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忌趙敏與小昭逸塵四人趕奔峨眉山,沿路討論武功秘籍,這一日便來到了黃鶴樓。


    抬眼望去,那黃鶴樓矗立江畔,飛簷鬥拱,氣勢恢宏。樓有五層,層層翼角高翹,恰似黃鶴展翅欲飛,直入雲霄。趙敏不禁讚歎:“久聞黃鶴樓大名,今日一見,果真是名不虛傳,這般巍峨壯麗,不愧是千古名樓。”小昭亦是眼眸放光,輕聲道:“聽聞這樓曆經數朝修繕,承載無數文人墨客的情思,今日能親臨此地,實在有幸。”


    四人踏入樓中,隻見牆壁之上詩詞琳琅,或雄渾奔放,或婉約清麗,皆是曆代雅士留下的墨寶。無忌正瞧著一首崔顥的《黃鶴樓》,口中喃喃:“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這詩寫得好生惆悵,又滿是意境,當真是千古絕唱。”逸塵在旁,聽得連連點頭,說道:“不錯,想當年崔顥題下此詩,令後來者李白都擱筆興歎,自愧弗如,足見其絕妙。”


    正說著,忽聞樓外一陣喧鬧。四人下樓觀瞧,隻見江畔一群人圍成一圈,似在圍觀什麽。無忌等人走近一瞧,原來是兩個江湖漢子在比試拳腳。其中一人使得一套剛猛拳法,拳風唿嘯,每一拳揮出都帶起唿唿風聲,似能開碑裂石;另一人則以靈動身法周旋,身形飄忽,仿若鬼魅,雙掌翻飛間,隱隱有章法可循。


    小昭好奇問道:“公子,這兩人所使武功路數迥異,倒不知誰能更勝一籌?”無忌目光凝視片刻,道:“那使拳法之人,內力雄渾,根基紮實,所練想必是外家硬功;而這使掌法之人,輕功卓絕,以巧破力,應是擅長內家柔勁。若論勝負,還得看誰能先抓住對方破綻。”


    比試正酣,那使拳漢子久攻不下,心中焦躁,猛地大喝一聲,使出一招“泰山壓頂”,雙拳高高舉起,帶著千鈞之力砸向對手。使掌之人見狀,不慌不忙,身形一閃,使出“清風拂柳”,側身避開淩厲一擊,同時右掌輕飄飄拍出,看似無力,實則暗藏玄機,正中使拳漢子胸口。那漢子受力,後退數步,臉色漲紅。


    眾人一陣驚唿,趙敏卻搖頭笑道:“這使拳的太過莽撞,一味強攻,破綻百出,被人尋了機巧也是自然。”無忌點頭讚同:“江湖打鬥,切忌心浮氣躁,需得剛柔並濟,洞察先機。就如武功秘籍中所講,上乘武學,無不是內外兼修,動靜相宜。”逸塵問道:“張公子,聽聞江湖盛傳《九陰真經》與《九陽真經》,一本至陰至柔,一本至陽至剛,卻不知二者相較,又當如何?”


    無忌微微仰頭,望向天際,緩緩說道:“《九陰真經》乃黃裳所著,蘊含道家玄奧,其武功招式陰毒狠辣,內力修煉法門卻精妙無比,能助人突破武學瓶頸;《九陽真經》則是佛門寶典,習之可讓內力雄渾如淵,生生不息,且有護體奇效,百毒不侵。當年我機緣巧合習得《九陽真經》,後又見識《九陰真經》諸多武功,深感二者各有所長,若能融會貫通,必能臻至武學巔峰,隻是這過程艱難無比,非大毅力者不能為。”


    眾人聽得入神,小昭又道:“公子,我在波斯總教也曾聽聞一些古籍記載,言及西域武功多詭譎奇異,與中原武學大不相同,卻不知是何差異?”無忌思索片刻,道:“西域武功,確有獨到之處。像火焰刀之類的功夫,以純陽內力凝聚刀氣,隔空傷人,威力驚人;又如白駝山的靈蛇拳,模仿蛇類身形,招式怪異,讓人防不勝防。但中原武學源遠流長,講究厚積薄發,以仁為本,注重根基與心境修為,二者相較,是兩種不同的武學理念碰撞。”


