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印刷困境
穿越亮劍之抗日簽到係統 作者:醉清風明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踏入印刷點,那刺鼻的油墨酸澀味撲麵而來,直鑽鼻腔。
莫遠山伸出手指,輕輕劃過青石牆麵那一道道溝壑縱橫的裂痕,指尖能清晰地感覺到那粗糙不平的觸感。
他在第三塊活動的牆磚裏摸索著,終於摸出了備用鑰匙。
“吱呀”一聲,門軸轉動,帶起的氣流猛地掀飛了桌上那份破舊的《申報》,露出半張未完成的《論持久戰》油印小報,紙張飛舞的聲音在寂靜的空間裏格外清晰。
“周師傅,咱們說好今天要印......”他的聲音戛然而止。
目光所及,油印機旁雜亂地散落著被剪斷的蠟紙,像是一堆破碎的希望。
墨輥上結著暗紅色血痂,散發著令人作嘔的腥味。
周茂才縮在牆角,瑟瑟發抖,把刻刀抵在自己喉頭,刀柄上纏著印有菊花紋的絲綢布條,在昏暗的光線下,那菊花紋隱隱約約,透著一絲詭異。
“莫幹事你看這個!”老印刷工哆嗦著掀開衣襟,他的手不停地顫抖,發出細微的聲響。
肋下赫然烙著“東京藝術大學”的篆體鋼印,那鋼印像是惡魔的標記,觸目驚心。
“那個戴金牙的東洋官兒說,再印一張傳單,就把我孫子送去滿洲當‘文化考察員’”。
窗外,梧桐葉在微風中沙沙作響,像是在訴說著無盡的哀愁。
突然,驚起四五隻灰鴿子,它們撲騰著翅膀,那翅膀拍打聲裏混著周師傅壓抑的嗚咽,令人揪心。
莫遠山緊緊攥著宣傳稿,指節因為用力而泛白,他能感覺到手中紙張的紋理和溫度。
這些浸透鄭老板血淚的真相本該在今夜飛遍全城——三天前在城隍廟,當全息投影揭露日軍用活人做毒氣實驗時,連巡街的偽警察都偷偷抹眼淚。
現在那些泣血的臉譜畫像還揣在他懷裏,卻要被永遠封存在這間飄著血腥味的作坊,那股血腥味在空氣中彌漫,讓人窒息。
“您知道鄭老板最後說的話嗎?”莫遠山突然蹲下來擦拭墨輥,凝固的油墨碎屑簌簌落在青磚縫裏,那聲音清脆而又淒涼。
“他說戲台就是戰場,臉譜碎的時候要讓千萬人看見傷疤。”他從軍裝內袋掏出個油紙包,打開時,能聞到一股淡淡的紙香。
裏麵是鄭老板被強酸腐蝕前手繪的《百醜圖》,畫中日軍軍官都長著狐狸尾巴,那栩栩如生的畫麵讓人憤恨不已。
周師傅的刻刀“當啷”一聲落地,打破了短暫的寂靜。
他爬向牆角暗格,動作遲緩而艱難。
拽出個樟木箱,掀開時,一股陳年鬆煙墨的香氣撲麵而來,那香氣醇厚而悠遠。
“光緒二十七年刻的《康熙字典》木活字,”他布滿老繭的手撫過字塊上細膩的梨木紋,指尖感受著那溫潤的質感。
“當年鬼子燒了商務印書館,我爹拚死搶出來的。”
暮色透過雕花窗欞,灑在活字盤上,投下菱形光斑,那光斑隨著微風輕輕晃動,仿佛在訴說著曆史的滄桑。
莫遠山突然扯下綁腿布,蘸著朱砂墨在牆上書寫。
布帛擦過磚麵發出沙沙聲,像極了兩個月前在戰壕裏用刺刀刻標語的觸感,那種尖銳而又堅定的感覺再次湧上心頭。
那時蕭雲把著他的手說:“筆杆子要當機關槍使,每個字都得打進人心裏。”
“咱們不用油印機。”莫遠山把《百醜圖》鋪在活字盤上,“周師傅您刻漫畫,我用拓印古書的方法。”他抓起兩個“倭”字木活字,在日軍軍官頭頂重重按下,那一瞬間,能感覺到木活字的堅硬和力量。
月光爬上窗台時,三百張套色宣傳畫已晾在竹竿上,畫中狐狸尾巴的日軍正被“持久戰”三個大字碾碎,在月光的照耀下,那畫麵顯得格外醒目。
子夜收工時,莫遠山注意到油印機底座有團黑乎乎的東西。
扒開結塊的油墨,竟是個刻著龍紋的青銅齒輪,那龍紋雕刻得栩栩如生,仿佛隨時都會騰飛而起。
齒槽裏還卡著半片帶火藥味的捷報,那火藥味刺鼻而又讓人振奮。
他想起蕭雲腰間那個會震顫的古怪裝置,正要細看,遠處碼頭突然傳來汽笛長鳴,那聲音悠長而又響亮,打破了夜的寧靜。
周師傅臉色驟變:“那個銅盒子!”他指著齒輪內側的菊花凹槽,“白天鬼子留下的鐵盒滲黑血時,也有這種腥臭味......”
