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7年11月,李傑的5年總統任期快要屆滿了,達科達政府宣布正式實行總統選舉。


    到了年底,盡管李傑力薦聖馬丁為總統,盡管去年李傑被嘲笑用黃金換石頭,拉低了智商,他仍然毫無懸念的當選達科達合眾國第二屆總統。聖馬丁當選為副總統。


    達科達合眾國終於有了像樣的政府機構。


    但是李傑高興不起來,按照抄襲麥力哥的憲法,他再擔任最後一次總統就得下台了,而這個新生國家的未來發展還有好多不確定性。


    按照他內心的想法,他其實想讓聖馬丁擔任一屆總統,自己擔任總理,仍然主掌這個國家的航向。


    等聖馬丁結束總統任期後,許多國內、國外矛盾充分暴露後,自己再任一屆總統,幫助把這些矛盾一一消除,這樣國家會更加穩固一些。


    可是事與願違,達科達合眾國的公民對他的崇拜達到無以複加的程度。占人口絕對優勢的華人百分百地支持他,占人口第二多的印第安人支持他,占白人半壁江山的昔班尼人也支持他。


    他隻好在人事布局上下了一番苦心。


    柯林頓被任命政府總理兼外交部長,湯鵬為政府副總理,布朗為貿易部長,龔橙為外交次長,李約翰為貿易次長,姚瑩被任命為戰爭部長,黃飛鴻為戰爭次長,另一個布朗牧師擔任教育部長,年僅20歲的光照擔任教育次長……


    這實際是一個次長內閣。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總統這在有意識地培養少壯派,培養國家未來的接班人。


    至於魏源、張際亮、何慶元、羅納爾多、布魯斯、馬布裏、劉易斯、一餅,年紀已經有些大了,或者思想和知識都跟不上形勢。


    李傑打算把他們放在省長、市長或駐外使節的位置上再幹幾年,就讓他們養老去的。


    1847年底,由於達科達政府的暗中支持,麥力哥雖然占領了麥西哥的都城,但無法取得決定性勝利。


    兩墨戰爭仍然處於膠著狀態,麥力哥根本無法從戰爭泥潭中抽身,更別提收拾達科達。


    為了將戰爭進行下去,麥力哥政府前後發行了超過1億麥元的國債,超過原計劃的百分之五十。麥力哥陸軍人員損失也超過2萬,占作戰部隊的三分之一。


    李傑本來不想支持腐敗不堪的麥西哥政府,但又見不得麥力哥人的牛逼哄哄。


    他不光賣給麥西哥步槍和手槍,還暗地裏以鋪路石克虜伯貿易公司的名義,賣給麥西哥一些即將過時的滑膛炮。


    這些大炮都是李傑用20萬麥元和克虜伯打包換來的,比麥力哥現在笨重老舊的青銅大炮要先進得多。


    麥西哥現在也是打得山窮水盡,無力再從達科達這裏購買武器,窮得連褲子都沒得穿了,隻好拿土地換武器。


    最終,李傑拿到了整個紅河也就科羅拉河流域的幾乎整個大大家州地區,包括後世的加州和亞利州。


    李傑暫時沒有時間打理這些窮鄉僻壤,隻是把岩石山按照華夏的習慣改稱太行山,設立了一個大大的太行山生態保護區。


    劉易斯帶了一千戶人家和一個連的民兵住在那裏,就算是達科達的正式領土了。


    1848年底,麥力哥緊急追加的3000萬麥元預算又打完了,再打下去,就得拿褲衩當軍旗了,士兵們已經沒有了前進的動力。


    麥西哥雖然將麥力哥軍隊逐出了都城,但是海岸線長期被麥力哥海軍封鎖得死死的,後方又有些地方軍閥造反。


    兩家都打不動了。


    在達科達和陰國的共同調停之下,二麥簽訂了停戰協議。


    麥西哥表示尊重得個薩斯的決定,麥力哥從麥西哥撤軍,並吐出已經吃下去的新麥西哥地區。


    這時大家才發現,達科達才是這場戰爭的最大贏家,從麥西哥那裏得到幾乎整個科羅拉河流域,向東也不知不覺地擴張到密蘇河下遊——那裏可是發爛西當初賣給麥力哥的露易斯安那的一部分!


