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鎮海城內兩江總督行轅小花園裏,燈火通明。


    鎮海城是當年明朝為了防備倭寇建的一座城池,寓意鎮守海疆。


    兩江總督裕謙被皇帝派到這裏指導軍務之後,就把總督行轅設在鎮海城,防止陰夷來犯。


    裕謙望著眼前的李傑,簡直不敢相信,魏源口中的海外異士李傑在浙江軍情最危急的時候真的來了。


    此時的李傑十分精瘦,或者說又黑又瘦,但是又十分精神,像一頭秦瓊的馬,膘都在裏頭。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李傑在腦瓜子後麵蓄起了一條假辮子,因為造假功夫不過關,一會兒就鬆鬆垮垮,掉了下來。


    裕謙沒有計較,親自為李傑斟上滿滿一杯酒:“李義士不遠萬裏救國,老朽敬你一杯。”


    李傑恭敬答道:“大人言重了。大人雖出身蒙古,也是軒轅後裔,對華夏忠心義膽。李傑實在不忍心故土淪為焦土。”


    雙方惺惺相惜,很快一飲而盡。


    裕謙放下酒杯,問道:“先生曾言鎮海必失,清軍必敗,我必自殺,現在又何必冒險相救呢?”


    李傑苦笑:“也許是想盡一份炎黃子孫的心意吧,隻是草民能力有限,這次迴來隻帶了一萬石糧食、六十支洋槍和三門舊炮,希望大人不要嫌棄。”


    李傑現在真是很尷尬,重生迴到一百多年前,除了一些超越前人的雷人預言,什麽拿手的東西都沒帶來。


    這是什麽破事啊!還不如到街上扮個真正的神棍,騙點錢來得實際……


    裕謙很快又為李傑斟上第二杯酒:“唉,你們漢人說得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老夫這就上表為義士請功,爭取個功名,你也好迴國效力。”


    李傑很敬佩裕謙,但一看對方還在走招安的老路,明顯和自己的思維不在一個頻道上,連忙答道:“總督大人,還是算了吧。我還是那句話,落後必然挨打,此戰鎮海必失,清軍必敗。隻是希望大人好自珍重,好鋼用到刀刃上,不要自輕。”


    裕謙正色道:“我乃朝廷封疆大吏,自然守土有責,與鎮海共存亡。”


    李傑心裏叫苦:“這可遇到一頭蒙古倔驢了。”


    他也不好強求,隻好換了一個話題:“大人,實不相瞞,我來還有一事相求。”


    裕謙豪爽地答道:“明人不說暗話,但說無妨。”


    李傑於是說道:“此戰之後,大清將有更多的人睜眼看世界,五口通商勢不可擋。我想和大人做一筆交易,如果我能幫助守住鎮海城南北任何一山,請允許我在上海、寧波、杭州等地設立代辦處,長期招引國內百姓到海外經營。”


    李傑上次在兄弟們麵前吹了個牛,說是五年內要從大清移民百萬到金山。事後冷靜下來後,連他自己想想都不大可能,但事到如今,他沒有條件也得努力創造條件。萬一大清想通了呢?


    裕謙很是不解:“李義士,你既是大清子民,為何不迴國效力?”


    李傑見對方三句不離招安,心裏慢慢有些失望,隻好推脫道:“還是算了吧,我聽說皇帝還要緝拿我哩。”


    裕謙寬慰道:“我已經向皇上說明情況,如果皇上一意孤行,我會以死相諫。”


    李傑又說道:“聽說朝裏的軍機王鼎大人為林總督的事情,以死相諫,最後還是白死了。何況我本不是大清子民,隻是炎黃子孫而已。”


    聽對方提到王鼎,裕謙頓時像全身被抽空了力氣。


    李傑提到的王鼎可是清廷軍機大臣、皇帝身邊紅人,為了勸皇帝收迴發配林總督充軍伊犁的成命,來了個壯烈的屍諫,結果還是白死了。大清朝堂稍稍有些良知的人都為之心寒。


    過了半晌,裕謙隻好說道:“你……唉,還是算了,大敵當前,咱們還是一致對敵吧。不知義士對破敵有何高見?”


