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發家致富新路子。
我那被老祖宗圍觀的現代生活! 作者:寒穀迴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後世網友的怨念都溢於言表了,看得出來脫發禿頂對他們打擊真的很大,開開始對老祖宗們進行無差別攻擊了。
眾人自覺腦補出一幅頭發稀疏,掉得隻剩幾根 ,露出光禿禿的頭皮泛著油光還挺著個臃腫的大肚子的油膩形象就一陣惡寒。
一時間不管是奸佞還是清流自覺地摸了一把自己頭上黑亮濃厚的頭發慶幸不已:還好我沒禿,不然多有損形象啊!
經常用腦的讀書人也開始商量著要不大家都注意一下休息,不要太卷了,一個俊美的儀態儀表也是很重要的。
老百姓們就不理解了,重點是頭發這個細枝末節嗎,不是應該關注朝政大事嗎?
話說你們後世人的頭發到底禿成啥樣了,看這都有應激反應了。
老百姓們也想吃一吃後世人的瓜。
【大明立區,兩京一十三省去年年初各項開支預算三千九百八十萬兩,去年全部稅銀共為四千五百三十六萬七千兩。
可戶部昨日所收賬單耗銀卻是五千三百八十萬兩,收支兩抵,去年超支虧空八百四十三萬三千兩,虧損嚴重。
工部還將多支出的三百萬兩徑直加在了兵部的賬上,高拱揚起賬本眼睛瞪得滾圓“一句話,去年一年虧空的一千四百萬兩,都是吏部和工部的虧空,卻讓我們從其他部門來擬票。”
小閣老嚴世蕃暗罵清流之油滑
“內閣擬票的時候,你們戶部兩個堂倌都在場。
你們當時就見過這張票擬,那個時候有話不說,現在卻在禦前會議上項莊舞劍,老徐你們到底要幹什麽?”
徐大人格外慢條斯理“看過不等於核實過。”】
[好多錢啊,聽聽這個數目,就問哪個不眼饞啊?]
[這收支不符,會不會算錯數了?]
[賬是不會算錯的,怕的是有些進入官員自己的腰包了。]
[殺貪官汙吏最多的是朱元璋,貪汙腐敗最嚴重的也是他們大明這就很有趣了。]
[晚上睡著了可以想一下我 有這麽多錢該怎樣才花得完?]
[白日夢都不敢像你這麽會想,那是一個國家一年的收支啊!]
……
……
老百姓們聽著他們的財政數據掰完手指頭也數不清這些個天文數字。
大明都這麽有錢了他們的日子怎麽還這麽難熬呢,原來是被大官們貪進個人腰包了!
大秦的李斯兩眼放光地看著那個天文數字:不說你們後世人眼饞了,我們當老祖宗的更加眼紅,這若是我們大秦的該有多好啊!
我都想好怎麽合理分配下去了!
桑弘羊才不理會網友們的嘴炮,倒吸一口氣:這要是給我們大漢就好了,陛下別說打匈奴了,就算是打到海外去我沒意見!
朱元璋打也打夠了,氣還是不順:這後世的子孫是怎麽當皇帝的?
你看看自己手下的官員,貪腐現象這麽嚴重還不趕緊處理了等著過年嗎?
咱殺的貪官已經夠多了,他們怎麽就殺不絕呢,難道就沒有一個真正清廉一心為社稷的?
仁宗皇帝朱高熾滿臉肉疼:這倒黴孩子啊,你會不會管錢呦,要是不會給你祖宗我啊!
【未來的大明第一首輔張居正,此時不過是內閣群輔,城府謀算尚有修煉餘地
“這三百萬兩是記在兵部造戰船三十艘的賬上,而且明確記載是給戚繼光、俞大猷在海上與倭寇作戰用的,實際上我兵部並未見到一艘戰船。”
嚴世蕃早有對策,先提初衷
“確實有三十艘戰船,耗資三百萬,本來這一批戰船是為兵部造了,以備海上作戰用的。”再論後續為宮裏辛勞“後來為修宮中幾個大殿運來木料,調用了十艘。”拉別的機關下水“其餘二十艘讓市舶司借用了。
呂公公,這件事市舶司應該向宮裏稟報。”
呂公公眼底一片了然,旁邊秉筆太監陳洪亦有詳細跟進
“當時市舶司是為了運送絲綢、茶葉和瓷器出往波斯、天竺等地換來白銀,由於船隻不夠借用了二十艘船。”】
[還可以這樣操作?又學到了一招,改天試試效果怎樣?]
[大明的海運,海上貿易發達按理說應該是賺的盆滿缽滿才對啊,怎麽會財政吃緊?]
