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力哥南北雙方打得死去活來。


    達科達人看熱鬧不嫌事兒大,不時在茶館聊得飛起:


    “你看這上帝養的狗,咬起來真是讓人害怕。”


    “看來聖經對他們根本不管用,隻能用來煽風點火,讓他們咬得更狠。”


    “咱們達科達會為什麽不替天行道,收了這幫惡犬?”


    “皇上說了,鄰居內戰是上帝送給達科達的最好福利,讓我們關起門來好好搞建設,別天天在這裏看熱鬧。”


    “說得也是哦……”


    在李傑的指導下,達科達政府沒有閑功夫在那裏吹牛逼,關起門來開始新的布局。


    可達科達陸軍一邊推行改革,一邊完成重建,組建了3支師級規模的野戰部隊,每個師大約有1萬3千人,下轄三個步兵團和一個炮兵團。


    步兵開始擺脫對土著人的依賴,基本上是以太平軍餘部為基礎,先後新建了九江團、池州團、安慶團、寧波團、漳州團。林啟榮、韋俊、葉芸來、黃文金、汪海洋等原本應該死在內戰中的太平軍悍將出任團長。


    炮兵以毆洲白人移民為基礎進行了擴建,先後組建了鳳凰、科克、科隆、埃森、漢堡五個炮兵團。


    騎兵以歸順的土著部落為基礎,組建了6個預備役團,什麽達科達團、卡尤斯團、夏延團、南風團、野馬團、切諾基團。


    體能充沛的黑人也組成了布朗步兵預備役團。


    東部邊境地區相繼成立了北部戰區和東部戰區兩個野戰軍指揮機構,分別以達科達城和鎮江城為中心,負責戰場環境建設。密蘇河沿線鐵路、電報、兵站相繼投入運營,部分軍營還接通了電話線。鎮江船廠也造出了第一艘炮艦,米西河艦隊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建……


    大約有2千多名學員從戰爭學院初級班畢業,走上連排級崗位,其中有近2000名太平軍精銳。這些人大多都是身經百戰的廣西狼兵,個頭不大,作風兇悍,紀律意識又強,比土著兵更適合進行大兵團作戰。


    達科達在龍江省和夏延自治區內的軍營已經悄悄建好,能夠容納3萬人同時進行軍事訓練,什麽步炮協同,騎步協同,騎步炮協同……


    軍區一級開始組建直轄的重炮團、輜重團、騎兵團和野戰醫院。


    至於達科達海軍,嗬嗬,現在已經有了8艘排水量在8000噸以上的新型戰列艦,排水量在4000噸以上的新型巡洋艦已經增加到12艘。


    關鍵是這些主力軍艦都是開平皇帝親自推行矛盾計劃的產物,清一色的鋼甲艦,艦體裝甲已經躍過鐵殼、熟鐵裝甲,躍進到鋼麵裝甲。


    這個數字就是連正在進行轉型建設的大陰帝國海軍也垂涎三尺。


    1862年夏秋,湘軍頭子左宗棠另立山頭,成立楚軍。清廷也封了左宗棠一個江浙巡撫的頭銜,讓他率軍反攻浙江。


    左宗棠打仗還真沒得說,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又把浙江境內的太平軍給攆得雞飛狗跳。


    達科達的船隊好像提前得到消息似的,又跑到浙江和福建沿海撿福利,將窮途末路的侍王李世賢和他手下30萬太平軍及其家眷全給卷到了達科達,再次創造了曆年移民新高。


    1863年年底,大清提前平定江南的太平軍,俘虜了李秀成等10多萬太平軍。


    主掌大清朝政的恭親王鬼子六奕為了表達和達科達合作的誠意,把這些人全部送到了達科達,順便又找達科達要了一批軍火。


    讓人感到意外的是,鬼子六還送來了從僧格林沁老家俘虜的一萬多蒙古人。


    原來,為了鎮壓內地的叛亂,大清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從蒙古部落抽調一批又一批善於騎射的牧民,送上前線,最終引起了連鎖反應——蒙古人也造反了!


