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改革進入關鍵階段,省紀委的調查已經觸及部分地市財政官員,一股無形的壓力在官場彌漫。而與此同時,顧晨的仕途也迎來了新的挑戰——中央財政部要求省裏提交一份更詳細的財政改革評估報告,這意味著,改革成敗的關鍵,已被推向更高層次的決策平台。
顧晨清楚,這不僅是一次對改革成效的審查,更是一次政治上的較量。如果中央支持他的方案,那麽改革將勢不可擋,他的仕途也將更進一步;反之,如果中央認為改革步伐過快,要求調整,那些地方勢力和反對者定會趁機反撲,甚至將矛頭指向他本人。
此刻,顧晨已經走到了改革的分水嶺,而他的對手,也在暗中集結力量。
---
徐同光的反擊
就在財政改革評估報告撰寫的關鍵時刻,顧晨收到了一條來自財政廳內部的消息——徐同光已經從“休養”狀態中恢複,重新迴到財政廳工作。
這個消息讓王煒立刻警覺起來:“顧廳長,徐同光之前突然‘休養’,現在又突然迴來,恐怕是已經找到了新的政治靠山。”
顧晨沉思片刻,緩緩說道:“看來,他並沒有打算放棄。”
王煒冷笑道:“他迴來第一天,就召集了幾位廳裏的中層幹部,開了一個‘工作交流會’。有幾個之前對改革持觀望態度的幹部,似乎已經開始傾向於他的立場。”
顧晨目光微微一凝,徐同光果然沒有閑著。他之前“暫時休養”,很可能是為了避開風頭,同時尋找更有力的支持,現在重新迴歸,顯然已經做好了新一輪的反擊準備。
“盯緊他。”顧晨語氣平靜,卻透著一絲堅定,“看看他下一步怎麽出牌。”
---
省政府會議上的交鋒
幾天後,省政府召開了一次重要的經濟會議,主題是討論財政改革的進展情況。會議由省長杜永年主持,財政廳、發改委、審計廳等多個重要部門負責人均有出席。
會議剛開始,顧晨按照既定流程,詳細匯報了財政改革的試點成果,並提出了下一步的推進計劃。他的報告數據翔實,邏輯嚴密,尤其是在財政資金監管和績效考核機製上的創新思路,引起了不少領導的共鳴。
然而,就在顧晨匯報完畢後,徐同光突然發言。
“省長,我認為,財政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但在執行過程中,可能過於強調財政監管,而忽略了地方政府的實際困難。”徐同光語氣平靜,卻暗藏鋒芒,“目前,很多地市財政部門反映,新評估機製雖然有助於提高資金透明度,但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資金審批流程變得更複雜,導致一些地方經濟項目推進緩慢,甚至出現資金使用效率下降的情況。”
他頓了頓,看向杜永年:“我建議,在推進改革的同時,給予地方政府更多的靈活性,否則,過度監管可能會影響經濟發展的速度。”
這番話,看似中肯,但實際上卻是在質疑顧晨的改革方案,試圖在省政府層麵製造對改革的不滿情緒。
會議室內,部分地市的官員開始點頭附和,顯然,徐同光的觀點已經在一些地方官員中產生了影響。
顧晨微微一笑,並未急於反駁,而是平靜地說道:“徐廳長的擔憂,我非常理解。但財政資金的透明化和高效使用,本就是改革的核心目標。如果說資金監管導致地方經濟項目推進緩慢,那更需要反思的是,這些項目是否真的合理?是否存在資金沉澱和低效配置的情況?”
他目光掃過在座的官員,繼續說道:“事實上,根據我們對試點城市的數據分析,財政評估機製的確讓部分不合理的資金申請被駁迴,但同時,也讓真正有價值的基礎設施項目、民生工程獲得了更多支持。對於部分地方政府反映的‘資金使用效率下降’問題,我們正在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但這絕不意味著要削弱監管。”
杜永年聽完,點了點頭:“顧廳長的意思是,改革方向不能動搖,但執行方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顧晨果斷地迴答:“正是如此,財政改革是一項係統工程,必須在監督和效率之間找到平衡。但我始終認為,財政資金必須用在刀刃上,而不是成為某些不透明操作的工具。”
杜永年沉思片刻,緩緩說道:“這個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但改革方向,不能走迴頭路。”
這一結論,基本上否定了徐同光試圖削弱監管的企圖。
徐同光臉色微微一變,但沒有再說什麽,他知道,今天的交鋒,他又輸了。
---
省委的進一步決策
會議結束後,顧晨收到了一個意外的消息——省委書記趙鴻儒要求他盡快提交一份更詳細的財政改革執行方案,並強調要在改革過程中,加強對財政資金流向的監督,特別是要對部分關鍵行業的財政補貼進行審查。
這無疑是一個重要信號——省委層麵不僅支持改革,甚至有可能要在財政係統內進行更深入的反腐調查。
與此同時,一條更加隱秘的消息傳來——省紀委正在密切關注財政廳內部的一些資金流向問題,甚至可能會對部分官員展開調查。
這讓顧晨意識到,真正的較量,或許才剛剛開始。
---
風暴前夜
迴到辦公室後,顧晨站在窗前,望著遠處的城市夜景,心中思索著接下來的策略。
他知道,財政改革已經不僅僅是經濟層麵的調整,而是觸及到了更深層次的權力格局。徐同光的背後,或許還有更高層次的勢力在運作,而自己如果要徹底推動改革,就必須未雨綢繆,提前布局。
