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冀走在解放北路上,環顧四周中西結合的宏偉建築,由衷感歎:“建國後就能在這裏工作的人,都是國家的棟梁啊!”


    其實宋喜樂覺得現在走在這裏,依然會有很自豪的感覺。從“萬國天津”到“中國天津”,從新中國的“工業搖籃”,到造飛機、造火箭的“硬核天津”,它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引擎,依然穩穩站在發展潮頭。天津舉重若輕的表達背後,是充滿努力勁兒的城市氣質。


    宋喜樂提起爺爺奶奶從心裏覺得無比自豪。爺爺和奶奶都是受新青年思想的文化人,在那個年代思想開明,樂於助人。對內不僅把爺爺的父母接到天津頤養天年,對外也是能幫助誰就不遺餘力地幫助。隻可惜,三個孩子都沒有一個對社會貢獻超過父母的。


    “我奶奶雖然是有錢人家的小姐,可實際上從特別小就想著脫離家庭,同命運抗爭。她解放前生活在保定府一個大家族裏。當初是奶奶的奶奶當家,奶奶父母在老人跟前都不受寵。她的父親更是常年在外,留下他們母女隨著公婆一起生活,日子並不好過,甚至有些悲催。那個時候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女人的出路就是找個好男人嫁了。可是我奶奶一心想著自己去上學,將來找個地方當老師,能夠養活自己和母親,再也不要手心向上的過日子。”


    宋喜樂的奶奶家雖然家大業大,非常有錢,但是規矩極大,她的母親不僅要受公婆的氣,在吃穿用度上一點兒權利都沒有。一年到頭好不容易盼到了丈夫迴來那幾天,夫妻兩個人因為聚少離多,感情也很一般,這位舊式的中國婦女還要挨丈夫的打罵。她從小就有了一種反抗的意識,不要這表麵的繁花似錦,她要衝開枷鎖去尋找更自由幸福的生活。


    “我奶奶說,她家裏的故事可以寫一部連續劇了。當年她的爺爺是開大藥鋪的,在保定府遠近聞名,從上到下都去她家抓藥看病。可就是這個醫學世家,在最關鍵的時刻卻不給自己家開藥治病。”


    宋喜樂聽奶奶說過, 這位大藥鋪老板的孫子得了病,久治不愈,家裏竟然放棄了醫藥,隻給孫少爺吃香灰。大孫子沒了之後,如花似玉的大孫媳婦還在新婚之中,沒有留下一兒半女,伴隨著餘生的隻有繁碎的大戶人家的規矩。這位年少貌美的大孫媳婦每天天不亮就得去給老爺和太太請安,一年到頭睡個懶覺的權利都沒有,每日三餐行動坐臥都有下人看著規矩,別人說她吃喝不愁,有名有分,可了解她生活的人才知道這個大美女過得跟木偶一樣,沒有靈魂沒有生氣


    “她最大的樂趣就是我奶奶拿來的話本子給她看,或者就是老太太帶著家裏的女孩們去看戲,後來還去看了電影。這個少奶奶雖然隻有二十出頭,可是整個人已經形容枯槁,連個孩子也沒有,存在的意義就是讓全家人看著傷感,或者是百年之後和家裏的長孫合葬。偏偏還長得那麽美,讓人看著更覺得惋惜。


    後來,我奶奶家裏的老太爺遇到了一個江湖術士,開始說是能通過法術知道長孫在那邊兒過得好不好,後來又說能用法術讓大孫子複活。老太爺做了一輩子精明的商人,越老越相信自己能做別人做不了的事兒,眼見著一箱一箱的金銀珠寶往墓地裏抬,一箱一箱的金銀財寶又消失不見了,誰也不敢吭聲,怕老太爺會給家族最嚴厲的製裁。


    最後那江湖術士還請來了七個仙女。老太爺愣是相信了,可明眼兒的人都知道那幾個女的都是從青樓裏雇來的,一身的脂粉味兒。逝去的人自然是活不過來的,錢財沒了在意料之中,可是那江湖術士還把貌美如花,養在深宅大院的孫媳婦給拐跑了。從那以後,老太爺一病不起,很快就去另一個世界見自己的大孫子了。”


    “我奶奶每次提及這件事兒都覺得特別惋惜,如果給那騙子做了媳婦已經是很壞的結果了,一個騙子能對媳婦多好?更讓人擔憂的是,孫媳婦被騙子給賣了,長得那麽美,腦子又那麽單純,過去活得又那麽苦,給一點甜頭,給一點新鮮就什麽都顧不得了!”


