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請王爺收留!
皇帝偏心要殺我,兵臨城下你慫了? 作者:柳智敏男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下安寧!
這四個字,對於來自江南或者都城的讀書人,或許沒有太大的感觸。
但作為北寧城的百姓,這四個字大過天。
“說得好,王爺這話才是正理兒!”
“十幾年來,咱們一直都是女真蠻子圈養的畜生,直到王爺來到這裏,咱們才活得像個人!”
“對,要不是王爺和神策軍,你們這些讀書人敢來北寧城嗎?”
“命都沒了,還讀什麽書?咱們王爺那是天神下凡,哪裏是來教書的,這豈不是大材小用。”
“……”
儒生、普通百姓,在此刻一個個大聲高喊起來。
趙啟軒錯愕地望著四周群情激奮的人群,一時有些膽寒。
他不敢再繼續挑釁,生怕自己一句話說錯犯了眾怒,然後被這群將秦軒視為神明一般的百姓給活撕了。
“趙助教,我雖不過是北寧城一名普通的讀書人,但有些話我還是想對你說。”
一名有些年長的讀書人忽然站了出來,他約莫快四十的模樣,樣貌平平。
有不少北寧城的百姓認出了他,忍不住喊他“張書生”、“吊書袋”。
他笑著跟人群搖了搖手,毫不在意別人給他這諷刺性的綽號,隨即他收斂笑容,鄭重其事地道:
“我是北寧城的學子,自讀書開始已有三十三載,可依舊沒有半點功名在身。”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你可知我北寧城共有多少人口?十五年前兩百萬,十年前一百二十萬,五年前八十萬。”
“你又可知我北寧城有多少學堂、私塾?學堂不過十一座,且年年缺少經費,私塾共二十八所,均為富家豪族所控。”
大啟較為重視教育,因此每個州縣都會開設學堂,由朝廷出資,百姓隻需繳納少許的學費就可以讀書。
但北寧城的學堂,因為之前官員貪汙,所以年年經費短缺,以至於無以為繼。
“你出身世家,又身處江南富庶之地,所以你不懂讀書二字對於北寧城的人來說是何其沉重的事情。”
“假使我才華橫溢,想要進京趕考,你可知我這一路花費是多少?最少二十兩。”
“而這二十兩,卻是北寧城普通三口之家不吃不喝,十年的總收入。”
“我知道你們這些外地來的讀書人看不起我們北寧城的儒生,可這是因為我們生來就低人一等嗎?我們同是大啟百姓,為何飽受戰爭摧殘?
“我們的父輩、祖輩堅守在這塊土地上,獻出了汗水和熱血,才讓女真鐵騎一直無法南下,而你們呢?不過是一群坐享其成之輩罷了!”
說到這裏,邊上不少北寧城的讀書人已經心有戚戚眼,感同身受。
“直到楚王來到北寧城,他帶領神策軍跟女真國屠蘭軍廝殺,同時還要和大啟朝廷派出的十五萬聯軍對抗,這才有了如今你們看到的繁華如京都一般的北寧城。”
“如此豐功偉績,我想替北寧城這八十萬百姓問問趙助教,同時問問這天底下所有的讀書人,問問那儒聖大人……”
“我北寧城何為罪惡之城?”
“我家王爺如何就是不忠不孝之人?”
“你們這些張口錦繡文章,出入駿馬豪車,餐食珍饈美味的朝中大臣、當世大儒們,可曾為這北境之地的大啟百姓出過一份力,哪怕是流過一滴淚呢?”
老儒生的話,猶如尖刀,一字一句地全部刺在了趙啟軒的心口。
他這次來北寧城,一是受了朝廷的命令,二則是對於秦軒的不滿。
你一個領兵打仗的,居然出了兩幅千古絕對,壓得天下儒生抬不起頭來,我趙啟軒身為“狂儒”,又豈能讓你如願?
所以他不僅親自前來,還特意邀了好友袁懷過來,目的就是要羞辱楚王,羞辱整個北寧城。
可此時,當他聽到這位年近四十的老儒生,神色麻木地說完這一切,趙啟軒知道自己錯了。
一個人如果連命都保不住,拿什麽讀書?
“謝先生今日驚醒之言,學生啟軒認錯。”
忽然,之前張狂無比的趙啟軒竟然衝著那老儒生深深作揖。
他抬起頭,滿臉羞愧,對著秦軒又是一禮:“楚王殿下,之前是我愚鈍,所以屢次挑釁,還請王爺恕罪。”
“趙助教言重了,邀月樓本就是讀書人吟詩作對之地,每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
秦軒笑著將他扶起,然後目光落在那位老儒生身上。
這個讀了近半輩子書的儒生,雖然沒有驚世才華,但剛才那番話同樣讓他動容。
“先生可願任我北寧書院院長一職?”