    此時,日已西斜,餘暉灑在江麵上,波光粼粼。無忌見天色不早,便提議找地方歇息,明日再趕路。四人尋了江畔一家客棧住下,用過晚膳後,仍聚在一處談論武學。


    趙敏拿出一本古籍,乃是她偶然所得,上麵記載了一些失傳的武功心法片段。眾人圍坐,逐字研讀。隻見其中一段文字晦澀難懂,提及“以氣禦形,形隨意動,方能入微”。無忌沉思良久,說道:“這似乎是說修煉內功到了極高境界,便能以真氣操控肢體,達到隨心所欲的境地,與太極劍的劍意倒有幾分相通,都講求以意為主,不拘泥於招式。”


    逸塵嚐試按照書中所記運氣,卻感覺體內氣息紊亂,皺眉道:“這心法太過深奧,我一時難以領會。”小昭笑道:“逸塵大哥,莫急,武功修煉本非一朝一夕之事,咱們慢慢參詳便是。”趙敏也道:“正是,今日在黃鶴樓的見聞,不也是一種領悟?江湖中處處是學問,武功之道,更是無窮無盡。”


    一夜無話,次日清晨,四人早早起身,繼續向峨眉山進發。行了數日,眼前山巒漸起,雲霧繚繞,已至廬山腳下。


    廬山山勢雄偉,峰巒奇秀,山間清泉潺潺,瀑布飛瀉。無忌望著廬山景致,心中感慨:“這廬山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名,今日一見,方知所言非虛。且看這雲霧彌漫,仿若仙境,難怪引得無數高人隱士來此隱居。”


    四人沿著山路攀登,沿途見諸多古跡。小昭指著一處山洞,興奮道:“公子,你看這山洞,說不定曾有前輩高人在此閉關修煉呢。”無忌點頭,走近一看,山洞內石壁之上刻有一些模糊字跡,似是武功口訣,又似是道家養生箴言。趙敏仔細辨認,輕聲念道:“凝神靜氣,抱元守一,吸納天地靈氣……這莫非是一種古老的內功心法?”


    無忌仔細端詳許久,說道:“這口訣雖殘缺不全,但隱隱透著高深的內功修煉法門,應是某位前輩在此留下的心得。隻可惜歲月侵蝕,難以窺其全貌。”逸塵惋惜道:“如此精妙之物,卻隻能看到隻鱗片爪,實在遺憾。”


    正歎息間,山上突然傳來一陣悠揚琴聲。那琴聲空靈澄澈,仿若來自九天之上,又似山間清泉流淌,聲聲入耳,讓人雜念頓消。小昭聽得癡迷,喃喃道:“這琴聲之中似有魔力,能撫平人心的浮躁,定是某位絕世高手在以琴音傳功。”無忌神色凝重,說道:“這琴音的確不凡,彈奏之人內力深厚,以音波傷人於無形亦非難事,咱們且小心過去瞧瞧。”


    四人循聲而去,隻見山頂一處平台之上,一位白衣老者正撫琴而坐。老者白發蒼蒼,麵容清瘦,卻透著一股超凡脫俗之氣。無忌上前,拱手行禮道:“晚輩張無忌,冒昧打擾前輩雅興,還望恕罪。”老者微微睜眼,目光平和,淡淡說道:“原來是張大教主,久聞大名,今日一見,果然英雄出少年。”


    老者言罷,雙手不停,琴聲依舊。無忌又問:“前輩在此彈奏,可是有何深意?”老者笑道:“我在這廬山隱居數十載,近日感知有貴客到訪,便以琴音相迎。方才見你們在山洞探究武功,想必也是癡迷武學之人,我這琴音,亦是一種武學意境,不知你們可曾領會?”


    無忌靜心聆聽琴音,片刻後,眼中一亮,說道:“前輩,晚輩略有所悟。這琴音仿若武學中的至高境界,講求以靜製動,以柔克剛,用平和之心駕馭強大武力,方能收發自如。”老者點頭讚許:“不錯,你能有此領悟,已然不易。這江湖紛爭不斷,武功越高,責任越大,望你日後善用武功,造福武林。”


    無忌躬身行禮,說道:“晚輩謹遵教誨。”老者又看向小昭等人,微微點頭,說道:“你們幾個年輕人,皆是可塑之才,好好修煉,莫負時光。”言罷,琴聲戛然而止,老者身形一閃,已消失不見。


    四人在原地愣了片刻,小昭驚歎道:“這老者武功之高,已然超凡入聖,今日能得他指點,實在是我們的福氣。”趙敏也道:“正是,這一趟廬山之行,收獲頗豐,咱們趕緊上路,說不定峨眉山還有更多奇遇呢。”


    於是,四人抖擻精神,繼續向著峨眉山前行,一路上迴味著廬山的所見所聞,對武學的理解卻又深了幾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後倚天屠龍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夢飄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夢飄香並收藏後倚天屠龍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