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牆裏采風牆外酸
老太重生:閃婚皇叔,前夫孽子悔成渣了 作者:有隻起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如鬆看了眼宋垚父子,“那掌櫃的前夫也不是外人,問他們倆便是。”
宋垚一聽,忙用袖子遮了臉,不論秀才們問什麽,一概推說不知。眾人便明白了幾分,紛紛調侃道:“家中有座金山,卻被搬了出去,看來那前夫腦子裏裝的是漿糊。”
“沒錯,從秀才到舉人再到進士,這一路考下來需要不少銀錢。期間還要打點關係,隨份贈禮,步步都要銀錢支撐。我家若娶迴來這樣一位,哪裏敢得罪?那得供起來!”
宋垚實在抹不開這張老臉,正要尋個由頭溜走,宋真卿繃不住了。
好大兒先前覺得被輕視,憋了一肚子氣,此時既懊惱杜春枝的銀子與自己無關,又覺得家事被拿出來評論,尊嚴被人踏在腳下,於是忍不住出口。
“經商售賣向來低人一等,我和我爹都是讀書人,她自然配不上。”
李秀才皺了皺眉,“人倫之始,是孝親之道,宋垚兄,你這兒子……教得不夠哇。”
這話無疑是在罵宋真卿沒家教、不孝順。讀書人注重名聲,在一群秀才麵前被這樣說,簡直就是人品上的汙點。
畢竟是一個村的,宋如鬆也不想鬧得太難看,適時打了個圓場,“諸位,那賣布偶的掌櫃正好在村裏,我這就引各位前去。”
一行人魚貫而出,沒人理會宋垚父子。宋垚和宋真卿心有不甘,也擔心杜春枝在背後說他們壞話,於是遠遠跟在後頭,等眾人進了作坊,他倆便躲在牆外偷聽。
杜春枝正在家教杏花和玲瓏做絹人,聽說來了一波要買布偶的秀才,趕忙迎了出來。
如今的作坊除了小老虎,還有提前為七夕做的喜鵲。十二生肖的花樣還在畫,中秋節的兔兒爺已經開始打樣了。
宋真卿聽到裏邊說話,不屑道:“一群秀才公,竟然跑到小作坊來,簡直就是自甘墮落。”
牆內剛好傳出李秀才的讚歎,“讀書人不采風,哪知民情民俗?今兒來得好,杜氏布偶的手藝,果真不尋常。”
有位姓周的秀才擅書畫,他家境不錯,帶了個小書童。周秀才招了招手,小書童打開書箱,擺出文房四和各色顏料,秀才提筆勾勒草圖。
宋如鬆笑道:“古有《搗練圖》,周兄畫一幅《製偶圖》,恐與古畫齊名。”
“豈敢豈敢,這勞作場麵趣味橫生,值得一畫。”
天天看別人賺錢,眼紅到終於肯動針線的趙寡婦樂顛顛湊了過來,“秀才公,你畫的哪個是我?”
周秀才的小書童很是不耐煩,“想要畫上有你,就穩穩當當地做工,要是滿地亂竄,定會把你漏掉。”
趙寡婦趕緊找了個位置,繡得老認真了。
其餘秀才紛紛湊趣,有的作詩,有的填詞,寫完之後還給杜春枝謄寫一份,叫她裱好掛起來。
有人想看看賣給王小姐的布偶同款,杜春枝可不會放過這大好的機會,從匣子裏拿出個新的來。秀才們很懂禮數,隻圍著觀賞,並不動手把玩。
周秀才換了紙,照著那布偶又畫了草稿。
“杜掌櫃,此畫非一日能成,以後恐怕多有叨擾。”
杜春枝熱烈歡迎!
畫畫的秀才想叨擾,那就叨擾唄。他是為了采風,畫完畫必定四處傳看,杜春枝巴不得他多畫幾張。秀才公有才學,等鋪子收拾完,還可以求幾幅掛在裏頭。
小作坊裏越發熱鬧,宋真卿在牆外邊站不住了,“爹,這幫秀才為何看低我們,卻替杜春枝臉上貼金?不過是泥腿子、手藝人,竟然還給她留詩作畫。”
宋垚也很鬱悶,“這小破作坊有啥稀奇?那幫人不過圖個新鮮,畢竟是縣裏的秀才,沒見過什麽世麵。”
“爹,那女人真靠做布偶賺了錢?”
宋垚歎了口氣,“誰能想到呢,她那手藝竟是中用的。”
雖不太相信李秀才說的數字,但是去作坊做工的村婦越來越多,連懶到家的趙寡婦都學著繡花,這不正表明,大夥都掙到錢了?