莫遠山把齒輪貼近耳邊,竟聽到類似鍾表走時的哢嗒聲,那聲音在寂靜的夜裏格外清晰,仿佛是命運的倒計時。
他剛要開口,印刷點外傳來細碎的腳步聲,那腳步聲越來越近,讓人的心也隨之揪緊。
月光把來人的影子投在窗紙上,分明是拄拐杖的形態,落腳卻帶著軍人特有的節奏。
“誰?”莫遠山反手握住裁紙刀,手中的裁紙刀冰冷而又鋒利。
一陣穿堂風突然掀開未關嚴的後窗,晾曬的宣傳畫嘩啦啦飛向夜空,那紙張飛舞的聲音仿佛是勝利的歡唿。
某張畫著狐狸尾巴的漫畫飄過屋頂時,恰好被探照燈照得通明,整條街的夜巡偽軍都看得清清楚楚。
更夫老吳頭敲著梆子唱起來:“三更天,狐仙現,拖著尾巴滿街竄——”
暗處傳來壓抑的笑聲,那笑聲陰森而又詭異。
莫遠山追到巷口,隻看見青石板上幾滴新鮮墨跡,在月光下泛著奇異的金紅色光澤,那光澤奪目而又神秘。
他彎腰擦拭,墨跡竟像有生命般滲入指縫,腕間頓時騰起灼熱感,那灼熱感從指尖蔓延開來,直達心底。
這墨跡之所以有如此奇異的現象,據說與古老印刷術傳承中的神秘力量有關,那是先輩們賦予印刷品的特殊魔力,讓宣傳的力量更加深入人心。
抬頭望天,北鬥七星的位置赫然組成了個模糊的印刷滾筒圖案,這一奇景仿佛是上天對他們印刷宣傳工作的一種指引和支持,象征著他們的事業如同這星辰般閃耀而堅定。
在印刷坊裏,莫遠山和周師傅為了印刷宣傳品想盡辦法,而在城市的另一邊,碼頭倉庫裏也隱藏著與印刷有關的秘密。
之前就有人提到,有一批印刷物資是從碼頭運來的,但是被日本人扣下了一部分。
月光在青石板路上流淌,蕭雲挎著南部十四式手槍巡防至碼頭倉庫時,懷裏的青銅齒輪突然發出蜂鳴,那蜂鳴聲尖銳而又急切。
他循著震動來到三號倉,腐朽的木箱縫隙裏透出奇異藍光——整箱1938年產的“飛人牌”手搖印刷機零件正在發光,那藍光神秘而又迷人。
旁邊摞著的蠟光紙在黴味中泛著樟腦清香,那清香若有若無,給這昏暗的倉庫增添了一絲生機。
“這可比捷克式機槍還金貴。”蕭雲撫摸著鑄有商務印書館標誌的鑄鐵機身,指尖劃過油墨槽時,能感覺到那冰冷的金屬質感。
齒輪突然射出一道金光沒入機器,那金光耀眼奪目。
原本鏽蝕的軸承竟自動旋轉起來,在月光下投射出《申報》頭版樣式的操作指南,那指南清晰而又明確。
與此同時,印刷坊裏的莫遠山正用朱砂修補《百醜圖》,那朱砂的紅色鮮豔而又濃烈。
突然響起的敲門聲驚得他碰翻硯台,“哐當”一聲,硯台落地的聲音在屋裏迴蕩。
卻在開門時踩到個油紙包——裏麵除了嶄新的謄寫鋼板,還有張畫著笑臉的紙條:“明日申時三刻,西街餛飩攤加辣不要蔥。”
