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走出房間下樓,客棧門外奉國將軍朱佐敏正一身錦袍端坐於馬上,見許經年走出門來忙下馬抱拳道:“今日特地前來感謝許公子救命之恩,先前老頭子魯莽冒犯了公子,在此一並賠禮道歉!”
許經年忙扶住朱佐敏迴禮道:“奉國將軍客氣了!不過舉手之勞,夫人吉人自有天相!”
朱佐敏道:“邀月雖是妾室,但老夫視她如命,昨夜之事我已知曉,若不是許公子仗義出手,恐怕她早已被歹人所害。老夫一生行事光明磊落,有仇必報,有恩必還,許少俠救邀月性命便如同救我性命!”
許經年道:“將軍言重了,不如進客棧說話。”
朱佐敏道:“不必,今夜我在將軍府設宴,請諸位賞光,到時不醉不歸!”
許經年抱拳迴道:“一定,一定!”
老頭風風火火地離開,穀才這才從客棧門後閃出半個身子說道:“倒是個恩怨分明的豪傑!”
柳旭林含沙射影道:“這話你應該剛才當著他的麵講,說不定老頭一開心免了你夜闖將軍府的罪過。”
穀才俏臉一紅,爭辯道:“夜闖將軍府是桑衝等人所為,與我何幹!不要把屎盆子往我頭上扣!”
許經年道:“昨夜之事不知奉國將軍知曉多少,近期你還是低調行事為妙。”
夜闖奉國將軍府雖是桑衝等人私下所為,但畢竟彼時這幫人還以穀才徒弟自居,抓邀月夫人又是為了討他歡心,自然脫不了幹係,穀才對此心知肚明。
以朱佐敏的暴烈脾氣,若發現此事,少不得要拿刀砍人。奉國將軍府雖是個有名無實的空殼子,但朱佐敏大將軍的架勢還是有幾分的,若真將穀才劈成兩半,倒也不是什麽大事。
當夜,許經年與柳家眾人一同赴宴,穀才乖乖留守客棧。
將軍府內自然又是一番推杯換盞賓主同歡。許經年踏入桂林後左右逢源,昨晚還在靖江王府把酒言歡,今夜又成為奉國將軍府座上之賓,惹得柳旭林一陣羨慕。
邀月夫人得知今夜許經年到府,便執意要求作陪,老將軍自然應允。酒過三巡,許經年試著提起靖江王,朱佐敏醉意正濃,當著滿室賓客大罵朱佐敬無恥,情到濃處抬手將漢代白玉酒杯摔了個粉碎,恨不得立刻衝去王府將老王爺拖出來胖揍一頓。
眾人聽老將軍發泄了半晚,從最開始的暴跳如雷無能狂怒到後來的絮絮叨叨掩麵哽咽。待他徹底趴倒在桌上,許經年這才向柳旭林使了個眼色,一行人辭別邀月夫人離開王府。
幾人騎馬迴客棧,柳旭林憂心忡忡道:“師父,朱家這兩兄弟鬥了半輩子,看今夜奉國將軍的反應,恐怕很難和解了!”
許經年笑道:“你可知“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的道理?”
柳旭林撓頭道:“可現在兩兄弟心不齊啊!”
許經年臉上露出一抹神秘微笑道:“那咱們就想個辦法讓他們心齊起來!”
柳旭林好奇道:“莫非師父已有良策?”
