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叢跟霍光又擺開了陣勢,這已經是他們第七次爭鋒相對了。雨水衝刷著地麵,但犄角旮旯裏依舊有觸目驚心的血跡,距離慘案已經10天了,但是現場依然是一片狼藉。
族長駕鶴西歸,整個部落氣氛壓抑,大家意誌消沉。
許多村民將倒塌的白石拾掇起來,他們放在田埂上,放在大山裏,放在屋頂之上。村裏有人說,咱們必須重新拾起白石信仰,也許,是我們對山神缺乏足夠的敬畏,因此招來了這種罕見的兇獸。
白石是諸神對人間的一種庇佑。
沙烏都部落和馬良坪部落在此次災難中,損失最少,因此他們對波西部落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很快,許多家庭的生活都走上了正軌,三個部落裏的釋比告誡年輕人,“這是傳說中的創世神獸,上古四靈之一的白虎,以後聽到它的吼聲,一定敬而遠之。”
對此,大家沉默無言。
他們都知道,一旦白虎再次來襲,隻能遷徙到別的山區了。
族裏現在最忌諱的就是關於小小的處置問題,這期間,她一直昏迷不醒。
蠶叢和霍光兩人態度強橫,各不相讓。霍光強調道:“必須讓族裏的釋比做一場驅魔儀式,她身上一定潛藏著邪惡的靈魂,我們的釋比可以施法。”
蠶叢幾乎是寸步不離地守在小小身邊,他一直拉著她的手,感受著她微弱的氣息和脈搏,他猜測,也許白虎的吼聲才是最主要原因。
在黑水寨時,他聽莫老先生談論過上古天書《黃帝內經》,書裏記載了人體脈搏與血液循環等深奧的醫學知識。他憑借記憶,試圖用自己的辦法試一試,於是他強調:“她沒病,也沒有所謂的惡魔附體之類的異端邪說。白虎的吼聲才是問題的關鍵。”
霍光看到蠶叢固持己見,於是抽取了鋼刀,蠶叢不甘示弱,鬥爭到了一起。
兩人各呈絕學,殺得難分難解,每每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時,立馬會有七八位年輕人向前招架,將他們強行分開。分開時,蠶叢一臉兇光,霍光則是一臉仇恨。
這種情況有6-7次了。
年邁的格尼瑪澤說道:“你們這樣爭辯下去,毫無實際意義。在我看來,這些辦法都可以試一試。”
於此,在部落釋比的周旋下,兩人陷入短暫的和平。
早些年,當莫先生談論《黃帝內經》中的醫學知識時,蠶叢心不在焉,因此許多要點都一知半解,他對此前囫圇吞棗的學習態度而懊悔不已,於今,當這本上古奇書重新出現在他手中那刻,他倍感珍惜,繼而開始字斟句酌的查閱書中內容。
莫先生跟他說過,這是上古紀元留下來的最偉大的醫學著作,是無數先賢的智慧結晶。果然,當蠶叢翻閱時,他發現此書博大精深,包含五運六氣,三部九喉、四季脈象、十二髒腑、五穀養生、五味與五脈、九針十二原等方方麵麵,甚至還包括陰陽五行、地域氣候、四時八正,日月星辰等。
浩如煙海的藥理知識、人體結構知識等讓他仿佛置身於無盡寶藏之中,不過,他為此前的荒廢怠慢而深深懺悔,裏麵記載的東西太多了,多到他廢寢忘食也隻瀏覽了一小部分,這讓他寢食難安,裏麵每一個詞每一個字,都蘊含深意,每一行每一頁都夠他學習十天半個月。可他明白,小小的狀態已經等不及讓他將書本知識吃透了。
他必須抓住重點,首先,他認為,小小必定是氣血受堵,人體血液循環出現了堵塞。當然這僅僅是出於他對表象的揣著,他沒有十足把握。
在暗夜燈光下,他感歎道:“假若莫克明老先生在此就好了。”