周師傅天沒亮就蹲在門檻上刻字,聽到腳步聲猛然抬頭,刻刀在梨木上劃出深痕,那劃痕清晰可見。
“莫幹事,我孫子昨夜起高燒說胡話,嚷著不要坐火車......”老人顫抖的手從懷裏掏出個銀鎖片,上麵赫然刻著滿洲鐵路的櫻花標誌,那櫻花標誌在晨光下顯得格外刺眼。
莫遠山把熱騰騰的菜肉餛飩放在字盤上,蒸騰的熱氣模糊了牆上的血漬,那熱氣帶著食物的香氣,讓人感到一絲溫暖。
“蕭隊長在火車站救下三十多個孩子,您家小寶也在其中。”他故意將湯勺碰得叮當響,蓋住隔壁傳來的輕微響動,“現在孩子們在教會醫院學唱《鬆花江上》,比畫年畫還精神。”
老印刷工的手忽然抓住謄寫鋼板,指腹被邊緣劃出血珠也渾然不覺,那血珠在鋼板上顯得格外鮮豔。
他踉蹌著推開堆廢紙的角落,露出藏在磚縫裏的全家福——照片裏穿長衫的兒子,正是在三年前商務印書館大火中護著《四庫全書》抄本喪生的。
“這鋼板紋路......”周師傅突然把鋼板舉到窗前,晨光透過細密的菱形網格,在牆上投射出微縮的《抗戰宣言》,那宣言在牆上閃爍著光芒,仿佛在訴說著抗戰的決心。
莫遠山趁機將特殊蠟紙覆在鋼板上,用蕭雲給的化學鉛筆快速書寫,字跡竟透過網格自動生成仿宋體,那字體工整而又美觀。
暮色漸濃時,手搖印刷機的鑄鐵滾筒開始轉動,那轉動的聲音沉穩而又有力。
周師傅把祖傳的鬆煙墨摻進進口油墨,木活字與現代鉛字在字盤裏交錯排列,那排列整齊而又有序。
當第一張套色宣傳畫飄出時,老工匠突然搶過裁紙刀,在日軍狐狸尾巴處又添了道傷口——暗紅色油墨竟像真血般緩緩暈染,那暈染的效果逼真而又讓人解氣。
“這才對味!”周師傅布滿血絲的眼睛亮得嚇人,他抓起兩把裁紙刀當鼓槌,在空油墨桶上敲出河北梆子的節奏,那節奏歡快而又激昂。
莫遠山跟著節拍踩動印刷機踏板,忽然發現每轉七圈,出紙口就會飄出張帶金粉的宣傳畫,那金粉在燈光下閃爍著光芒,格外耀眼。
此刻小林文化官正在焚香,他麵前宣德爐裏的灰燼突然聚成漢字。
當看到“活字複刻”四字時,金牙在燭火下閃過寒光:“給周老頭送份‘維新政府’的聘書,就說特高課找到了商務印書館火災的新證據。”
子夜時分,印刷坊的油燈在牆上投出奇異的雙影,那雙影搖曳不定,仿佛在訴說著夜的神秘。
莫遠山打包最後捆宣傳品時,發現周師傅偷偷在捆繩上係了串木活字——“抗”“戰”“必”“勝”四個字在月光下泛著梨木特有的溫潤光澤,那光澤柔和而又堅定。
他剛要開口,窗外突然飄來帶著關西腔的叫賣聲:“櫻花糕,滿洲產的櫻花糕嘞!”