許經年並不迴答,一拉韁繩加速向客棧衝去。
接下來幾日,幾人在桂林城內遊山玩水,逍遙自在。
許經年閑時便去王府教小世子朱規裕幾招劍法,小家夥確實頗有些天賦,一些晦澀難懂的劍招看幾遍就能比劃得像模像樣,隻是小孩心性貪多嚼不爛,練了幾下便央求許經年再教其它招式,許經年倒也不生氣,隻當哄小孩子玩耍。
有時他會去雁山派找丁修傑喝酒解悶。丁元金喜交江湖豪傑,常常通宵達旦暢飲開懷,因此特地在家中建了酒窖,珍藏大量陳年老酒,丁修傑自小便學著大人的樣子溜進酒窖偷喝,許經年品嚐過一次桂林老酒,忽然發現了飲酒的樂趣,一時間沉迷此道不可自拔,幾日不喝兩口便覺得有些難受。
朱佐敏夫婦邀請他出城踏了一迴青,相處之下才發現奉國將軍是個很性情的老頭兒,直來直去沒什麽心眼,脾氣壞講話衝但渾身上下散發的混不吝的氣質與劉懷安有些相似,相比之下倒顯得邀月夫人成熟穩重些。
藥材商林清羽從天津寄來幾封書信,邀請許經年得空去玩。
日子過得充實歡快,許經年內力也基本恢複。
三月,桂林府發生了一件轟動全城的大事。
月初時接連幾日大雨將上一代靖江王朱讚儀墳前舊土衝刷大半,雨停後便露出一塊半埋在土裏的石碑,上寫“兄弟相害,同室操戈,不肖子孫,九泉難安”幾個大字。
朱佐敬得知消息後立即派人銷毀石碑,但事情已然在城內傳播開,一時間靖江王和奉國將軍的陳年舊事再次成為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朱佐敬倒也沒將此事放在心上,見悠悠眾口難以堵住,索性也就置之不理。
誰知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幾日後錦衣衛都指揮使張顯宗參奏靖江王、奉國將軍兄弟相隙以致天怒人怨,桂林府天生異象連降暴雨,更有石碑現世擾亂民心,天順帝大怒。
朝中流言說天子有意削靖江王為侯,並取消奉國將軍爵位,朱佐敬、朱佐敏兄弟得知消息後非常默契地選擇閉門謝客。
桂林府表麵上一片風平浪靜,暗地裏往返京城的加急快馬每日不停輪轉。
始作俑者許經年、穀才和柳家眾人每日晝伏夜出,白天躲在客棧內假裝悠閑,入夜後便換上夜行衣潛入王府打探消息。
等了兩日見朱家兩兄弟毫無反應,柳旭林有些暗暗著急,找到許經年商議對策。
許經年笑笑道:“看來火不夠旺,還需要再添一把柴!”
第二日夜裏,在府內焦急踱步的靖江王沒等來京城的消息,倒是被一支射在門框上的飛鏢嚇了一跳,府兵將暗器取下,發現上麵夾帶一張紙條,紙條上用小楷寫著“先滅將軍府,再平靖江王”幾個字,落款是“大藤峽義士”。
朱佐敬大驚,正不知所措之時卻見東南處火光滔天,隱約傳來嘈雜打鬥聲,正是奉國將軍府的方向。
來不及細想,白發蒼蒼的老王爺立刻下令集結府兵。片刻後,一百餘名府兵集結完畢,朱佐敬對著麵前大半是老弱病殘的府兵隊伍說道:“今夜,奉國將軍府遭襲,爾等與我前去解救,務必奮勇殺敵,莫要丟了王府的臉麵!”
過慣了太平日子的府兵們麵麵相覷,一名老府兵開口道:“王爺,當心中了賊人調虎離山之計!”
朱佐敬想了想道:“你說得對!來人,將家中女眷小孩全部叫醒,闔府隨我一同出擊,本王率爾等打頭陣,家眷列隊尾,殺敵一人賞十金,若有臨陣退縮者,格殺勿論!”
眾府兵聽到“殺敵一人賞十金”頓時如打了雞血一般,一時間王府內群情激憤殺聲震天。
朱佐敬命兩名腿腳麻利的府兵去知府衙門搬救兵,自己則率領其餘人浩浩蕩蕩向奉國將軍府殺去。
奉國將軍府內,朱佐敏及一眾家眷被雙手反綁丟在院中,十幾名黑衣人圍在四周,府門處熊熊大火燒得雖旺,卻並沒有蔓延到周圍的牆壁。
為首的黑衣人厲聲道:“將軍,別怪在下心狠手辣,要怪就怪你勢單力薄最好拿捏!我大藤峽要立威,便要做出一番大動作來!”
