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初現端倪
僵屍:道壇先鋒,簡化大將 作者:不閃光的星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以,這裏指得乃是茅山當中其餘諸多法脈的弟子。
按照九叔剛才所講,是在數年之前就已經下山,入門的時間還要比他早的門人,這胡梓墨就不是多麽的了解,不過估計數量應該也不少。
“師伯,你說的是哪位啊,我見過麽?”胡梓墨好奇的追問。
“你不可能見過的,我在總壇還沒出師的時候,人家就已經下山了,不過那家夥心性不定,學藝又不精,浪蕩漂泊不定的,還是前不久才給我來了封信件,說在一地安家建了道場,不過以他的那一身本事,估計那道場也住不了多久的…”
九叔的語氣當中充滿了一股子的恨鐵不成鋼,看起來他們二人之間的關係還算是較為親密的了,不然九叔也不會搭理對方,哪裏還會管他是死是活的呢。
“你的這位師伯叫做麻麻地,乃是咱們茅山相星一脈的弟子,實力方麵不太行,但在相星推衍卜算這方麵倒是頗為擅長,可惜這家夥不用自己擅長的,非要用不擅長的…唉!”說到最後,九叔也是深深的歎了口氣。
從九叔嘴裏麵聽到‘麻麻地’這個名字後,胡梓墨便知道是誰了,就是那個吃飯習慣用手,一邊摳腳一邊吃不說還吐唾沫放屁等,非常不講究衛生。
在知道是誰後,胡梓墨也很納悶,以九叔這種愛幹淨的性子,到底是如何跟麻麻地那種人成為朋友的,並且看上去關係還很不錯的樣子?
晃了晃腦袋,胡梓墨也懶得多想這個問題,管他們倆是怎麽交上朋友的,又關他何事呢。
“所以,師伯的打算,是要讓那個麻麻地的過去酒泉鎮坐鎮麽?”
“這個就得看情況了,我會先過去酒泉鎮看看,然後在跟麻麻地書信聯係一番,畢竟也有數年之久沒見過麵了,沒準那家夥有所長進也說不準,總之一切都得看具體情況如何。”
之後,二人又閑聊了一陣,直到開飯才停下。
胡梓墨取出來從酒樓訂好的酒菜,讓文才擺桌。
趁著文才忙活的時候,胡梓墨也表示他明天就要去隔壁的王家莊看望蔗姑師叔,並且見完還要直接去往皖西。
其實本該是在來義莊的第二天,胡梓墨就會去隔壁找蔗姑的,可是誰想那荒廟跟山魈一事居然牽扯上了地府的考城隍,這才耽擱到了現在。
可不能再繼續耽擱下去了,在拜訪完蔗姑,並且贈送壺天符以及禮物後,他還得啟程趕往皖西去找老徐跟張大膽他們呢。
九叔也知道胡梓墨不可能在自己這裏久留的,所以哪怕心裏麵在如何的不舍,也沒有表現出來,隻是提前叮囑了一番,讓他去皖西的路上注意安全之類的。
雖然接觸的時間也不長,但文才也確確實實從胡梓墨那裏得了不少的好處,再加上來到義莊之後,也很少能夠遇見同齡人,更別提一起玩耍什麽的。
所以跟胡梓墨一起玩耍的時候,文才也很感開心,現在聽到這位大師兄明天就要走了,那臉上的表情也很顯失落。
看到文才那一臉失落的表情,胡梓墨在椅子上站了起來,小大人一般的拍了拍對方的肩膀,安慰道:“文才不要這麽失落嘛,你師兄我隻是明天去別的地方,又不是不迴來找你玩,下次再過來會給你帶禮物的,所以你是喜歡吃的禮物還是用的?”
聽到禮物這個詞後,文才哪裏還顧得上失落不失落的,張口就直接道:“吃的,好吃的!”
