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經年抬頭看著二人,眼中淚水慢慢充盈,半晌才開口道:“雅筠姐姐還是那麽急躁。”
雅筠一愣,手中匕首應聲掉落,等著麵前少年仔細辨認。
雷路按住許經年肩膀吼道:“你說什麽?”
淚水奪眶而出,許經年淚中帶笑道:“我說,想再喝一壺北漠客棧裏下了蒙汗藥的秋露白。”
雅筠一把抱住許經年,捶打著少年肩膀嘶啞道:“經年,你可嚇死姐姐了!”
許經年推開雅筠打趣道:“再抱下去二哥要砍人了。”
雅筠邊抹眼淚邊笑道:“他敢!”
雷路拍著大腿轉了幾圈,仰天長歎道:“天不絕我三弟!天不絕我三弟啊!”
當天傍晚,雷府門外長街上鞭炮齊鳴,震得方圓幾裏雞飛狗跳,四鄰紛紛詢問發生何事,門衛隻冷冷迴複“東家酒喝多了在發瘋”。
府內自是鼓樂齊鳴,大擺宴席。幾人邊喝邊哭,哭完又笑,笑後再哭,許經年將毀容被救後又改頭換麵的經曆說給雷路、雅筠聽,二人也將幾個月來的故事講與三弟。
太清宮被滅門的消息傳到山西後,雷路立馬啟程前往巴中,在一片廢墟中搜尋了數日,無奈大火將山頂燒得麵目全非,男人隻好請人將倒塌房屋清理幹淨,再將屍體一一入殮,又為刺雲夫婦、許經年夫婦、劉青山夫婦各自立了祠堂,徘徊一月後返迴大同。
此時恰逢雅筠帶著龍三的書信趕到,三人約定由雷路籠絡江湖高手,雅筠從旁協助,十月與龍三在大同匯合,前往京城刺殺萬良辰。
許經年聽完心中五味雜陳,暗自慶幸現身及時,否則要釀成大禍。
雅筠一早便發現一黑一白兩位姑娘,得空便裝作不經意問道:“這兩位姑娘是?”
淩紫衣口齒伶俐,指著侯君夏迴道:“見過姐姐,我是天山派淩紫衣,這位是瑤族聖女侯君夏。”
雅筠上下打量一番,眼中含笑,嘴臉彎彎道:“你就是淩紫衣?”
淩紫衣驚喜道:“姐姐認得我?”
雅筠笑道:“如雷貫耳,如雷貫耳!當初在大漠,懷安可沒少在我麵前提起你!”
一提到懷安,眾人又都沉默了。
雷路見狀打圓場道:“三弟下一步作何打算?”
許經年道:“去京城,殺萬良辰!”
“好!”雷路拍桌道,“男子漢大丈夫,有仇報仇,有恩報恩!二哥與你同去!”
許經年擺手道:“二哥留在大同好好做你的生意,此去京城,我定要將朝堂攪得天翻地覆,到時還需大把銀子,二哥可願助我?”
雷路麵露不悅,將手中酒杯重重放在桌上道:“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我怎麽能讓三弟單槍匹馬獨闖虎穴!”
