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裏新動作,改革進入深水區
青河縣新聞發布會的反響很快傳到了省裏。省委書記陳懷東在例行會議上提到:“青河縣的改革值得肯定,財政透明化是一項關鍵舉措,省財政廳要繼續跟進調研,並在全省範圍內總結經驗。”
省委的表態,讓青河縣的改革站穩了腳跟,也讓市裏的態度不得不發生變化。
當天晚上,市委書記朱洪波接到了省委秘書處的電話,內容很簡單——省委副書記孫誌遠近期將赴青河縣調研。
掛斷電話後,朱洪波陷入沉思。孫誌遠是省委二號人物,分管經濟工作,一向務實低調,不輕易表態。他突然決定調研青河縣,顯然是對財政改革產生了濃厚興趣。
“顧晨的影響力,已經超出預期了。”朱洪波輕聲說道。
周正清在一旁點頭:“書記,省裏既然表態了,我們在市裏的動作恐怕要有所調整。”
朱洪波沒有立即迴應,而是輕輕叩著桌麵,過了許久才開口:“讓財政局盡快整理全市的財政改革情況,特別是對青河縣的配套措施,要做到有理有據,不留短板。”
“您是說……?”周正清隱隱明白了朱洪波的意思。
“省委要推廣青河縣的經驗,我們不能落後,但也不能讓顧晨一個人把風頭全占了。”朱洪波眼中閃過一抹冷靜的算計,“市裏必須參與進來,讓改革不僅是青河縣的改革,而是整個青州市的改革。”
周正清點頭:“明白,我會安排下去。”
---
省委副書記調研,顧晨迎來關鍵戰役
幾天後,省委副書記孫誌遠帶著省財政廳、省委政策研究室的相關負責人,低調抵達青河縣。
顧晨早早在縣政府門口迎接,陪同調研的還有市領導,包括朱洪波、市長楊天成等。
調研行程緊湊,從財政局到重點改革項目,再到鄉鎮基層,孫誌遠看得很細,問得很具體。尤其是財政數據公開的部分,他詳細查閱了相關資料,並親自詢問基層幹部和企業負責人。
“顧縣長,你們的財政改革確實很有成效,特別是資金透明化和稅收優化方麵,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午餐時,孫誌遠罕見地主動與顧晨同桌,並語重心長地說道:“改革不可能一帆風順,關鍵是要堅持正確的方向,穩紮穩打。”
顧晨心中一凜,知道這是對自己的一種鼓勵,也是提醒。
“孫書記,我們一定會在省委的指導下,把改革做實做細,不辜負大家的期待。”
孫誌遠滿意地點了點頭:“很好,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實事求是。”
---
市裏的態度悄然變化
調研結束後,省委很快形成了正式報告,對青河縣的改革給予了高度肯定,並提出要在全省範圍內逐步推廣部分經驗。
這個消息傳到市裏後,朱洪波臉色平靜,但心裏卻不免有些複雜。
“書記,省委對青河縣的肯定,意味著他們的話語權更大了。”周正清低聲說道。
朱洪波輕輕點頭,眼神深邃:“我們不能再視青河縣為一個縣的事情,而是要將它納入市級層麵的規劃。”
“您的意思是?”
“成立一個財政改革專項小組,由市財政局牽頭,青河縣全力配合,爭取在全市推廣改革模式。”
周正清眼神微微一亮,明白了朱洪波的意圖——與其被動接受青河縣的改革成果,不如主動納入市級層麵,以市政府的名義進行推廣。這樣一來,青河縣的改革就不再是顧晨一個人的成績,而是整個青州市的“集體成果”。
“書記,這個決定很高明。”
朱洪波淡淡一笑:“改革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我們要讓它成為全市的事。”
---
新的對手浮出水麵
然而,就在青河縣改革取得階段性勝利的同時,一個隱藏在暗處的力量也開始浮現。
市紀委收到了一封匿名舉報信,內容直指青河縣財政改革中的幾個關鍵項目,甚至列舉了某些資金流向存在問題的“證據”。
“又是匿名舉報?”周正清看著信件,眉頭微皺。
“是的,而且這次的內容比之前更加詳細,連一些我們都不太清楚的內部數據都列出來了。”紀委一名工作人員低聲說道。
周正清若有所思:“這封舉報信不像是普通人寫的,背後恐怕有人在推動。”
他沉思片刻,隨後撥通了朱洪波的電話。
“書記,事情有些複雜了。”
朱洪波聽完匯報後,沉吟片刻,緩緩道:“這件事先不要急著處理,我們需要搞清楚舉報的真正目的。”
“您的意思是……?”
