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華夏曆史記事(二十一)
我那被老祖宗圍觀的現代生活! 作者:寒穀迴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泱泱華夏何至於此?
千百年來,從來都是這片大陸上的王者!
什麽時候落魄到這個地步,喪權辱國就不該跟我大華夏沾邊!
想我華夏向來以和為貴,從不主動擴張,欺壓他國。
怎的到了清朝就讓遠在千裏之外的國家穿越大洋,大老遠的跑到家門口來撒野?
清以前的貧苦人們感同身受般替晚清的老百姓捏了一把汗。
雖然說平時他們也是被壓迫的階層,但那僅僅是自家的統治階層,外國人想動他們也得自個掂量掂量。
明顯清末的老百姓更淒慘一點啊,統治者吸他們的血就算了,連那些外國人也要參與進來來刮一層皮,國家完全顧不了他們的死活啊!
至於帝皇將相則是對大清統治階層一臉的鄙視:
你們究竟是不是這片大地上的主人?
豺狼來了你們不會打出去嗎?
有什麽矛盾先放一邊,團結一致把敵人趕出去了在關起門來慢慢安穩算賬不行嗎?
喪權辱國難道是什麽很光榮的事嗎?
我大華夏就沒有這麽無能的時候,你們會被後世之人痛罵一點也不冤枉就是啦!
康乾盛世,聽聽這是多麽響亮的名號啊!
曆史上叫得上名號的盛世也沒幾個,看來我大清還是很不錯的!
康熙本來還在沾沾自喜,自己親手創造了一個盛世,但現在天幕告訴他愛新覺羅家才傳到第五位皇帝就被外國人打進來啦!
誰要是想知道從雲端跌落到深淵是什麽感覺可以問一下現在的康熙皇帝。
這心情過山車一般人真的遭不住,看現在臉色黑的能滴出墨汁。
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啊,這才多久居然被那些蠻夷小國打到了家門口來,難道我愛新覺羅家就真的沒有能挑起大梁的人才了嗎?
康熙看著自己那一大群才華出眾的兒子們,恨不得把他們都送到未來去施展他們的才華,保家護國,維護愛新覺羅家的江山!
雍正皇帝臉色陰沉一言不發死死盯著天幕上的跑船一步步逼近京師:
這後世的皇帝是怎麽當的?
難道自己的後人就這麽沒用嗎?
大清被欺辱到這份上,他到了地下有何顏麵見列祖列宗?
自詡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更是大發雷霆:
自家的子孫這麽不中用?
朕的大清嫣能讓一個蠻夷小國如此欺辱?
朕的八旗子弟呢?派朕的八旗鐵騎去滅了他們啊!
【《南京條約》共有十三條,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割讓香港給英國。
二、華夏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在這些通商口岸裏,英人可以自由居住,英國可以派駐領事等官。
三、華夏賠償鴉片煙費600萬銀元,軍費1200萬銀元,商欠300萬銀元,共2100萬銀元。
四、英國進出口貨物納稅“均宜秉公認定則例”。
五、英國商人在各口岸可以自由和華夏商人交易,不加任何限製。】
[至此以後,就把世界幾乎第一的國家拉到了幾乎最後!]
[不對,應該是從此以後世界上任何一個列強都可以來華夏分一杯羹!]
[可不就是嗎,晚清就是一個大肥肉,軟弱可欺,隻要來一趟,絕不可能空手而歸!]
[近代血淚史的開端,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必須反對軍隊腐敗,打仗打不贏說什麽都是假的。]
[聽說賠的黃金白銀換算成今天的軟妹幣,14億人每人可以分200萬。]
[別做白日夢了,就算在,你也分不到一分。]
[晚清賠習慣了看到白皮膚大鼻子來了就簽。]
………
………
欺人太甚,簡直是欺人太甚!
這英吉利國家簡直沒把我華夏放在眼裏!
這些蠻夷的老巢在哪裏?陛下請允許俺派兵去把他們趁早滅這個禍害去!
一群暴脾氣的武將看到這樣屈辱的條約,第一個跳了出來請軍出戰。
平時看不上武將粗俗的文臣們這一次難得地第一時間投去讚賞的眼光。
簡直是恨不得自己也能親自上場痛快殺他個祖宗都不剩的。
坐在上首的帝皇同樣的怒不可遏但是他理智尚存:
那是千百年後的國家,暫時咱也沒那條件山長水遠地去征伐那等蠻夷!