周師傅猛然掀開地磚,拽出個鐵盒塞給莫遠山:“這是我兒修訂的《康熙字典》勘誤表,能拆解所有日文漢字。”老人說著突然咳嗽不止,指縫間漏出的血沫在油燈下泛著詭異的靛藍色,“快走水道,蕭隊長在碼頭備了裝年畫的烏篷船。”
五更天,莫遠山蹲在船艙裏清點物資。
當觸碰到那些木活字時,耳邊忽然響起孩童的讀書聲,那讀書聲清脆而又悅耳。
他掀開防水布,發現晨曦中的宣傳畫正在變色——原本的“還我河山”字樣下方,漸漸浮現出去往楊柳鎮的水路暗號圖,那暗號圖神秘而又重要。
船櫓撥開晨霧時,周師傅正在院中熬製漿糊。
他哼著河北梆子調往門框上貼春聯,橫批“萬象更新”的“新”字卻故意倒貼。
當戴禮帽的訪客叩響門環時,老人把熱漿糊潑向牆頭驚飛的麻雀,燙得暗處傳來半聲悶哼。
莫遠山伸出手指,輕輕劃過青石牆麵那一道道溝壑縱橫的裂痕,指尖能清晰地感覺到那粗糙不平的觸感。
他在第三塊活動的牆磚裏摸索著,終於摸出了備用鑰匙。
“吱呀”一聲,門軸轉動,帶起的氣流猛地掀飛了桌上那份破舊的《申報》,露出半張未完成的《論持久戰》油印小報,紙張飛舞的聲音在寂靜的空間裏格外清晰。
“周師傅,咱們說好今天要印......”他的聲音戛然而止。
目光所及,油印機旁雜亂地散落著被剪斷的蠟紙,像是一堆破碎的希望。
墨輥上結著暗紅色血痂,散發著令人作嘔的腥味。
周茂才縮在牆角,瑟瑟發抖,把刻刀抵在自己喉頭,刀柄上纏著印有菊花紋的絲綢布條,在昏暗的光線下,那菊花紋隱隱約約,透著一絲詭異。
“莫幹事你看這個!”老印刷工哆嗦著掀開衣襟,他的手不停地顫抖,發出細微的聲響。
肋下赫然烙著“東京藝術大學”的篆體鋼印,那鋼印像是惡魔的標記,觸目驚心。
“那個戴金牙的東洋官兒說,再印一張傳單,就把我孫子送去滿洲當‘文化考察員’”。
窗外,梧桐葉在微風中沙沙作響,像是在訴說著無盡的哀愁。
突然,驚起四五隻灰鴿子,它們撲騰著翅膀,那翅膀拍打聲裏混著周師傅壓抑的嗚咽,令人揪心。
莫遠山緊緊攥著宣傳稿,指節因為用力而泛白,他能感覺到手中紙張的紋理和溫度。
這些浸透鄭老板血淚的真相本該在今夜飛遍全城——三天前在城隍廟,當全息投影揭露日軍用活人做毒氣實驗時,連巡街的偽警察都偷偷抹眼淚。
現在那些泣血的臉譜畫像還揣在他懷裏,卻要被永遠封存在這間飄著血腥味的作坊,那股血腥味在空氣中彌漫,讓人窒息。
“您知道鄭老板最後說的話嗎?”莫遠山突然蹲下來擦拭墨輥,凝固的油墨碎屑簌簌落在青磚縫裏,那聲音清脆而又淒涼。
“他說戲台就是戰場,臉譜碎的時候要讓千萬人看見傷疤。”他從軍裝內袋掏出個油紙包,打開時,能聞到一股淡淡的紙香。
裏麵是鄭老板被強酸腐蝕前手繪的《百醜圖》,畫中日軍軍官都長著狐狸尾巴,那栩栩如生的畫麵讓人憤恨不已。
周師傅的刻刀“當啷”一聲落地,打破了短暫的寂靜。
他爬向牆角暗格,動作遲緩而艱難。
拽出個樟木箱,掀開時,一股陳年鬆煙墨的香氣撲麵而來,那香氣醇厚而悠遠。
“光緒二十七年刻的《康熙字典》木活字,”他布滿老繭的手撫過字塊上細膩的梨木紋,指尖感受著那溫潤的質感。
“當年鬼子燒了商務印書館,我爹拚死搶出來的。”
暮色透過雕花窗欞,灑在活字盤上,投下菱形光斑,那光斑隨著微風輕輕晃動,仿佛在訴說著曆史的滄桑。
莫遠山突然扯下綁腿布,蘸著朱砂墨在牆上書寫。
布帛擦過磚麵發出沙沙聲,像極了兩個月前在戰壕裏用刺刀刻標語的觸感,那種尖銳而又堅定的感覺再次湧上心頭。
那時蕭雲把著他的手說:“筆杆子要當機關槍使,每個字都得打進人心裏。”
“咱們不用油印機。”莫遠山把《百醜圖》鋪在活字盤上,“周師傅您刻漫畫,我用拓印古書的方法。”他抓起兩個“倭”字木活字,在日軍軍官頭頂重重按下,那一瞬間,能感覺到木活字的堅硬和力量。
月光爬上窗台時,三百張套色宣傳畫已晾在竹竿上,畫中狐狸尾巴的日軍正被“持久戰”三個大字碾碎,在月光的照耀下,那畫麵顯得格外醒目。
子夜收工時,莫遠山注意到油印機底座有團黑乎乎的東西。
扒開結塊的油墨,竟是個刻著龍紋的青銅齒輪,那龍紋雕刻得栩栩如生,仿佛隨時都會騰飛而起。
齒槽裏還卡著半片帶火藥味的捷報,那火藥味刺鼻而又讓人振奮。
他想起蕭雲腰間那個會震顫的古怪裝置,正要細看,遠處碼頭突然傳來汽笛長鳴,那聲音悠長而又響亮,打破了夜的寧靜。
周師傅臉色驟變:“那個銅盒子!”他指著齒輪內側的菊花凹槽,“白天鬼子留下的鐵盒滲黑血時,也有這種腥臭味......”