朱佐敏頭發淩亂坐於地上,看了看右臂正滲出鮮血的傷口冷哼道:“要殺便殺,哪來那麽多廢話!”
黑衣人耳朵動了動,似是聽到遠處什麽動靜,揮起手中佩刀說道:“那在下這便送你上路!”
手起刀落之際,遠處一支冷箭射來,黑衣人輕巧側身躲過,將軍府外殺聲四起,朱佐敬率先衝過火門殺進府中。
黑衣人頗感意外,盯著白發蒼蒼的靖江王道:“素聞靖江王與奉國將軍勢同水火,如今怎麽反倒幫起忙來了?”
朱佐敬啐了一口道:“將軍府與靖江王府同出一脈,豈容你放肆!我家眷俱在門外,有膽便放馬過來,今日兩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黑衣人嘲諷道:“你若早領悟這個道理,便不會被祖宗以石碑訓誡了!”
朱佐敬大怒,拔刀砍殺,黑衣人再次側身躲過,忽聽得門外響起喊聲:“王爺,知府大人的援兵到了!”
黑衣人大驚,忙對身後眾人道:“撤!”
眼見眾人飛身躍上屋頂離去,自知無勝算把握的朱佐敬不敢再追,忙令手下滅火,自己則上前為朱佐敏鬆綁。
兩個頭發花白的老頭默默無言,一個專心解繩子,一個低頭看地麵。
半晌,朱佐敏才喃喃道:“哥哥。”
朱佐敬雙眼泛光,低聲道:“我知道,我知道,不必多說,都是哥哥不好!”
大門的火已被撲滅,王妃走進院內,看到兩兄弟坐在屋外台階上,笑著對朱佐敏道:“怎麽,哭了?”
朱佐敏老臉一紅道:“王嫂。”
王妃瞧了瞧旁邊雙眼泛紅的靖江王,眼睛滴溜溜轉了一圈道:“今夜風真大啊,吹得人眼睛疼。”
朱佐敬道:“是,風很大。”
城郊,一群黑衣人摘下蒙麵布,柳旭林興奮道:“太刺激了!”
許經年道:“別得意,這可是抄家滅族的大罪,哪天事發整個劍柳山莊都要被砍頭。”
丁修傑道:“大丈夫行事就當轟轟烈烈,跟著許公子才叫有滋有味,比在雁山派做個閑散少掌門強多了!”
許經年道:“今日過後,兩府重修舊好,桂林局勢也會發生變化,雁山派當早做謀劃。”
丁修傑將手一擺說道:“那是我爹的事情,我要跟隨許公子北上天山,看看塞外風景!”
許經年訕笑道:“此事再議。”
第二日,桂林百姓驚奇地發現城內各處牆上貼滿告示,內容是靖江王與奉國將軍將擇期同行祭祖的消息,自此,靖江王府上下一心,桂林境內再無糾紛。
許經年做賊心虛,不敢再去兩府拜訪,不料隔日朱佐敬便帶著小世子朱規裕找上門來,幾人落座後老王爺一句話便將許經年驚得差點跌下椅子:“夜襲將軍府的是你吧?”
許經年盡力掩飾內心慌亂,抿了口茶道:“聽說不是大藤峽叛軍做的嗎?在下不知王爺何意。”
朱佐敬將臉一沉,威脅道:“靖江王府雖已沒落,但在桂林境內查十幾把佩刀的出處倒不是難事,雁山派牽扯其中,如何處置就看你的態度了。”
許經年盯著朱佐敬看了半天,忽然拱手行禮道:“此事係在下一人所為,與他人無關。”
房間內一陣安靜,朱佐敬忽然笑道:“從今往後,你我都該咬死了此事就是大藤峽所為。”
許經年長舒一口氣道:“多謝王爺!”