[明軍的戰力不是很強嗎,在東南沿海地區怎麽還會被倭寇敢騷擾劫掠的!]
[都有能力造戰船了就不能出兵直接滅了他們一勞永逸!]
[這麽說吧海上貿易很賺錢大家都知道,但是朝廷賺得多還是東南地區官員大族賺的多就很難說了。]
[東南沿海的海盜很多但是不見得都是倭寇,之所以倭寇屢禁不絕還不是因為跟大明內部有勾結。]
[我不說什麽海上貿易跟倭寇的事,就單單這個戰船挪作他用就很覺得很玄,總算知道當兵的難處了。]
[自己人在戰場上浴血殺敵,軍需卻被自己人為了利益挪作他用,真是有理沒處說。]
[文官跟武將看不順眼原來不僅是性格不合,還有這麽多彎彎道道啊!]
……
……
除了大宋以外的朝代總算是發現了一個發家致富的路子:海上貿易。
各朝皇帝跟他們的財政部長們緊急開會看能不能理個章程出來,他們也想分一杯羹。
大唐的猛將們表示休養已久,該活動活動筋骨了,陸地稱王了,海上也應該稱霸才對。
紛紛向自家陛下請戰:要成為弄潮兒替大唐開辟海上征程!
底層的士兵本來還在埋怨上司說什麽裝備差,糧餉發放不及時啥的,看到這一幕也啞口了:原來真正克扣他們物資的是另有其人啊!
這戰船都能挪作他用,那他們的糧餉被人搶占了好像也不是什麽新奇事了?
將軍啊,小的冤枉您了,不該罵您的!
聽到這話,五大三粗的將領瞬間化身受欺負的小媳婦:知道就好,總算有人把我們的難處說出來了。
一些被文臣們壓製許久的武將們好像是找到了組織一般,一個個委屈的不得了:
總算有人理解我們了,沒人知道我們被這些人欺負得有多狠?
你們是不知道這些文人心有多黑,手段更是層出不窮,有時候覺得他們比對麵的敵軍更可恨!
明麵上的敵人還能來個衝鋒陷陣直截了當幹掉他,這同樣在朝為官暗地的敵人才是最磨人的!
有一個算一個,這一刻武將們對於經常使絆子的文臣憤怒值達到了頂點。
老百姓已經抱作一團:官場太恐怖了,我們還是老老實實種地吧!
眾人自覺腦補出一幅頭發稀疏,掉得隻剩幾根 ,露出光禿禿的頭皮泛著油光還挺著個臃腫的大肚子的油膩形象就一陣惡寒。
一時間不管是奸佞還是清流自覺地摸了一把自己頭上黑亮濃厚的頭發慶幸不已:還好我沒禿,不然多有損形象啊!
經常用腦的讀書人也開始商量著要不大家都注意一下休息,不要太卷了,一個俊美的儀態儀表也是很重要的。
老百姓們就不理解了,重點是頭發這個細枝末節嗎,不是應該關注朝政大事嗎?
話說你們後世人的頭發到底禿成啥樣了,看這都有應激反應了。
老百姓們也想吃一吃後世人的瓜。
【大明立區,兩京一十三省去年年初各項開支預算三千九百八十萬兩,去年全部稅銀共為四千五百三十六萬七千兩。
可戶部昨日所收賬單耗銀卻是五千三百八十萬兩,收支兩抵,去年超支虧空八百四十三萬三千兩,虧損嚴重。
工部還將多支出的三百萬兩徑直加在了兵部的賬上,高拱揚起賬本眼睛瞪得滾圓“一句話,去年一年虧空的一千四百萬兩,都是吏部和工部的虧空,卻讓我們從其他部門來擬票。”
小閣老嚴世蕃暗罵清流之油滑
“內閣擬票的時候,你們戶部兩個堂倌都在場。
你們當時就見過這張票擬,那個時候有話不說,現在卻在禦前會議上項莊舞劍,老徐你們到底要幹什麽?”
徐大人格外慢條斯理“看過不等於核實過。”】
[好多錢啊,聽聽這個數目,就問哪個不眼饞啊?]
[這收支不符,會不會算錯數了?]
[賬是不會算錯的,怕的是有些進入官員自己的腰包了。]
[殺貪官汙吏最多的是朱元璋,貪汙腐敗最嚴重的也是他們大明這就很有趣了。]
[晚上睡著了可以想一下我 有這麽多錢該怎樣才花得完?]
[白日夢都不敢像你這麽會想,那是一個國家一年的收支啊!]
