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忌趙敏與小昭逸塵四人離開武當山後,馬不停蹄,天黑則尋客棧投宿,一路有所見又有所思,這一日來到四川境內,李白故裏。
剛入江油城,便見街頭巷尾處處透著詩韻墨香。酒肆茶樓外掛著的幌子隨風輕擺,上頭或題著李白的絕句,或是以詩意場景繪就的圖案,往來行人三言兩語間,也多有吟誦詩詞之雅興。小昭滿心歡喜,拉著趙敏的手道:“敏敏姐,你瞧這城裏,仿若處處都有詩仙的影子,當真是妙極。”趙敏淺笑迴應:“妹妹說得是,這李白故裏,果真是名不虛傳,單看這市井風情,便知其底蘊深厚。”
行至城中,一座古樸的宅院映入眼簾,門匾上書“隴西院”三字。無忌抬眼望去,輕聲道:“聽聞此地乃是李白年少時居住之所,咱們進去瞧瞧,說不定能尋得些往昔痕跡。”四人踏入院中,隻見庭院清幽,幾株老梅樹錯落其間,此時雖未到花期,卻可想見寒冬傲雪之景。正堂之中,供奉著李白的塑像,他一襲白衣,仗劍而立,目光瀟灑不羈,仿若下一刻便能吟出豪邁詩篇。
逸塵走近塑像,拱手行禮,恭敬道:“詩仙李白,才情絕世,今日晚輩有幸瞻仰,實感榮幸。”小昭亦在旁,目光虔誠,喃喃道:“想當年詩仙仗劍天涯,飲酒作樂,留下無數傳世佳作,那‘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的俠客豪情,至今讀來仍叫人熱血沸騰。”無忌微微點頭,接口道:“不錯,李白不僅詩才冠絕,其心中亦有壯誌豪情,常以劍抒懷,這劍術想來也是不凡。”趙敏笑道:“我聽聞李白曾向裴旻將軍求學劍術,裴旻乃大唐第一劍術高手,有這等名師教導,李白的劍術自是了得。”
正說著,院外傳來一陣喧鬧。四人出得門去,隻見一群孩童手持木劍,口中念念有詞,正在模仿俠客比武。為首的一個孩童,身形矯健,劍法雖稚嫩卻有幾分章法,口中高唿:“看我這招‘將進酒’,定能克敵製勝!”眾人忍俊不禁,小昭笑著上前,問道:“小弟弟,你這‘將進酒’是何劍法,怎地從未聽聞?”孩童眨眨眼睛,一臉認真地迴道:“姐姐不知,這是我阿爹教我的,他說李白爺爺的詩裏藏著絕世武功,隻要悟透了,就能天下無敵!”
無忌等人聞言,相視而笑。無忌蹲下身子,摸摸孩童的頭,說道:“你這想法倒有趣,不過武功可非一日之功,需得勤加練習,你若喜歡,往後可要好好學。”孩童用力點頭,又跑去與同伴玩耍。趙敏看著遠去的孩童,若有所思道:“這孩子雖童言無忌,卻也道出幾分真諦。李白的詩,豪邁奔放,讀來的確能讓人豪情滿懷,仿若體內真氣鼓蕩,這或許便是詩詞的力量,與武學之道亦有相通之處。”
四人在隴西院一番遊覽後,又向一處古宅而去。其內可見李白的詩作抄錄及生平事跡記載,還有諸多後世文人墨客對他的評述。一幅《上陽台帖》引得無忌駐足良久,他凝視那蒼勁字跡,仿若能看到李白揮毫時的灑脫模樣,口中喃喃:“‘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何窮’,這短短十六字,氣勢磅礴,真乃神來之筆。”小昭在旁,輕聲問道:“公子,這帖上所書,可是有何深意?”無忌迴過神來,解釋道:“這是李白為好友陽台觀道士題的詩,讚其畫作高妙,同時也抒發了自己對山川自然的熱愛,對壯闊人生的追求。你看這字裏行間,筆力縱橫,恰似他一生的不羈性格。”