朱佐敬收起笑臉,鄭重道:“該本王謝謝你才是,靖江王府欠你一個人情!死前能與奉國將軍和解,老夫九泉之下也算有臉見列祖列宗了。”
許經年道:“王爺與將軍兄弟情深,就算沒有在下多管閑事,也一定有機會消解誤會。”
朱佐敬打量著許經年,突然好奇問道:“既然開誠布公,許公子何不以真實名字示人?”
許經年腦中飛速判斷當下形勢,半晌才道:“太清宮許經年。”
朱佐敬吃驚道:“莫不是在京城誅殺石亨老賊的許經年?”
許經年道:“正是在下。”
朱佐敬起身拱手道:“原來是許大人,失敬失敬。”
許經年忙迴禮道:“如今在下已是白身,‘許大人’三個字萬萬當不起。”
朱佐敬嚴肅道:“許公子為社稷江山除害,受萬民敬仰,自當稱‘大人’!”
小世子朱規裕開口道:“我常聽人講許經年‘銀槍挑金甲,白馬踏夕陽’的故事,沒想到大英雄竟是我師父!”
許經年吸取莫名被柳旭林賴上的教訓,笑著糾正道:“小世子,我可沒收你為徒。”
朱規裕小嘴一撅,倔強道:“教了我劍法,就是我師父。”
許經年無奈,學著朱規裕的樣子耍無賴道:“反正我不承認!”
靖江王看著一大一小兩人鬥嘴,一時有些恍惚,不由想起英年早逝的兒子,想到王妃對這少年也頗為喜愛,心中暗下決心一定要將許經年留在王府。
黃昏時分,桂林城門,許經年和穀才牽馬自城內走出。
太清宮源自道教,追求“無為”的精神境界,他相信與桂林、柳家的緣分已告一段落,若是強求反而適得其反,如今當務之急是尋找天山雪蓮,穀才尚在考察中,萬不能脫離他的視線,悄悄帶他離開是最合適的辦法。
夜幕降臨,城門即將關閉,此時出城百姓極少,守城兵丁好奇地盯著二人,看了半天方才放行。許經年左手拎青霜劍,右手牽馬,剛走出城外十幾丈便聽到身後遠遠傳來一聲唿喊:“許老弟,等等我!”
許經年忙扶住朱佐敏迴禮道:“奉國將軍客氣了!不過舉手之勞,夫人吉人自有天相!”
朱佐敏道:“邀月雖是妾室,但老夫視她如命,昨夜之事我已知曉,若不是許公子仗義出手,恐怕她早已被歹人所害。老夫一生行事光明磊落,有仇必報,有恩必還,許少俠救邀月性命便如同救我性命!”
許經年道:“將軍言重了,不如進客棧說話。”
朱佐敏道:“不必,今夜我在將軍府設宴,請諸位賞光,到時不醉不歸!”
許經年抱拳迴道:“一定,一定!”
老頭風風火火地離開,穀才這才從客棧門後閃出半個身子說道:“倒是個恩怨分明的豪傑!”
柳旭林含沙射影道:“這話你應該剛才當著他的麵講,說不定老頭一開心免了你夜闖將軍府的罪過。”
穀才俏臉一紅,爭辯道:“夜闖將軍府是桑衝等人所為,與我何幹!不要把屎盆子往我頭上扣!”