還是實際點把陸地上的全收拾了再說海上的吧!
文臣武將們也是一時間被憤怒衝昏了頭腦,陛下說的對,還是先解決眼下的才是正事,華夏被欺負那都是千百年後的事啦,就算老祖宗有心那也是無力啦!
老祖宗把基礎打好,其他的就希望子孫後代爭氣點,自食其力吧!
康熙帝瞪著氣的發紅的雙眼看著《南京條約》裏麵那一項項喪權辱國的條款,氣都喘不過來氣了。
朕的大清何時這麽窩囊廢物過?
這隻是第一個剛剛就這般,後續的他不敢想像了,難怪後世人給了一個奴清,原來都是自己不爭氣啊!
看看都幹了什麽事?身為你們的列祖列宗們都看不過了,那天下的漢人還不把咱們滿清唾棄到鞋底下?
太子胤礽更是一臉憤怒,雖說他不在意皇位了,但他還是大清的皇太子、大清的阿哥!
這小小的英吉利怎麽敢如此的欺辱我大清?
平時明爭暗鬥的眾位阿哥們難得沆瀣一氣一致對外!
雍正帝已經開始自我懷疑了:
朕拚死拚活的想要好好治理好這個國家,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政治清明,繁榮富強的大清。
你們這些後繼之君就是這樣做的?
祖宗家業都守不住,朕的辛苦付出難道就是一個笑話嗎?
要不考慮換一個繼承人,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呢?
雍正帝繞著禦書房走了一圈,腦子裏麵的想法更是千迴百轉,隻是為了尋找一個可以避免出現晚清那種屈辱局麵。
嘉慶帝一臉的惶恐:朕知道大清問題不少,但真沒預料到會這麽屈辱啊!
清朝的底層百姓們一臉麻木地看著天幕,心底卻更加的絕望了:
滿清欺負壓榨我們還不夠,那些洋鬼子也要來欺辱我們嗎?
這日子還有啥奔頭,幹脆反了得了,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呢!
千百年來,從來都是這片大陸上的王者!
什麽時候落魄到這個地步,喪權辱國就不該跟我大華夏沾邊!
想我華夏向來以和為貴,從不主動擴張,欺壓他國。
怎的到了清朝就讓遠在千裏之外的國家穿越大洋,大老遠的跑到家門口來撒野?
清以前的貧苦人們感同身受般替晚清的老百姓捏了一把汗。
雖然說平時他們也是被壓迫的階層,但那僅僅是自家的統治階層,外國人想動他們也得自個掂量掂量。
明顯清末的老百姓更淒慘一點啊,統治者吸他們的血就算了,連那些外國人也要參與進來來刮一層皮,國家完全顧不了他們的死活啊!
至於帝皇將相則是對大清統治階層一臉的鄙視:
你們究竟是不是這片大地上的主人?
豺狼來了你們不會打出去嗎?
有什麽矛盾先放一邊,團結一致把敵人趕出去了在關起門來慢慢安穩算賬不行嗎?
喪權辱國難道是什麽很光榮的事嗎?
我大華夏就沒有這麽無能的時候,你們會被後世之人痛罵一點也不冤枉就是啦!
康乾盛世,聽聽這是多麽響亮的名號啊!
曆史上叫得上名號的盛世也沒幾個,看來我大清還是很不錯的!
康熙本來還在沾沾自喜,自己親手創造了一個盛世,但現在天幕告訴他愛新覺羅家才傳到第五位皇帝就被外國人打進來啦!
誰要是想知道從雲端跌落到深淵是什麽感覺可以問一下現在的康熙皇帝。
這心情過山車一般人真的遭不住,看現在臉色黑的能滴出墨汁。
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啊,這才多久居然被那些蠻夷小國打到了家門口來,難道我愛新覺羅家就真的沒有能挑起大梁的人才了嗎?
康熙看著自己那一大群才華出眾的兒子們,恨不得把他們都送到未來去施展他們的才華,保家護國,維護愛新覺羅家的江山!