接下來幾天,在探尋五味、五髒、五官、五情、五色、五行相互之間的區別與關係上,他陷入巨大的思想掙紮中。
清晨,他念叨:“目為肝之官,舌為心之官,口為脾之官,鼻為肺之官,耳為腎之官。”
中午,他念叨:“肝在誌為怒,心在誌為喜,脾在誌為思,肺在誌為憂,腎在誌為恐。”
黃昏,他念叨:“酸生肝,苦生心,甘入脾,辛入肺,鹹入腎。”
最後晚上閉眼那刻,他念叨:“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故病在谿。其味鹹,其類水,其畜彘,其穀豆。其應四時,上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數六,其臭腐。”
最後,他將關注點鎖定在五音療法上。他覺得,小小之所以沒醒來,是因為她完全聽不到外界的聲音。
接著,他找出了不同樂器,在她耳邊敲敲打打,或者,他吹著羌笛,吹出或歡快或傷感或憂鬱或奔放等曲調,看到小小依然昏迷,他又念叨:“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髒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
他像海綿吸水一樣,不斷地吸取書裏的精華。
可是,因為時間太過匆促,他盡管學得很認真,但許多知識點依然是走馬觀花,東鱗西爪,不求甚解,而且,他缺乏實際經驗,他明白,救治病人,如果沒有長期的積累,真要麵對病患時一定無從下手。
一個星期後,他的大腦亂七八糟,思緒如潮,整個腦袋成了一桶漿糊。他自己反而病倒了,他唇幹舌燥,喉嚨發熱,手腳無力。
他太急了,他想救助小小的心是如此迫切,他幻想著,假若上古大聖黃帝和岐伯複生就好了。
第二天,等到身體好轉一點,他跟格尼瑪澤老人說道:“我要去山上,找一些草藥。”這本書博大精深,短時間要摸出門道難於登天,於此,他終於做出了妥協,他放棄了,他最多能配製出一種活血化瘀醒神的草藥。
年邁的老人看著這個誠實而固執的孩子,歎息道:“快去快迴。”
霍光對蠶叢這些莫名其妙的舉動而憤怒。他不曉得他一天天裝神弄鬼意義何在?因此在他上山當天,忍無可忍的他,又跟他吵了幾句
待蠶叢走後,霍光請來了釋比,開始按照自己的辦法對小小實施救治。他嚴肅說道:“各位尊者,請全力救治。”
隻見釋比們,頭戴金絲猴皮三尖帽,手拿羊皮鼓、辟邪寶劍、神棍,大褂上綴滿了巫鈴、銅鑼、銅印和羚羊角,套上嵌著金色線條的法衣,口裏喋喋不休,手舞足蹈,身上鈴鐺“叮叮”作響。他們臉上塗滿黑色和紅色塗料,不時往小小身上撒神水,不時對著蒼天顫抖不已。
盡管霍光懷著極為虔誠的心態,他希冀釋比們能將小小的魂魄找迴來。但是幾輪儀式完後,她依舊癱在床上。
霍光按耐不住,暴跳如雷。
等到太陽下山時,蠶叢撿了一籮筐草藥,他察覺到神堂內的異樣,猜到了霍光等人的舉動,他同樣看到了小小依舊昏迷不醒,他知道他們的努力也付諸東流。
他把了把小小的脈搏,小小的氣血似乎在減弱,他嚇得一驚。
格尼瑪澤安慰道:“神樹上的桑葚果藥力在減退,不過這個小女孩體質很好,應該還能撐一段時間。總之,咱們得趕緊想辦法。”
蠶從連日照顧,此刻已是筋疲力竭,他倒在地上,嚎啕大哭一陣,立馬去灶房煎藥。
霍光則大喊大叫:“至少需要五位釋比一同做法,現在咱們力量太小。”
