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狗屎用對地方都是財富
被海盜打劫了,最後成了皇帝 作者:飛獴在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很快到了1843年2月份。
過完春節後,李傑開始對魏源帶來的一幫怪胎或者是特殊人才進行安排。
魏源年齡最長,實際上沒有任何基層或者機關工作經驗,但是非常願意睜眼看世界,李傑安排他去抄作業,專門抄襲鄰居麥力哥,整了個立法機構:國會。
從此達科達各方勢力中那些年紀大的、又不想退休的老人們有了一個和藹可親的帶頭大哥,每天在這個國會裏喝喝免費茶水,指點江山。
翰林何慶元是個奇葩,在清廷當禦用文人當久了,對四平八穩的衙門生活極為厭惡,主動要求去了黃金堡,主要負責整個香河地區,主要發展傳統農業。
李傑也隻好由著他了,隻當多了一個憤青縣令。
德峻在大清冷板凳已經坐習慣了,現在對仕途心灰意冷,不想當官,隻想當個私塾的教書先生。
鵬城哪有私塾?李傑於是專門給他建了一個學校,讓他給一千個人教書。
後來,李傑看他北方官話講得很溜,又讓他以陰文字母為基礎,整一套漢語拚音來。
曾經當過戶部郎中的湯鵬在“京城四少華”算是管理經驗最多的一個,也是最為狂傲的一個,被留在了鵬城。
李傑和他交流過幾次後,感覺這人肚子裏貨還是不少的,準備讓他接手鐵拐李管理達科達政府財政,兼管最核心的中央區民政。
李傑沒事就把湯鵬收拾一頓,打算把這個狂徒收拾成具有達科達體製特色的接班人。
在李傑眼裏,達科達沒有閑人,狗屎用對地方都是財富。
出人意料的是,真正能夠睜眼看世界的龔橙被攆迴了國內。
龔橙他老爺子龔自珍隻是別拘一格、狂傲不羈,龔橙卻是放蕩不羈到了登峰造極,目無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等五倫之理,以致於年紀輕輕就有了“五不先生”的名號。
這家夥年紀也就是二十四、五吧,博古通今,學貫中西,一口陰語都是標準的輪蹲腔,比麥力哥那些文盲講的陰語好聽多了。李傑讓他抄鄰居的作業,他一夜就抄出一部具有達科達特色的憲法來!
這樣的人才自然有目空一切、不和任何人同流合汙的資本和能力,包括他那老想幻想當大官的親爹。
龔橙跟著魏源到了達科達原本是想白嫖一趟,來個免費的出國旅遊。當他聽到李傑親熱地稱他為“五不先生”時,並沒有感覺到其中輕視調侃的味道,反而感覺找到了知音。
到達科達不到兩個月,他便被這裏日新月異的氣象所吸引,被李傑這個海盜頭子不斷被打劫、最終成功建國的故事所折服,更被李傑別拘一格用人才的魄力所歎服。
光是李傑送了他一頂“達科達合眾國憲法奠基人”的高帽子,就讓他心甘情願地去跑腿,而且比誰都快。
盡管他有時候還會唧唧歪歪,陰陽怪氣,但是沒有人天生就是叛逆,也沒有人願意當一輩子叛逆。隻要有合適的人在合適的時機遞過來橄欖枝,再恃才傲物的人也會懂得珍惜。
按照傑李的吩咐,他的主要任務是去接姚瑩和張際亮,順便找到善於格物致知等現代科學的李善蘭、華衡芳、徐壽、鄭複光等科學怪才。
他不由像以前的柯林頓等洋長工一樣在心裏嘀咕,這個海盜頭子好像比他大不了兩歲,怎麽知道那麽多天下奇才異士?
