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納征
夫人別裝柔弱,為夫看見你打人了 作者:雲溪未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夜之後,景煜珩就仿佛消失了一般,直到十日後。
這一日,是禮部擇的納征吉日。
原本按照禮部的意思,納征這種大事,定是要好好準備一番,日子可再往後延一延,可晉王夫妻表示,他們早就準備好了,要選個最近的日子。
他們等這一日已經太久太久,等到聘禮單子加了又加,改了又改,都等到別人家抱孫子了,他們家這小子還沒有個著落。
現如今終於等到聖上賜婚這一日,他們是一刻都不想等了,得趕緊去給親家下聘,把這兒媳婦定下來才安心。
其實更近的還有一個吉日,奈何還有一件重要的聘禮沒有準備好,隻能等到了今日。
這日上午,從晉王府到鎮北大將軍府的這一路上,那叫一個熱鬧。
一抬一抬的聘禮如流水般從晉王府裏往外抬,久久沒有間斷,道路兩旁擠滿了看熱鬧的百姓們。
“真不愧是晉王府啊,這聘禮得多少啊?”
“我剛剛從頭數到尾,足足有七十二抬!這可是最高規格了吧?”
“嘿,你們看到最前頭那對聘雁了嗎?這大冬日裏的,咱們京中哪來的大雁?”其中一人問道。
這大雁可不易得,往日就難以獵到,更別說冬日裏了,京中氣候寒冷,大雁南遷過冬,這會可連個大雁的影子都看不到。
所以一般人家去女方家下聘時都用木雁或大鵝代替聘雁,就連上次那端王世子去下聘時,用的就是一對大白鵝。
而今日,晉王世子不但親自去鎮北大將軍府上下聘,還帶了一對活聘雁,這誠意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這事我知道!”
一搓著手取暖的婦人探著頭對身邊的人說道:“我侄子就在晉王府當差,聽說聖上賜婚的第二日晉王世子就快馬出京去了洪澤湖獵雁,就是為了給未來的世子妃送上一對聘雁,一路上不知換了多少匹快馬,直到昨夜才趕迴來的。”
眾人聽完後紛紛驚歎。
“這鍾家大小姐可真是好福氣,能讓晉王世子如此費心,想當初我那口子來下聘時,什麽雁不雁的,就提了幾斤豬肉.......”
旁人笑著啐道:“你與人家比什麽?這未來世子妃家世顯赫,父親是鎮北大將軍,母親是誥命夫人,更別說她的姑姑是皇後娘娘,如此身份,難道不值得世子給她獵一對聘雁?”
“不止聘雁,我還聽說世子特意請了淑穎長公主一同去將軍府上下聘,這等麵子,也不是旁人能有的。”
“如此看來,晉王世子對這未來世子妃是滿意至極了。”有人得出結論。
“那可不,賜婚當日,晉王高興得給全府上下多發了三個月的月俸當賞銀,聽說就連府裏的狗都沒落下,頓頓安排大魚大肉,這兩日那狗都膩得去刨菜吃了.......”
在百姓們一片熱議中,晉王府的下聘隊伍也終於抵達了鎮北大將軍府。
按照禮儀,男方來下聘時,鍾泠月是不能出麵的,不過,前院熱鬧的場景,自然會有人傳到她這來。
“主子,世子進門了.......”
“世子帶了一對活雁,聽說是世子親自去了千裏之外的洪澤湖獵到的,公子他們正圍著看呢.......”
“在過禮書了,那單子長得都拖到地上了,那聘禮將院子都擺滿了!”
前院,禮部的官員正拿著禮書在過聘禮,高聲唱道:“黃金一千兩、白銀一萬兩、南珠六槲、花絲金手鐲六對、翡翠玉釵六對、珠花十六對、苧絲及綾、羅、錦、紗各六十匹、活雁一對,乘馬十匹、羊三十隻、豬十八口、鵝三十二隻、圓餅六百個.......”