雍正皇帝臉色陰沉一言不發死死盯著天幕上的跑船一步步逼近京師:
這後世的皇帝是怎麽當的?
難道自己的後人就這麽沒用嗎?
大清被欺辱到這份上,他到了地下有何顏麵見列祖列宗?
自詡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更是大發雷霆:
自家的子孫這麽不中用?
朕的大清嫣能讓一個蠻夷小國如此欺辱?
朕的八旗子弟呢?派朕的八旗鐵騎去滅了他們啊!
【《南京條約》共有十三條,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割讓香港給英國。
二、華夏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在這些通商口岸裏,英人可以自由居住,英國可以派駐領事等官。
三、華夏賠償鴉片煙費600萬銀元,軍費1200萬銀元,商欠300萬銀元,共2100萬銀元。
四、英國進出口貨物納稅“均宜秉公認定則例”。
五、英國商人在各口岸可以自由和華夏商人交易,不加任何限製。】
[至此以後,就把世界幾乎第一的國家拉到了幾乎最後!]
[不對,應該是從此以後世界上任何一個列強都可以來華夏分一杯羹!]
[可不就是嗎,晚清就是一個大肥肉,軟弱可欺,隻要來一趟,絕不可能空手而歸!]
[近代血淚史的開端,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必須反對軍隊腐敗,打仗打不贏說什麽都是假的。]
[聽說賠的黃金白銀換算成今天的軟妹幣,14億人每人可以分200萬。]
[別做白日夢了,就算在,你也分不到一分。]
[晚清賠習慣了看到白皮膚大鼻子來了就簽。]
………
………
欺人太甚,簡直是欺人太甚!
這英吉利國家簡直沒把我華夏放在眼裏!
這些蠻夷的老巢在哪裏?陛下請允許俺派兵去把他們趁早滅這個禍害去!
一群暴脾氣的武將看到這樣屈辱的條約,第一個跳了出來請軍出戰。
平時看不上武將粗俗的文臣們這一次難得地第一時間投去讚賞的眼光。
簡直是恨不得自己也能親自上場痛快殺他個祖宗都不剩的。
坐在上首的帝皇同樣的怒不可遏但是他理智尚存:
那是千百年後的國家,暫時咱也沒那條件山長水遠地去征伐那等蠻夷!
還是實際點把陸地上的全收拾了再說海上的吧!
文臣武將們也是一時間被憤怒衝昏了頭腦,陛下說的對,還是先解決眼下的才是正事,華夏被欺負那都是千百年後的事啦,就算老祖宗有心那也是無力啦!
老祖宗把基礎打好,其他的就希望子孫後代爭氣點,自食其力吧!
康熙帝瞪著氣的發紅的雙眼看著《南京條約》裏麵那一項項喪權辱國的條款,氣都喘不過來氣了。
朕的大清何時這麽窩囊廢物過?
這隻是第一個剛剛就這般,後續的他不敢想像了,難怪後世人給了一個奴清,原來都是自己不爭氣啊!
看看都幹了什麽事?身為你們的列祖列宗們都看不過了,那天下的漢人還不把咱們滿清唾棄到鞋底下?
太子胤礽更是一臉憤怒,雖說他不在意皇位了,但他還是大清的皇太子、大清的阿哥!
這小小的英吉利怎麽敢如此的欺辱我大清?
平時明爭暗鬥的眾位阿哥們難得沆瀣一氣一致對外!
雍正帝已經開始自我懷疑了:
朕拚死拚活的想要好好治理好這個國家,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政治清明,繁榮富強的大清。
你們這些後繼之君就是這樣做的?
祖宗家業都守不住,朕的辛苦付出難道就是一個笑話嗎?
要不考慮換一個繼承人,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呢?
雍正帝繞著禦書房走了一圈,腦子裏麵的想法更是千迴百轉,隻是為了尋找一個可以避免出現晚清那種屈辱局麵。
嘉慶帝一臉的惶恐:朕知道大清問題不少,但真沒預料到會這麽屈辱啊!
清朝的底層百姓們一臉麻木地看著天幕,心底卻更加的絕望了:
滿清欺負壓榨我們還不夠,那些洋鬼子也要來欺辱我們嗎?
這日子還有啥奔頭,幹脆反了得了,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