三個月後,姚瑩對大清皇帝還有最後一絲幻想,不願意出洋。龔橙隻好將那個為了救他快要病死的張際亮,以及李大總統碎碎念的那幾個科學人才先拉迴了金山。
華夏第一富豪伍崇曜的弟弟伍崇曄也代表伍崇曜隨龔橙一行來金山,專門考察投資鐵路建設。
布朗從麥力哥請的一批工程師也到了金山,達科達建設開始進入快車道。
各類人才越來越多,李傑不想擴張了,他今年隻想把中央區、香河區和金山灣區連成一片,最終成為一個金山大灣區。
苟勝利和小羅納爾多原先拉起來的幾支建築隊搖身一變,順利升級成建築公司。
伍崇曄和達科達合作,各先期投資200萬元,拉起了一個鐵路公司的架子。
金山大地震還有好十年才發生,鵬城和鳳凰城已經等不及了,要蓋幾幢鋼混結構的大樓,防震的那種。
從鵬城到鳳凰城的鐵路線開始勘測,沿途要經過的北金水河、西金水河上也規劃了一係列鐵橋。
本應這個時候應該病死的張際亮受達科達新氣象的感染,再加上在達科達受到精心的治療,病情迅速好轉起來。
李傑隨後給了他一個農業部長的頭銜,讓他迅速滿血複活,開啟了人生第二春。
在麥力哥不死不活的柯爾特親自到了朝氣蓬勃的鵬城,李傑不僅免費送給他兩千畝地建設新的步槍生產線,還送給他一匹黃金打造的小馬,剛好與柯爾特陰文意思相契合。
簡直是太有心了!
柯爾特激動之餘,向李傑保證兩個月之內就能投產,到年底的時候把步槍產量從月產50支提高到200支。明年再幫他建一條手槍生產線。
這樣李傑就不用再漂洋過海到處求爺爺、告奶奶買槍了,還可以當個不大不小的軍火販子,做些軍火生意,賺些小錢花花。
由於水泥經過幾個月的漂洋過海,受潮之後效能大打折扣,李傑幹脆建了一個水泥廠,地址就選在金山灣最南端的聖何塞。
這是被昔班尼人拋棄的一個小鎮,後來和華人交換後,被李傑主要用來安置部分蘇族土著人。附近的山上雖然沒有黃金,但是有非常適合製造水泥的石灰石。
有了自己的水泥,金山灣的房屋和碼頭馬上要升級換代,炮台還要加固。
水泥廠建好之後,產能迅速從最初的日產10噸到年底的日產100噸,周圍的居民也從一家四口迅速變成1千餘戶5千餘人,聖何塞也改稱白石鎮,成了一個以華人和土著人為主的小城鎮。
一個國家的雛形正在加速成長。
過完春節後,李傑開始對魏源帶來的一幫怪胎或者是特殊人才進行安排。
魏源年齡最長,實際上沒有任何基層或者機關工作經驗,但是非常願意睜眼看世界,李傑安排他去抄作業,專門抄襲鄰居麥力哥,整了個立法機構:國會。
從此達科達各方勢力中那些年紀大的、又不想退休的老人們有了一個和藹可親的帶頭大哥,每天在這個國會裏喝喝免費茶水,指點江山。
翰林何慶元是個奇葩,在清廷當禦用文人當久了,對四平八穩的衙門生活極為厭惡,主動要求去了黃金堡,主要負責整個香河地區,主要發展傳統農業。
李傑也隻好由著他了,隻當多了一個憤青縣令。
德峻在大清冷板凳已經坐習慣了,現在對仕途心灰意冷,不想當官,隻想當個私塾的教書先生。
鵬城哪有私塾?李傑於是專門給他建了一個學校,讓他給一千個人教書。
後來,李傑看他北方官話講得很溜,又讓他以陰文字母為基礎,整一套漢語拚音來。
曾經當過戶部郎中的湯鵬在“京城四少華”算是管理經驗最多的一個,也是最為狂傲的一個,被留在了鵬城。
李傑和他交流過幾次後,感覺這人肚子裏貨還是不少的,準備讓他接手鐵拐李管理達科達政府財政,兼管最核心的中央區民政。
李傑沒事就把湯鵬收拾一頓,打算把這個狂徒收拾成具有達科達體製特色的接班人。
在李傑眼裏,達科達沒有閑人,狗屎用對地方都是財富。
出人意料的是,真正能夠睜眼看世界的龔橙被攆迴了國內。
龔橙他老爺子龔自珍隻是別拘一格、狂傲不羈,龔橙卻是放蕩不羈到了登峰造極,目無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等五倫之理,以致於年紀輕輕就有了“五不先生”的名號。
這家夥年紀也就是二十四、五吧,博古通今,學貫中西,一口陰語都是標準的輪蹲腔,比麥力哥那些文盲講的陰語好聽多了。李傑讓他抄鄰居的作業,他一夜就抄出一部具有達科達特色的憲法來!