許經年早就打定主意獨上京城,兩人一番拉扯,雷路無奈接受現實。
東勝衛戰事又起,儼然已經成為邊軍與蒙古騎兵的緩衝地,兩軍在此展開拉鋸戰,打得有來有往。大同城城門緊閉,外麵流民越聚越多,人群漸漸開始躁動,巡撫都禦史韓雍焦頭爛額,一邊急奏京城求援,一邊令城中富戶籌集糧食救濟災民。
雷家在商場重整旗鼓,少東家閉門數月,再出現時摩拳擦掌幹勁似乎比往日更足,外人隻道他財迷心竅,隻有雅筠知道男人在為三弟入京籌謀。
乞丐幫入住雷府,老乞丐做了門房,瞎子和瘸子負責澆花修圃,中年女人則被分配到浣衣房,小乞丐年紀太小,雷路留她在身邊學做生意,幾人各有歸屬,許經年也便安心上路。
他消失在一個清晨,秋雨過後,天氣愈發涼爽,大同氣候幹燥,難得有一場大雨,倒讓原本灰蒙蒙的城池變得清新起來。淩紫衣一早敲門給許經年送水,發現人去房空,摸了摸床鋪,冰涼一片,暗道不妙,再轉身便瞧見桌上一封書信。
信是寫給她和侯君夏兩人的,言辭懇切,情意深長,隻道京城兇險,德王黨耳目遍地,三人一起目標太大,容易引起懷疑,又拜謝兩女青睞,許諾來世結草銜環報答恩情,信尾再三叮囑二人不要去京城。
其實許經年出城後並未直接東去入京,而是向宣府奔去。
此時西北局勢緊張,以大同為中心,東勝衛在西側,宣府在東北,孛來太師大軍取東勝衛後略過大同駐軍,直接向東北挺進,所到之處攻城略地戰無不勝,一路直逼宣府城下。
說到這孛來太師,可是大有來頭。
景泰二年,土木堡之變後,蒙古大汗脫脫不花與太師也先爆發激烈矛盾,由此展開大戰,脫脫不花戰敗東逃,死於兀良哈人之手;
景泰四年,太師也先自立為汗,諸部不服,草原由此陷入分裂。
孛來本是蒙古喀喇沁部領主,景泰六年,聯合翁牛特部酋長毛裏孩,擁立脫脫不花七歲的幼子馬克古兒吉思繼任汗位,建立烏珂克圖汗廷。孛來與毛裏孩均自命太師,共同執政。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兩人雖在蒙古本部共享太師之尊,卻無力指揮草原其他諸部,與當年阿魯台太師、也先太師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霸主地位相去甚遠。
孛來太師一路殺到宣府城下,距京師僅三百餘裏,滿朝驚駭,天順帝朱祁鎮連發三道密旨,敕令宣府總兵楊能拚死抵抗。
楊能,北宋名將楊業之後,昌平侯楊洪侄子。永樂六年,楊洪襲職百戶,調任開平衛,舉家由陝西漢中搬遷至宣府,其弟楊琳、楊芳追隨,寓居城南。
楊能出生宣府,幼時隨本地大儒魏禋宗習文,同修兵法、武藝、騎射,號稱“膂力善射”。昌平侯楊洪對侄子寄予厚望,令其遊曆齊魯吳楚,遍訪名師,學成歸來後納入軍中,屢立戰功。
天順元年,以迎立英宗複位之功擢左都督、宣府總兵,進爵武強伯,食祿一千石;天順二年春,賜誥券,可免死罪,加封奉天翊衛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
孛來太師由西側揮師宣府,大軍壓境,各處城門緊閉。許經年手持雷路親筆薦書,繞道東城門,對牆上士兵闡明來意,那士兵便放下一個小小吊籃,將薦書拉上城牆,轉頭向城內奔去。
不多時,城門略開,一名士兵探出半個身子,招唿許經年入城。
雷家三代經商,常走官路,與山西軍方各處關係密切。楊能次女嫁與龍門衛指揮使張祥,而張祥與雷路一向交好,因此薦書直達總兵府,老總兵翻開略看幾眼便讓手下士兵放人入城。
許經年一路進城,見街道兩邊俱是席地而坐的傷兵,偶有百姓路過,也都行色匆匆低頭不語。進得府中,在士兵帶領下進入正廳,武強伯楊能正襟危坐,上下打量少年,見他左右不過十五六歲,相貌平平,身材瘦削,連個隨身攜帶的兵器都沒有,便起了輕視之意。
雷路早已為許經年換了身份,此刻他一身粗布素衣,發髻挽起盤於腦後,施施然行禮道:“在下許雲安,見過總兵大人。”
楊能拾起桌上一本兵報,一邊翻閱一邊漫不經心開口道:“雷路說你精通騎射?”
