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華亭、上海兩縣部分土地,建青浦縣,設治青龍鎮。
——《青浦縣誌》
···
“一個月兩千,不二價。”
“阿姨,能不能再便宜點?”
李春華看著眼前的年輕人,好奇道:“你多大,應該還在讀書吧,怎麽一個人跑出來租房住?”
周楚掏出自己東華大學的學生證,解釋道:“我媽在中醫院化療,我得跟著陪護才行。”
李春華愣了一下,接過學生證,看著上麵青澀的少年頭像,再抬眼看向周楚,點頭說道:“小夥子可以的,這個單間不適合你,我還有個半地下室的老房子,那裏安靜,你要不要考慮?”
周楚聞言,看向隔壁單間正在直播的黃毛,那暴躁的低音炮震得門板嗡嗡作響。
李春華笑著說道:“你也看到了,其他兩個小年輕都是做直播的,每天晚上都是這種情況,你媽媽住這種環境不利於休養吧。”
周楚微微頷首,忙問道:“那個半地下室能便宜一點嗎?”
李春華將房門關上,帶頭走出這套合租房,邊下樓梯,邊說道:“就在隔壁城中村,以前是我家那口子的工具間,他走了之後,我就當倉庫用,先帶你去看看。”
兩人一前一後,來到小區最內側的一棟樓,這是一個樓棟七層不帶電梯的老舊小區,樹木遮天蔽日,居民以老年人和打工族為主,很少看到小孩。
兩人來到一單元樓梯口,地下室的入口就在樓梯口下麵,東西兩間,門對門。
李春華掏出一串鑰匙,將樓梯下方的鐵門打開,指著昏暗的地下室說道:“這是一個大開間,有五十多平米呢,南北兩麵各有一個通風窗口,離地十幾公分,下雨千萬別開窗。”
地下室裏有燈泡,就是那種很老舊的鎢絲燈,開關還是拉繩的那種。
李春華摸索著打開燈,周楚緊隨其後,大致打量了一番後,問:“阿姨,這裏一個月多少?”
李春華將窗戶的鋁合金玻璃窗推開,頭也不迴的應道:“給個五百意思一下吧,水電我給你全包,隻要你別在這裏亂來就行,你也不容易……”
周楚眼神微動,感激的看向李春華,卻見她偷偷摸了一下眼角。
地下室堆放著一些雜物,周楚的視線落在一疊印有【第一醫院】字樣的袋子上,心中了然。
李春華指著屋子裏的物件兒,說道:“這些舊家具還都能用的,你看著自己整理一下,現在正是需要錢的時候,能省一點是一點,祝你媽媽早日康複。”
周楚感激的朝李春華躬身一禮,“謝謝您。”
李春華不在意的擺了擺手,道:“門口就有小超市,你自己去買一些掃帚水桶什麽的吧,還有這個燈泡,也換了比較好,屋裏太暗對眼睛不好。”
周楚站在那裏聽著,李春華事無巨細的講了一些小區裏該注意的事情,以及陪護癌症患者的經驗,讓周楚受益良多。
“這是鑰匙,我就交給你了,以後每個月一號,你把房租微信發我就行,有什麽問題也可以直接去二棟五零三找我。”
李春華好像有些累了,又交待了幾句,便告辭離去。
周楚將她送到外麵,心中感激不已。
魔都五百的房子已經絕跡,雖然是個地下室,但對現在的周楚母子來說,已經是恩賜。
周楚從小沒有父親,是母親一手帶大的,周母在小縣城教書,收入平平,給不了周楚太好的成長環境,好在周母自己就是個老師,教育上從來沒有怠慢。
三年前,周楚不僅考入了東華大學,還拿到了全額獎學金,眼看著明年就畢業了。
至於周母,胰腺癌中期,目前已經做過手術,正在接受術後化療,家裏親戚都在老家忙碌,唯一能夠陪護的人,也就他這個親兒子。
周母這些年賺的錢,基本都花在兒子身上,家裏積蓄本就不多,哪怕有醫保報銷,與病魔鬥爭三年也花光了家裏的積蓄,不得不向親戚朋友借錢。
周楚自己算過,兩個舅舅加上母親那些同事的外債,總共是二十八萬。