    張冀說:“那是因為這個美少婦沒有文化,沒有反抗精神。”


    宋喜樂說:“所以就說我奶奶不是一般人。她不但有反抗精神,心眼兒還特別好。後來解放了,這些封建迷信自然就都破除了。她的奶奶沒了生活來源,很長一段時間都靠賣醫書活著,賣一本吃一陣兒。後來醫書沒人買了,醫書也被霍霍得差不多了。奶奶那時在天津有了工作,就每個月給老太太寄生活費,一直供養到老人去世。”


    “再說我奶奶的父母這邊兒。我奶奶逃婚去念書,本來先考上的是私立女子高中,但是因為沒人給交學費,她就輟學去了姥爺家。姥爺心疼外孫女,好好安置孩子沒有把她供出去,說來年果園裏的果子賣了錢就供孩子去讀書。同學來給我奶奶提供信息,當時中央國立高中在保定招人,她趕緊備考。等到考試的時候拿到了全員第三名的好成績,不僅沒有學費,每個月管吃管處還發錢。從此改變了包辦婚姻走大嫂老路的悲慘命運,活成了新時代女性,頭頂半邊天的樣子。”


    “我奶奶的父母那邊,就是我太姥姥和太姥爺後麵又生了兩個孩子。也是我奶奶這邊一直寄生活費過去幫著撫養。”


    一般老一輩的女性給娘家輸血這種事兒都會遭到婆家的極力反對,但是宋爺爺這邊兒不僅反對,反而極力支持。老爺子常說的一句話是,新中國都能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設起來,更何況一家子這幾口人呢?什麽時候老百姓都得穿衣吃飯,都得過日子。


    爺爺認為,人是活寶,財是死寶,有人就有一切,更何況賺錢就是給人花的,人都沒了,都不聯係了,賺錢隻為了自己吃喝享受也就沒那麽大的意義了。


    “其實,我爺爺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他這邊也有一大家子要養,任務更艱巨。爺爺這邊兒除了沒有收入的父母,還有在念書的弟弟們。我爺爺和奶奶兩人來到天津除了本身的學識和能力,也是兩眼一碼黑。他們兩個人也沒有別的辦法,用現在的話就是擼起袖子加油幹。很快我大姑就出生了,老人在家裏正好還能幫著帶孩子,夫妻兩個人出去工作,反過來養活一大家子人。後來我爺爺用幾個大頭在大紅橋買了一個小院兒,給一家人住,算是三代人徹底在大天津安頓了下來。”


    宋爺爺和宋奶奶初來天津的時候,失業了很長一段時間,外麵兵荒馬亂,家裏彈盡糧絕,是靠宋奶奶變賣金銀首飾度過了難熬的日子。


    “我太爺原本在老家是個地主,沒有什麽惡習,但是有些大男子主義,平時什麽家務都不做,等著我太奶奶伺候,我爺爺結了婚就等著老婆和兒媳婦一起伺候,無論家裏怎麽忙,他吃了早飯就出去溜達,家裏不管怎麽著,他也一副提籠架鳥的老爺樣兒。我奶奶是個急脾氣,大公無私沒問題,可是當受氣小媳婦那是萬萬不行的。我太爺一開始還想立規矩,可我奶奶有文化不接受pua,而且經濟上跟我爺爺一樣都賺錢,還是老師教書育人,一般人都說不過她,更何況我太爺根本沒理。不過啊,最主要的是,我爺爺向著我奶奶,所以我們老宋家疼老婆從我爺爺來天津那一刻就形成家風了。”


    “不過啊,後來我太爺爺的結局也很可憐。人老了後來得了小腦萎縮,一會兒清醒一會兒明白。我爺爺奶奶都上班,家裏隻有小腳的太奶奶和年幼的孩子們。大雪天兒,他自己溜達出去了,好幾天都沒找迴來。那時正趕上三年自然災害,家家戶戶都糧食緊缺,癡傻帶捏的老爺子連討飯都不會。但是好心人無處不在,一碗熱水,半個餑餑留了老爺子一條命。我爺爺順著大紅橋一路找到了楊柳青,竟然找到了。”


    “我爺爺也是個沒伺候過人的,見老爹在冰天雪地裏受了大罪,迴家用所有的糧票和肉票換了豬肉和白麵給老爹做了紅燒肉和白麵饅頭,還要親自給老爺子洗腳,本來老人都凍僵了,應該用溫水或者冷水洗洗,可我爺爺用的熱水,讓老太爺又受了了一茬罪。沒多久老爺子就去世了,這也成了我爺爺心中永遠的疼痛。我爺爺供兩個弟弟都上了學,三爺有出息後來出國了。二爺本來在天津市某個重點高中教書,一度做到了教務處主任,是最有希望當副校長的苗子。可老家的二奶奶怕二爺有外心,就哭著喊著讓二爺迴農村繼承絕戶的三叔家的幾畝地,為了達到目的以死相逼,我二爺因為這個就真的迴家後當了一輩子農民。還有我三爺結婚的時候沒房子,就在我爺爺奶奶大紅橋的平房裏結婚,後來我爺爺在那段特殊的年代裏被下放改造了。那房子就送給了我三爺,成了我三爺家的財產。”


    所以老宋家幾代人都是這麽互相幫扶著過來的,喝了海河水,就有了天津人的通達和堅韌,什麽錢不錢的,大家一起熱熱鬧鬧,開開心心最是重要。


    宋喜樂看著眼前解放北路上一座座中西結合雄偉的建築,想到了在海河兩岸發生的一幕幕曆史。從抗擊八國聯軍到趕大營,天津人的通達和堅韌明明是大主角的人設卻偏偏當了最大的綠葉,承擔責任從不退縮,爭名爭利時卻默默迴避。


    她喜歡這種調調,喜歡家鄉的這股子精氣神兒,所以一想到海河兒女這個詞兒,她就渾身充滿了力量,她覺得自己必須要好好生活,幸福的生活,努力的幸福努力地快樂,才配得上天津人三個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姑奶奶喜樂的幸福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原創曉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原創曉月並收藏姑奶奶喜樂的幸福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