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迴老家的途中,心情鬱悶,有感而發寫下了那首《金銅仙人辭漢歌》


    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此詩一出‘天若有晴天亦老’這一句就成了當時文人墨客鬥法的一個上聯。


    然而整個唐朝都沒有人對出一個能服眾的下聯。


    直到兩百年後的宋朝,有一個名叫石延年的酒鬼,有一天他喝多了脫口而出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無長恨月長圓”。


    但是我們現在公認的搭配是偉人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所以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這句話說的一點都沒錯。


    其實根據現在的實際生活,我們一般覺得元好問的那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間原隻無情好。”更貼切一點,隻有薄情的人才能活得更長久一點,哎。】


    [這一名句原來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出來的,難怪大家都說壯誌難酬精品頻出!]


    [ 我隻記住了偉人的那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其他的一概不知。]


    [李賀是不是被得罪掌權者,被人打壓了,不然憑他的才華怎麽會在曆史上籍籍無名?]


    唐以前的才子佳人吟誦著李賀的詩句:這小子就是倒黴了一點,這才氣衝天啊!


    一群失意之人向著铩羽而歸的李賀舉起了酒杯:同是天涯淪落人啊!


    看到這,要說最生氣的莫過於李淵了。


    這可是他們老李家的專屬文曲星啊,因招小人暗恨而黯淡無光,心中真的是意難平啊!


    【公元814年,李賀辭官迴家,也正是這段時間,李賀的思想發生了轉變。


    身為皇室宗親卻不能成為天子門生,何不棄筆從戎,於是他做了人生中最後一次努力。


    也正如他在詩歌《南園十三首》中高唿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他經好友張徹推薦,在昭義軍節度使的府中當起了幕僚和參謀。


    可命運再次捉弄了他,由於朝廷軟弱,藩鎮跋扈,他所在的部隊一直遭受種種冷遇和排擠。


    三年之後,將帥請辭,行伍解散,李賀再度失業迴家。


    最後一點幻想也就此破滅,文不能治國安邦,武不能馳騁疆場。


    失意落魄且身患重病的李賀對皇室和朝廷,功名和人生都充滿了絕望。】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真的很熱血,男兒當如是,建功立業,封妻蔭子,正值時也。]


    [這一句真的很帶勁,我高中那會兒就靠這一句一直拚殺到哈工大!]


    [兄弟牛掰啊,你這也算是替李賀也實現了從戎的抱負吧。]


    [李賀倒黴也是真的倒黴,文的沒立錐之地,武德還直接就地解散了!]


    [藩鎮割據,直接讓李唐滅亡!]


    ……


    ……


    人們單單是看著就很絕望,這個年輕人被打擊的不輕啊。


    這樣的結果對不起李賀這一生的顛沛流離!


    李唐前期的皇帝對於後世的昏聵子孫們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你們就這樣當皇帝的,讓有誌之士報國無門?


    這樣的人統領大唐,會落得那樣的下場也是咎由自取吧。


    【他筆下的詩歌也慢慢地充斥著陰、冷、鬼、愁等字眼。


    傷感悲觀的情緒,正如他的那首《秋來》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讀罷讓人毛骨悚然,也正因此被當代作家說讀李賀有 三不宜。


    若犯此三條則需要快速移到陽光下,深唿吸數下,以驅陰寒之氣。


    公元816年,走投無路的李賀,隻得強撐著病體,返迴昌穀老家,他還想接著在奮鬥,可惜沒有時間了。


    不久後,公元817年,年僅27歲的李賀抑鬱成疾,再也沒有起來。】


    [該說不說這李賀真的是一個忠君愛國的頑強少年!]


    [要是把我換成他,不直接造反就對不起他李家血脈。]


    [換我早就被逼瘋了,反正也看不到出路還不如直接揭竿而起,搏一把大的!]


    [你們別老用現在的想法來對待古人啊,他們從小的思想教育就是忠君愛國。]


    [‘吾不知青天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李賀的這一句讀出來才是真正地讓人頭皮發麻。]


    [可憐留下李母白發人送黑發人!]


    ……


    ……


    人們念著李賀的詩,還真是渾身一顫,怪不得被後世人稱之為“詩鬼”!


    這跟之前那個王勃一樣又是一位悲情人物啊,年紀輕輕就走了,倒是可惜了。


    李賀更是直接跪在李母麵前哭著請罪“孩兒不孝,沒能在跟前侍奉,讓娘親晚年無依不止,還讓您白發人送黑發人!”


    【為了給這位懷才不遇的少年一個美好的結局,晚唐張讀所著《宣室誌》中記載:


    李賀去世後,李母悲痛萬分,這天她又夢見了兒子,李賀如同在世時一般跟母親說


    “孩兒三生有幸,能為母親之子。


    自小苦讀詩書,非為一己私利,隻想光耀門庭,報答養育之恩,不料先母而去。不能朝夕侍奉,實在有愧於您,但孩兒並非真的死去,乃是受命於天帝。”


    李母大驚,趕忙追問:吾兒上天,所為何事?


    李賀迴答:天帝遷入新居,名為白瑤宮。


    聽說孩兒精於詩文,便招我和數位文士作文記此盛事,閑暇之時,孩兒都在凝虛殿,為天帝作詞譜曲。


    如今,吾已是神仙中人,甚為快樂,母親莫要掛念。


    語畢便飄然而去,走時還吟起年少時所作詩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去踏清秋。”


    看來終究是人間太窄,容不下此等天才!】


    [這就是獨屬於華夏人的浪漫吧!]


    [希望這少年能在天宮盡其所長,無憂無慮!]


    [對於李賀來說肯定是這人間太苦了,老天都不忍心他在受折磨,早早的就喚迴天上了。]


    [希望李賀在另一方天地盡情揮灑熱血,實現他的抱負。]


    感性的人們擦去眼淚,對於這個命途多舛的少年投去最衷心的期盼與祝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那被老祖宗圍觀的現代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寒穀迴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寒穀迴春並收藏我那被老祖宗圍觀的現代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