許經年再行一禮,抬頭說道:“可引十二石弓,兩百步之內可穿落葉。”
楊能麵上失望一閃而過,心中已經將許經年歸為不學無術巧舌吹噓之列,口中諷刺道:“奧?老夫竟不知大同有如此能人,可有戰績?”
許經年搖頭道:“在下自幼研習兵書陣法,但從未披甲上陣,並無戰績。”
楊能放下兵報,命手下招來一人說道:“此人是西城門守將魏紹靈,你既善射藝,便在他手下做一名弓弩手吧!”
許經年正要再說幾句,楊能已起身往後堂走去。
跪在地上的魏紹靈悄悄抬頭,見總兵走遠,便大大咧咧站起身來,拍著許經年肩膀問道:“老弟因何事得罪了總兵大人?”
許經年不解問道:“大人何出此言?”
魏紹靈哈哈大笑,一邊摟著許經年肩膀往廳外走一邊解釋道:“西城牆直麵蒙古大軍,孛來老狗兵強馬壯,好像有用不完的弓箭,每日辰時攻城,比給老母請安還準時,十日前老子手下還有三百兄弟,現今隻剩一半,我看老狗也急了,這幾日攻城勢頭越發猛烈,你這細皮嫩肉弱不禁風的樣子,隻怕活不過一輪就要喪命。”
二人走出總兵府,許經年見他談笑風生,便開口說道:“我看大人胸有成竹,想必總兵早有交代,已定萬全之策。”
魏紹靈聞言笑聲更甚,迴身指著總兵府開心道:“哈哈哈哈,可不正是有所準備!總兵府後院早備好了幾百口棺材,楊大人特地給自己留了一口最大的,我說這時候了就別挑三揀四了,你猜大人怎麽說?”
許經年好奇道:“怎麽說?”
魏紹靈突然麵色一沉,一本正經道:“大人說他向來不在意俗物,隻是武強伯乃朝廷封賜,就算死,也該按規製下葬,不能丟了天子顏麵!”
許經年心中一動,再看向那總兵府宅時便添了幾分敬意。
總兵府中,楊能剛剛踏入後堂,夫人王氏便上前勸道:“老爺,這人畢竟是雷路舉薦的,如此安排怕是不妥吧?”
楊能拿起堂內戰甲,邊穿邊解釋道:“雷路不會平白無故推薦一個草包,我看此人雖相貌平平身材瘦削,但四肢頎長,虎口處有厚厚的老繭,應該常拿兵器,隻是口氣大了些,吹噓得不著邊際。西城牆最兇險,但也是最容易立功的地方,若他真有本事,不怕使不出來,若是來渾水摸魚的,便幹脆死在上麵,倒省去我一番麻煩。”
西城牆足有四五丈高,牆下大門緊閉,門內數十根碗口粗的巨木斜撐在地上,頂著大門內側,牆上箭影斑駁,處處可見炮火襲擊的痕跡。
許經年跟著魏紹靈上了城牆,隻見一排弓箭手背靠齊胸高的圍牆席地而坐,打盹的打盹,擦兵器的擦兵器。
二人順著圍牆弓腰走到指定位置,一個滿臉虯髯的大漢驚道:“補兵呢?怎麽帶個猴子上來!”
魏紹靈掏出一根雞腿遞給大漢道:“給,總兵府後廚偷的,熱乎著呢!”
大漢接過雞腿一口咬掉大半,咀嚼之時不忘追問:“別扯開話題,補兵呢?大人不是答應給補兵嗎?”
魏紹靈見躲不開這個問題,隻好笑哈哈道:“總兵大人偏愛,派了這小子給我們,據說能引十二石弓,百步穿楊不在話下!”