自己畢業後努力一點,爭取五年內還清,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本來他已經保送讀研了,如今看來,也不現實。
“打掃吧。”
周楚先是到小區門口的小超市,買了一些清潔用具,而後便馬不停蹄的開始清掃工作。
因為沒有住過人,地下室陰冷異常,好在並不潮濕,水泥地麵不少地方出現了裂痕,濕潤的拖把犁過,水漬迅速被這些縫隙吸收。
聽說魔都因為地下水過度開發,出現了不少地陷的情況,周楚觀察了一會兒,打算迴頭買點速幹水泥給它堵上,不然總覺得心裏膈應得慌。
打掃完地板,接著就是將家具擺起,這裏本就是李春華家的小倉庫,不僅有老舊的實木家具,還有一些被淘汰的家用電器:風扇、洗衣機、甩幹機、煤氣灶,應有盡有。
看著這些占據了大半個地下室的家夥事兒,周楚開始挑挑揀揀,將能用的都先挪出來。
揮汗如雨的他,並未注意到腳下的情況。
原本就布滿裂縫的水泥地麵,悄無聲息的分裂出十幾條細小的縫隙。
“這是什麽?”
周楚搬開兩個笨重的實木衣櫃,突然衣櫃門打開,裏麵的東西撒了一地。
都是一些破舊衣物和被單枕套,其中一件白布包裹的長條之物吸引了他的注意。
周楚彎腰撿起,隨手將布條拆開,露出一杆古舊的戥子。
然而,不等周楚好奇,腳下地麵突然開裂,出現一個黑漆漆的井口。
腳下一空。
“哎呦,臥槽!”
···
···
明嘉靖壬寅,仲夏。
就是鬧得沸沸揚揚的【壬寅宮變】這一年。
一個煉丹的變態皇帝,差點被宮女們合夥幹掉這種事情,實屬奇葩中的奇葩。
南直隸鬆江府,新建青浦縣,縣治設在青龍鎮。
青浦建縣時,從華亭縣分出西北部的修竹、華亭二鄉,上海縣分出新江、北亭、海隅三鄉,首任知縣為福建建寧人楊垚。
青龍鎮縱橫水道交錯穿過,連接長江,處水陸要衝,居民有七成姓唐,經營竹木以為生計。
唐廣龍就是個手藝高超的篾匠,年近四十,育有四女一男,大女兒嫁給華亭一個教書的童生,二女兒待字閨中,三女四女一母同胞尚且年幼,小兒子更在繈褓中嗷嗷待哺。
這一日,唐家後院新井竣工,全家祭拜井龍王,擺上三牲五果,好不熱鬧。
為了吃水方便,唐廣龍花了十兩銀,請來專業人士挖這口井。
十兩銀子是什麽概念?
海瑞《興國八議》統計:嘉靖九年時,“民糧(大米)每石折銀五錢八分”,到了嘉靖四十年,就變成了七錢八分五厘。
明代一石大米,相當於今天144斤(大概),如果參考當前一斤大米3元錢的價格,嘉靖九年,一兩白銀相當於人民幣745元左右,而到了嘉靖四十年時,就“跌”到了約550元。
時值嘉靖二十一年,別的地方不知道,但在鬆江府此等富饒之地,一兩銀子可以買到一個人三個月的口糧,十兩挖一口井,五個人幹了十數日,工費真他娘的貴。
“四叔祖,勞煩您老了。”
唐廣龍遞過一個嶄新的水桶,按規矩,這新井的第一桶水,最好是找個德高望重,且長壽的老人來打,這樣能給自家人帶來好運和祝福。
唐季禮年事已高,顫顫巍巍的接過水桶,走到井邊虔誠的一拜,這才將水桶丟入井中。
打水不用多,一點點意思一下就行了。
唐季禮隱約聽到水桶落水的聲音後,便開始往上提拉麻繩。
可突然一股巨力傳來,嚇得他差點一頭栽井裏去。
站在唐季禮身後的唐廣龍也是嚇了一跳,急忙上前扶住老人家的雙臂。
卻聽井裏有人喊道:“誰在上麵,快拉我上去,我不會遊泳啊,咕嚕嚕……”
</p>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華亭、上海兩縣部分土地,建青浦縣,設治青龍鎮。
——《青浦縣誌》
···
“一個月兩千,不二價。”
“阿姨,能不能再便宜點?”
