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山上的路上,我媽問我爸:“今年你娘他們又花了多少錢?”


    我爸說:“所有的算下來,每家攤3000元。明天要把這個錢拿給二哥,他要去和人結算。”


    我媽不高興的說:“哼,你娘和你大心偏的沒邊了。我們這幾個大的就活該受累受窮,老六啥都不管,老人還在家給他看孩子,他們兩口子舒服的很,啥都不管,空個手迴來過年,過完年嘴一抹,屁股一扭,就又出去打工掙錢。看看我們這幾個大的,你二哥家兒子還沒結婚,等著要錢花,你三哥好歹是嫁女兒,沒啥經濟壓力,我們家就不用說了,最窮的,老五家,一個高中一個初中,正是花錢的時候,隻有老六就一個丫頭,還甩給老人帶。你說這個錢,老六一分錢不攤,然後今年數額還這麽大,真的是你娘和你大自己花了,還是用來養九丫頭了?”


    我爸也不開心的說道:“你少說幾句吧,又不是我們一家給錢,大家都是一樣的給錢。再說了,等迴頭老人需要伺候的時候,老六兩口子是要出力氣的,這都是大家開會一致通過的。”


    我媽突然放聲大笑:“哈哈哈哈、、、、、、我把話今天撂這了,要是將來老六兩口子伺候老的,我把我的姓都改了。得虧這老六是你的親弟弟,什麽德行,你還不了解,我就等著將來兩個老的動不了啦,到底是老六兩口子管,還是我們這幾個管,我會看到哪一天的。”


    我爺爺在小叔結完婚,生好九妹之後,本來是可以跟小叔分家的。他可以和奶奶兩個選擇單過,除了大伯,剩下5個兒子負擔他們兩個的所有吃喝拉撒,他們完全可以進入享福模式的。但不知道這期間,小叔和小媽怎麽說服爺爺的,爺爺選擇和小叔不分家,和他們住在一起。小叔和小媽常年在外打工,家裏的田地莊稼爺爺奶奶種著,孩子也是他們管著,完了之後,剩下的四個兒子還得平攤爺奶一年的吃喝拉撒,隨著九妹長大上學,這四家分攤的費用也是越來越多,大家心裏都不爽,覺得爺爺太偏袒小叔了,不體諒這幾個大兒子的不易。但因為二伯現在算是長子,也就算是家主,二伯和我爸是一樣的性格,很孝順,很順從我爺爺,從不反駁什麽。三伯和五叔不服氣,但是也沒辦法,隻能按照爺爺的要求去做。


    果然,到了後來九妹考上大學的那一年,小叔的一家四口在大城市買了房子定居,根本不迴老家。爺爺奶奶也到了連飯都沒能力煮熟的年紀,小叔一家就開始玩失聯,過年也不迴去,平常也聯係不到,爺奶也開始頻繁的進出醫院,沒辦法隻能是家裏的幾個大兒子管事情,由開始的一家住一年到後麵的一家住一個月,直到死,小叔和小媽都沒有迴來伺候一迴。最後值錢的家當還是全部留著給了小叔家,至此我爸他們兄弟幾個也算是徹底反目成仇,一部分是怪小叔沒良心,享盡了所有的好處,卻不盡義務;一部分是責怪二伯太軟弱,做為家主,沒有管理分配好責任和義務。反正在爺奶都去世之後,大家就變得不來往了,就算是娶妻嫁女這樣的大事情,也都是送個禮,人不到場的,過年更不會聚在一起。


    對於爸媽討論爺奶偏心這件事,每次都是不歡而散,所以,我覺得子女生的太多,好像真的很沒意思。


    接著我媽又問道:“除了算錢,沒說瑩瑩和旺寶(四哥)的親事麽?”


    我爸說:“明天起他們兩個就會開始相看,爭取今年能把親事定了,他們兩個都二十五六歲了,再不定下來,問的人多了,就有不好的話傳來。”


    我媽又哼笑一聲:“瑩瑩好歹是女兒,是她挑人家。旺寶是個兒子,學麽不像樣的上,那好歹出去找份正經工作也是可以的。你看看他,既不上學,也不出去打工,天天就是釣魚、打牌,十裏八鄉的,誰家會把好閨女嫁給他。就算二哥二嫂會掙錢,也要旺寶自己有用才行。”


    我爸不耐煩的說:“二哥二嫂心裏有數,你少說風涼話。讓你幫忙,你去幫就是了。”


    我二媽連著生了三個女兒,才生了我四哥,從小到家我二媽看的跟個眼珠子似的,但凡長輩管教一下,我二媽就得吵,連我爺爺都不敢管教。以前我們住在一個灣子裏,小孩子不乖,那個長輩看見了,就那個管,可以打可以罵的,隻有四哥,沒人敢管,漸漸的就養的成了小霸王。上學也是不好好上,初中沒畢業就不讀了,出去打了幾個月的工,就覺得好委屈,從此以後就在家裏玩,也不學著家裏做生意,隻管吃喝玩樂,名聲很不好。


    到家後我們各自洗洗就睡覺了,第二天照舊是我媽起來了,我也跟著起來。我媽說今天有人來家裏拉羊,還是兩撥人,一撥是街上的肉攤老板,把家裏的公羊全部買走了,一撥是養羊的,把我家剩下的母羊和小羊羔全部買走了。


    直到過年每天都會有人來家裏買這些牲口和家禽,等到臘月二十九的,家裏的牛羊豬、雞鴨鵝全部處理完了,剩下的就是貓和狗了,還有家裏的一些糧食,紅薯、玉米、豆子、稻子、麥子等,這些我媽說過完年之後再賣。至於田裏和地裏都是空置著,我媽說她已經說了,誰家願意種就去種,不種就荒著。


    看著我媽這麽大規模的處理家裏的財物,就知道,我媽是真的不打算在家裏待了,也好,省的天天和這些鄰居待一起,性格都變得有點扭曲了,出去見見世麵,認識一些新的人,思想也會改變一些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35歲,不知去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隨風而飄的蒲公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風而飄的蒲公英並收藏35歲,不知去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