秦軒問道。
四周的百姓瞬間就激動起來,北寧書院?這是王爺開設的書院嗎?之前怎麽沒聽說過。
一旁,不遠處,諸葛玄露出一絲苦笑,不由得嘀咕:“咱們這王爺正是想一出是一出,北寧書院?這會兒怕是連地址都沒想好吧!”
不過轉念一想,以北寧城如今的財力和工業能力,區區一座書院還就是想要就有。
這邊,張書海滿臉錯愕,旋即連忙搖頭,道:“草民謝過王爺厚愛,但草民才疏學淺,當不起書院院長一職。”
張書海沒有功名,隻能自稱草民,而不是像趙啟軒那邊自稱學生。
“師者,除傳道授業之外,品行最為重要,先生或許真無經世之才,但先生之品行卻足以擔得起書院院長一職。”
秦軒看中的是張書海的德行,覺得這樣能夠苦守三十幾年,仍能努力讀書的人,才是難能可貴之輩。
隻是張書海竭力推辭,實在不敢擔任,最終秦軒隻能退而求其次,讓他成了北寧書院的一名普通教習。
“王爺,學生也想加入北寧書院,還請王爺收留。”
趙啟軒誠懇地道。
秦軒訝異,看了他幾眼之後,笑問:“你不後悔?”
趙啟軒可是國子監的助教,前途非凡,將來是有機會走進六部內閣的。
“不後悔。”
趙啟軒笑得異常的暢快,目光掃過圍觀的百姓:“這裏才是我該來的地方,而不是那高牆砌築、金碧輝煌的國子監,我想為這天下無數普通的讀書人,盡一份綿薄之力。”
“楚王殿下,學生袁懷也請收留。”
忽然,剛才還在昏迷的袁懷不知何時已經醒了,竟也彎腰行禮道。
“你們真想清楚了,一旦入了我北寧城,可是會遭到朝廷壓迫的。”
秦軒著重提醒。
“請王爺成全!”
“請王爺成全!”
趙啟軒和袁懷異口同聲地道。
“好!既然你們兩個願意,我北寧城自然不會拒絕。”
秦軒放聲大笑。
這趙啟軒和袁懷在儒林之中,算是年輕一代的翹楚,有這兩人加入,自然能吸引來更多的讀書人到北寧城。
“從今天起,你們便是北寧書院的博士。”
這四個字,對於來自江南或者都城的讀書人,或許沒有太大的感觸。
但作為北寧城的百姓,這四個字大過天。
“說得好,王爺這話才是正理兒!”
“十幾年來,咱們一直都是女真蠻子圈養的畜生,直到王爺來到這裏,咱們才活得像個人!”
“對,要不是王爺和神策軍,你們這些讀書人敢來北寧城嗎?”
“命都沒了,還讀什麽書?咱們王爺那是天神下凡,哪裏是來教書的,這豈不是大材小用。”
“……”
儒生、普通百姓,在此刻一個個大聲高喊起來。
趙啟軒錯愕地望著四周群情激奮的人群,一時有些膽寒。
他不敢再繼續挑釁,生怕自己一句話說錯犯了眾怒,然後被這群將秦軒視為神明一般的百姓給活撕了。
“趙助教,我雖不過是北寧城一名普通的讀書人,但有些話我還是想對你說。”
一名有些年長的讀書人忽然站了出來,他約莫快四十的模樣,樣貌平平。
有不少北寧城的百姓認出了他,忍不住喊他“張書生”、“吊書袋”。
他笑著跟人群搖了搖手,毫不在意別人給他這諷刺性的綽號,隨即他收斂笑容,鄭重其事地道:
“我是北寧城的學子,自讀書開始已有三十三載,可依舊沒有半點功名在身。”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你可知我北寧城共有多少人口?十五年前兩百萬,十年前一百二十萬,五年前八十萬。”
“你又可知我北寧城有多少學堂、私塾?學堂不過十一座,且年年缺少經費,私塾共二十八所,均為富家豪族所控。”
大啟較為重視教育,因此每個州縣都會開設學堂,由朝廷出資,百姓隻需繳納少許的學費就可以讀書。
但北寧城的學堂,因為之前官員貪汙,所以年年經費短缺,以至於無以為繼。
“你出身世家,又身處江南富庶之地,所以你不懂讀書二字對於北寧城的人來說是何其沉重的事情。”
“假使我才華橫溢,想要進京趕考,你可知我這一路花費是多少?最少二十兩。”
“而這二十兩,卻是北寧城普通三口之家不吃不喝,十年的總收入。”
“我知道你們這些外地來的讀書人看不起我們北寧城的儒生,可這是因為我們生來就低人一等嗎?我們同是大啟百姓,為何飽受戰爭摧殘?