將軍府門大開,百姓們圍著湊熱鬧,那唱禮之人每念一次,外麵就驚唿一聲,引得聚集之人越來越多,將門口擠得水泄不通。
為了能夠讓自家主子聽到最新的消息,竹意幾人來來迴迴折騰了好多趟,雖然累,不過心情卻是一次比一次激動。
晉王府如此重視自家主子,那主子日後嫁過去的日子才會過得舒心,她們也替主子高興。
不過,越是熱鬧的時候,越是有人想渾水摸魚。
這大好的日子裏,一直盯著林姨娘那邊的半夏突然來報,說是林姨娘的侍女巧兒拿著繡品出府了。
距離林姨娘上次出府,又過了一個月。
雖然上次鍾泠月並未發現林姨娘的繡品有問題,但她總覺得林姨娘送繡品出府去賣這件事不簡單,尤其是她們懷疑景煜珩拿到的那枚香囊上繡的是廖文之後。
那林姨娘賣的繡品上,會不會也有廖文?
“你們先去盯著,找機會看看那繡品是否有之前給你們看過的那種紋路,再盯著買她繡品之人。”鍾泠月吩咐道。
半夏應了,匆匆退了出去。
黃昏後,半夏才趕迴來。
“主子,奴婢讓人輪流去了織羽閣看著,林姨娘帶去的繡品並沒有異常之處,買她繡品的人不少,都是些尋常百姓,暫時未看出有什麽不對之處,不過.......”半夏停頓了片刻,不知道她發現的算不算異常。
“不過什麽?”沈清黎已經迫不及待了。
“奴婢發現,巧兒將繡品給那掌櫃的時,是連帶著包裹繡品的一塊布一起給的,可後麵掌櫃的將那些繡樣材料給巧兒時,卻並未將原先那塊布還給巧兒,反而是換了一塊布。”
“所以,那掌櫃的留下了巧兒送去包裹繡品的布對嗎?”鍾泠月再次確認。
半夏點頭,“是,奴婢看到很清楚,掌櫃的將那塊布收起來了。”
鍾泠月和沈清黎對視一眼,同時開口:“那上次.......”
上次林姨娘出府時,有將那塊布帶迴嗎?
大家陷入迴憶之中。
可當時大家隻想著盯緊林姨娘賣出去的繡品,並沒有留意她包裹繡品的布有什麽不一樣。
“印象中,上個月林姨娘送東西過去時,掌櫃的是直接將那包裹攤開擺在了台麵上,後來.......”
沈清黎問鍾泠月,“當時我們都走了,最後是你跟著林姨娘的,當時的情景,可還有印象?”
鍾泠月仔仔細細迴想了一番,“似乎,她也沒將那塊布帶走。”
這一日,是禮部擇的納征吉日。
原本按照禮部的意思,納征這種大事,定是要好好準備一番,日子可再往後延一延,可晉王夫妻表示,他們早就準備好了,要選個最近的日子。
他們等這一日已經太久太久,等到聘禮單子加了又加,改了又改,都等到別人家抱孫子了,他們家這小子還沒有個著落。
現如今終於等到聖上賜婚這一日,他們是一刻都不想等了,得趕緊去給親家下聘,把這兒媳婦定下來才安心。
其實更近的還有一個吉日,奈何還有一件重要的聘禮沒有準備好,隻能等到了今日。
這日上午,從晉王府到鎮北大將軍府的這一路上,那叫一個熱鬧。
一抬一抬的聘禮如流水般從晉王府裏往外抬,久久沒有間斷,道路兩旁擠滿了看熱鬧的百姓們。
“真不愧是晉王府啊,這聘禮得多少啊?”
“我剛剛從頭數到尾,足足有七十二抬!這可是最高規格了吧?”
“嘿,你們看到最前頭那對聘雁了嗎?這大冬日裏的,咱們京中哪來的大雁?”其中一人問道。
這大雁可不易得,往日就難以獵到,更別說冬日裏了,京中氣候寒冷,大雁南遷過冬,這會可連個大雁的影子都看不到。
所以一般人家去女方家下聘時都用木雁或大鵝代替聘雁,就連上次那端王世子去下聘時,用的就是一對大白鵝。
而今日,晉王世子不但親自去鎮北大將軍府上下聘,還帶了一對活聘雁,這誠意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這事我知道!”
一搓著手取暖的婦人探著頭對身邊的人說道:“我侄子就在晉王府當差,聽說聖上賜婚的第二日晉王世子就快馬出京去了洪澤湖獵雁,就是為了給未來的世子妃送上一對聘雁,一路上不知換了多少匹快馬,直到昨夜才趕迴來的。”
眾人聽完後紛紛驚歎。
“這鍾家大小姐可真是好福氣,能讓晉王世子如此費心,想當初我那口子來下聘時,什麽雁不雁的,就提了幾斤豬肉.......”