    裕謙雖然保守、雖然頑固,但也並非頑固到底,終於想到了大敵當前這個共同的目標。


    李傑敬了對方一杯,繼續苦笑:“如果大人早一個月將定海城的六千將士調迴寧波城周圍,步步誘敵深入,也許還能多堅持半個月。可惜了這六千將士!”


    他這是在委婉批評對方盲目死打硬拚,不講戰略戰術。


    裕謙不以為然:“有何可惜!你自己也說過,苟利國家生死以,豈以福禍避趨之。戰死沙場是軍人的榮譽。”


    李傑心中不由一聲哀歎,雙方始終有認識上的代溝!


    他隻好再次換了個話題:“好吧,我言盡於此,隻請大人送我十名心腹護衛,我教他們射擊之法,關鍵時也能保全大人性命。”


    裕謙還是不以為然:“不必了,義士既然窺破天機,我不自殺,恐怕有違天時。”


    由於思維不同步,李傑發現自己簡直沒法和對方溝通,迴國參戰的滿腔熱情迅速降了好幾十度。


    臨別之時,他隻好向裕謙表態:“總督大人,我隻有三十人馬,就助你殺陰兵三百吧,明天請派人帶我去查看地形。”


    此後連續數天,李傑在裕謙的親自陪同下,對鎮海城周圍的主要防禦工事進行了認真檢查。


    鎮海城隻是一座縣城,原為明代防禦倭寇所建,是寧波府的門戶。


    在其下遊不遠處,又有招寶山和金雞山兩個製高點夾岸對峙,作為鎮海縣城的門戶。兩座山下也築有炮台,可以威脅過往艦隻。清軍以兩山為基地,各派有重兵防守。如果從地形和地勢上看,倒也沒有什麽大問題。


    李傑又看了看清軍的大炮,都是生鐵鑄就,因為害怕炸膛,外麵多加了好幾道鐵箍,顯得十分笨拙。


    他不由搖了搖頭。


    這些大炮射程不過一裏左右,還不如明朝仿造的紅夷大炮射的遠,在陰軍艦炮麵前,頂多算是大號的鞭炮,根本打不到陰艦。


    如果此時有二十門克虜伯大炮,也許曆史可以重寫。但是李傑現在隻能企望進行局部的改寫。


    10月8日,李傑發現,自己前後送來的六門螺絲青銅炮都被放到北岸招寶山腳下的威遠炮台,不由大吃一驚,連忙讓人撤走。


    招寶山守將、浙江提督餘步雲質疑道:“李義士,這大炮放在這裏,正好痛擊敵艦,放到別處,是何用意?”


    李傑答道:“餘將軍,這隻是對付步兵的小炮,射程不過一裏,根本打不到敵艦,即使打到了敵艦,也隻是撓癢癢,不如放到山後,專門對付登陸的陰夷步兵,也許還能多殺幾個人。”


    正在這時,有兩艘陰國小船快速抵近招寶山和金雞山炮兵陣地,餘步雲當即下令開炮。


    李傑連忙說道:“不能開炮。這是陰國人在偵查我們的炮兵位置,故意引誘我們開炮。”


    餘步雲不勝其煩,直接對裕謙說道:“大人,我懷疑此人是陰夷的奸細。”


    裕謙道:“餘軍門多慮了。此前李義士已經多次助我軍糧器械。大家還是相忍為國,招寶山的防務就請餘軍門多操心了。”


    大清的軍事指揮體製很複雜。


    浙江提督是浙江一省最高軍事主官,主管全省軍務。裕謙是兩江總督,本來管不著浙江,隻是被皇帝拉來當差,臨時指導沿海軍務的。


    大清官場的話術也很複雜。主管和指導之間有好多彎彎繞。裕謙雖然官大一級,也是外來的和尚,不好駁地頭蛇餘步雲的麵子,隻能在二人中間和稀泥。


    李傑見狀,建議道:“裕大人,既然如此,我還是帶領我的人馬去守對麵的金雞山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被海盜打劫了,最後成了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獴在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獴在天並收藏被海盜打劫了,最後成了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