虯髯大漢上下打量著許經年,將剩下一半雞腿塞入口中道:“你有所不知,老韓我也是個高手,等下吃飽了跳下城牆直取孛來老狗腦袋,日落前就能把蒙古兵打迴草原。”
魏紹靈探頭看了眼遠處蒙古大軍的兵營,迴身在虯髯大漢身邊坐下說道:“莫開玩笑,不吉利!”
虯髯大漢吞下最後一口肉,指著許經年對魏紹靈道:“是你先跟我開玩笑的!”
許經年有些不知所措,頭一遭上戰場便被派到最前方,四周一片寂靜,牆頭士兵雖滿臉汙垢衣衫襤褸,但神態自若各司其職,與他想象中廝殺搏命的狼狽場景大相徑庭。
思襯著該主動融入其中,許經年便拱手低聲道:“在下許雲安,敢問兄台大名?”
虯髯大漢露出一張比苦瓜還難看的笑臉,學著許經年的口氣陰陽怪氣道:“小生韓老六,請公子萬安。”
魏紹靈踢了他一腳罵道:“韓老六!莫要欺生!”
轉頭又對許經年笑道:“咱們弓弩營多是粗人,聽不慣文鄒鄒的官話,你慢慢就適應了。”
許經年不說話,笑了笑挨著兩人坐下,夕陽西下,自身後灑入牆內,三人背靠城牆圍垛,麵朝城內,躲在陰影中一陣沉默。
似是覺得剛才玩笑開得有些過分,虯髯大漢自懷中掏出一個饅頭遞給許經年,嘴上說道:“許雲安是吧?這可是我老韓的壓箱底寶貝,吃了它頂飽到天亮!”
許經年笑笑,接過饅頭慢慢撕扯成小塊放入口中咀嚼。
虯髯大漢笑道:“這就對了,吃飽了明早做個飽死鬼。”
許經年扭頭看向他,見這人一臉真誠毫無尷尬之色,便明白他隻是心直口快講話沒遮沒攔,其實並沒有壞心思,莞爾一笑正要開口道謝,一支冷箭自身後射入城內。
雅筠一愣,手中匕首應聲掉落,等著麵前少年仔細辨認。
雷路按住許經年肩膀吼道:“你說什麽?”
淚水奪眶而出,許經年淚中帶笑道:“我說,想再喝一壺北漠客棧裏下了蒙汗藥的秋露白。”
雅筠一把抱住許經年,捶打著少年肩膀嘶啞道:“經年,你可嚇死姐姐了!”
許經年推開雅筠打趣道:“再抱下去二哥要砍人了。”
雅筠邊抹眼淚邊笑道:“他敢!”
雷路拍著大腿轉了幾圈,仰天長歎道:“天不絕我三弟!天不絕我三弟啊!”
當天傍晚,雷府門外長街上鞭炮齊鳴,震得方圓幾裏雞飛狗跳,四鄰紛紛詢問發生何事,門衛隻冷冷迴複“東家酒喝多了在發瘋”。
府內自是鼓樂齊鳴,大擺宴席。幾人邊喝邊哭,哭完又笑,笑後再哭,許經年將毀容被救後又改頭換麵的經曆說給雷路、雅筠聽,二人也將幾個月來的故事講與三弟。
太清宮被滅門的消息傳到山西後,雷路立馬啟程前往巴中,在一片廢墟中搜尋了數日,無奈大火將山頂燒得麵目全非,男人隻好請人將倒塌房屋清理幹淨,再將屍體一一入殮,又為刺雲夫婦、許經年夫婦、劉青山夫婦各自立了祠堂,徘徊一月後返迴大同。
此時恰逢雅筠帶著龍三的書信趕到,三人約定由雷路籠絡江湖高手,雅筠從旁協助,十月與龍三在大同匯合,前往京城刺殺萬良辰。
許經年聽完心中五味雜陳,暗自慶幸現身及時,否則要釀成大禍。
雅筠一早便發現一黑一白兩位姑娘,得空便裝作不經意問道:“這兩位姑娘是?”