旁人笑著啐道:“你與人家比什麽?這未來世子妃家世顯赫,父親是鎮北大將軍,母親是誥命夫人,更別說她的姑姑是皇後娘娘,如此身份,難道不值得世子給她獵一對聘雁?”
“不止聘雁,我還聽說世子特意請了淑穎長公主一同去將軍府上下聘,這等麵子,也不是旁人能有的。”
“如此看來,晉王世子對這未來世子妃是滿意至極了。”有人得出結論。
“那可不,賜婚當日,晉王高興得給全府上下多發了三個月的月俸當賞銀,聽說就連府裏的狗都沒落下,頓頓安排大魚大肉,這兩日那狗都膩得去刨菜吃了.......”
在百姓們一片熱議中,晉王府的下聘隊伍也終於抵達了鎮北大將軍府。
按照禮儀,男方來下聘時,鍾泠月是不能出麵的,不過,前院熱鬧的場景,自然會有人傳到她這來。
“主子,世子進門了.......”
“世子帶了一對活雁,聽說是世子親自去了千裏之外的洪澤湖獵到的,公子他們正圍著看呢.......”
“在過禮書了,那單子長得都拖到地上了,那聘禮將院子都擺滿了!”
前院,禮部的官員正拿著禮書在過聘禮,高聲唱道:“黃金一千兩、白銀一萬兩、南珠六槲、花絲金手鐲六對、翡翠玉釵六對、珠花十六對、苧絲及綾、羅、錦、紗各六十匹、活雁一對,乘馬十匹、羊三十隻、豬十八口、鵝三十二隻、圓餅六百個.......”
將軍府門大開,百姓們圍著湊熱鬧,那唱禮之人每念一次,外麵就驚唿一聲,引得聚集之人越來越多,將門口擠得水泄不通。
為了能夠讓自家主子聽到最新的消息,竹意幾人來來迴迴折騰了好多趟,雖然累,不過心情卻是一次比一次激動。
晉王府如此重視自家主子,那主子日後嫁過去的日子才會過得舒心,她們也替主子高興。
不過,越是熱鬧的時候,越是有人想渾水摸魚。
這大好的日子裏,一直盯著林姨娘那邊的半夏突然來報,說是林姨娘的侍女巧兒拿著繡品出府了。
距離林姨娘上次出府,又過了一個月。
雖然上次鍾泠月並未發現林姨娘的繡品有問題,但她總覺得林姨娘送繡品出府去賣這件事不簡單,尤其是她們懷疑景煜珩拿到的那枚香囊上繡的是廖文之後。
那林姨娘賣的繡品上,會不會也有廖文?
“你們先去盯著,找機會看看那繡品是否有之前給你們看過的那種紋路,再盯著買她繡品之人。”鍾泠月吩咐道。
半夏應了,匆匆退了出去。
黃昏後,半夏才趕迴來。
“主子,奴婢讓人輪流去了織羽閣看著,林姨娘帶去的繡品並沒有異常之處,買她繡品的人不少,都是些尋常百姓,暫時未看出有什麽不對之處,不過.......”半夏停頓了片刻,不知道她發現的算不算異常。
“不過什麽?”沈清黎已經迫不及待了。
“奴婢發現,巧兒將繡品給那掌櫃的時,是連帶著包裹繡品的一塊布一起給的,可後麵掌櫃的將那些繡樣材料給巧兒時,卻並未將原先那塊布還給巧兒,反而是換了一塊布。”
“所以,那掌櫃的留下了巧兒送去包裹繡品的布對嗎?”鍾泠月再次確認。
半夏點頭,“是,奴婢看到很清楚,掌櫃的將那塊布收起來了。”
鍾泠月和沈清黎對視一眼,同時開口:“那上次.......”
上次林姨娘出府時,有將那塊布帶迴嗎?
大家陷入迴憶之中。
可當時大家隻想著盯緊林姨娘賣出去的繡品,並沒有留意她包裹繡品的布有什麽不一樣。
“印象中,上個月林姨娘送東西過去時,掌櫃的是直接將那包裹攤開擺在了台麵上,後來.......”
沈清黎問鍾泠月,“當時我們都走了,最後是你跟著林姨娘的,當時的情景,可還有印象?”
鍾泠月仔仔細細迴想了一番,“似乎,她也沒將那塊布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