蠶叢含著淚水,將熬製的藥水,喂到了小小口中,然後做出了去營盤山的決定,他說道:“我父親在那裏,莫克明老先生也在那裏,古城裏有道法更高的巫師。”而這個時候,大家還未完全從悲傷情緒中緩和過來,況且,蠶叢兩在災難中的表現配得上應有的尊重,因此,沒有人再將他們當做囚徒。
格尼瑪澤說道:“你獲得了自由。”
除了小小的事外,波西部落百廢待興,霍光忙得暈頭轉向,到了此刻,霍光也似乎明白了他的苦心孤詣,盡管此前他把他當做情敵,兩人勢同水火,但是聽說他要走,他給予了相應的尊重。
這日晚間,他來到了小小的臥房,對蠶叢說道:“神壇已經坍塌,你可以將這個事情匯報給你父親。你知道,他跟我父親關於孤桑神壇交流過許多次,裏麵到底蘊含了什麽秘密就連我也不懂。”
近些年,飛將軍一直在探討鬼神之事,蠶叢自然明白,特別在這個雨季,父親付出了全部精力,盡管他對此一無所知,也一籌莫展,但出於好奇,第二天,他不知不覺地走到了神壇邊上。
神壇在雨中坍塌,全族的信仰也隨之坍塌。族長一死,此處的荒蕪衰落再也無人搭理,大概他們的心靈創傷,還需要時間來撫慰。
蠶叢以為廢墟底下會出奇的熱,但意外的是,當他走到坍塌的石塊旁時,熱量已經沒有了。
他扒了扒中間的黃土堆,發現了一個圓盤鋼柱,鋼柱露出冰山一角,想見絕大部分都深埋在底地下。他敲了敲鋼柱,又試圖推了推鋼柱,鋼柱紋絲不動,他疑惑:這是一個圓形鋼圈嗎?這個輪盤埋在這個底下,有何用意呢?
他記掛著小小的安危,他必須爭分奪秒去到營盤山。因此,他將這些疑問埋在了心底。
當他駕著雄壯的烈馬,離開波西部落時,族裏無人送行,隻有格尼瑪澤勉勵道:“我希望你帶來好消息。”
蠶叢一騎絕塵,第四日清晨,就到了色兒古藏鐵橋。
他一人一馬立在石橋上,目之所及,崇山峻嶺,連綿不絕,巨大的山澗,從山腰斜劈下來,在左側形成一道溝壑,絕壁千仞,氣勢宏偉。
這幾個月來,所有的故事都是從這個地方開始的。想到此後的種種際遇,父親走了,族長死了,小小昏迷了,等等狀況讓他恍如隔世。有意思的,不管人世滄桑,人心如何巨變,可這大山和江河,依舊亙古不變。
就在他恍惚之際,馬競和馬良兩兄弟過來了,他們披著湛藍大褂,騎在兩匹棗紅大馬之上,風塵仆仆,臉上寫滿了疲憊,但是在看到蠶叢那刻,又是如此興奮。
蠶叢意外居然在此處見到了兩位摯友,一陣歡唿,彼此緊緊抱在一起,一掃連日陰霾,接著互訴衷腸。
原來,這連綿的大雨,導致生活舉步維艱,馬競、馬良兩兄弟眼看家裏收成銳減,入不敷出,想著是該為年邁的父親分擔家務了,於是將出行的計劃跟家裏說了。父親說道:“男兒誌在四方,是該出去闖蕩闖蕩了。”
馬良對蠶叢說道:“我們想去營盤山古城尋找機會,我聽說許多年輕人在那裏闖出了一番天地。”
當他們聽說蠶叢的遭遇時,接著一陣感歎。可是當他們得知好友父親就是當年的飛將軍時,又一陣激動。想到飛將軍英雄氣概,曾經在營盤山古城做過大將軍、大司馬,又振奮起來。
馬良安慰蠶叢道:“兄弟,你父親在營盤山身居高位,隻要由他出麵,那麽一定能給你找到古城裏最好的巫師和醫師。你放心好了。”
蠶叢默然不語。因為他知道小小時日不多了,而且,她除了受到白虎的驚嚇之外,還有神壇裏的熱氣對她影響甚重。他說道:“我擔心她維持不了幾天了,桑葚果的藥力在消失。她能活到現在其實已經是僥幸之極。”
當馬良和馬競聽說傳說中的白虎出世時,兩人啞然而異。
蠶叢想到時間緊迫,說道:“具體事項路上慢慢細說。咱們走吧!”