“如果舉報內容屬實,我們當然要查。但如果是有人故意利用這件事製造麻煩,我們也不能被牽著鼻子走。”
周正清點點頭:“那我們需要進一步調查嗎?”
朱洪波沉聲道:“查,但要低調。不要輕易驚動青河縣。”
他隱隱感覺到,青河縣的改革已經不隻是經濟層麵的博弈,而是一場更大的政治角力。而這封舉報信,或許隻是一個開始。
---
顧晨的警覺
王立將舉報信的消息悄悄告訴了顧晨。
顧晨看著這封信,神情冷靜,但眼中卻多了一絲深思。
“這封信的內容很詳細,說明對方掌握的信息很充分,甚至比市紀委更了解一些財政細節。”
張景偉皺眉:“會不會是內部有人泄露了信息?”
顧晨搖頭:“不排除這種可能,但更大的可能是,有人早就盯上了我們。”
王立擔憂道:“這是不是意味著,市紀委又要重新調查?”
“是調查,還是借調查之名行其他目的?”顧晨目光一凜,“這才是關鍵。”
他站起身,看向窗外的夜色,心裏明白,這場關於改革的博弈,已經進入了全新的階段。
敵人還未完全現身,但暗潮已經洶湧而至。
顧晨知道,自己必須做好準備,迎接更嚴峻的挑戰。
青河縣新聞發布會的反響很快傳到了省裏。省委書記陳懷東在例行會議上提到:“青河縣的改革值得肯定,財政透明化是一項關鍵舉措,省財政廳要繼續跟進調研,並在全省範圍內總結經驗。”
省委的表態,讓青河縣的改革站穩了腳跟,也讓市裏的態度不得不發生變化。
當天晚上,市委書記朱洪波接到了省委秘書處的電話,內容很簡單——省委副書記孫誌遠近期將赴青河縣調研。
掛斷電話後,朱洪波陷入沉思。孫誌遠是省委二號人物,分管經濟工作,一向務實低調,不輕易表態。他突然決定調研青河縣,顯然是對財政改革產生了濃厚興趣。
“顧晨的影響力,已經超出預期了。”朱洪波輕聲說道。
周正清在一旁點頭:“書記,省裏既然表態了,我們在市裏的動作恐怕要有所調整。”
朱洪波沒有立即迴應,而是輕輕叩著桌麵,過了許久才開口:“讓財政局盡快整理全市的財政改革情況,特別是對青河縣的配套措施,要做到有理有據,不留短板。”
“您是說……?”周正清隱隱明白了朱洪波的意思。
“省委要推廣青河縣的經驗,我們不能落後,但也不能讓顧晨一個人把風頭全占了。”朱洪波眼中閃過一抹冷靜的算計,“市裏必須參與進來,讓改革不僅是青河縣的改革,而是整個青州市的改革。”
周正清點頭:“明白,我會安排下去。”
---
省委副書記調研,顧晨迎來關鍵戰役
幾天後,省委副書記孫誌遠帶著省財政廳、省委政策研究室的相關負責人,低調抵達青河縣。
顧晨早早在縣政府門口迎接,陪同調研的還有市領導,包括朱洪波、市長楊天成等。
調研行程緊湊,從財政局到重點改革項目,再到鄉鎮基層,孫誌遠看得很細,問得很具體。尤其是財政數據公開的部分,他詳細查閱了相關資料,並親自詢問基層幹部和企業負責人。
“顧縣長,你們的財政改革確實很有成效,特別是資金透明化和稅收優化方麵,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午餐時,孫誌遠罕見地主動與顧晨同桌,並語重心長地說道:“改革不可能一帆風順,關鍵是要堅持正確的方向,穩紮穩打。”
顧晨心中一凜,知道這是對自己的一種鼓勵,也是提醒。