淩紫衣口齒伶俐,指著侯君夏迴道:“見過姐姐,我是天山派淩紫衣,這位是瑤族聖女侯君夏。”
雅筠上下打量一番,眼中含笑,嘴臉彎彎道:“你就是淩紫衣?”
淩紫衣驚喜道:“姐姐認得我?”
雅筠笑道:“如雷貫耳,如雷貫耳!當初在大漠,懷安可沒少在我麵前提起你!”
一提到懷安,眾人又都沉默了。
雷路見狀打圓場道:“三弟下一步作何打算?”
許經年道:“去京城,殺萬良辰!”
“好!”雷路拍桌道,“男子漢大丈夫,有仇報仇,有恩報恩!二哥與你同去!”
許經年擺手道:“二哥留在大同好好做你的生意,此去京城,我定要將朝堂攪得天翻地覆,到時還需大把銀子,二哥可願助我?”
雷路麵露不悅,將手中酒杯重重放在桌上道:“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我怎麽能讓三弟單槍匹馬獨闖虎穴!”
許經年早就打定主意獨上京城,兩人一番拉扯,雷路無奈接受現實。
東勝衛戰事又起,儼然已經成為邊軍與蒙古騎兵的緩衝地,兩軍在此展開拉鋸戰,打得有來有往。大同城城門緊閉,外麵流民越聚越多,人群漸漸開始躁動,巡撫都禦史韓雍焦頭爛額,一邊急奏京城求援,一邊令城中富戶籌集糧食救濟災民。
雷家在商場重整旗鼓,少東家閉門數月,再出現時摩拳擦掌幹勁似乎比往日更足,外人隻道他財迷心竅,隻有雅筠知道男人在為三弟入京籌謀。
乞丐幫入住雷府,老乞丐做了門房,瞎子和瘸子負責澆花修圃,中年女人則被分配到浣衣房,小乞丐年紀太小,雷路留她在身邊學做生意,幾人各有歸屬,許經年也便安心上路。
他消失在一個清晨,秋雨過後,天氣愈發涼爽,大同氣候幹燥,難得有一場大雨,倒讓原本灰蒙蒙的城池變得清新起來。淩紫衣一早敲門給許經年送水,發現人去房空,摸了摸床鋪,冰涼一片,暗道不妙,再轉身便瞧見桌上一封書信。
信是寫給她和侯君夏兩人的,言辭懇切,情意深長,隻道京城兇險,德王黨耳目遍地,三人一起目標太大,容易引起懷疑,又拜謝兩女青睞,許諾來世結草銜環報答恩情,信尾再三叮囑二人不要去京城。
其實許經年出城後並未直接東去入京,而是向宣府奔去。
此時西北局勢緊張,以大同為中心,東勝衛在西側,宣府在東北,孛來太師大軍取東勝衛後略過大同駐軍,直接向東北挺進,所到之處攻城略地戰無不勝,一路直逼宣府城下。
說到這孛來太師,可是大有來頭。
景泰二年,土木堡之變後,蒙古大汗脫脫不花與太師也先爆發激烈矛盾,由此展開大戰,脫脫不花戰敗東逃,死於兀良哈人之手;
景泰四年,太師也先自立為汗,諸部不服,草原由此陷入分裂。
孛來本是蒙古喀喇沁部領主,景泰六年,聯合翁牛特部酋長毛裏孩,擁立脫脫不花七歲的幼子馬克古兒吉思繼任汗位,建立烏珂克圖汗廷。孛來與毛裏孩均自命太師,共同執政。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兩人雖在蒙古本部共享太師之尊,卻無力指揮草原其他諸部,與當年阿魯台太師、也先太師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霸主地位相去甚遠。