此後三人並駕齊驅,全力奔赴那座古老城邦。
族長駕鶴西歸,整個部落氣氛壓抑,大家意誌消沉。
許多村民將倒塌的白石拾掇起來,他們放在田埂上,放在大山裏,放在屋頂之上。村裏有人說,咱們必須重新拾起白石信仰,也許,是我們對山神缺乏足夠的敬畏,因此招來了這種罕見的兇獸。
白石是諸神對人間的一種庇佑。
沙烏都部落和馬良坪部落在此次災難中,損失最少,因此他們對波西部落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很快,許多家庭的生活都走上了正軌,三個部落裏的釋比告誡年輕人,“這是傳說中的創世神獸,上古四靈之一的白虎,以後聽到它的吼聲,一定敬而遠之。”
對此,大家沉默無言。
他們都知道,一旦白虎再次來襲,隻能遷徙到別的山區了。
族裏現在最忌諱的就是關於小小的處置問題,這期間,她一直昏迷不醒。
蠶叢和霍光兩人態度強橫,各不相讓。霍光強調道:“必須讓族裏的釋比做一場驅魔儀式,她身上一定潛藏著邪惡的靈魂,我們的釋比可以施法。”
蠶叢幾乎是寸步不離地守在小小身邊,他一直拉著她的手,感受著她微弱的氣息和脈搏,他猜測,也許白虎的吼聲才是最主要原因。
在黑水寨時,他聽莫老先生談論過上古天書《黃帝內經》,書裏記載了人體脈搏與血液循環等深奧的醫學知識。他憑借記憶,試圖用自己的辦法試一試,於是他強調:“她沒病,也沒有所謂的惡魔附體之類的異端邪說。白虎的吼聲才是問題的關鍵。”
霍光看到蠶叢固持己見,於是抽取了鋼刀,蠶叢不甘示弱,鬥爭到了一起。
兩人各呈絕學,殺得難分難解,每每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時,立馬會有七八位年輕人向前招架,將他們強行分開。分開時,蠶叢一臉兇光,霍光則是一臉仇恨。
這種情況有6-7次了。
年邁的格尼瑪澤說道:“你們這樣爭辯下去,毫無實際意義。在我看來,這些辦法都可以試一試。”
於此,在部落釋比的周旋下,兩人陷入短暫的和平。
早些年,當莫先生談論《黃帝內經》中的醫學知識時,蠶叢心不在焉,因此許多要點都一知半解,他對此前囫圇吞棗的學習態度而懊悔不已,於今,當這本上古奇書重新出現在他手中那刻,他倍感珍惜,繼而開始字斟句酌的查閱書中內容。
莫先生跟他說過,這是上古紀元留下來的最偉大的醫學著作,是無數先賢的智慧結晶。果然,當蠶叢翻閱時,他發現此書博大精深,包含五運六氣,三部九喉、四季脈象、十二髒腑、五穀養生、五味與五脈、九針十二原等方方麵麵,甚至還包括陰陽五行、地域氣候、四時八正,日月星辰等。
浩如煙海的藥理知識、人體結構知識等讓他仿佛置身於無盡寶藏之中,不過,他為此前的荒廢怠慢而深深懺悔,裏麵記載的東西太多了,多到他廢寢忘食也隻瀏覽了一小部分,這讓他寢食難安,裏麵每一個詞每一個字,都蘊含深意,每一行每一頁都夠他學習十天半個月。可他明白,小小的狀態已經等不及讓他將書本知識吃透了。
他必須抓住重點,首先,他認為,小小必定是氣血受堵,人體血液循環出現了堵塞。當然這僅僅是出於他對表象的揣著,他沒有十足把握。
在暗夜燈光下,他感歎道:“假若莫克明老先生在此就好了。”
接下來幾天,在探尋五味、五髒、五官、五情、五色、五行相互之間的區別與關係上,他陷入巨大的思想掙紮中。
清晨,他念叨:“目為肝之官,舌為心之官,口為脾之官,鼻為肺之官,耳為腎之官。”
