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紀委的深入調查
第二天一早,青河縣財政局會議室裏,一場緊張的審查正在進行。
省紀委檢查組的幾名成員坐在長桌的一側,翻閱著厚厚的財務報告,電腦屏幕上是縣財政資金的流向明細。氣氛沉悶,偶爾有人低聲討論,或者記錄著什麽。
“顧縣長,關於這筆土地出讓金的使用,我們需要詳細的合同資料。”省紀委副秘書長楊崢緩緩說道,指著一份數據表格,“特別是這部分專項資金的撥付流程,賬麵上有些細節需要進一步核實。”
顧晨神色鎮定,微笑著點頭:“沒問題,我們財政局會全力配合。”
他早有準備,在省紀委進駐的第一時間,就安排財政局和審計部門整理所有相關資料,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透明度。
財政局長李東平立刻起身,示意工作人員去取相關合同和審批文件。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雖然顧晨已經提前打過招唿,但麵對省紀委,他仍然有些緊張。
楊崢接過合同,仔細翻閱後,抬起頭看向顧晨:“顧縣長,這次專項資金的撥付,為什麽和市裏的審批時間有時間差?看起來,青河縣的資金撥付速度比市裏批複的時間快了幾天。”
顧晨心中一動,知道這是一個試探。
他不疾不徐地迴答:“我們縣財政的審批流程進行了優化,提高了效率。市裏的批複雖然有時間延遲,但縣裏的預算安排是有依據的,並沒有違反相關財政紀律。”
楊崢點點頭,並沒有再追問,但目光深處閃過一絲思索。
市裏的反應
與此同時,市裏也在密切關注著這次省紀委的檢查。
市委書記朱洪波在辦公室裏,默默地聽完了秘書的匯報,臉色平靜,但眼神中卻透露出幾分深意。
“看來,省紀委的調查是有備而來。”朱洪波淡淡道,“顧晨的財政改革,已經不僅僅是縣裏的事情,省裏要親自過問了。”
秘書李長林小心翼翼地問道:“朱書記,咱們要不要做點什麽?”
朱洪波輕輕歎了口氣,緩緩說道:“暫時不必,我們靜觀其變。”
他知道,現在並不是出手的時候,青河縣的局勢仍然撲朔迷離,如果這次省紀委的檢查真的能發現問題,那就不用他再多做什麽;但如果顧晨能夠安然度過這次危機,那他的地位恐怕會更進一步。
“對了,市裏那份關於青河縣的改革評估報告,暫時先壓一壓,不急著送上去。”朱洪波補充道。
秘書微微一怔,但很快明白了他的意思——朱洪波要保持自己的迴旋餘地,既不完全支持顧晨,但也不願意過早表態,以免引火燒身。
紀委暗訪
就在省紀委展開正式調查的同時,一支小型的暗訪組也悄然行動了起來。
一名身穿普通休閑裝的年輕男子走進青河縣政府門口,熟練地向保安打了個招唿,然後徑直走向信訪辦。他的身份不顯眼,但如果有人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手上的筆記本上,寫著“省紀委專項調查組”幾個字。
他走進信訪辦,隨意找了個座位坐下,靜靜地觀察著來訪的群眾。
這天,信訪辦裏陸續有幾位群眾前來反映問題,大多數是一些涉及土地拆遷、征地補償和企業拖欠工資的事情。年輕男子認真地聽著,偶爾做些記錄,眼神冷靜。
中午時分,他悄然離開,來到城郊的一家小飯館,與另外幾名紀委工作人員匯合。
“情況如何?”其中一人問道。
“縣裏的信訪問題基本上集中在土地和拆遷上,暫時沒有發現針對顧晨個人的舉報。”年輕男子說道,“不過,我注意到,最近有幾起關於財政資金的匿名投訴,主要涉及專項資金的使用。”
“這些投訴的來源呢?”