“光是從王家就掙了六十多兩……”宋真卿琢磨著杜春枝這筆錢,笑得意味深長。
畢竟是自己的親娘,嘴上雖不說,心裏一定盼著與兒子和解。隻需給些臉色,自己求娶玉瑩的銀子不就有了?
她是親娘,這銀子就該她拿!
父子倆在人家院外心懷鬼胎,柳茵卻把黃玉瑩罵了一頓。
“以前我不攔你,是覺得宋家的男人讀過書,長得也人模狗樣。不求他們中三甲,哪怕是個秀才,咱們也有麵子。可如今嫁過來再看,宋真卿這人心裏沒數,自命不凡,才華不夠,他要是能考上,娘就白活了半輩子!”
“如今你還沒看出來嗎?嫁過來之前,宋家對咱們千好萬好,其實他們盯著我的銀子,全家都想喝咱們的血。娘幾十兩都搭進去了,你還覺得宋真卿是良人?”
黃玉瑩手指攪著帕子,小聲道:“女兒也看出些端倪,宋真卿窮得要命,說要給我買耳墜子,說了大半年連影子都沒見。”
柳茵微微頷首,“你知道就好,娘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你聽話就是。”
黃玉瑩歎了口氣,“罷了,除了宋真卿,也有別的男兒可選。”
柳茵讚許地點點頭,提醒道:“宋真卿除了一張臉,也沒旁的了,倒是前些日子來村裏的那位少爺,家底殷實,出手豪綽,應是良配。”
黃玉瑩眼睛轉了轉,壓低聲音道:“可是那宋慧慧……”
“你管她作甚?她害我折損四十兩,半點愧疚都沒有,還想讓我給她出嫁妝!她不仁,誰還跟她講義氣?”
黃玉瑩不由捏緊了拳頭,娘隻能給自己出嫁妝,不相幹的人有多遠滾多遠!
這天晚上,趙老六迴家的時候,發現屋裏掛了許多紙張,上麵是一些詩詞。
“這是何物?”老六問。
“今天十裏八鄉的秀才都來了,在我的作坊采風呢,這些是他們的墨寶。還有位會畫畫的周秀才,答應畫一幅像《搗練圖》那樣的《製偶圖》呢!”
趙老六皺起了眉,這小縣城還有能畫《搗練圖》的?杜春枝連這都信?
宋垚一聽,忙用袖子遮了臉,不論秀才們問什麽,一概推說不知。眾人便明白了幾分,紛紛調侃道:“家中有座金山,卻被搬了出去,看來那前夫腦子裏裝的是漿糊。”
“沒錯,從秀才到舉人再到進士,這一路考下來需要不少銀錢。期間還要打點關係,隨份贈禮,步步都要銀錢支撐。我家若娶迴來這樣一位,哪裏敢得罪?那得供起來!”
宋垚實在抹不開這張老臉,正要尋個由頭溜走,宋真卿繃不住了。
好大兒先前覺得被輕視,憋了一肚子氣,此時既懊惱杜春枝的銀子與自己無關,又覺得家事被拿出來評論,尊嚴被人踏在腳下,於是忍不住出口。
“經商售賣向來低人一等,我和我爹都是讀書人,她自然配不上。”
李秀才皺了皺眉,“人倫之始,是孝親之道,宋垚兄,你這兒子……教得不夠哇。”
這話無疑是在罵宋真卿沒家教、不孝順。讀書人注重名聲,在一群秀才麵前被這樣說,簡直就是人品上的汙點。
畢竟是一個村的,宋如鬆也不想鬧得太難看,適時打了個圓場,“諸位,那賣布偶的掌櫃正好在村裏,我這就引各位前去。”
一行人魚貫而出,沒人理會宋垚父子。宋垚和宋真卿心有不甘,也擔心杜春枝在背後說他們壞話,於是遠遠跟在後頭,等眾人進了作坊,他倆便躲在牆外偷聽。
杜春枝正在家教杏花和玲瓏做絹人,聽說來了一波要買布偶的秀才,趕忙迎了出來。
如今的作坊除了小老虎,還有提前為七夕做的喜鵲。十二生肖的花樣還在畫,中秋節的兔兒爺已經開始打樣了。
宋真卿聽到裏邊說話,不屑道:“一群秀才公,竟然跑到小作坊來,簡直就是自甘墮落。”
牆內剛好傳出李秀才的讚歎,“讀書人不采風,哪知民情民俗?今兒來得好,杜氏布偶的手藝,果真不尋常。”
有位姓周的秀才擅書畫,他家境不錯,帶了個小書童。周秀才招了招手,小書童打開書箱,擺出文房四和各色顏料,秀才提筆勾勒草圖。
宋如鬆笑道:“古有《搗練圖》,周兄畫一幅《製偶圖》,恐與古畫齊名。”
“豈敢豈敢,這勞作場麵趣味橫生,值得一畫。”
天天看別人賺錢,眼紅到終於肯動針線的趙寡婦樂顛顛湊了過來,“秀才公,你畫的哪個是我?”