胡梓墨無語的看著文才:“你就惦記著吃了是吧,算了下次我多帶些皖西那邊的糕點迴來給你,那玩意不容易壞。”
“謝謝師兄!”文才聽到胡梓墨答應下次過來會給他帶糕點以後,一臉喜色的道謝。
……
在吃飯的時候,九叔居然聊天聊到了北平那邊。
原來,事情起因是坐鎮於泉城以及趙都這兩地的茅山門人,在前段時間傳信給總壇,稱北平的疫情已經開始向著南方蔓延。
朝廷以及一些軍閥雖然也想辦法進行限製以及阻斷,但還是沒能阻止得了。
就在前段時間,泉城跟趙都兩地,都出現了北邊方向的逃難者。
根據那些逃難者們的說法,是他們也擔心北平的疫情徹底失控,蔓延到他們所在的家鄉,這才不得不離開。
當然說是這麽說的,具體實情如何,那兩地的茅山門人也沒法確定,不過估摸著也是人雲亦雲,自己嚇自己,這才著急忙活的收拾家當帶著家人離開家鄉避難。
總之,不管如何,疫情應該也是到了最為激烈的程度,所以那兩地的弟子們就給總壇去信,詢問總壇要不要再派遣一批精通醫術的門人過去北平進行支援。
沒錯,就是再派遣一批,因為自從北平那邊初現疫情的時候,茅山甚至是整個正一道跟全真道都派遣過精通醫術的門人弟子,前往進行支援。
仔細算來,之前總共派遣了三批的門人弟子,一個個都是非常擅長醫術的那種,可惜的是,那麽多擅長醫術的道門弟子,卻沒能把那瘟疫給徹底撲滅掉。
對於北平瘟疫之事,在以前胡梓墨是不知道的,還是在師父道場那邊時,跟一休大師互相討論醫術的時候,聽對方提起過,在詳細追問之下這才了解詳情。
“所以總壇那邊是怎麽個說法的呢?”
九叔歎了口氣道:“這些年以來,總壇那邊也陸陸續續的派遣了煉丹一脈的弟子過去,但杯水車薪不說,現在煉丹一脈估計也沒幾個人了,所以總壇的想法是從分散到各地的法脈當中調人。”
胡梓墨咂了咂嘴,納悶的繼續追問:“算算時間,北平的疫情估計已經持續了三四年的時間了吧,難不成在那瘟疫初現之前,總壇那邊就沒觀測到什麽征兆之類的麽?”
“征兆的話…”九叔想了想,然後才繼續道:“當初總壇那邊的相星法脈掌教倒是察覺到了關於那瘟疫的某種征兆,但你也明白最近這幾十年以來世道是何等的混亂,各地都有種種災難發生,導致征兆也是各種各樣,所以當初總壇也就沒怎麽太在意…”
九叔的話也沒說完,那就是在意了也沒用啊,征兆太多,他們茅山就隻是一個宗教門派,能出人手過去進行支援就已經算是不錯的了,不能指望太多。
按照九叔剛才所講,是在數年之前就已經下山,入門的時間還要比他早的門人,這胡梓墨就不是多麽的了解,不過估計數量應該也不少。
“師伯,你說的是哪位啊,我見過麽?”胡梓墨好奇的追問。
“你不可能見過的,我在總壇還沒出師的時候,人家就已經下山了,不過那家夥心性不定,學藝又不精,浪蕩漂泊不定的,還是前不久才給我來了封信件,說在一地安家建了道場,不過以他的那一身本事,估計那道場也住不了多久的…”
九叔的語氣當中充滿了一股子的恨鐵不成鋼,看起來他們二人之間的關係還算是較為親密的了,不然九叔也不會搭理對方,哪裏還會管他是死是活的呢。
“你的這位師伯叫做麻麻地,乃是咱們茅山相星一脈的弟子,實力方麵不太行,但在相星推衍卜算這方麵倒是頗為擅長,可惜這家夥不用自己擅長的,非要用不擅長的…唉!”說到最後,九叔也是深深的歎了口氣。
從九叔嘴裏麵聽到‘麻麻地’這個名字後,胡梓墨便知道是誰了,就是那個吃飯習慣用手,一邊摳腳一邊吃不說還吐唾沫放屁等,非常不講究衛生。
在知道是誰後,胡梓墨也很納悶,以九叔這種愛幹淨的性子,到底是如何跟麻麻地那種人成為朋友的,並且看上去關係還很不錯的樣子?
晃了晃腦袋,胡梓墨也懶得多想這個問題,管他們倆是怎麽交上朋友的,又關他何事呢。
“所以,師伯的打算,是要讓那個麻麻地的過去酒泉鎮坐鎮麽?”