“看上去像是有人故意引導輿論,舉報信的內容有些相似,像是提前準備好的材料。”
紀委工作人員對視一眼,心照不宣。
這說明,青河縣的財政問題,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監督檢查,而是有更深層次的政治博弈在背後運作。
輿論戰的爆發
就在省紀委調查進行到第三天時,市裏的某家報紙突然發布了一篇關於青河縣財政管理問題的“深度報道”。
文章直指青河縣的財政改革“過於激進”,並隱晦地暗示,某些資金的流向可能存在“合規風險”,盡管文章沒有明確點名,但熟悉當地政治的人都能看出,這是在影射顧晨的財政政策。
新聞一出,立刻在市裏乃至省裏引起了關注。
這無疑是一次有針對性的輿論攻擊。
青河縣政府內部頓時議論紛紛,王立迅速找到顧晨,焦急地說道:“顧縣長,這篇文章顯然是有人在幕後操控,市裏某些人可能已經按捺不住了。”
顧晨冷笑了一聲:“他們等不及了。”
他立刻做出決定:“明天,我們召開一次新聞發布會,正式迴應所有質疑。同時,把所有財政數據公開,讓公眾來評判我們的改革成果。”
張景偉點頭:“好的,我去安排。”
第二天上午,青河縣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麵對眾多記者,顧晨從容不迫地迴答了各種問題,並詳細展示了財政資金的去向,尤其是那些被質疑的專項資金流向,每一筆都有詳細記錄。
“財政改革的目的,是讓資金使用更加透明,提高行政效率,而不是製造不必要的爭議。”顧晨語氣堅定地說道,“如果有人對青河縣的財政管理有疑問,我們歡迎任何形式的監督,但不接受無端的抹黑。”
這次發布會,不僅打消了部分公眾的疑慮,也讓某些想要借輿論施壓的人陷入了被動。
關鍵時刻的轉折
就在顧晨穩住局勢的同時,省紀委的調查也進入了關鍵階段。
楊崢在辦公室裏,翻閱著調查報告,臉色凝重。
“楊書記,調查的結果基本清楚了。”一名紀委工作人員遞上了一份文件,“青河縣的財政管理沒有發現明顯違規行為,資金流向清晰,改革措施也符合規定。”
楊崢合上文件,若有所思地說道:“看來,這次的調查,背後還有別的力量在較量。”
他站起身,望向窗外,沉思片刻後,低聲道:“我們要向省裏匯報了。”
而此刻,顧晨也明白,他的這場戰鬥,還遠未結束。
第二天一早,青河縣財政局會議室裏,一場緊張的審查正在進行。
省紀委檢查組的幾名成員坐在長桌的一側,翻閱著厚厚的財務報告,電腦屏幕上是縣財政資金的流向明細。氣氛沉悶,偶爾有人低聲討論,或者記錄著什麽。
“顧縣長,關於這筆土地出讓金的使用,我們需要詳細的合同資料。”省紀委副秘書長楊崢緩緩說道,指著一份數據表格,“特別是這部分專項資金的撥付流程,賬麵上有些細節需要進一步核實。”
顧晨神色鎮定,微笑著點頭:“沒問題,我們財政局會全力配合。”
他早有準備,在省紀委進駐的第一時間,就安排財政局和審計部門整理所有相關資料,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和透明度。
財政局長李東平立刻起身,示意工作人員去取相關合同和審批文件。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雖然顧晨已經提前打過招唿,但麵對省紀委,他仍然有些緊張。
楊崢接過合同,仔細翻閱後,抬起頭看向顧晨:“顧縣長,這次專項資金的撥付,為什麽和市裏的審批時間有時間差?看起來,青河縣的資金撥付速度比市裏批複的時間快了幾天。”
顧晨心中一動,知道這是一個試探。
他不疾不徐地迴答:“我們縣財政的審批流程進行了優化,提高了效率。市裏的批複雖然有時間延遲,但縣裏的預算安排是有依據的,並沒有違反相關財政紀律。”
楊崢點點頭,並沒有再追問,但目光深處閃過一絲思索。
市裏的反應
與此同時,市裏也在密切關注著這次省紀委的檢查。
市委書記朱洪波在辦公室裏,默默地聽完了秘書的匯報,臉色平靜,但眼神中卻透露出幾分深意。
“看來,省紀委的調查是有備而來。”朱洪波淡淡道,“顧晨的財政改革,已經不僅僅是縣裏的事情,省裏要親自過問了。”
秘書李長林小心翼翼地問道:“朱書記,咱們要不要做點什麽?”