莫遠山把齒輪貼近耳邊,竟聽到類似鍾表走時的哢嗒聲,那聲音在寂靜的夜裏格外清晰,仿佛是命運的倒計時。
他剛要開口,印刷點外傳來細碎的腳步聲,那腳步聲越來越近,讓人的心也隨之揪緊。
月光把來人的影子投在窗紙上,分明是拄拐杖的形態,落腳卻帶著軍人特有的節奏。
“誰?”莫遠山反手握住裁紙刀,手中的裁紙刀冰冷而又鋒利。
一陣穿堂風突然掀開未關嚴的後窗,晾曬的宣傳畫嘩啦啦飛向夜空,那紙張飛舞的聲音仿佛是勝利的歡唿。
某張畫著狐狸尾巴的漫畫飄過屋頂時,恰好被探照燈照得通明,整條街的夜巡偽軍都看得清清楚楚。
更夫老吳頭敲著梆子唱起來:“三更天,狐仙現,拖著尾巴滿街竄——”
暗處傳來壓抑的笑聲,那笑聲陰森而又詭異。
莫遠山追到巷口,隻看見青石板上幾滴新鮮墨跡,在月光下泛著奇異的金紅色光澤,那光澤奪目而又神秘。
他彎腰擦拭,墨跡竟像有生命般滲入指縫,腕間頓時騰起灼熱感,那灼熱感從指尖蔓延開來,直達心底。
這墨跡之所以有如此奇異的現象,據說與古老印刷術傳承中的神秘力量有關,那是先輩們賦予印刷品的特殊魔力,讓宣傳的力量更加深入人心。
抬頭望天,北鬥七星的位置赫然組成了個模糊的印刷滾筒圖案,這一奇景仿佛是上天對他們印刷宣傳工作的一種指引和支持,象征著他們的事業如同這星辰般閃耀而堅定。
在印刷坊裏,莫遠山和周師傅為了印刷宣傳品想盡辦法,而在城市的另一邊,碼頭倉庫裏也隱藏著與印刷有關的秘密。
之前就有人提到,有一批印刷物資是從碼頭運來的,但是被日本人扣下了一部分。
月光在青石板路上流淌,蕭雲挎著南部十四式手槍巡防至碼頭倉庫時,懷裏的青銅齒輪突然發出蜂鳴,那蜂鳴聲尖銳而又急切。
他循著震動來到三號倉,腐朽的木箱縫隙裏透出奇異藍光——整箱1938年產的“飛人牌”手搖印刷機零件正在發光,那藍光神秘而又迷人。
旁邊摞著的蠟光紙在黴味中泛著樟腦清香,那清香若有若無,給這昏暗的倉庫增添了一絲生機。
“這可比捷克式機槍還金貴。”蕭雲撫摸著鑄有商務印書館標誌的鑄鐵機身,指尖劃過油墨槽時,能感覺到那冰冷的金屬質感。
齒輪突然射出一道金光沒入機器,那金光耀眼奪目。
原本鏽蝕的軸承竟自動旋轉起來,在月光下投射出《申報》頭版樣式的操作指南,那指南清晰而又明確。
與此同時,印刷坊裏的莫遠山正用朱砂修補《百醜圖》,那朱砂的紅色鮮豔而又濃烈。
突然響起的敲門聲驚得他碰翻硯台,“哐當”一聲,硯台落地的聲音在屋裏迴蕩。
卻在開門時踩到個油紙包——裏麵除了嶄新的謄寫鋼板,還有張畫著笑臉的紙條:“明日申時三刻,西街餛飩攤加辣不要蔥。”
周師傅天沒亮就蹲在門檻上刻字,聽到腳步聲猛然抬頭,刻刀在梨木上劃出深痕,那劃痕清晰可見。
“莫幹事,我孫子昨夜起高燒說胡話,嚷著不要坐火車......”老人顫抖的手從懷裏掏出個銀鎖片,上麵赫然刻著滿洲鐵路的櫻花標誌,那櫻花標誌在晨光下顯得格外刺眼。
莫遠山把熱騰騰的菜肉餛飩放在字盤上,蒸騰的熱氣模糊了牆上的血漬,那熱氣帶著食物的香氣,讓人感到一絲溫暖。