……
……
老百姓們聽著他們的財政數據掰完手指頭也數不清這些個天文數字。
大明都這麽有錢了他們的日子怎麽還這麽難熬呢,原來是被大官們貪進個人腰包了!
大秦的李斯兩眼放光地看著那個天文數字:不說你們後世人眼饞了,我們當老祖宗的更加眼紅,這若是我們大秦的該有多好啊!
我都想好怎麽合理分配下去了!
桑弘羊才不理會網友們的嘴炮,倒吸一口氣:這要是給我們大漢就好了,陛下別說打匈奴了,就算是打到海外去我沒意見!
朱元璋打也打夠了,氣還是不順:這後世的子孫是怎麽當皇帝的?
你看看自己手下的官員,貪腐現象這麽嚴重還不趕緊處理了等著過年嗎?
咱殺的貪官已經夠多了,他們怎麽就殺不絕呢,難道就沒有一個真正清廉一心為社稷的?
仁宗皇帝朱高熾滿臉肉疼:這倒黴孩子啊,你會不會管錢呦,要是不會給你祖宗我啊!
【未來的大明第一首輔張居正,此時不過是內閣群輔,城府謀算尚有修煉餘地
“這三百萬兩是記在兵部造戰船三十艘的賬上,而且明確記載是給戚繼光、俞大猷在海上與倭寇作戰用的,實際上我兵部並未見到一艘戰船。”
嚴世蕃早有對策,先提初衷
“確實有三十艘戰船,耗資三百萬,本來這一批戰船是為兵部造了,以備海上作戰用的。”再論後續為宮裏辛勞“後來為修宮中幾個大殿運來木料,調用了十艘。”拉別的機關下水“其餘二十艘讓市舶司借用了。
呂公公,這件事市舶司應該向宮裏稟報。”
呂公公眼底一片了然,旁邊秉筆太監陳洪亦有詳細跟進
“當時市舶司是為了運送絲綢、茶葉和瓷器出往波斯、天竺等地換來白銀,由於船隻不夠借用了二十艘船。”】
[還可以這樣操作?又學到了一招,改天試試效果怎樣?]
[大明的海運,海上貿易發達按理說應該是賺的盆滿缽滿才對啊,怎麽會財政吃緊?]
[明軍的戰力不是很強嗎,在東南沿海地區怎麽還會被倭寇敢騷擾劫掠的!]
[都有能力造戰船了就不能出兵直接滅了他們一勞永逸!]
[這麽說吧海上貿易很賺錢大家都知道,但是朝廷賺得多還是東南地區官員大族賺的多就很難說了。]
[東南沿海的海盜很多但是不見得都是倭寇,之所以倭寇屢禁不絕還不是因為跟大明內部有勾結。]
[我不說什麽海上貿易跟倭寇的事,就單單這個戰船挪作他用就很覺得很玄,總算知道當兵的難處了。]
[自己人在戰場上浴血殺敵,軍需卻被自己人為了利益挪作他用,真是有理沒處說。]
[文官跟武將看不順眼原來不僅是性格不合,還有這麽多彎彎道道啊!]
……
……
除了大宋以外的朝代總算是發現了一個發家致富的路子:海上貿易。
各朝皇帝跟他們的財政部長們緊急開會看能不能理個章程出來,他們也想分一杯羹。
大唐的猛將們表示休養已久,該活動活動筋骨了,陸地稱王了,海上也應該稱霸才對。
紛紛向自家陛下請戰:要成為弄潮兒替大唐開辟海上征程!
底層的士兵本來還在埋怨上司說什麽裝備差,糧餉發放不及時啥的,看到這一幕也啞口了:原來真正克扣他們物資的是另有其人啊!
這戰船都能挪作他用,那他們的糧餉被人搶占了好像也不是什麽新奇事了?
將軍啊,小的冤枉您了,不該罵您的!
聽到這話,五大三粗的將領瞬間化身受欺負的小媳婦:知道就好,總算有人把我們的難處說出來了。
一些被文臣們壓製許久的武將們好像是找到了組織一般,一個個委屈的不得了:
總算有人理解我們了,沒人知道我們被這些人欺負得有多狠?
你們是不知道這些文人心有多黑,手段更是層出不窮,有時候覺得他們比對麵的敵軍更可恨!
明麵上的敵人還能來個衝鋒陷陣直截了當幹掉他,這同樣在朝為官暗地的敵人才是最磨人的!
有一個算一個,這一刻武將們對於經常使絆子的文臣憤怒值達到了頂點。
老百姓已經抱作一團:官場太恐怖了,我們還是老老實實種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