許經年道:“昨夜之事不知奉國將軍知曉多少,近期你還是低調行事為妙。”
夜闖奉國將軍府雖是桑衝等人私下所為,但畢竟彼時這幫人還以穀才徒弟自居,抓邀月夫人又是為了討他歡心,自然脫不了幹係,穀才對此心知肚明。
以朱佐敏的暴烈脾氣,若發現此事,少不得要拿刀砍人。奉國將軍府雖是個有名無實的空殼子,但朱佐敏大將軍的架勢還是有幾分的,若真將穀才劈成兩半,倒也不是什麽大事。
當夜,許經年與柳家眾人一同赴宴,穀才乖乖留守客棧。
將軍府內自然又是一番推杯換盞賓主同歡。許經年踏入桂林後左右逢源,昨晚還在靖江王府把酒言歡,今夜又成為奉國將軍府座上之賓,惹得柳旭林一陣羨慕。
邀月夫人得知今夜許經年到府,便執意要求作陪,老將軍自然應允。酒過三巡,許經年試著提起靖江王,朱佐敏醉意正濃,當著滿室賓客大罵朱佐敬無恥,情到濃處抬手將漢代白玉酒杯摔了個粉碎,恨不得立刻衝去王府將老王爺拖出來胖揍一頓。
眾人聽老將軍發泄了半晚,從最開始的暴跳如雷無能狂怒到後來的絮絮叨叨掩麵哽咽。待他徹底趴倒在桌上,許經年這才向柳旭林使了個眼色,一行人辭別邀月夫人離開王府。
幾人騎馬迴客棧,柳旭林憂心忡忡道:“師父,朱家這兩兄弟鬥了半輩子,看今夜奉國將軍的反應,恐怕很難和解了!”
許經年笑道:“你可知“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的道理?”
柳旭林撓頭道:“可現在兩兄弟心不齊啊!”
許經年臉上露出一抹神秘微笑道:“那咱們就想個辦法讓他們心齊起來!”
柳旭林好奇道:“莫非師父已有良策?”
許經年並不迴答,一拉韁繩加速向客棧衝去。
接下來幾日,幾人在桂林城內遊山玩水,逍遙自在。
許經年閑時便去王府教小世子朱規裕幾招劍法,小家夥確實頗有些天賦,一些晦澀難懂的劍招看幾遍就能比劃得像模像樣,隻是小孩心性貪多嚼不爛,練了幾下便央求許經年再教其它招式,許經年倒也不生氣,隻當哄小孩子玩耍。
有時他會去雁山派找丁修傑喝酒解悶。丁元金喜交江湖豪傑,常常通宵達旦暢飲開懷,因此特地在家中建了酒窖,珍藏大量陳年老酒,丁修傑自小便學著大人的樣子溜進酒窖偷喝,許經年品嚐過一次桂林老酒,忽然發現了飲酒的樂趣,一時間沉迷此道不可自拔,幾日不喝兩口便覺得有些難受。
朱佐敏夫婦邀請他出城踏了一迴青,相處之下才發現奉國將軍是個很性情的老頭兒,直來直去沒什麽心眼,脾氣壞講話衝但渾身上下散發的混不吝的氣質與劉懷安有些相似,相比之下倒顯得邀月夫人成熟穩重些。
藥材商林清羽從天津寄來幾封書信,邀請許經年得空去玩。
日子過得充實歡快,許經年內力也基本恢複。
三月,桂林府發生了一件轟動全城的大事。
月初時接連幾日大雨將上一代靖江王朱讚儀墳前舊土衝刷大半,雨停後便露出一塊半埋在土裏的石碑,上寫“兄弟相害,同室操戈,不肖子孫,九泉難安”幾個大字。
朱佐敬得知消息後立即派人銷毀石碑,但事情已然在城內傳播開,一時間靖江王和奉國將軍的陳年舊事再次成為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朱佐敬倒也沒將此事放在心上,見悠悠眾口難以堵住,索性也就置之不理。
誰知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幾日後錦衣衛都指揮使張顯宗參奏靖江王、奉國將軍兄弟相隙以致天怒人怨,桂林府天生異象連降暴雨,更有石碑現世擾亂民心,天順帝大怒。
朝中流言說天子有意削靖江王為侯,並取消奉國將軍爵位,朱佐敬、朱佐敏兄弟得知消息後非常默契地選擇閉門謝客。
桂林府表麵上一片風平浪靜,暗地裏往返京城的加急快馬每日不停輪轉。
始作俑者許經年、穀才和柳家眾人每日晝伏夜出,白天躲在客棧內假裝悠閑,入夜後便換上夜行衣潛入王府打探消息。
等了兩日見朱家兩兄弟毫無反應,柳旭林有些暗暗著急,找到許經年商議對策。
許經年笑笑道:“看來火不夠旺,還需要再添一把柴!”
