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子不知父,父不知子!
我那被老祖宗圍觀的現代生活! 作者:寒穀迴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子不知父,父不知子說的就是這對天底下最尊貴的父子倆了吧!】
【漸漸地李世民耳中經常聽到一些關於太子不好的傳聞,那心裏也是很急的,生怕兒子走上歧路,擔不起國之重任。
李世民跟太子李承乾父子反目是因為李世民犯了一個幾乎所有家長都會犯的錯誤:
那就是我認為好的東西,永遠是絕對的好。
李世民有一個優點叫從善如流,隻要對的建議,無論臣子們態度如何激烈,李世民都能虛心納之,他希望太子爺變成那樣的人,】
李世民很是不解:我好好教導太子,把他培養成為一個德行出色的完美太子不好嗎?
【遂網羅賢德教輔儲君,於是在太子的眾多名師外一下子李承乾的東宮多了十幾位所謂的諫臣。
李承乾的一生,毀就毀在了這幫專門挑人毛病還美名其曰直言納諫的諫臣身上了。
他們對太子三百六十度監督,在這種高壓教育下,人不瘋才怪。
每天恨不得拿個放大鏡,在李承乾身上找毛病。
本來一件很正常的小事都會被惡意放大,這樣雞蛋裏挑骨頭的事可多了。
比如蓋個房子給兒女住會有人上書批評太子喜好奢華;日常除了學習其他的就是不務正業。總之幹點什麽都會被勸諫,會有人說你做的不對,總有一天你會覆亡大唐!
總而言之,這些諫臣就是把搜羅李承乾的缺點當成了自己的政績,就跟那提成一樣,找到的缺點越多獎賞就越豐厚,官員不就是為了政績嗎,以至於到了最後為了政績什麽幹不出來,純粹就是為了找毛病而找毛病,有時候釣魚執法也上來了!】
李世民心虛了:不是,朕隻是讓諫臣們觀察太子的一舉一動,沒讓他們誇大其詞啊!
長孫皇後看著眼前還意氣風發的大兒子,實在是不敢想象將來的他會怎樣的絕望?
“我兒受苦啦!”
李世民也不想想,他自己每天麵對魏征的直諫都煩得不行,被他說到痛處都會大喊著要殺了魏征這個田舍翁。
而太子還是一個患有足疾的敏感且自卑的少年,可想而知那處境有多難熬。
更何況那些所謂的諫臣也不是真的想要讓太子變得更完美,不過是想踩著太子博出名的小人罷了!
舊唐書裏記載太子身著奇裝異服,屢次出狂人誑語。這不就是青春期叛逆長期遭受打壓教育後想發出自己方式得到反抗罷了。
可惜李世民看不到這一層,李承乾越聲反抗,李世民就越覺得有必要把太子掰正過來。
一次次地換洗太子身邊的人,以至於連個說話的都有,到最後人崩潰了,處在隨時發瘋的邊緣。】
聽到這,李承乾是淚流滿麵地跪在長孫皇後跟前,雖然現在的他還沒到那個境地,但是他很清楚,整個皇宮就阿娘是最理解他的人,阿娘走了,就真的是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沒了,受委屈了隻能自己咽。
【不過壓死李承乾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李世民對其他的兒子的態度。
李世民對於太子那是苛刻般的嚴厲,對其他皇子卻非常的寬容,尤其是魏王李泰的態度,無論是誰看了都會胡思亂想,更何況那群沾了毛就是猴子的大臣啦!
李承乾看著眾人的態度,就想到了他的親叔伯李建成跟李元吉,玄武門他是記憶深刻的。
李世民就是在玄武門取代了大伯,之後登上了皇位,他不想當第二個李建成,而李泰卻想效仿成為第二個李世民!
被逼到崩潰邊緣的李承乾隻想早點解脫,心一橫、眼一閉就聯合侯君集、杜荷等人造反了。
李承乾知道自己麵對曾經造反上位的父親,根本沒有一分勝算,他還是毅然決然地賭一把!
毫無疑問,李承乾敗了,被貶黜黔州,兩年後亡故。】
長孫皇後緊緊地抱住自己的大兒子,心情久久不能平複,她的高明怎麽落到這樣的下場?
李世民淚流不止地看著抱在一起的母子倆
“高明,阿耶沒想這樣的,你要相信阿耶!
觀音婢,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們的兒子會遭遇到這些事!”
天幕下的人們看完這位太子爺的一生,不禁唏噓:
是投了個好胎,但是這父親有點太不做人了!