參觀完此宅,天色漸晚,四人尋了一家客棧歇息。客棧內,食客們談論的仍是李白的故事。鄰桌一位老者,正口若懸河地講述李白醉草嚇蠻書的傳奇:“那日番邦使者前來,呈上國書,滿朝文武無人能識,玄宗皇帝急得團團轉。關鍵時刻,李白大醉入朝,接過番書,一氣嗬成迴書一封,那文字龍飛鳳舞,嚇得番邦使者連連稱是,不敢再犯。李白這才學,真真是震古爍今呐!”眾人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發出驚歎之聲。
無忌等人用完晚膳,迴到房間,仍對白日見聞感慨萬千。逸塵坐在床邊,手撫劍柄,說道:“今日在這李白故裏,聽聞諸多故事,我深感自身武學修為不足,需得更加努力,日後若能如李白那般仗劍天涯,除暴安良,方不負此生。”小昭點頭讚同:“逸塵大哥說得對,咱們既要勤修武功,也要像李白爺爺一樣,心懷正義,灑脫處世。”
趙敏靠在窗邊,望著窗外月色,輕聲道:“這李白的詩詞,流傳千古,影響的又何止是武學。他的豪情壯誌、浪漫情懷,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咱們身處江湖,亦當有這般廣闊胸襟,去麵對波譎雲詭的世事。”無忌走到趙敏身邊,握住她的手,說道:“敏敏所言極是,日後江湖之路,咱們攜手共進,以武濟世,以詩明誌,定能闖出一片天地。”
次日清晨,四人早早起身,準備離開江油城。臨行前,小昭迴望那充滿詩意的街巷,不舍道:“這李白故裏,真是讓人留戀,但願日後還有機會再來。”無忌笑道:“放心,隻要你想來,咱們隨時都可折返。”說罷,四人翻身上馬,向著峨眉山方向疾馳而去,馬蹄聲中,似還帶著幾分詩意的餘韻。
剛入江油城,便見街頭巷尾處處透著詩韻墨香。酒肆茶樓外掛著的幌子隨風輕擺,上頭或題著李白的絕句,或是以詩意場景繪就的圖案,往來行人三言兩語間,也多有吟誦詩詞之雅興。小昭滿心歡喜,拉著趙敏的手道:“敏敏姐,你瞧這城裏,仿若處處都有詩仙的影子,當真是妙極。”趙敏淺笑迴應:“妹妹說得是,這李白故裏,果真是名不虛傳,單看這市井風情,便知其底蘊深厚。”
行至城中,一座古樸的宅院映入眼簾,門匾上書“隴西院”三字。無忌抬眼望去,輕聲道:“聽聞此地乃是李白年少時居住之所,咱們進去瞧瞧,說不定能尋得些往昔痕跡。”四人踏入院中,隻見庭院清幽,幾株老梅樹錯落其間,此時雖未到花期,卻可想見寒冬傲雪之景。正堂之中,供奉著李白的塑像,他一襲白衣,仗劍而立,目光瀟灑不羈,仿若下一刻便能吟出豪邁詩篇。
逸塵走近塑像,拱手行禮,恭敬道:“詩仙李白,才情絕世,今日晚輩有幸瞻仰,實感榮幸。”小昭亦在旁,目光虔誠,喃喃道:“想當年詩仙仗劍天涯,飲酒作樂,留下無數傳世佳作,那‘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的俠客豪情,至今讀來仍叫人熱血沸騰。”無忌微微點頭,接口道:“不錯,李白不僅詩才冠絕,其心中亦有壯誌豪情,常以劍抒懷,這劍術想來也是不凡。”趙敏笑道:“我聽聞李白曾向裴旻將軍求學劍術,裴旻乃大唐第一劍術高手,有這等名師教導,李白的劍術自是了得。”
正說著,院外傳來一陣喧鬧。四人出得門去,隻見一群孩童手持木劍,口中念念有詞,正在模仿俠客比武。為首的一個孩童,身形矯健,劍法雖稚嫩卻有幾分章法,口中高唿:“看我這招‘將進酒’,定能克敵製勝!”眾人忍俊不禁,小昭笑著上前,問道:“小弟弟,你這‘將進酒’是何劍法,怎地從未聽聞?”孩童眨眨眼睛,一臉認真地迴道:“姐姐不知,這是我阿爹教我的,他說李白爺爺的詩裏藏著絕世武功,隻要悟透了,就能天下無敵!”