孛來太師一路殺到宣府城下,距京師僅三百餘裏,滿朝驚駭,天順帝朱祁鎮連發三道密旨,敕令宣府總兵楊能拚死抵抗。
楊能,北宋名將楊業之後,昌平侯楊洪侄子。永樂六年,楊洪襲職百戶,調任開平衛,舉家由陝西漢中搬遷至宣府,其弟楊琳、楊芳追隨,寓居城南。
楊能出生宣府,幼時隨本地大儒魏禋宗習文,同修兵法、武藝、騎射,號稱“膂力善射”。昌平侯楊洪對侄子寄予厚望,令其遊曆齊魯吳楚,遍訪名師,學成歸來後納入軍中,屢立戰功。
天順元年,以迎立英宗複位之功擢左都督、宣府總兵,進爵武強伯,食祿一千石;天順二年春,賜誥券,可免死罪,加封奉天翊衛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
孛來太師由西側揮師宣府,大軍壓境,各處城門緊閉。許經年手持雷路親筆薦書,繞道東城門,對牆上士兵闡明來意,那士兵便放下一個小小吊籃,將薦書拉上城牆,轉頭向城內奔去。
不多時,城門略開,一名士兵探出半個身子,招唿許經年入城。
雷家三代經商,常走官路,與山西軍方各處關係密切。楊能次女嫁與龍門衛指揮使張祥,而張祥與雷路一向交好,因此薦書直達總兵府,老總兵翻開略看幾眼便讓手下士兵放人入城。
許經年一路進城,見街道兩邊俱是席地而坐的傷兵,偶有百姓路過,也都行色匆匆低頭不語。進得府中,在士兵帶領下進入正廳,武強伯楊能正襟危坐,上下打量少年,見他左右不過十五六歲,相貌平平,身材瘦削,連個隨身攜帶的兵器都沒有,便起了輕視之意。
雷路早已為許經年換了身份,此刻他一身粗布素衣,發髻挽起盤於腦後,施施然行禮道:“在下許雲安,見過總兵大人。”
楊能拾起桌上一本兵報,一邊翻閱一邊漫不經心開口道:“雷路說你精通騎射?”
許經年再行一禮,抬頭說道:“可引十二石弓,兩百步之內可穿落葉。”
楊能麵上失望一閃而過,心中已經將許經年歸為不學無術巧舌吹噓之列,口中諷刺道:“奧?老夫竟不知大同有如此能人,可有戰績?”
許經年搖頭道:“在下自幼研習兵書陣法,但從未披甲上陣,並無戰績。”
楊能放下兵報,命手下招來一人說道:“此人是西城門守將魏紹靈,你既善射藝,便在他手下做一名弓弩手吧!”
許經年正要再說幾句,楊能已起身往後堂走去。
跪在地上的魏紹靈悄悄抬頭,見總兵走遠,便大大咧咧站起身來,拍著許經年肩膀問道:“老弟因何事得罪了總兵大人?”
許經年不解問道:“大人何出此言?”
魏紹靈哈哈大笑,一邊摟著許經年肩膀往廳外走一邊解釋道:“西城牆直麵蒙古大軍,孛來老狗兵強馬壯,好像有用不完的弓箭,每日辰時攻城,比給老母請安還準時,十日前老子手下還有三百兄弟,現今隻剩一半,我看老狗也急了,這幾日攻城勢頭越發猛烈,你這細皮嫩肉弱不禁風的樣子,隻怕活不過一輪就要喪命。”
二人走出總兵府,許經年見他談笑風生,便開口說道:“我看大人胸有成竹,想必總兵早有交代,已定萬全之策。”
魏紹靈聞言笑聲更甚,迴身指著總兵府開心道:“哈哈哈哈,可不正是有所準備!總兵府後院早備好了幾百口棺材,楊大人特地給自己留了一口最大的,我說這時候了就別挑三揀四了,你猜大人怎麽說?”
許經年好奇道:“怎麽說?”