周秀才的小書童很是不耐煩,“想要畫上有你,就穩穩當當地做工,要是滿地亂竄,定會把你漏掉。”
趙寡婦趕緊找了個位置,繡得老認真了。
其餘秀才紛紛湊趣,有的作詩,有的填詞,寫完之後還給杜春枝謄寫一份,叫她裱好掛起來。
有人想看看賣給王小姐的布偶同款,杜春枝可不會放過這大好的機會,從匣子裏拿出個新的來。秀才們很懂禮數,隻圍著觀賞,並不動手把玩。
周秀才換了紙,照著那布偶又畫了草稿。
“杜掌櫃,此畫非一日能成,以後恐怕多有叨擾。”
杜春枝熱烈歡迎!
畫畫的秀才想叨擾,那就叨擾唄。他是為了采風,畫完畫必定四處傳看,杜春枝巴不得他多畫幾張。秀才公有才學,等鋪子收拾完,還可以求幾幅掛在裏頭。
小作坊裏越發熱鬧,宋真卿在牆外邊站不住了,“爹,這幫秀才為何看低我們,卻替杜春枝臉上貼金?不過是泥腿子、手藝人,竟然還給她留詩作畫。”
宋垚也很鬱悶,“這小破作坊有啥稀奇?那幫人不過圖個新鮮,畢竟是縣裏的秀才,沒見過什麽世麵。”
“爹,那女人真靠做布偶賺了錢?”
宋垚歎了口氣,“誰能想到呢,她那手藝竟是中用的。”
雖不太相信李秀才說的數字,但是去作坊做工的村婦越來越多,連懶到家的趙寡婦都學著繡花,這不正表明,大夥都掙到錢了?
“光是從王家就掙了六十多兩……”宋真卿琢磨著杜春枝這筆錢,笑得意味深長。
畢竟是自己的親娘,嘴上雖不說,心裏一定盼著與兒子和解。隻需給些臉色,自己求娶玉瑩的銀子不就有了?
她是親娘,這銀子就該她拿!
父子倆在人家院外心懷鬼胎,柳茵卻把黃玉瑩罵了一頓。
“以前我不攔你,是覺得宋家的男人讀過書,長得也人模狗樣。不求他們中三甲,哪怕是個秀才,咱們也有麵子。可如今嫁過來再看,宋真卿這人心裏沒數,自命不凡,才華不夠,他要是能考上,娘就白活了半輩子!”
“如今你還沒看出來嗎?嫁過來之前,宋家對咱們千好萬好,其實他們盯著我的銀子,全家都想喝咱們的血。娘幾十兩都搭進去了,你還覺得宋真卿是良人?”
黃玉瑩手指攪著帕子,小聲道:“女兒也看出些端倪,宋真卿窮得要命,說要給我買耳墜子,說了大半年連影子都沒見。”
柳茵微微頷首,“你知道就好,娘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你聽話就是。”
黃玉瑩歎了口氣,“罷了,除了宋真卿,也有別的男兒可選。”
柳茵讚許地點點頭,提醒道:“宋真卿除了一張臉,也沒旁的了,倒是前些日子來村裏的那位少爺,家底殷實,出手豪綽,應是良配。”
黃玉瑩眼睛轉了轉,壓低聲音道:“可是那宋慧慧……”
“你管她作甚?她害我折損四十兩,半點愧疚都沒有,還想讓我給她出嫁妝!她不仁,誰還跟她講義氣?”
黃玉瑩不由捏緊了拳頭,娘隻能給自己出嫁妝,不相幹的人有多遠滾多遠!
這天晚上,趙老六迴家的時候,發現屋裏掛了許多紙張,上麵是一些詩詞。
“這是何物?”老六問。
“今天十裏八鄉的秀才都來了,在我的作坊采風呢,這些是他們的墨寶。還有位會畫畫的周秀才,答應畫一幅像《搗練圖》那樣的《製偶圖》呢!”
趙老六皺起了眉,這小縣城還有能畫《搗練圖》的?杜春枝連這都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