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裏的迴音
顧晨的報告送到省委後,很快引起了關注。兩天後,省委政策研究室召開專題研討會,專門就青河縣的財政改革經驗進行討論,並計劃安排相關調研組前往青河縣考察。
“看來,我們的改革經驗已經被省委看到了。”王立拿著文件,難掩興奮,“如果能成為全省的試點,那我們的影響力就不僅僅局限於青河縣了。”
張景偉也點頭:“是啊,青河縣能在短時間內扭轉財政被動局麵,說明改革是有效的。如果能推廣到全省,我們的經驗將成為樣板。”
但顧晨的表情卻依舊平靜,他合上文件,淡淡說道:“別高興得太早。現在的關鍵,不是我們提出了什麽,而是省委如何取舍。我們的改革方向,可能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不是所有人都希望它被推廣。”
王立皺眉:“你的意思是,可能有人會阻撓?”
“很有可能。”顧晨語氣沉穩,“改革的每一步,都伴隨著博弈。青河縣的經驗想要成為全省推廣的模式,一定會有人提出不同意見,甚至可能利用各種手段來阻止。”
果然,第二天一早,省政府辦公廳就下發了一份文件,要求對青河縣財政改革的可行性進行‘更深入的評估’,並強調在沒有形成完整政策框架之前,不宜盲目推廣。
這意味著,改革推廣的進程被暫時擱置了。
來自青州市的壓力
就在省委的決定下達後,青州市政府也隨即作出反應。
市政府辦公廳召集各區縣財政負責人開會,強調**“要確保財政政策的穩健性,避免因過度激進的改革影響經濟平衡”,並要求各區縣對自身財政狀況進行“再評估”**。
這份措辭含蓄的通知,實際上是對青河縣改革的一種變相否定。
王立忍不住怒道:“這明顯是針對我們!市裏這是在給省委施加壓力,想讓我們的改革被限製在青河縣內部。”
張景偉冷笑:“這幫人最害怕的,就是我們做出成績,讓他們的保守顯得落後。”
顧晨則依舊冷靜,他輕輕敲了敲桌麵,緩緩說道:“市裏現在的態度,隻是第一步。他們會繼續尋找機會,讓我們的改革變成‘不成功的案例’,從而徹底封殺它的推廣可能。”
“那我們怎麽辦?”王立皺眉,“難道就這麽看著他們扼殺我們的努力?”
顧晨微微一笑:“他們越是想限製,就說明我們走對了路。既然他們希望讓改革失敗,那我們就要想辦法,讓它更成功。”
爭取更多的支持
當天下午,顧晨安排了一場會議,召集了縣財政局、審計局、稅務局等部門負責人,商討下一步對策。
“市裏對我們的改革持保留態度,但我們不能因此停滯不前。”顧晨看向在座的各位,語氣堅定,“我需要你們配合,拿出更加詳細的數據,把改革的成效用事實說話。”
財政局長李國強點頭:“顧縣長放心,我們會盡快整理數據,把改革前後的財政對比情況做成完整的報告。”
審計局局長張洪偉沉聲說道:“另外,我們還可以邀請第三方機構進行獨立評估,提高數據的公信力。”
顧晨點頭:“很好,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加強對外宣傳。”
他看向縣委宣傳部部長趙欣:“要讓更多的人知道青河縣的改革是成功的,讓企業、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隻有輿論支持,我們的改革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趙欣鄭重地點頭:“明白,我會安排各類媒體進行深度報道。”
隨著會議結束,青河縣開始了一場全方位的反擊行動。
輿論戰的展開
兩天後,青河縣政府官網發布了一篇詳細的**《財政改革的青河縣實踐》**報告,列舉了過去一年財政收入的增長情況、企業負擔的下降、基層公共服務的改善等一係列數據。
與此同時,省內幾家財經媒體也刊登了相關文章,對青河縣的改革模式進行了深入分析和報道。
“青河縣財政改革後,地方稅收流失率降低30%,中小企業稅負下降15%,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2%,有效緩解地方財政壓力……”
