真是的唐玄宗怎麽不早死二十年啊,這樣大唐 也不會這麽快就由盛轉衰了。]
[真的是該死的不死,不該死的又早早的去了,這老天不開眼啊!]
[安史之亂的香積寺大戰把大唐的精銳消耗殆盡,哪還能分出兵力支援安西府啊。]
[這些周邊的異族就沒有老實安分過,之前也隻不過是畏懼於大唐的強大武力罷了!]
[就是可憐了安西軍,苦守孤城]
[先有大漢十三將士歸玉門,後有白發安西軍孤守大唐榮耀五十載!]
唐玄宗看到後世人說要是他早點死就好了,氣的把禦案都砸了
“無知小兒你們知道什麽?
有什麽資格這麽評價朕,這個大唐,這個天下都是朕的!”
唐太宗李世民剛剛才止住淚水,這下又開始流了
“高明啊……
你以後可要好好教育子孫後代啊!
像是……
李隆基這樣的人是萬萬不可登基為帝的,咱們要好好守住大唐,對得起這些戍邊的戰士啊……”
武將們看到安西軍那孤立無援的境地一個個地恨不得穿越時空,直接到西域跟他們一起鎮守。
這可是他們大唐的地盤啊,他們大唐帝國何至於此啊?
【直到十五年後,西域的奏報終於繞路北方來到了長安。
唐德宗君臣才知道西域仍有人在堅守著,一時間朝野哭聲一片。
此時的唐王朝在吐蕃入侵與藩鎮叛亂的壓力下,已經沒有餘力再去支援安西。
數千殘軍隻得獨自抵抗吐蕃的進攻。
公元八百零八年,那一年西域萬裏疆土上,隻有龜茲這座孤城上還飄著大唐的旗幟。
此時孤軍堅守近四十二年的安西軍,身上的明光重鎧早已破裂,手中鋒利的陌刀也早已經缺口連連,將士們皆已滿頭白發。】
[唐玄宗後麵的皇帝我一個都不認識怎麽辦?]
[隻怪他們都沒有什麽建樹,大唐快速走向了衰弱,可惜了泱泱盛唐啊!]
[在孤立無援的境地下還能堅守四十二年,真的是太偉大了安西軍!]
[大唐有很多勇敢的軍隊,但是能奉安西之名的隻有一個。]
始皇帝看得可羨慕了,這樣忠貞的軍隊怎麽不屬於朕的大秦?
一想到大秦在他去後沒有出現一名合格的繼承人,就更心塞了。
軍隊什麽的,還是不要太過貪心了,隻要扶蘇不作死,朕的大秦也不缺能打仗的軍隊。
大唐的前期的君臣們一個個痛惜的不行:何至於此啊,大唐何至於此啊?
【當鼓聲響起,所有的安西軍還是向吐蕃大軍發起了衝鋒,也是最後一次衝鋒,帶著大唐的榮耀慨然高唿拔劍直麵敵人。
震天的喊殺聲裏,麵黃肌瘦的唐兵們手持兵器,與登上城頭的吐蕃軍進行了最後的浴血肉搏,全數壯烈殉難,無一人投降。
安西都護府的曆史雖然短暫,卻見證了大唐的興衰榮辱。
千年後的人們或許已經忘記了那支遠在邊陲的軍隊,然而人們不該忘記曾經氣勢輝煌的大唐精神!
滿城盡白發,死不丟陌刀,獨抗五十載,怎敢忘大唐?】
郭昕跟一眾安西軍一時間看得淚流滿麵:
有人記得,有人知道咱們安西軍啊!
後世人說的對啊,我們怎敢忘大唐?
那是他們心心念念的大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