    就連一向看不起達科達的陰國人也對達科達嫉妒萬分,眼睛越來越紅。


    在李傑的帶領下,達科達合眾國又鑽了麥力哥的一個空子。


    但是,麥力哥精英階層眼睛開始冒火,他們都記下了李傑,這個讓他們恨之入骨的黃種人的名字。


    此後,無論它的總統和國務卿如何走馬燈,都把李傑和他的達科達政府當成首要敵人。


    二麥戰爭結束後,陰國政府獲悉了又一個爆炸性的消息:


    李傑在巨鼠洲采的不是石頭,而是全世界品位最高的鐵礦石,鐵的含量高達百分之七十,三斤礦石都能煉兩斤鐵,還省煤。


    陰國人的眼睛紅得更厲害了。


    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驅使下,在強大的國力支撐下,陰國人勇敢地耍起流氓手段,以正式承認達科達合眾國為條件,要求和華西礦業公司合作。


    他們還禮貌地說,要以100萬陰鎊的慷慨價格,收購這些礦山六成的股份。


    達科達裝模作樣又是派大使抗議,又是派總理交涉,最後還是全部從了。


    外交就是基於國力的交易,基於實力的妥協。


    達科達能以這種方式獲得陰國老牌海盜的承認已經算是不錯的結果了。


    不過,達科達經過這幾年在巨鼠洲的投機,去掉本金和陰國王室的分成後,淨賺了400萬陰鎊的轉讓費不說,還挖走了價值1千萬陰鎊的金子,增加了將近一百萬噸的鐵礦石和近百萬噸煤的戰略儲備。


    不少達科達人因為投資巨鼠洲,迅速成為百萬富翁。


    李傑實際上是以經濟手段打劫了大陰帝國,達科達還是大贏家。


    有了這些財力、物力,達科達再也不怕麥力哥或者陰國的長期封鎖了。


    1848年底,達科達已經和毆洲的盧森堡、鋪路石等國合作,在南澳城和天使城各建了一座現代化的煉鋼廠,計劃三年後鋼鐵年總產量達到30萬噸。


    達科達還和鋪路石、發爛西合作,在鵬城建了一座蒸汽機廠,在南澳和鳳凰城各建一座現代化造船廠。


    克虜伯為了專心製造大炮,這時也將其製造火車輪轂的專利出讓給了達科達。


    達科達終於有了自己的工業製造體係,甚至可以製造大炮,組裝火車和輪船了。


    為了突破陰國對煤炭和鐵礦資源的壟斷,李傑又和喝得蘭打得火熱,派半個喝得蘭人布朗主動出訪南洋,與荷屬東印度公司還有華人在南洋建立的那個蘭芳國簽訂了合作協議,在南洋建了一個煤礦和一個鐵礦。


    喝得蘭實力比不上陰國,和達科達合作還算比較守規矩,隻要了這些礦廠三成的股份。蘭芳國要了二成,達科達占了五成。


    世界上煤礦和鐵礦很多,陰國不可能長期關注達科達的采礦行動。


    華西礦業公司趁人不注意,又在巨鼠洲西部發現了一個金礦;還悄悄進入南非,從喝得蘭人和當地人那裏又買了一塊地,成立了一個非洲分公司。


    不知不覺間,達科達已經控製了世界許多珍貴的礦產,海外礦工急劇膨脹到15萬人,其中好多是在本土揭不開鍋的埃蘭人和鋪路石人。


    這幫白人膀大腰圓,非常適合在工地上操持各種鐵器和機器。


    用傑克的話說,他們是一支隊伍穩定、素質過硬、作風優良、成績突出的洋長工,也叫洋白勞。


    為了表揚他們的成績,達科達規定,隻要在海外的華西礦業公司幹滿5年,就可以自動取得達科達的國籍,登記為達科達公民。


    毆洲糧食危機最終從埃蘭蔓延到毆洲大陸,推動了新一輪向北麥的移民潮。


    欣欣向榮的達科達這時無疑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穩住了災情最嚴重的埃蘭島,接著是毆洲大陸,成為移民最好的選擇,也讓麥力哥的移民數量打了不下五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被海盜打劫了,最後成了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被海盜打劫了,最後成了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