“財政改革是否應該因噎廢食?青河縣的實踐值得更廣泛的討論。”
短短幾天內,青河縣的財政改革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各種正麵評價讓市裏原本試圖壓製改革的做法變得更加被動。
而此時,在青州市政府會議室,一場關於如何應對青河縣輿論攻勢的討論正在進行。
市長趙建華沉著臉,看著會議桌上的幾篇新聞報道,語氣不善:“青河縣的動作太快了,他們已經成功地把輿論引導到了有利於他們的方向。”
組織部長吳斌皺眉道:“如果繼續放任這種輿論發酵,市裏會陷入被動。省委那邊可能會因此重新考慮推廣改革。”
趙建華冷哼一聲:“不能讓他們這麽輕鬆得逞。”
他頓了頓,目光淩厲:“我們要找出青河縣財政改革中的漏洞,一旦發現問題,立即上報省委,不能讓他們的模式成為全省的模板。”
一場更大的博弈,正在暗中展開。
5. 顧晨的下一步
晚上,顧晨站在辦公室的窗前,看著夜色中的青河縣城。
王立走進來,興奮地說道:“顧縣長,省裏已經注意到我們的改革,政策研究室的領導今天下午還在會議上提到了青河縣的模式。”
顧晨微微一笑:“很好,這說明我們已經讓他們無法忽視。”
但他的表情隨即變得嚴肅:“不過,這隻是第一步。接下來,我們還需要做一件更重要的事。”
王立疑惑:“什麽事?”
顧晨目光深沉:“我們要推動青河縣的產業升級,讓財政改革的成果不僅僅體現在賬麵數據上,而是讓縣裏的經濟真正獲得質的提升。”
他停頓了一下,語氣堅定:“隻有當青河縣的經濟發展走在全市前列,甚至成為全省的標杆時,改革才不會被輕易否定。”
王立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我們要打造一個真正可持續的經濟模式?”
顧晨微微點頭:“沒錯。隻有這樣,青河縣的改革,才真正立得住。”
風暴未平,但改革的步伐,已無法阻擋。
顧晨的報告送到省委後,很快引起了關注。兩天後,省委政策研究室召開專題研討會,專門就青河縣的財政改革經驗進行討論,並計劃安排相關調研組前往青河縣考察。
“看來,我們的改革經驗已經被省委看到了。”王立拿著文件,難掩興奮,“如果能成為全省的試點,那我們的影響力就不僅僅局限於青河縣了。”
張景偉也點頭:“是啊,青河縣能在短時間內扭轉財政被動局麵,說明改革是有效的。如果能推廣到全省,我們的經驗將成為樣板。”
但顧晨的表情卻依舊平靜,他合上文件,淡淡說道:“別高興得太早。現在的關鍵,不是我們提出了什麽,而是省委如何取舍。我們的改革方向,可能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不是所有人都希望它被推廣。”
王立皺眉:“你的意思是,可能有人會阻撓?”
“很有可能。”顧晨語氣沉穩,“改革的每一步,都伴隨著博弈。青河縣的經驗想要成為全省推廣的模式,一定會有人提出不同意見,甚至可能利用各種手段來阻止。”
果然,第二天一早,省政府辦公廳就下發了一份文件,要求對青河縣財政改革的可行性進行‘更深入的評估’,並強調在沒有形成完整政策框架之前,不宜盲目推廣。
這意味著,改革推廣的進程被暫時擱置了。
來自青州市的壓力
就在省委的決定下達後,青州市政府也隨即作出反應。
市政府辦公廳召集各區縣財政負責人開會,強調**“要確保財政政策的穩健性,避免因過度激進的改革影響經濟平衡”,並要求各區縣對自身財政狀況進行“再評估”**。
這份措辭含蓄的通知,實際上是對青河縣改革的一種變相否定。
王立忍不住怒道:“這明顯是針對我們!市裏這是在給省委施加壓力,想讓我們的改革被限製在青河縣內部。”
張景偉冷笑:“這幫人最害怕的,就是我們做出成績,讓他們的保守顯得落後。”
顧晨則依舊冷靜,他輕輕敲了敲桌麵,緩緩說道:“市裏現在的態度,隻是第一步。他們會繼續尋找機會,讓我們的改革變成‘不成功的案例’,從而徹底封殺它的推廣可能。”
“那我們怎麽辦?”王立皺眉,“難道就這麽看著他們扼殺我們的努力?”