“孫書記,我們一定會在省委的指導下,把改革做實做細,不辜負大家的期待。”
孫誌遠滿意地點了點頭:“很好,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實事求是。”
---
市裏的態度悄然變化
調研結束後,省委很快形成了正式報告,對青河縣的改革給予了高度肯定,並提出要在全省範圍內逐步推廣部分經驗。
這個消息傳到市裏後,朱洪波臉色平靜,但心裏卻不免有些複雜。
“書記,省委對青河縣的肯定,意味著他們的話語權更大了。”周正清低聲說道。
朱洪波輕輕點頭,眼神深邃:“我們不能再視青河縣為一個縣的事情,而是要將它納入市級層麵的規劃。”
“您的意思是?”
“成立一個財政改革專項小組,由市財政局牽頭,青河縣全力配合,爭取在全市推廣改革模式。”
周正清眼神微微一亮,明白了朱洪波的意圖——與其被動接受青河縣的改革成果,不如主動納入市級層麵,以市政府的名義進行推廣。這樣一來,青河縣的改革就不再是顧晨一個人的成績,而是整個青州市的“集體成果”。
“書記,這個決定很高明。”
朱洪波淡淡一笑:“改革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我們要讓它成為全市的事。”
---
新的對手浮出水麵
然而,就在青河縣改革取得階段性勝利的同時,一個隱藏在暗處的力量也開始浮現。
市紀委收到了一封匿名舉報信,內容直指青河縣財政改革中的幾個關鍵項目,甚至列舉了某些資金流向存在問題的“證據”。
“又是匿名舉報?”周正清看著信件,眉頭微皺。
“是的,而且這次的內容比之前更加詳細,連一些我們都不太清楚的內部數據都列出來了。”紀委一名工作人員低聲說道。
周正清若有所思:“這封舉報信不像是普通人寫的,背後恐怕有人在推動。”
他沉思片刻,隨後撥通了朱洪波的電話。
“書記,事情有些複雜了。”
朱洪波聽完匯報後,沉吟片刻,緩緩道:“這件事先不要急著處理,我們需要搞清楚舉報的真正目的。”
“您的意思是……?”
“如果舉報內容屬實,我們當然要查。但如果是有人故意利用這件事製造麻煩,我們也不能被牽著鼻子走。”
周正清點點頭:“那我們需要進一步調查嗎?”
朱洪波沉聲道:“查,但要低調。不要輕易驚動青河縣。”
他隱隱感覺到,青河縣的改革已經不隻是經濟層麵的博弈,而是一場更大的政治角力。而這封舉報信,或許隻是一個開始。
---
顧晨的警覺
王立將舉報信的消息悄悄告訴了顧晨。
顧晨看著這封信,神情冷靜,但眼中卻多了一絲深思。
“這封信的內容很詳細,說明對方掌握的信息很充分,甚至比市紀委更了解一些財政細節。”
張景偉皺眉:“會不會是內部有人泄露了信息?”
顧晨搖頭:“不排除這種可能,但更大的可能是,有人早就盯上了我們。”
王立擔憂道:“這是不是意味著,市紀委又要重新調查?”
“是調查,還是借調查之名行其他目的?”顧晨目光一凜,“這才是關鍵。”
他站起身,看向窗外的夜色,心裏明白,這場關於改革的博弈,已經進入了全新的階段。
敵人還未完全現身,但暗潮已經洶湧而至。
顧晨知道,自己必須做好準備,迎接更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