這樣的人才自然有目空一切、不和任何人同流合汙的資本和能力,包括他那老想幻想當大官的親爹。
龔橙跟著魏源到了達科達原本是想白嫖一趟,來個免費的出國旅遊。當他聽到李傑親熱地稱他為“五不先生”時,並沒有感覺到其中輕視調侃的味道,反而感覺找到了知音。
到達科達不到兩個月,他便被這裏日新月異的氣象所吸引,被李傑這個海盜頭子不斷被打劫、最終成功建國的故事所折服,更被李傑別拘一格用人才的魄力所歎服。
光是李傑送了他一頂“達科達合眾國憲法奠基人”的高帽子,就讓他心甘情願地去跑腿,而且比誰都快。
盡管他有時候還會唧唧歪歪,陰陽怪氣,但是沒有人天生就是叛逆,也沒有人願意當一輩子叛逆。隻要有合適的人在合適的時機遞過來橄欖枝,再恃才傲物的人也會懂得珍惜。
按照傑李的吩咐,他的主要任務是去接姚瑩和張際亮,順便找到善於格物致知等現代科學的李善蘭、華衡芳、徐壽、鄭複光等科學怪才。
他不由像以前的柯林頓等洋長工一樣在心裏嘀咕,這個海盜頭子好像比他大不了兩歲,怎麽知道那麽多天下奇才異士?
三個月後,姚瑩對大清皇帝還有最後一絲幻想,不願意出洋。龔橙隻好將那個為了救他快要病死的張際亮,以及李大總統碎碎念的那幾個科學人才先拉迴了金山。
華夏第一富豪伍崇曜的弟弟伍崇曄也代表伍崇曜隨龔橙一行來金山,專門考察投資鐵路建設。
布朗從麥力哥請的一批工程師也到了金山,達科達建設開始進入快車道。
各類人才越來越多,李傑不想擴張了,他今年隻想把中央區、香河區和金山灣區連成一片,最終成為一個金山大灣區。
苟勝利和小羅納爾多原先拉起來的幾支建築隊搖身一變,順利升級成建築公司。
伍崇曄和達科達合作,各先期投資200萬元,拉起了一個鐵路公司的架子。
金山大地震還有好十年才發生,鵬城和鳳凰城已經等不及了,要蓋幾幢鋼混結構的大樓,防震的那種。
從鵬城到鳳凰城的鐵路線開始勘測,沿途要經過的北金水河、西金水河上也規劃了一係列鐵橋。
本應這個時候應該病死的張際亮受達科達新氣象的感染,再加上在達科達受到精心的治療,病情迅速好轉起來。
李傑隨後給了他一個農業部長的頭銜,讓他迅速滿血複活,開啟了人生第二春。
在麥力哥不死不活的柯爾特親自到了朝氣蓬勃的鵬城,李傑不僅免費送給他兩千畝地建設新的步槍生產線,還送給他一匹黃金打造的小馬,剛好與柯爾特陰文意思相契合。
簡直是太有心了!
柯爾特激動之餘,向李傑保證兩個月之內就能投產,到年底的時候把步槍產量從月產50支提高到200支。明年再幫他建一條手槍生產線。
這樣李傑就不用再漂洋過海到處求爺爺、告奶奶買槍了,還可以當個不大不小的軍火販子,做些軍火生意,賺些小錢花花。
由於水泥經過幾個月的漂洋過海,受潮之後效能大打折扣,李傑幹脆建了一個水泥廠,地址就選在金山灣最南端的聖何塞。
這是被昔班尼人拋棄的一個小鎮,後來和華人交換後,被李傑主要用來安置部分蘇族土著人。附近的山上雖然沒有黃金,但是有非常適合製造水泥的石灰石。
有了自己的水泥,金山灣的房屋和碼頭馬上要升級換代,炮台還要加固。
水泥廠建好之後,產能迅速從最初的日產10噸到年底的日產100噸,周圍的居民也從一家四口迅速變成1千餘戶5千餘人,聖何塞也改稱白石鎮,成了一個以華人和土著人為主的小城鎮。
一個國家的雛形正在加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