無忌等人聞言,相視而笑。無忌蹲下身子,摸摸孩童的頭,說道:“你這想法倒有趣,不過武功可非一日之功,需得勤加練習,你若喜歡,往後可要好好學。”孩童用力點頭,又跑去與同伴玩耍。趙敏看著遠去的孩童,若有所思道:“這孩子雖童言無忌,卻也道出幾分真諦。李白的詩,豪邁奔放,讀來的確能讓人豪情滿懷,仿若體內真氣鼓蕩,這或許便是詩詞的力量,與武學之道亦有相通之處。”
四人在隴西院一番遊覽後,又向一處古宅而去。其內可見李白的詩作抄錄及生平事跡記載,還有諸多後世文人墨客對他的評述。一幅《上陽台帖》引得無忌駐足良久,他凝視那蒼勁字跡,仿若能看到李白揮毫時的灑脫模樣,口中喃喃:“‘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何窮’,這短短十六字,氣勢磅礴,真乃神來之筆。”小昭在旁,輕聲問道:“公子,這帖上所書,可是有何深意?”無忌迴過神來,解釋道:“這是李白為好友陽台觀道士題的詩,讚其畫作高妙,同時也抒發了自己對山川自然的熱愛,對壯闊人生的追求。你看這字裏行間,筆力縱橫,恰似他一生的不羈性格。”
參觀完此宅,天色漸晚,四人尋了一家客棧歇息。客棧內,食客們談論的仍是李白的故事。鄰桌一位老者,正口若懸河地講述李白醉草嚇蠻書的傳奇:“那日番邦使者前來,呈上國書,滿朝文武無人能識,玄宗皇帝急得團團轉。關鍵時刻,李白大醉入朝,接過番書,一氣嗬成迴書一封,那文字龍飛鳳舞,嚇得番邦使者連連稱是,不敢再犯。李白這才學,真真是震古爍今呐!”眾人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發出驚歎之聲。
無忌等人用完晚膳,迴到房間,仍對白日見聞感慨萬千。逸塵坐在床邊,手撫劍柄,說道:“今日在這李白故裏,聽聞諸多故事,我深感自身武學修為不足,需得更加努力,日後若能如李白那般仗劍天涯,除暴安良,方不負此生。”小昭點頭讚同:“逸塵大哥說得對,咱們既要勤修武功,也要像李白爺爺一樣,心懷正義,灑脫處世。”
趙敏靠在窗邊,望著窗外月色,輕聲道:“這李白的詩詞,流傳千古,影響的又何止是武學。他的豪情壯誌、浪漫情懷,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咱們身處江湖,亦當有這般廣闊胸襟,去麵對波譎雲詭的世事。”無忌走到趙敏身邊,握住她的手,說道:“敏敏所言極是,日後江湖之路,咱們攜手共進,以武濟世,以詩明誌,定能闖出一片天地。”
次日清晨,四人早早起身,準備離開江油城。臨行前,小昭迴望那充滿詩意的街巷,不舍道:“這李白故裏,真是讓人留戀,但願日後還有機會再來。”無忌笑道:“放心,隻要你想來,咱們隨時都可折返。”說罷,四人翻身上馬,向著峨眉山方向疾馳而去,馬蹄聲中,似還帶著幾分詩意的餘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