第二日夜裏,在府內焦急踱步的靖江王沒等來京城的消息,倒是被一支射在門框上的飛鏢嚇了一跳,府兵將暗器取下,發現上麵夾帶一張紙條,紙條上用小楷寫著“先滅將軍府,再平靖江王”幾個字,落款是“大藤峽義士”。
朱佐敬大驚,正不知所措之時卻見東南處火光滔天,隱約傳來嘈雜打鬥聲,正是奉國將軍府的方向。
來不及細想,白發蒼蒼的老王爺立刻下令集結府兵。片刻後,一百餘名府兵集結完畢,朱佐敬對著麵前大半是老弱病殘的府兵隊伍說道:“今夜,奉國將軍府遭襲,爾等與我前去解救,務必奮勇殺敵,莫要丟了王府的臉麵!”
過慣了太平日子的府兵們麵麵相覷,一名老府兵開口道:“王爺,當心中了賊人調虎離山之計!”
朱佐敬想了想道:“你說得對!來人,將家中女眷小孩全部叫醒,闔府隨我一同出擊,本王率爾等打頭陣,家眷列隊尾,殺敵一人賞十金,若有臨陣退縮者,格殺勿論!”
眾府兵聽到“殺敵一人賞十金”頓時如打了雞血一般,一時間王府內群情激憤殺聲震天。
朱佐敬命兩名腿腳麻利的府兵去知府衙門搬救兵,自己則率領其餘人浩浩蕩蕩向奉國將軍府殺去。
奉國將軍府內,朱佐敏及一眾家眷被雙手反綁丟在院中,十幾名黑衣人圍在四周,府門處熊熊大火燒得雖旺,卻並沒有蔓延到周圍的牆壁。
為首的黑衣人厲聲道:“將軍,別怪在下心狠手辣,要怪就怪你勢單力薄最好拿捏!我大藤峽要立威,便要做出一番大動作來!”
朱佐敏頭發淩亂坐於地上,看了看右臂正滲出鮮血的傷口冷哼道:“要殺便殺,哪來那麽多廢話!”
黑衣人耳朵動了動,似是聽到遠處什麽動靜,揮起手中佩刀說道:“那在下這便送你上路!”
手起刀落之際,遠處一支冷箭射來,黑衣人輕巧側身躲過,將軍府外殺聲四起,朱佐敬率先衝過火門殺進府中。
黑衣人頗感意外,盯著白發蒼蒼的靖江王道:“素聞靖江王與奉國將軍勢同水火,如今怎麽反倒幫起忙來了?”
朱佐敬啐了一口道:“將軍府與靖江王府同出一脈,豈容你放肆!我家眷俱在門外,有膽便放馬過來,今日兩府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黑衣人嘲諷道:“你若早領悟這個道理,便不會被祖宗以石碑訓誡了!”
朱佐敬大怒,拔刀砍殺,黑衣人再次側身躲過,忽聽得門外響起喊聲:“王爺,知府大人的援兵到了!”
黑衣人大驚,忙對身後眾人道:“撤!”
眼見眾人飛身躍上屋頂離去,自知無勝算把握的朱佐敬不敢再追,忙令手下滅火,自己則上前為朱佐敏鬆綁。
兩個頭發花白的老頭默默無言,一個專心解繩子,一個低頭看地麵。
半晌,朱佐敏才喃喃道:“哥哥。”
朱佐敬雙眼泛光,低聲道:“我知道,我知道,不必多說,都是哥哥不好!”
大門的火已被撲滅,王妃走進院內,看到兩兄弟坐在屋外台階上,笑著對朱佐敏道:“怎麽,哭了?”
朱佐敏老臉一紅道:“王嫂。”
王妃瞧了瞧旁邊雙眼泛紅的靖江王,眼睛滴溜溜轉了一圈道:“今夜風真大啊,吹得人眼睛疼。”
朱佐敬道:“是,風很大。”
城郊,一群黑衣人摘下蒙麵布,柳旭林興奮道:“太刺激了!”