“這個就得看情況了,我會先過去酒泉鎮看看,然後在跟麻麻地書信聯係一番,畢竟也有數年之久沒見過麵了,沒準那家夥有所長進也說不準,總之一切都得看具體情況如何。”
之後,二人又閑聊了一陣,直到開飯才停下。
胡梓墨取出來從酒樓訂好的酒菜,讓文才擺桌。
趁著文才忙活的時候,胡梓墨也表示他明天就要去隔壁的王家莊看望蔗姑師叔,並且見完還要直接去往皖西。
其實本該是在來義莊的第二天,胡梓墨就會去隔壁找蔗姑的,可是誰想那荒廟跟山魈一事居然牽扯上了地府的考城隍,這才耽擱到了現在。
可不能再繼續耽擱下去了,在拜訪完蔗姑,並且贈送壺天符以及禮物後,他還得啟程趕往皖西去找老徐跟張大膽他們呢。
九叔也知道胡梓墨不可能在自己這裏久留的,所以哪怕心裏麵在如何的不舍,也沒有表現出來,隻是提前叮囑了一番,讓他去皖西的路上注意安全之類的。
雖然接觸的時間也不長,但文才也確確實實從胡梓墨那裏得了不少的好處,再加上來到義莊之後,也很少能夠遇見同齡人,更別提一起玩耍什麽的。
所以跟胡梓墨一起玩耍的時候,文才也很感開心,現在聽到這位大師兄明天就要走了,那臉上的表情也很顯失落。
看到文才那一臉失落的表情,胡梓墨在椅子上站了起來,小大人一般的拍了拍對方的肩膀,安慰道:“文才不要這麽失落嘛,你師兄我隻是明天去別的地方,又不是不迴來找你玩,下次再過來會給你帶禮物的,所以你是喜歡吃的禮物還是用的?”
聽到禮物這個詞後,文才哪裏還顧得上失落不失落的,張口就直接道:“吃的,好吃的!”
胡梓墨無語的看著文才:“你就惦記著吃了是吧,算了下次我多帶些皖西那邊的糕點迴來給你,那玩意不容易壞。”
“謝謝師兄!”文才聽到胡梓墨答應下次過來會給他帶糕點以後,一臉喜色的道謝。
……
在吃飯的時候,九叔居然聊天聊到了北平那邊。
原來,事情起因是坐鎮於泉城以及趙都這兩地的茅山門人,在前段時間傳信給總壇,稱北平的疫情已經開始向著南方蔓延。
朝廷以及一些軍閥雖然也想辦法進行限製以及阻斷,但還是沒能阻止得了。
就在前段時間,泉城跟趙都兩地,都出現了北邊方向的逃難者。
根據那些逃難者們的說法,是他們也擔心北平的疫情徹底失控,蔓延到他們所在的家鄉,這才不得不離開。
當然說是這麽說的,具體實情如何,那兩地的茅山門人也沒法確定,不過估摸著也是人雲亦雲,自己嚇自己,這才著急忙活的收拾家當帶著家人離開家鄉避難。
總之,不管如何,疫情應該也是到了最為激烈的程度,所以那兩地的弟子們就給總壇去信,詢問總壇要不要再派遣一批精通醫術的門人過去北平進行支援。
沒錯,就是再派遣一批,因為自從北平那邊初現疫情的時候,茅山甚至是整個正一道跟全真道都派遣過精通醫術的門人弟子,前往進行支援。
仔細算來,之前總共派遣了三批的門人弟子,一個個都是非常擅長醫術的那種,可惜的是,那麽多擅長醫術的道門弟子,卻沒能把那瘟疫給徹底撲滅掉。
對於北平瘟疫之事,在以前胡梓墨是不知道的,還是在師父道場那邊時,跟一休大師互相討論醫術的時候,聽對方提起過,在詳細追問之下這才了解詳情。
“所以總壇那邊是怎麽個說法的呢?”
九叔歎了口氣道:“這些年以來,總壇那邊也陸陸續續的派遣了煉丹一脈的弟子過去,但杯水車薪不說,現在煉丹一脈估計也沒幾個人了,所以總壇的想法是從分散到各地的法脈當中調人。”
胡梓墨咂了咂嘴,納悶的繼續追問:“算算時間,北平的疫情估計已經持續了三四年的時間了吧,難不成在那瘟疫初現之前,總壇那邊就沒觀測到什麽征兆之類的麽?”
“征兆的話…”九叔想了想,然後才繼續道:“當初總壇那邊的相星法脈掌教倒是察覺到了關於那瘟疫的某種征兆,但你也明白最近這幾十年以來世道是何等的混亂,各地都有種種災難發生,導致征兆也是各種各樣,所以當初總壇也就沒怎麽太在意…”
九叔的話也沒說完,那就是在意了也沒用啊,征兆太多,他們茅山就隻是一個宗教門派,能出人手過去進行支援就已經算是不錯的了,不能指望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