朱洪波輕輕歎了口氣,緩緩說道:“暫時不必,我們靜觀其變。”
他知道,現在並不是出手的時候,青河縣的局勢仍然撲朔迷離,如果這次省紀委的檢查真的能發現問題,那就不用他再多做什麽;但如果顧晨能夠安然度過這次危機,那他的地位恐怕會更進一步。
“對了,市裏那份關於青河縣的改革評估報告,暫時先壓一壓,不急著送上去。”朱洪波補充道。
秘書微微一怔,但很快明白了他的意思——朱洪波要保持自己的迴旋餘地,既不完全支持顧晨,但也不願意過早表態,以免引火燒身。
紀委暗訪
就在省紀委展開正式調查的同時,一支小型的暗訪組也悄然行動了起來。
一名身穿普通休閑裝的年輕男子走進青河縣政府門口,熟練地向保安打了個招唿,然後徑直走向信訪辦。他的身份不顯眼,但如果有人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手上的筆記本上,寫著“省紀委專項調查組”幾個字。
他走進信訪辦,隨意找了個座位坐下,靜靜地觀察著來訪的群眾。
這天,信訪辦裏陸續有幾位群眾前來反映問題,大多數是一些涉及土地拆遷、征地補償和企業拖欠工資的事情。年輕男子認真地聽著,偶爾做些記錄,眼神冷靜。
中午時分,他悄然離開,來到城郊的一家小飯館,與另外幾名紀委工作人員匯合。
“情況如何?”其中一人問道。
“縣裏的信訪問題基本上集中在土地和拆遷上,暫時沒有發現針對顧晨個人的舉報。”年輕男子說道,“不過,我注意到,最近有幾起關於財政資金的匿名投訴,主要涉及專項資金的使用。”
“這些投訴的來源呢?”
“看上去像是有人故意引導輿論,舉報信的內容有些相似,像是提前準備好的材料。”
紀委工作人員對視一眼,心照不宣。
這說明,青河縣的財政問題,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監督檢查,而是有更深層次的政治博弈在背後運作。
輿論戰的爆發
就在省紀委調查進行到第三天時,市裏的某家報紙突然發布了一篇關於青河縣財政管理問題的“深度報道”。
文章直指青河縣的財政改革“過於激進”,並隱晦地暗示,某些資金的流向可能存在“合規風險”,盡管文章沒有明確點名,但熟悉當地政治的人都能看出,這是在影射顧晨的財政政策。
新聞一出,立刻在市裏乃至省裏引起了關注。
這無疑是一次有針對性的輿論攻擊。
青河縣政府內部頓時議論紛紛,王立迅速找到顧晨,焦急地說道:“顧縣長,這篇文章顯然是有人在幕後操控,市裏某些人可能已經按捺不住了。”
顧晨冷笑了一聲:“他們等不及了。”
他立刻做出決定:“明天,我們召開一次新聞發布會,正式迴應所有質疑。同時,把所有財政數據公開,讓公眾來評判我們的改革成果。”
張景偉點頭:“好的,我去安排。”
第二天上午,青河縣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麵對眾多記者,顧晨從容不迫地迴答了各種問題,並詳細展示了財政資金的去向,尤其是那些被質疑的專項資金流向,每一筆都有詳細記錄。
“財政改革的目的,是讓資金使用更加透明,提高行政效率,而不是製造不必要的爭議。”顧晨語氣堅定地說道,“如果有人對青河縣的財政管理有疑問,我們歡迎任何形式的監督,但不接受無端的抹黑。”
這次發布會,不僅打消了部分公眾的疑慮,也讓某些想要借輿論施壓的人陷入了被動。
關鍵時刻的轉折
就在顧晨穩住局勢的同時,省紀委的調查也進入了關鍵階段。
楊崢在辦公室裏,翻閱著調查報告,臉色凝重。
“楊書記,調查的結果基本清楚了。”一名紀委工作人員遞上了一份文件,“青河縣的財政管理沒有發現明顯違規行為,資金流向清晰,改革措施也符合規定。”
楊崢合上文件,若有所思地說道:“看來,這次的調查,背後還有別的力量在較量。”
他站起身,望向窗外,沉思片刻後,低聲道:“我們要向省裏匯報了。”
而此刻,顧晨也明白,他的這場戰鬥,還遠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