    對於大清來說,這些人都是麻煩,對於達科達來說,這都是不可多得的人力資源,甚至是人才。


    達科達陸軍終於利用善於騎馬的蒙古人建立了一個現代化騎兵團:科爾沁騎兵團,裝備的都是最先進的毛瑟騎槍。


    好馬配好鞍,裕大總督的孫子誌潤剛好從鋪路石學習騎兵歸來,自然成為這個現代騎兵團的首任團長。


    有了太平軍餘部,達科達立即向你家那個瓜增派了整整10萬勞工和大批工程機械,加快了你家那個瓜運河的開挖速度。


    相對普那馬運河路線來說,你家那個瓜運河路線雖然要長得多,但是工程技術難度要小得多,隻要有足夠的人手,推進的速度非常快。


    達科達政府計劃,在1864年年底之前完成運河通航。


    屆時,達科達海軍可以從太平洋經過運河迅速進入大西洋,以最短的時間到達麥力哥富庶的東北部沿海地區,想放鞭炮就放鞭炮,想扔摔炮就扔摔炮,嚇死那幫自封的上帝先民……


    麥力哥合眾國和聯盟國還在互相傷害,但是雙方都打得精疲力盡,血流成河。


    由於達科達在背後挖了二十多年的牆角,麥力哥爆發內戰時南北雙方總人口比曆史上少了整整五百萬人,隻有兩千八百萬人。


    這樣的人口基數隻能承受大約三十萬人的正規軍。


    隨著仗越打越大,雙方的正規軍大部分毀於內戰,更多的民兵投入戰場,雙方參戰民兵都始終保持在40萬人以上。


    到了最後,戰鬥慢慢變成一堆菜雞式的互啄。戰死的沒有病死的多,死在前線的沒有死在俘虜營的多。


    也有一些麥力哥精英仿佛聽到了它們的鄰居在竊笑,仿佛看到了鄰居在舉起複仇之劍。


    一些心虛的家夥開始在反思,這樣的內戰是否值得,開始尋找更好的解決辦法,防止給達科達以可乘之機。


    但是他們不明白,麥力哥現在的狀況已經糟透了,為什麽達科達還不背刺麥力哥?達科達真的像他們學習的儒家經典那樣,要以德報怨,以德服人?


    他們分析來分析去,最後得出一個大致的結論:也許是達科達還沒有做好準備,至少要等到你家那個瓜運河通航之後才會對麥力哥采取行動。


    為了迷惑對手,達科達還在放煙霧彈,專門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生態部。這個政府部門的主要任務就是在米西河西邊的大平原地區種樹。


    剛好從杭州撤退到達科達的清軍中有一個叫林福祥的小頭目,曾經是廣州三元裏的抗陰英雄。


    林福祥是主張要求到達科達的,雖說年齡大了點,還有一個激動的心,一雙勤勞的手,一直嚷嚷著要為達科達貢獻餘熱。


    達科達政府就賞給他一個生態部長的頭銜,讓他帶著一幫移民去種樹。


    麥力哥也多次派人到米西河以西地區偵查過,發現達科達現在真的是在忙著種樹。


    達科達東部地區的鐵路網、公路網兩邊,總是成千上萬的種樹人,每天揮汗如雨,天天在那裏吭哧吭哧挖坑。


    鐵路網、公路網兩邊的樹種好了,還要在野牛遷徙通道兩邊種樹。通道兩邊的樹種好了,還在在規劃的縣域分界線兩邊種樹……


    工地上到處是紅旗招展,上麵寫著標語:


    “行萬裏路,種萬裏樹。”


    “十年種樹,百年樹人。”


    “要想富,後生孩子先種樹……”


    工地附近到處都是臨時搭建的粥棚,好像是專門為了安排從大清國內來的難民。


    也有人還在那裏一邊挖坑,一邊發牢騷:“達科達政府的總理李約翰,真是約等於一個二百五,竟然撥付了整整一千萬元專項資金,讓我們天天去種樹!”


    麥力哥的政治精英們看到達科達這副德性,不由放心了些,慫恿前線將領繼續死磕,往死裏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被海盜打劫了,最後成了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被海盜打劫了,最後成了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