許經年道:“別得意,這可是抄家滅族的大罪,哪天事發整個劍柳山莊都要被砍頭。”
丁修傑道:“大丈夫行事就當轟轟烈烈,跟著許公子才叫有滋有味,比在雁山派做個閑散少掌門強多了!”
許經年道:“今日過後,兩府重修舊好,桂林局勢也會發生變化,雁山派當早做謀劃。”
丁修傑將手一擺說道:“那是我爹的事情,我要跟隨許公子北上天山,看看塞外風景!”
許經年訕笑道:“此事再議。”
第二日,桂林百姓驚奇地發現城內各處牆上貼滿告示,內容是靖江王與奉國將軍將擇期同行祭祖的消息,自此,靖江王府上下一心,桂林境內再無糾紛。
許經年做賊心虛,不敢再去兩府拜訪,不料隔日朱佐敬便帶著小世子朱規裕找上門來,幾人落座後老王爺一句話便將許經年驚得差點跌下椅子:“夜襲將軍府的是你吧?”
許經年盡力掩飾內心慌亂,抿了口茶道:“聽說不是大藤峽叛軍做的嗎?在下不知王爺何意。”
朱佐敬將臉一沉,威脅道:“靖江王府雖已沒落,但在桂林境內查十幾把佩刀的出處倒不是難事,雁山派牽扯其中,如何處置就看你的態度了。”
許經年盯著朱佐敬看了半天,忽然拱手行禮道:“此事係在下一人所為,與他人無關。”
房間內一陣安靜,朱佐敬忽然笑道:“從今往後,你我都該咬死了此事就是大藤峽所為。”
許經年長舒一口氣道:“多謝王爺!”
朱佐敬收起笑臉,鄭重道:“該本王謝謝你才是,靖江王府欠你一個人情!死前能與奉國將軍和解,老夫九泉之下也算有臉見列祖列宗了。”
許經年道:“王爺與將軍兄弟情深,就算沒有在下多管閑事,也一定有機會消解誤會。”
朱佐敬打量著許經年,突然好奇問道:“既然開誠布公,許公子何不以真實名字示人?”
許經年腦中飛速判斷當下形勢,半晌才道:“太清宮許經年。”
朱佐敬吃驚道:“莫不是在京城誅殺石亨老賊的許經年?”
許經年道:“正是在下。”
朱佐敬起身拱手道:“原來是許大人,失敬失敬。”
許經年忙迴禮道:“如今在下已是白身,‘許大人’三個字萬萬當不起。”
朱佐敬嚴肅道:“許公子為社稷江山除害,受萬民敬仰,自當稱‘大人’!”
小世子朱規裕開口道:“我常聽人講許經年‘銀槍挑金甲,白馬踏夕陽’的故事,沒想到大英雄竟是我師父!”
許經年吸取莫名被柳旭林賴上的教訓,笑著糾正道:“小世子,我可沒收你為徒。”
朱規裕小嘴一撅,倔強道:“教了我劍法,就是我師父。”
許經年無奈,學著朱規裕的樣子耍無賴道:“反正我不承認!”
靖江王看著一大一小兩人鬥嘴,一時有些恍惚,不由想起英年早逝的兒子,想到王妃對這少年也頗為喜愛,心中暗下決心一定要將許經年留在王府。
黃昏時分,桂林城門,許經年和穀才牽馬自城內走出。
太清宮源自道教,追求“無為”的精神境界,他相信與桂林、柳家的緣分已告一段落,若是強求反而適得其反,如今當務之急是尋找天山雪蓮,穀才尚在考察中,萬不能脫離他的視線,悄悄帶他離開是最合適的辦法。
夜幕降臨,城門即將關閉,此時出城百姓極少,守城兵丁好奇地盯著二人,看了半天方才放行。許經年左手拎青霜劍,右手牽馬,剛走出城外十幾丈便聽到身後遠遠傳來一聲唿喊:“許老弟,等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