中午,他念叨:“肝在誌為怒,心在誌為喜,脾在誌為思,肺在誌為憂,腎在誌為恐。”
黃昏,他念叨:“酸生肝,苦生心,甘入脾,辛入肺,鹹入腎。”
最後晚上閉眼那刻,他念叨:“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故病在谿。其味鹹,其類水,其畜彘,其穀豆。其應四時,上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數六,其臭腐。”
最後,他將關注點鎖定在五音療法上。他覺得,小小之所以沒醒來,是因為她完全聽不到外界的聲音。
接著,他找出了不同樂器,在她耳邊敲敲打打,或者,他吹著羌笛,吹出或歡快或傷感或憂鬱或奔放等曲調,看到小小依然昏迷,他又念叨:“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髒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
他像海綿吸水一樣,不斷地吸取書裏的精華。
可是,因為時間太過匆促,他盡管學得很認真,但許多知識點依然是走馬觀花,東鱗西爪,不求甚解,而且,他缺乏實際經驗,他明白,救治病人,如果沒有長期的積累,真要麵對病患時一定無從下手。
一個星期後,他的大腦亂七八糟,思緒如潮,整個腦袋成了一桶漿糊。他自己反而病倒了,他唇幹舌燥,喉嚨發熱,手腳無力。
他太急了,他想救助小小的心是如此迫切,他幻想著,假若上古大聖黃帝和岐伯複生就好了。
第二天,等到身體好轉一點,他跟格尼瑪澤老人說道:“我要去山上,找一些草藥。”這本書博大精深,短時間要摸出門道難於登天,於此,他終於做出了妥協,他放棄了,他最多能配製出一種活血化瘀醒神的草藥。
年邁的老人看著這個誠實而固執的孩子,歎息道:“快去快迴。”
霍光對蠶叢這些莫名其妙的舉動而憤怒。他不曉得他一天天裝神弄鬼意義何在?因此在他上山當天,忍無可忍的他,又跟他吵了幾句
待蠶叢走後,霍光請來了釋比,開始按照自己的辦法對小小實施救治。他嚴肅說道:“各位尊者,請全力救治。”
隻見釋比們,頭戴金絲猴皮三尖帽,手拿羊皮鼓、辟邪寶劍、神棍,大褂上綴滿了巫鈴、銅鑼、銅印和羚羊角,套上嵌著金色線條的法衣,口裏喋喋不休,手舞足蹈,身上鈴鐺“叮叮”作響。他們臉上塗滿黑色和紅色塗料,不時往小小身上撒神水,不時對著蒼天顫抖不已。
盡管霍光懷著極為虔誠的心態,他希冀釋比們能將小小的魂魄找迴來。但是幾輪儀式完後,她依舊癱在床上。
霍光按耐不住,暴跳如雷。
等到太陽下山時,蠶叢撿了一籮筐草藥,他察覺到神堂內的異樣,猜到了霍光等人的舉動,他同樣看到了小小依舊昏迷不醒,他知道他們的努力也付諸東流。
他把了把小小的脈搏,小小的氣血似乎在減弱,他嚇得一驚。
格尼瑪澤安慰道:“神樹上的桑葚果藥力在減退,不過這個小女孩體質很好,應該還能撐一段時間。總之,咱們得趕緊想辦法。”
蠶從連日照顧,此刻已是筋疲力竭,他倒在地上,嚎啕大哭一陣,立馬去灶房煎藥。
霍光則大喊大叫:“至少需要五位釋比一同做法,現在咱們力量太小。”
蠶叢含著淚水,將熬製的藥水,喂到了小小口中,然後做出了去營盤山的決定,他說道:“我父親在那裏,莫克明老先生也在那裏,古城裏有道法更高的巫師。”而這個時候,大家還未完全從悲傷情緒中緩和過來,況且,蠶叢兩在災難中的表現配得上應有的尊重,因此,沒有人再將他們當做囚徒。