魏紹靈突然麵色一沉,一本正經道:“大人說他向來不在意俗物,隻是武強伯乃朝廷封賜,就算死,也該按規製下葬,不能丟了天子顏麵!”
許經年心中一動,再看向那總兵府宅時便添了幾分敬意。
總兵府中,楊能剛剛踏入後堂,夫人王氏便上前勸道:“老爺,這人畢竟是雷路舉薦的,如此安排怕是不妥吧?”
楊能拿起堂內戰甲,邊穿邊解釋道:“雷路不會平白無故推薦一個草包,我看此人雖相貌平平身材瘦削,但四肢頎長,虎口處有厚厚的老繭,應該常拿兵器,隻是口氣大了些,吹噓得不著邊際。西城牆最兇險,但也是最容易立功的地方,若他真有本事,不怕使不出來,若是來渾水摸魚的,便幹脆死在上麵,倒省去我一番麻煩。”
西城牆足有四五丈高,牆下大門緊閉,門內數十根碗口粗的巨木斜撐在地上,頂著大門內側,牆上箭影斑駁,處處可見炮火襲擊的痕跡。
許經年跟著魏紹靈上了城牆,隻見一排弓箭手背靠齊胸高的圍牆席地而坐,打盹的打盹,擦兵器的擦兵器。
二人順著圍牆弓腰走到指定位置,一個滿臉虯髯的大漢驚道:“補兵呢?怎麽帶個猴子上來!”
魏紹靈掏出一根雞腿遞給大漢道:“給,總兵府後廚偷的,熱乎著呢!”
大漢接過雞腿一口咬掉大半,咀嚼之時不忘追問:“別扯開話題,補兵呢?大人不是答應給補兵嗎?”
魏紹靈見躲不開這個問題,隻好笑哈哈道:“總兵大人偏愛,派了這小子給我們,據說能引十二石弓,百步穿楊不在話下!”
虯髯大漢上下打量著許經年,將剩下一半雞腿塞入口中道:“你有所不知,老韓我也是個高手,等下吃飽了跳下城牆直取孛來老狗腦袋,日落前就能把蒙古兵打迴草原。”
魏紹靈探頭看了眼遠處蒙古大軍的兵營,迴身在虯髯大漢身邊坐下說道:“莫開玩笑,不吉利!”
虯髯大漢吞下最後一口肉,指著許經年對魏紹靈道:“是你先跟我開玩笑的!”
許經年有些不知所措,頭一遭上戰場便被派到最前方,四周一片寂靜,牆頭士兵雖滿臉汙垢衣衫襤褸,但神態自若各司其職,與他想象中廝殺搏命的狼狽場景大相徑庭。
思襯著該主動融入其中,許經年便拱手低聲道:“在下許雲安,敢問兄台大名?”
虯髯大漢露出一張比苦瓜還難看的笑臉,學著許經年的口氣陰陽怪氣道:“小生韓老六,請公子萬安。”
魏紹靈踢了他一腳罵道:“韓老六!莫要欺生!”
轉頭又對許經年笑道:“咱們弓弩營多是粗人,聽不慣文鄒鄒的官話,你慢慢就適應了。”
許經年不說話,笑了笑挨著兩人坐下,夕陽西下,自身後灑入牆內,三人背靠城牆圍垛,麵朝城內,躲在陰影中一陣沉默。
似是覺得剛才玩笑開得有些過分,虯髯大漢自懷中掏出一個饅頭遞給許經年,嘴上說道:“許雲安是吧?這可是我老韓的壓箱底寶貝,吃了它頂飽到天亮!”
許經年笑笑,接過饅頭慢慢撕扯成小塊放入口中咀嚼。
虯髯大漢笑道:“這就對了,吃飽了明早做個飽死鬼。”
許經年扭頭看向他,見這人一臉真誠毫無尷尬之色,便明白他隻是心直口快講話沒遮沒攔,其實並沒有壞心思,莞爾一笑正要開口道謝,一支冷箭自身後射入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