哪有這樣子逼迫孩子的,明明自己都受不了了,憑什麽認為一個孩子就可以?
就是啊,咱們平頭老百姓家的都知道要分配最多的資源給老大,畢竟這可是將來繼承家業的!
可不是,班潯姑娘說的對,這位皇帝啊就不是個好父親,咱們村裏麵分家長子長房都會分多點呢!
可惜啊,這太子的娘親走的太早了!
始皇帝看到最後父子反目的父子倆,不禁想到了扶蘇,也不知道他們父子倆將來又會是一個什麽樣的結局?
漢高祖繼續看熱鬧:這後世的唐朝可真有趣啊,父親造反,兒子也想造父親的反,可真真是一脈相承了!
說到兒子,誰家沒有幾個問題兒童?
就是不知道劉盈這小子什麽時候才能有這血性!
【這唐太宗就不該抬高李泰,要麽就都不立太子,卻著重培養李承乾,大臣們會看風向的,肯定會投靠李承乾。
要麽就早早立定李承乾為太子,但其他兒子的待遇要比他低很多才行,學學人家朱元璋像人家那樣培養太子的親信、勢力。
太子才能站穩腳跟。否則即使就算後來坐上了皇位,也會被其他兄弟搞死!
要我是李承乾就應該提著李泰的頭,舉著長孫皇後的靈位,穿著李淵賜給他的皇太孫冕服,嘴裏大喊著我不做第二個李建成,然後撞死在皇宮中的柱子上!】
朱元璋又驕傲了:就沒有幾個人能像咱一樣信任太子!可惜咱得標兒怎的就走的那般早?
李世民被班潯那缺德的建議是又驚又恐,他從沒想過一個飽讀詩書的好女孩會說這麽歹毒的話,還教唆自己的好太子!
最終還是長孫皇後最先反應了過來“
”陛下,一切都還來得及,趁事情還沒到不可挽迴的地步,咱們還有機會。
我不求你偏愛高明但是請您一定要記住:高明他不單單是咱們的大兒子,他還是大唐的太子,下一代的帝皇啊!”
為了自己的幾個兒女,長孫皇後發誓她一定要把身體調養好,讓自己活得久久的,隻有親自守著那幾個孩子她才能放心!
是的,現在她害怕了,她怕自己離開得太早,幾個子女沒人護著會會吃虧,連命都保不住,交給李世民她不放心了!
【漸漸地李世民耳中經常聽到一些關於太子不好的傳聞,那心裏也是很急的,生怕兒子走上歧路,擔不起國之重任。
李世民跟太子李承乾父子反目是因為李世民犯了一個幾乎所有家長都會犯的錯誤:
那就是我認為好的東西,永遠是絕對的好。
李世民有一個優點叫從善如流,隻要對的建議,無論臣子們態度如何激烈,李世民都能虛心納之,他希望太子爺變成那樣的人,】
李世民很是不解:我好好教導太子,把他培養成為一個德行出色的完美太子不好嗎?
【遂網羅賢德教輔儲君,於是在太子的眾多名師外一下子李承乾的東宮多了十幾位所謂的諫臣。
李承乾的一生,毀就毀在了這幫專門挑人毛病還美名其曰直言納諫的諫臣身上了。
他們對太子三百六十度監督,在這種高壓教育下,人不瘋才怪。
每天恨不得拿個放大鏡,在李承乾身上找毛病。
本來一件很正常的小事都會被惡意放大,這樣雞蛋裏挑骨頭的事可多了。
比如蓋個房子給兒女住會有人上書批評太子喜好奢華;日常除了學習其他的就是不務正業。總之幹點什麽都會被勸諫,會有人說你做的不對,總有一天你會覆亡大唐!
總而言之,這些諫臣就是把搜羅李承乾的缺點當成了自己的政績,就跟那提成一樣,找到的缺點越多獎賞就越豐厚,官員不就是為了政績嗎,以至於到了最後為了政績什麽幹不出來,純粹就是為了找毛病而找毛病,有時候釣魚執法也上來了!】
李世民心虛了:不是,朕隻是讓諫臣們觀察太子的一舉一動,沒讓他們誇大其詞啊!
長孫皇後看著眼前還意氣風發的大兒子,實在是不敢想象將來的他會怎樣的絕望?
“我兒受苦啦!”
李世民也不想想,他自己每天麵對魏征的直諫都煩得不行,被他說到痛處都會大喊著要殺了魏征這個田舍翁。
而太子還是一個患有足疾的敏感且自卑的少年,可想而知那處境有多難熬。
更何況那些所謂的諫臣也不是真的想要讓太子變得更完美,不過是想踩著太子博出名的小人罷了!