“蕭隊長在火車站救下三十多個孩子,您家小寶也在其中。”他故意將湯勺碰得叮當響,蓋住隔壁傳來的輕微響動,“現在孩子們在教會醫院學唱《鬆花江上》,比畫年畫還精神。”
老印刷工的手忽然抓住謄寫鋼板,指腹被邊緣劃出血珠也渾然不覺,那血珠在鋼板上顯得格外鮮豔。
他踉蹌著推開堆廢紙的角落,露出藏在磚縫裏的全家福——照片裏穿長衫的兒子,正是在三年前商務印書館大火中護著《四庫全書》抄本喪生的。
“這鋼板紋路......”周師傅突然把鋼板舉到窗前,晨光透過細密的菱形網格,在牆上投射出微縮的《抗戰宣言》,那宣言在牆上閃爍著光芒,仿佛在訴說著抗戰的決心。
莫遠山趁機將特殊蠟紙覆在鋼板上,用蕭雲給的化學鉛筆快速書寫,字跡竟透過網格自動生成仿宋體,那字體工整而又美觀。
暮色漸濃時,手搖印刷機的鑄鐵滾筒開始轉動,那轉動的聲音沉穩而又有力。
周師傅把祖傳的鬆煙墨摻進進口油墨,木活字與現代鉛字在字盤裏交錯排列,那排列整齊而又有序。
當第一張套色宣傳畫飄出時,老工匠突然搶過裁紙刀,在日軍狐狸尾巴處又添了道傷口——暗紅色油墨竟像真血般緩緩暈染,那暈染的效果逼真而又讓人解氣。
“這才對味!”周師傅布滿血絲的眼睛亮得嚇人,他抓起兩把裁紙刀當鼓槌,在空油墨桶上敲出河北梆子的節奏,那節奏歡快而又激昂。
莫遠山跟著節拍踩動印刷機踏板,忽然發現每轉七圈,出紙口就會飄出張帶金粉的宣傳畫,那金粉在燈光下閃爍著光芒,格外耀眼。
此刻小林文化官正在焚香,他麵前宣德爐裏的灰燼突然聚成漢字。
當看到“活字複刻”四字時,金牙在燭火下閃過寒光:“給周老頭送份‘維新政府’的聘書,就說特高課找到了商務印書館火災的新證據。”
子夜時分,印刷坊的油燈在牆上投出奇異的雙影,那雙影搖曳不定,仿佛在訴說著夜的神秘。
莫遠山打包最後捆宣傳品時,發現周師傅偷偷在捆繩上係了串木活字——“抗”“戰”“必”“勝”四個字在月光下泛著梨木特有的溫潤光澤,那光澤柔和而又堅定。
他剛要開口,窗外突然飄來帶著關西腔的叫賣聲:“櫻花糕,滿洲產的櫻花糕嘞!”
周師傅猛然掀開地磚,拽出個鐵盒塞給莫遠山:“這是我兒修訂的《康熙字典》勘誤表,能拆解所有日文漢字。”老人說著突然咳嗽不止,指縫間漏出的血沫在油燈下泛著詭異的靛藍色,“快走水道,蕭隊長在碼頭備了裝年畫的烏篷船。”
五更天,莫遠山蹲在船艙裏清點物資。
當觸碰到那些木活字時,耳邊忽然響起孩童的讀書聲,那讀書聲清脆而又悅耳。
他掀開防水布,發現晨曦中的宣傳畫正在變色——原本的“還我河山”字樣下方,漸漸浮現出去往楊柳鎮的水路暗號圖,那暗號圖神秘而又重要。
船櫓撥開晨霧時,周師傅正在院中熬製漿糊。
他哼著河北梆子調往門框上貼春聯,橫批“萬象更新”的“新”字卻故意倒貼。
當戴禮帽的訪客叩響門環時,老人把熱漿糊潑向牆頭驚飛的麻雀,燙得暗處傳來半聲悶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