李春華看著眼前的年輕人,好奇道:“你多大,應該還在讀書吧,怎麽一個人跑出來租房住?”
周楚掏出自己東華大學的學生證,解釋道:“我媽在中醫院化療,我得跟著陪護才行。”
李春華愣了一下,接過學生證,看著上麵青澀的少年頭像,再抬眼看向周楚,點頭說道:“小夥子可以的,這個單間不適合你,我還有個半地下室的老房子,那裏安靜,你要不要考慮?”
周楚聞言,看向隔壁單間正在直播的黃毛,那暴躁的低音炮震得門板嗡嗡作響。
李春華笑著說道:“你也看到了,其他兩個小年輕都是做直播的,每天晚上都是這種情況,你媽媽住這種環境不利於休養吧。”
周楚微微頷首,忙問道:“那個半地下室能便宜一點嗎?”
李春華將房門關上,帶頭走出這套合租房,邊下樓梯,邊說道:“就在隔壁城中村,以前是我家那口子的工具間,他走了之後,我就當倉庫用,先帶你去看看。”
兩人一前一後,來到小區最內側的一棟樓,這是一個樓棟七層不帶電梯的老舊小區,樹木遮天蔽日,居民以老年人和打工族為主,很少看到小孩。
兩人來到一單元樓梯口,地下室的入口就在樓梯口下麵,東西兩間,門對門。
李春華掏出一串鑰匙,將樓梯下方的鐵門打開,指著昏暗的地下室說道:“這是一個大開間,有五十多平米呢,南北兩麵各有一個通風窗口,離地十幾公分,下雨千萬別開窗。”
地下室裏有燈泡,就是那種很老舊的鎢絲燈,開關還是拉繩的那種。
李春華摸索著打開燈,周楚緊隨其後,大致打量了一番後,問:“阿姨,這裏一個月多少?”
李春華將窗戶的鋁合金玻璃窗推開,頭也不迴的應道:“給個五百意思一下吧,水電我給你全包,隻要你別在這裏亂來就行,你也不容易……”
周楚眼神微動,感激的看向李春華,卻見她偷偷摸了一下眼角。
地下室堆放著一些雜物,周楚的視線落在一疊印有【第一醫院】字樣的袋子上,心中了然。
李春華指著屋子裏的物件兒,說道:“這些舊家具還都能用的,你看著自己整理一下,現在正是需要錢的時候,能省一點是一點,祝你媽媽早日康複。”
周楚感激的朝李春華躬身一禮,“謝謝您。”
李春華不在意的擺了擺手,道:“門口就有小超市,你自己去買一些掃帚水桶什麽的吧,還有這個燈泡,也換了比較好,屋裏太暗對眼睛不好。”
周楚站在那裏聽著,李春華事無巨細的講了一些小區裏該注意的事情,以及陪護癌症患者的經驗,讓周楚受益良多。
“這是鑰匙,我就交給你了,以後每個月一號,你把房租微信發我就行,有什麽問題也可以直接去二棟五零三找我。”
李春華好像有些累了,又交待了幾句,便告辭離去。
周楚將她送到外麵,心中感激不已。
魔都五百的房子已經絕跡,雖然是個地下室,但對現在的周楚母子來說,已經是恩賜。
周楚從小沒有父親,是母親一手帶大的,周母在小縣城教書,收入平平,給不了周楚太好的成長環境,好在周母自己就是個老師,教育上從來沒有怠慢。