舊唐書裏記載太子身著奇裝異服,屢次出狂人誑語。這不就是青春期叛逆長期遭受打壓教育後想發出自己方式得到反抗罷了。
可惜李世民看不到這一層,李承乾越聲反抗,李世民就越覺得有必要把太子掰正過來。
一次次地換洗太子身邊的人,以至於連個說話的都有,到最後人崩潰了,處在隨時發瘋的邊緣。】
聽到這,李承乾是淚流滿麵地跪在長孫皇後跟前,雖然現在的他還沒到那個境地,但是他很清楚,整個皇宮就阿娘是最理解他的人,阿娘走了,就真的是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沒了,受委屈了隻能自己咽。
【不過壓死李承乾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李世民對其他的兒子的態度。
李世民對於太子那是苛刻般的嚴厲,對其他皇子卻非常的寬容,尤其是魏王李泰的態度,無論是誰看了都會胡思亂想,更何況那群沾了毛就是猴子的大臣啦!
李承乾看著眾人的態度,就想到了他的親叔伯李建成跟李元吉,玄武門他是記憶深刻的。
李世民就是在玄武門取代了大伯,之後登上了皇位,他不想當第二個李建成,而李泰卻想效仿成為第二個李世民!
被逼到崩潰邊緣的李承乾隻想早點解脫,心一橫、眼一閉就聯合侯君集、杜荷等人造反了。
李承乾知道自己麵對曾經造反上位的父親,根本沒有一分勝算,他還是毅然決然地賭一把!
毫無疑問,李承乾敗了,被貶黜黔州,兩年後亡故。】
長孫皇後緊緊地抱住自己的大兒子,心情久久不能平複,她的高明怎麽落到這樣的下場?
李世民淚流不止地看著抱在一起的母子倆
“高明,阿耶沒想這樣的,你要相信阿耶!
觀音婢,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們的兒子會遭遇到這些事!”
天幕下的人們看完這位太子爺的一生,不禁唏噓:
是投了個好胎,但是這父親有點太不做人了!
哪有這樣子逼迫孩子的,明明自己都受不了了,憑什麽認為一個孩子就可以?
就是啊,咱們平頭老百姓家的都知道要分配最多的資源給老大,畢竟這可是將來繼承家業的!
可不是,班潯姑娘說的對,這位皇帝啊就不是個好父親,咱們村裏麵分家長子長房都會分多點呢!
可惜啊,這太子的娘親走的太早了!
始皇帝看到最後父子反目的父子倆,不禁想到了扶蘇,也不知道他們父子倆將來又會是一個什麽樣的結局?
漢高祖繼續看熱鬧:這後世的唐朝可真有趣啊,父親造反,兒子也想造父親的反,可真真是一脈相承了!
說到兒子,誰家沒有幾個問題兒童?
就是不知道劉盈這小子什麽時候才能有這血性!
【這唐太宗就不該抬高李泰,要麽就都不立太子,卻著重培養李承乾,大臣們會看風向的,肯定會投靠李承乾。
要麽就早早立定李承乾為太子,但其他兒子的待遇要比他低很多才行,學學人家朱元璋像人家那樣培養太子的親信、勢力。
太子才能站穩腳跟。否則即使就算後來坐上了皇位,也會被其他兄弟搞死!
要我是李承乾就應該提著李泰的頭,舉著長孫皇後的靈位,穿著李淵賜給他的皇太孫冕服,嘴裏大喊著我不做第二個李建成,然後撞死在皇宮中的柱子上!】
朱元璋又驕傲了:就沒有幾個人能像咱一樣信任太子!可惜咱得標兒怎的就走的那般早?
李世民被班潯那缺德的建議是又驚又恐,他從沒想過一個飽讀詩書的好女孩會說這麽歹毒的話,還教唆自己的好太子!
最終還是長孫皇後最先反應了過來“
”陛下,一切都還來得及,趁事情還沒到不可挽迴的地步,咱們還有機會。
我不求你偏愛高明但是請您一定要記住:高明他不單單是咱們的大兒子,他還是大唐的太子,下一代的帝皇啊!”
為了自己的幾個兒女,長孫皇後發誓她一定要把身體調養好,讓自己活得久久的,隻有親自守著那幾個孩子她才能放心!
是的,現在她害怕了,她怕自己離開得太早,幾個子女沒人護著會會吃虧,連命都保不住,交給李世民她不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