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裏的關注


    青河縣建築公司偷稅漏稅的事件在輿論的推動下迅速升溫,甚至引起了省裏的注意。省委辦公廳當天就向省財政廳、省紀委、省政府督查室等多個部門下發了內部通知,要求“密切關注青河縣財政改革動態,確保改革在規範透明的軌道上推進”。


    當晚,省委書記陳懷東在辦公室翻閱相關簡報時,輕輕皺起了眉頭。


    “青河縣的改革,本來就是敏感話題,現在又出了這個事情……”他放下手裏的文件,看向身旁的秘書,“最近省裏有沒有對青州市財政管理進行專項檢查?”


    秘書點頭:“是的,之前省財政廳有過一次例行檢查,不過並未涉及青河縣。”


    “看來,問題不僅僅是青河縣本身。”陳懷東若有所思,“既然輿論已經關注,我們也不能坐視不理。”


    “書記的意思是?”


    “讓省財政廳和省紀委組成聯合調查組,去青河縣走一趟。”陳懷東的目光淩厲,“既要查清事實,也要看看背後是誰在推動這股輿論。”


    ---


    市裏的態度轉變


    第二天一早,市委書記朱洪波收到了省委的指示,他的第一反應是皺起眉頭。


    “省裏動作這麽快……”他低聲自語。


    秘書李長林試探著問道:“朱書記,省裏派調查組下去,我們市裏需要配合嗎?”


    朱洪波沉吟片刻:“當然要配合,但不能操之過急。現在的問題是,這個事件到底是顧晨他們改革過程中的漏洞,還是有人故意搞事?”


    “您的意思是?”


    朱洪波目光微冷:“無論如何,市裏不能被牽連進去。”


    他放下茶杯,緩緩說道:“這樣吧,你去通知市紀委,讓他們提前再做一次摸底調查。別等省調查組到了之後,我們才被動應對。”


    ---


    顧晨的應對


    顧晨對於省裏即將派來的調查組,早已做好心理準備。他知道,這一次的調查,既是對青河縣財政改革的檢驗,也是一場新的政治較量。


    “王立,調查組什麽時候到?”顧晨一邊翻閱材料,一邊問道。


    “預計明天下午。”王立迴答,“省財政廳和省紀委各派了一個副廳級幹部帶隊,看起來這次調查規格不低。”


    顧晨微微一笑:“規格高,反而是好事。”


    “顧縣長,您是說……?”王立有些疑惑。


    “如果隻是市裏調查,那問題很大。”顧晨沉聲道,“但現在是省裏介入,說明這件事不僅僅針對我們青河縣,而是有人想把事情鬧大。”


    “那我們應該怎麽做?”


    “很簡單。”顧晨合上文件,目光堅定,“第一,我們全力配合調查,所有財政賬目、所有工程項目的審計報告,全部開放,確保調查組找不到任何破綻。第二,我們也要主動提供線索,查清楚這個事件背後的推動力量。”


    王立點頭:“明白,我這就安排。”


    ---


    調查組進駐


    第二天下午三點,省調查組正式抵達青河縣,顧晨親自到縣政府門口迎接。


    調查組的兩位負責人——省紀委副書記韓誌剛、省財政廳副廳長鄭東明,都是熟悉財政管理的人物,特別是韓誌剛,以作風嚴謹、雷厲風行著稱。


    “韓書記,鄭廳長,歡迎二位來青河縣指導工作。”顧晨微笑著伸出手。


    韓誌剛握住顧晨的手,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顧縣長,我們這次可不是來‘指導工作’的,而是來調查的。”


    顧晨不慌不忙地笑了笑:“調查也是為了更好地推進改革,我們一定全力配合。”


    韓誌剛點點頭,隨後帶隊進入縣政府會議室。


    調查組的工作效率極高,抵達當天便展開了對青河縣財政改革相關項目的全麵審查,重點放在了舉報信中提及的建築公司偷稅漏稅案。


    然而,僅僅一天之後,調查組就發現了問題的複雜性——


    那家建築公司,雖然確實有偷稅行為,但它的違法行為,主要發生在財政改革前。


    換句話說,它的問題,跟顧晨的改革關係並不大。


    這個發現,讓調查組成員紛紛皺眉。


    ---


    幕後推手浮出水麵


    第二天晚上,韓誌剛召集調查組成員開會。


    “現在的情況大家都看清楚了,這家建築公司的問題並不是最近才發生的,而是在過去幾年就已經存在。”他目光淩厲地掃過眾人,“那麽,問題來了——這次舉報,到底是誰在推動?”


    一名組員站起身:“韓書記,我們發現,這家公司的稅務審計報告,最近剛好被人翻出來,舉報信的內容與這些報告的細節高度一致。”


    韓誌剛目光一凝:“誰有權限查這些報告?”


    “主要是稅務局、市財政局,還有……市紀委。”


    會議室裏一片沉默。


    片刻後,韓誌剛冷笑一聲:“看來,這不僅僅是一個偷稅案件,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輿論戰。”


    他輕輕敲了敲桌子:“立刻調取相關稅務檔案,看看最近是誰在調查這家公司。”


    幾個小時後,調查組查出了一份名單,名單上的一個名字讓韓誌剛的眉頭深深皺起——


    市紀委第二紀檢監察室主任,李勝濤。


    ---


    反擊的時刻


    第二天上午,調查組找到顧晨,向他說明了目前掌握的情況。


    顧晨沉思片刻,緩緩說道:“韓書記,既然問題已經浮出水麵,我有一個建議。”


    “什麽建議?”韓誌剛問道。


    “既然有人在幕後操縱,那我們就不妨順勢而為。”顧晨眼神犀利,“既然他們希望把這個案子炒作成財政改革的漏洞,我們就把它變成一次深度整頓的契機。”


    韓誌剛微微一怔,隨即露出一抹讚賞的笑意:“有意思,你繼續說。”


    顧晨輕輕點頭:“我們可以聯合調查,不僅查這家公司的問題,還要查清楚背後的利益鏈條。如果有人想利用這件事對付財政改革,那就讓他們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韓誌剛深深看了他一眼,緩緩說道:“很好,那我們就來一次真正的‘調查’。”


    一場更大的博弈,悄然展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權路相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喬一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喬一司並收藏權路相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