這不僅僅是一次財政改革的戰役,更是一場關於權力、利益、政治平衡的博弈。
而在這場博弈中,他必須步步為營,才能最終走向勝利。
顧晨清楚,這不僅是一次對改革成效的審查,更是一次政治上的較量。如果中央支持他的方案,那麽改革將勢不可擋,他的仕途也將更進一步;反之,如果中央認為改革步伐過快,要求調整,那些地方勢力和反對者定會趁機反撲,甚至將矛頭指向他本人。
此刻,顧晨已經走到了改革的分水嶺,而他的對手,也在暗中集結力量。
---
徐同光的反擊
就在財政改革評估報告撰寫的關鍵時刻,顧晨收到了一條來自財政廳內部的消息——徐同光已經從“休養”狀態中恢複,重新迴到財政廳工作。
這個消息讓王煒立刻警覺起來:“顧廳長,徐同光之前突然‘休養’,現在又突然迴來,恐怕是已經找到了新的政治靠山。”
顧晨沉思片刻,緩緩說道:“看來,他並沒有打算放棄。”
王煒冷笑道:“他迴來第一天,就召集了幾位廳裏的中層幹部,開了一個‘工作交流會’。有幾個之前對改革持觀望態度的幹部,似乎已經開始傾向於他的立場。”
顧晨目光微微一凝,徐同光果然沒有閑著。他之前“暫時休養”,很可能是為了避開風頭,同時尋找更有力的支持,現在重新迴歸,顯然已經做好了新一輪的反擊準備。
“盯緊他。”顧晨語氣平靜,卻透著一絲堅定,“看看他下一步怎麽出牌。”
---
省政府會議上的交鋒
幾天後,省政府召開了一次重要的經濟會議,主題是討論財政改革的進展情況。會議由省長杜永年主持,財政廳、發改委、審計廳等多個重要部門負責人均有出席。
會議剛開始,顧晨按照既定流程,詳細匯報了財政改革的試點成果,並提出了下一步的推進計劃。他的報告數據翔實,邏輯嚴密,尤其是在財政資金監管和績效考核機製上的創新思路,引起了不少領導的共鳴。
然而,就在顧晨匯報完畢後,徐同光突然發言。
“省長,我認為,財政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但在執行過程中,可能過於強調財政監管,而忽略了地方政府的實際困難。”徐同光語氣平靜,卻暗藏鋒芒,“目前,很多地市財政部門反映,新評估機製雖然有助於提高資金透明度,但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資金審批流程變得更複雜,導致一些地方經濟項目推進緩慢,甚至出現資金使用效率下降的情況。”
他頓了頓,看向杜永年:“我建議,在推進改革的同時,給予地方政府更多的靈活性,否則,過度監管可能會影響經濟發展的速度。”
這番話,看似中肯,但實際上卻是在質疑顧晨的改革方案,試圖在省政府層麵製造對改革的不滿情緒。
會議室內,部分地市的官員開始點頭附和,顯然,徐同光的觀點已經在一些地方官員中產生了影響。
顧晨微微一笑,並未急於反駁,而是平靜地說道:“徐廳長的擔憂,我非常理解。但財政資金的透明化和高效使用,本就是改革的核心目標。如果說資金監管導致地方經濟項目推進緩慢,那更需要反思的是,這些項目是否真的合理?是否存在資金沉澱和低效配置的情況?”
他目光掃過在座的官員,繼續說道:“事實上,根據我們對試點城市的數據分析,財政評估機製的確讓部分不合理的資金申請被駁迴,但同時,也讓真正有價值的基礎設施項目、民生工程獲得了更多支持。對於部分地方政府反映的‘資金使用效率下降’問題,我們正在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但這絕不意味著要削弱監管。”
杜永年聽完,點了點頭:“顧廳長的意思是,改革方向不能動搖,但執行方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顧晨果斷地迴答:“正是如此,財政改革是一項係統工程,必須在監督和效率之間找到平衡。但我始終認為,財政資金必須用在刀刃上,而不是成為某些不透明操作的工具。”
杜永年沉思片刻,緩緩說道:“這個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但改革方向,不能走迴頭路。”
這一結論,基本上否定了徐同光試圖削弱監管的企圖。
徐同光臉色微微一變,但沒有再說什麽,他知道,今天的交鋒,他又輸了。
---
省委的進一步決策
會議結束後,顧晨收到了一個意外的消息——省委書記趙鴻儒要求他盡快提交一份更詳細的財政改革執行方案,並強調要在改革過程中,加強對財政資金流向的監督,特別是要對部分關鍵行業的財政補貼進行審查。
這無疑是一個重要信號——省委層麵不僅支持改革,甚至有可能要在財政係統內進行更深入的反腐調查。
與此同時,一條更加隱秘的消息傳來——省紀委正在密切關注財政廳內部的一些資金流向問題,甚至可能會對部分官員展開調查。
這讓顧晨意識到,真正的較量,或許才剛剛開始。
---
風暴前夜
迴到辦公室後,顧晨站在窗前,望著遠處的城市夜景,心中思索著接下來的策略。
他知道,財政改革已經不僅僅是經濟層麵的調整,而是觸及到了更深層次的權力格局。徐同光的背後,或許還有更高層次的勢力在運作,而自己如果要徹底推動改革,就必須未雨綢繆,提前布局。
這不僅僅是一次財政改革的戰役,更是一場關於權力、利益、政治平衡的博弈。
而在這場博弈中,他必須步步為營,才能最終走向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