“我們的父輩、祖輩堅守在這塊土地上,獻出了汗水和熱血,才讓女真鐵騎一直無法南下,而你們呢?不過是一群坐享其成之輩罷了!”
說到這裏,邊上不少北寧城的讀書人已經心有戚戚眼,感同身受。
“直到楚王來到北寧城,他帶領神策軍跟女真國屠蘭軍廝殺,同時還要和大啟朝廷派出的十五萬聯軍對抗,這才有了如今你們看到的繁華如京都一般的北寧城。”
“如此豐功偉績,我想替北寧城這八十萬百姓問問趙助教,同時問問這天底下所有的讀書人,問問那儒聖大人……”
“我北寧城何為罪惡之城?”
“我家王爺如何就是不忠不孝之人?”
“你們這些張口錦繡文章,出入駿馬豪車,餐食珍饈美味的朝中大臣、當世大儒們,可曾為這北境之地的大啟百姓出過一份力,哪怕是流過一滴淚呢?”
老儒生的話,猶如尖刀,一字一句地全部刺在了趙啟軒的心口。
他這次來北寧城,一是受了朝廷的命令,二則是對於秦軒的不滿。
你一個領兵打仗的,居然出了兩幅千古絕對,壓得天下儒生抬不起頭來,我趙啟軒身為“狂儒”,又豈能讓你如願?
所以他不僅親自前來,還特意邀了好友袁懷過來,目的就是要羞辱楚王,羞辱整個北寧城。
可此時,當他聽到這位年近四十的老儒生,神色麻木地說完這一切,趙啟軒知道自己錯了。
一個人如果連命都保不住,拿什麽讀書?
“謝先生今日驚醒之言,學生啟軒認錯。”
忽然,之前張狂無比的趙啟軒竟然衝著那老儒生深深作揖。
他抬起頭,滿臉羞愧,對著秦軒又是一禮:“楚王殿下,之前是我愚鈍,所以屢次挑釁,還請王爺恕罪。”
“趙助教言重了,邀月樓本就是讀書人吟詩作對之地,每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
秦軒笑著將他扶起,然後目光落在那位老儒生身上。
這個讀了近半輩子書的儒生,雖然沒有驚世才華,但剛才那番話同樣讓他動容。
“先生可願任我北寧書院院長一職?”
秦軒問道。
四周的百姓瞬間就激動起來,北寧書院?這是王爺開設的書院嗎?之前怎麽沒聽說過。
一旁,不遠處,諸葛玄露出一絲苦笑,不由得嘀咕:“咱們這王爺正是想一出是一出,北寧書院?這會兒怕是連地址都沒想好吧!”
不過轉念一想,以北寧城如今的財力和工業能力,區區一座書院還就是想要就有。
這邊,張書海滿臉錯愕,旋即連忙搖頭,道:“草民謝過王爺厚愛,但草民才疏學淺,當不起書院院長一職。”
張書海沒有功名,隻能自稱草民,而不是像趙啟軒那邊自稱學生。
“師者,除傳道授業之外,品行最為重要,先生或許真無經世之才,但先生之品行卻足以擔得起書院院長一職。”
秦軒看中的是張書海的德行,覺得這樣能夠苦守三十幾年,仍能努力讀書的人,才是難能可貴之輩。
隻是張書海竭力推辭,實在不敢擔任,最終秦軒隻能退而求其次,讓他成了北寧書院的一名普通教習。
“王爺,學生也想加入北寧書院,還請王爺收留。”
趙啟軒誠懇地道。
秦軒訝異,看了他幾眼之後,笑問:“你不後悔?”
趙啟軒可是國子監的助教,前途非凡,將來是有機會走進六部內閣的。
“不後悔。”
趙啟軒笑得異常的暢快,目光掃過圍觀的百姓:“這裏才是我該來的地方,而不是那高牆砌築、金碧輝煌的國子監,我想為這天下無數普通的讀書人,盡一份綿薄之力。”
“楚王殿下,學生袁懷也請收留。”
忽然,剛才還在昏迷的袁懷不知何時已經醒了,竟也彎腰行禮道。
“你們真想清楚了,一旦入了我北寧城,可是會遭到朝廷壓迫的。”
秦軒著重提醒。
“請王爺成全!”
“請王爺成全!”
趙啟軒和袁懷異口同聲地道。
“好!既然你們兩個願意,我北寧城自然不會拒絕。”
秦軒放聲大笑。
這趙啟軒和袁懷在儒林之中,算是年輕一代的翹楚,有這兩人加入,自然能吸引來更多的讀書人到北寧城。
“從今天起,你們便是北寧書院的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