顧晨微微一笑:“他們越是想限製,就說明我們走對了路。既然他們希望讓改革失敗,那我們就要想辦法,讓它更成功。”
爭取更多的支持
當天下午,顧晨安排了一場會議,召集了縣財政局、審計局、稅務局等部門負責人,商討下一步對策。
“市裏對我們的改革持保留態度,但我們不能因此停滯不前。”顧晨看向在座的各位,語氣堅定,“我需要你們配合,拿出更加詳細的數據,把改革的成效用事實說話。”
財政局長李國強點頭:“顧縣長放心,我們會盡快整理數據,把改革前後的財政對比情況做成完整的報告。”
審計局局長張洪偉沉聲說道:“另外,我們還可以邀請第三方機構進行獨立評估,提高數據的公信力。”
顧晨點頭:“很好,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加強對外宣傳。”
他看向縣委宣傳部部長趙欣:“要讓更多的人知道青河縣的改革是成功的,讓企業、百姓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隻有輿論支持,我們的改革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趙欣鄭重地點頭:“明白,我會安排各類媒體進行深度報道。”
隨著會議結束,青河縣開始了一場全方位的反擊行動。
輿論戰的展開
兩天後,青河縣政府官網發布了一篇詳細的**《財政改革的青河縣實踐》**報告,列舉了過去一年財政收入的增長情況、企業負擔的下降、基層公共服務的改善等一係列數據。
與此同時,省內幾家財經媒體也刊登了相關文章,對青河縣的改革模式進行了深入分析和報道。
“青河縣財政改革後,地方稅收流失率降低30%,中小企業稅負下降15%,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2%,有效緩解地方財政壓力……”
“財政改革是否應該因噎廢食?青河縣的實踐值得更廣泛的討論。”
短短幾天內,青河縣的財政改革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各種正麵評價讓市裏原本試圖壓製改革的做法變得更加被動。
而此時,在青州市政府會議室,一場關於如何應對青河縣輿論攻勢的討論正在進行。
市長趙建華沉著臉,看著會議桌上的幾篇新聞報道,語氣不善:“青河縣的動作太快了,他們已經成功地把輿論引導到了有利於他們的方向。”
組織部長吳斌皺眉道:“如果繼續放任這種輿論發酵,市裏會陷入被動。省委那邊可能會因此重新考慮推廣改革。”
趙建華冷哼一聲:“不能讓他們這麽輕鬆得逞。”
他頓了頓,目光淩厲:“我們要找出青河縣財政改革中的漏洞,一旦發現問題,立即上報省委,不能讓他們的模式成為全省的模板。”
一場更大的博弈,正在暗中展開。
5. 顧晨的下一步
晚上,顧晨站在辦公室的窗前,看著夜色中的青河縣城。
王立走進來,興奮地說道:“顧縣長,省裏已經注意到我們的改革,政策研究室的領導今天下午還在會議上提到了青河縣的模式。”
顧晨微微一笑:“很好,這說明我們已經讓他們無法忽視。”
但他的表情隨即變得嚴肅:“不過,這隻是第一步。接下來,我們還需要做一件更重要的事。”
王立疑惑:“什麽事?”
顧晨目光深沉:“我們要推動青河縣的產業升級,讓財政改革的成果不僅僅體現在賬麵數據上,而是讓縣裏的經濟真正獲得質的提升。”
他停頓了一下,語氣堅定:“隻有當青河縣的經濟發展走在全市前列,甚至成為全省的標杆時,改革才不會被輕易否定。”
王立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我們要打造一個真正可持續的經濟模式?”
顧晨微微點頭:“沒錯。隻有這樣,青河縣的改革,才真正立得住。”
風暴未平,但改革的步伐,已無法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