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店鋪的老板的確已經對此習以為常了,但卻不是因為鎮子當中經常會有人舉辦喜喪,而是…


    “嗨—”老板的表情在聽到這個問題後,立馬變得有些不太對勁兒起來。


    “什麽喜喪啊,死的都隻是些剛出生的小娃娃,可憐見的,連眼都還沒睜呢,就那麽夭折了,真是造孽哦!”


    老徐驚愕:“什麽,死得居然都是剛出生的孩子?


    聽老板這話的意思,甚至還不止一兩個!”


    “是啊,客官應該也不是本地人吧!”


    老徐點頭,這一點並沒有什麽好隱瞞的。


    “我就說嘛,本地人就沒有不知道楊家那檔子事的!”


    “哦,老板你所說的楊家,莫非正是死孩子的那一大戶?”


    不等那老板確認,老徐就又詢問道:“那楊家到底是出了什麽事情,怎麽還老死孩子呢?”


    老板聽到客人如此詢問了,也隻好簡單的解釋一番。


    原來,這鎮子在八、九十年前,還隻是個村子的規模,而那楊家雖然人口也挺多,但也並不是現在的那般高門大戶,甚至還貧窮的很。


    後來,那楊家之中出了一個叫做二郎的人物。


    此人不光書讀得很好,就連在經商方麵上也很有天賦,後來更是發展到出國去做生意了。


    聽聞,此人當年在國外的生意做得也是極大。


    迴來後,自然是無限風光,就連官老爺都主動登門拜訪。


    若說此人對自己家鄉也還算是不錯的,自己有了出息迴來後,凡是修橋鋪路等等,各種惠及鄉村的好事,幾乎都做了個遍。


    原本的村子,也逐漸在此人出錢出人又出力之下,慢慢發展成鎮子的規模,當時也非常的繁榮,人民生活得相當滋潤。


    後來,這二郎活到了八十八歲高齡才走的,當時整個鎮子以及周邊都掛上了紅。


    富裕點的用紅布,沒啥錢的就用紅布條紅繩,用以感謝此人對鄉裏所做的貢獻。


    事情到這裏本該圓滿結束才對,可偏偏那二郎的後代又蹦出來作妖,認為老人家對家鄉做出了如此貢獻,理應建祠立廟才對。


    當然,他們老楊家本就有自己的宗祠,並且也花重金修繕過,所以沒有必要重建,人家想要的是建上一座廟。


    一座新廟,並且還是祭拜供奉這位楊家二郎。


    原本的村子甚至是後來擴建成得鎮子,都是有傳承下來的廟宇,供奉的也不隻是哪一朝代的一位官員。


    據傳這名官員生前為國為民,死後得到當時朝廷的封賞,又被本地的百姓們立廟供奉起來,後來不知道什麽原因,就把其當成了土地神一般去供奉。


    所以,鎮子已經有了土地神廟,並且還是傳承了數百年的那種,那麽為啥還要新建一座呢?


    也並不是針對那楊家的二郎,而是就事論事。


    你若說把那二郎牌位放入土地廟當中一起接受供奉,那也不是不能商量的事情啊!


    為何偏偏就想要建一座新廟?


    當時,反對此事的可不光外人,就連楊家自家的族老之類,也非常的反對。


    可惜,他們的反對沒有任何用處,人家不光有錢還有地呢。


    直接就把廟建在了自家的土地上麵,至於外人去不去上香祭拜,人家也不管,反正其家人是每逢年節之類的日子,都會過去祭拜一番。


    建個廟嘛,又還是在自家地上建的,既沒有勞民傷財,也沒有無理強占公家的地方。


    所以公家和外人們也不好多說什麽,就連同為楊家中人,也沒法管這種事情。


    本來這種事情,反正也沒出現什麽不好的影響,並且你做都做了,又還能怎麽樣呢?


    此事自然而然的也就翻篇過去了。


    隻不過讓人覺得詫異的就是,新建的廟宇雖說是供奉的那楊家二郎,但居然還供奉了二郎真君的神像。


    你這不就是脫了褲子放屁一樣麽,合著瞧不起土地神官小,不樂意把自家人供奉在土地廟裏。


    非得建個新的,還供奉人家二郎真君的神像,你咋不供個別的什麽神仙,非得是二郎神呢?


    咋地,因為都叫二郎,所以想要沾人家的光!


    當時鎮子當中的人們頂多也就是感到詫異了些,也沒怎麽當迴事,反正你愛供奉誰供奉誰,隻要不影響別人就行了。


    後來,有一遊方道士路過鎮子,聽聞此事後便去到那新建廟宇當中看了看,這一看就看出來問題了。


    什麽問題呢?


    因為廟宇當中祭拜供奉的牌位以及神像的位置完全不對。


    不管什麽樣的廟宇,神像都會放在最前麵,接受香火祭拜,就算有人把牌位放進去了,也隻會放在旁邊的位置上。


    但那新建廟宇當中,楊家二郎的牌位居然放在了最前麵,相反得二郎真君的神像則是放到了旁邊。


    如果隻是這個問題的話,那麽也許是那二郎的家人亦或者請來的匠人不懂規矩禁忌,這才放錯了位置。


    但廟裏邊的格局,卻透露出來那神像的位置,並非無意擺放錯,而是故意擺放錯的。


    或者說,就是故意擺成這樣,好映照廟宇當中的格局。


    若說那廟宇是個什麽格局?


    外人並不知曉,最起碼這個老板並不知道,知道的人就隻有當時的遊方道士以及鎮子的鎮長和那些地主老財們才知曉了。


    可哪怕不知道,鎮子當中的人們也不認為那會是個什麽好玩意兒。


    一邊疑神疑鬼,一邊則是因為廟宇建成也有段時間,結果並沒有出什麽事情,所以頂多也就是有些風言風語流傳,並沒有出現什麽惡劣事件。


    之後鎮長以及鄉紳們一起去過一趟楊二郎的家中,也不知道跟其家人說了些什麽,結果被家丁拿著棍子全都給趕了出來。


    此事在那之後也就不了了之。


    但還沒過去多久,楊家就開始死人。


    並不是楊二郎家,而是鎮子當中整個楊氏家族,隻要是那出生快過滿月頭一天的孩子,準保夭折,完全活不到滿月的那一天。


    這下,外人還沒開始說什麽呢,楊家自家人就最先不幹了。


    最先鬧事的正是第一個死孩子的家人,也不知道是怎麽想的,就把自家孩子夭折一事賴在了楊二郎廟宇上麵。


    其實,在當初持有這個想法的人並不多,畢竟隻是這麽一家的孩子夭折了,又不是整個鎮子所有快滿月的孩子都死掉,所以隻是認為


    孩子的死是個意外,並不能怪別的。


    一開始是這樣,但後來隨著死掉的孩子越來越多,而且還都是在同樣的日子,無緣無故的就這麽夭折了。


    事態,至此就變得不一樣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僵屍:道壇先鋒,簡化大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閃光的星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閃光的星星並收藏僵屍:道壇先鋒,簡化大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