格尼瑪澤說道:“你獲得了自由。”
除了小小的事外,波西部落百廢待興,霍光忙得暈頭轉向,到了此刻,霍光也似乎明白了他的苦心孤詣,盡管此前他把他當做情敵,兩人勢同水火,但是聽說他要走,他給予了相應的尊重。
這日晚間,他來到了小小的臥房,對蠶叢說道:“神壇已經坍塌,你可以將這個事情匯報給你父親。你知道,他跟我父親關於孤桑神壇交流過許多次,裏麵到底蘊含了什麽秘密就連我也不懂。”
近些年,飛將軍一直在探討鬼神之事,蠶叢自然明白,特別在這個雨季,父親付出了全部精力,盡管他對此一無所知,也一籌莫展,但出於好奇,第二天,他不知不覺地走到了神壇邊上。
神壇在雨中坍塌,全族的信仰也隨之坍塌。族長一死,此處的荒蕪衰落再也無人搭理,大概他們的心靈創傷,還需要時間來撫慰。
蠶叢以為廢墟底下會出奇的熱,但意外的是,當他走到坍塌的石塊旁時,熱量已經沒有了。
他扒了扒中間的黃土堆,發現了一個圓盤鋼柱,鋼柱露出冰山一角,想見絕大部分都深埋在底地下。他敲了敲鋼柱,又試圖推了推鋼柱,鋼柱紋絲不動,他疑惑:這是一個圓形鋼圈嗎?這個輪盤埋在這個底下,有何用意呢?
他記掛著小小的安危,他必須爭分奪秒去到營盤山。因此,他將這些疑問埋在了心底。
當他駕著雄壯的烈馬,離開波西部落時,族裏無人送行,隻有格尼瑪澤勉勵道:“我希望你帶來好消息。”
蠶叢一騎絕塵,第四日清晨,就到了色兒古藏鐵橋。
他一人一馬立在石橋上,目之所及,崇山峻嶺,連綿不絕,巨大的山澗,從山腰斜劈下來,在左側形成一道溝壑,絕壁千仞,氣勢宏偉。
這幾個月來,所有的故事都是從這個地方開始的。想到此後的種種際遇,父親走了,族長死了,小小昏迷了,等等狀況讓他恍如隔世。有意思的,不管人世滄桑,人心如何巨變,可這大山和江河,依舊亙古不變。
就在他恍惚之際,馬競和馬良兩兄弟過來了,他們披著湛藍大褂,騎在兩匹棗紅大馬之上,風塵仆仆,臉上寫滿了疲憊,但是在看到蠶叢那刻,又是如此興奮。
蠶叢意外居然在此處見到了兩位摯友,一陣歡唿,彼此緊緊抱在一起,一掃連日陰霾,接著互訴衷腸。
原來,這連綿的大雨,導致生活舉步維艱,馬競、馬良兩兄弟眼看家裏收成銳減,入不敷出,想著是該為年邁的父親分擔家務了,於是將出行的計劃跟家裏說了。父親說道:“男兒誌在四方,是該出去闖蕩闖蕩了。”
馬良對蠶叢說道:“我們想去營盤山古城尋找機會,我聽說許多年輕人在那裏闖出了一番天地。”
當他們聽說蠶叢的遭遇時,接著一陣感歎。可是當他們得知好友父親就是當年的飛將軍時,又一陣激動。想到飛將軍英雄氣概,曾經在營盤山古城做過大將軍、大司馬,又振奮起來。
馬良安慰蠶叢道:“兄弟,你父親在營盤山身居高位,隻要由他出麵,那麽一定能給你找到古城裏最好的巫師和醫師。你放心好了。”
蠶叢默然不語。因為他知道小小時日不多了,而且,她除了受到白虎的驚嚇之外,還有神壇裏的熱氣對她影響甚重。他說道:“我擔心她維持不了幾天了,桑葚果的藥力在消失。她能活到現在其實已經是僥幸之極。”
當馬良和馬競聽說傳說中的白虎出世時,兩人啞然而異。
蠶叢想到時間緊迫,說道:“具體事項路上慢慢細說。咱們走吧!”
此後三人並駕齊驅,全力奔赴那座古老城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