三年前,周楚不僅考入了東華大學,還拿到了全額獎學金,眼看著明年就畢業了。
至於周母,胰腺癌中期,目前已經做過手術,正在接受術後化療,家裏親戚都在老家忙碌,唯一能夠陪護的人,也就他這個親兒子。
周母這些年賺的錢,基本都花在兒子身上,家裏積蓄本就不多,哪怕有醫保報銷,與病魔鬥爭三年也花光了家裏的積蓄,不得不向親戚朋友借錢。
周楚自己算過,兩個舅舅加上母親那些同事的外債,總共是二十八萬。
自己畢業後努力一點,爭取五年內還清,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本來他已經保送讀研了,如今看來,也不現實。
“打掃吧。”
周楚先是到小區門口的小超市,買了一些清潔用具,而後便馬不停蹄的開始清掃工作。
因為沒有住過人,地下室陰冷異常,好在並不潮濕,水泥地麵不少地方出現了裂痕,濕潤的拖把犁過,水漬迅速被這些縫隙吸收。
聽說魔都因為地下水過度開發,出現了不少地陷的情況,周楚觀察了一會兒,打算迴頭買點速幹水泥給它堵上,不然總覺得心裏膈應得慌。
打掃完地板,接著就是將家具擺起,這裏本就是李春華家的小倉庫,不僅有老舊的實木家具,還有一些被淘汰的家用電器:風扇、洗衣機、甩幹機、煤氣灶,應有盡有。
看著這些占據了大半個地下室的家夥事兒,周楚開始挑挑揀揀,將能用的都先挪出來。
揮汗如雨的他,並未注意到腳下的情況。
原本就布滿裂縫的水泥地麵,悄無聲息的分裂出十幾條細小的縫隙。
“這是什麽?”
周楚搬開兩個笨重的實木衣櫃,突然衣櫃門打開,裏麵的東西撒了一地。
都是一些破舊衣物和被單枕套,其中一件白布包裹的長條之物吸引了他的注意。
周楚彎腰撿起,隨手將布條拆開,露出一杆古舊的戥子。
然而,不等周楚好奇,腳下地麵突然開裂,出現一個黑漆漆的井口。
腳下一空。
“哎呦,臥槽!”
···
···
明嘉靖壬寅,仲夏。
就是鬧得沸沸揚揚的【壬寅宮變】這一年。
一個煉丹的變態皇帝,差點被宮女們合夥幹掉這種事情,實屬奇葩中的奇葩。
南直隸鬆江府,新建青浦縣,縣治設在青龍鎮。
青浦建縣時,從華亭縣分出西北部的修竹、華亭二鄉,上海縣分出新江、北亭、海隅三鄉,首任知縣為福建建寧人楊垚。
青龍鎮縱橫水道交錯穿過,連接長江,處水陸要衝,居民有七成姓唐,經營竹木以為生計。
唐廣龍就是個手藝高超的篾匠,年近四十,育有四女一男,大女兒嫁給華亭一個教書的童生,二女兒待字閨中,三女四女一母同胞尚且年幼,小兒子更在繈褓中嗷嗷待哺。
這一日,唐家後院新井竣工,全家祭拜井龍王,擺上三牲五果,好不熱鬧。
為了吃水方便,唐廣龍花了十兩銀,請來專業人士挖這口井。
十兩銀子是什麽概念?
海瑞《興國八議》統計:嘉靖九年時,“民糧(大米)每石折銀五錢八分”,到了嘉靖四十年,就變成了七錢八分五厘。
明代一石大米,相當於今天144斤(大概),如果參考當前一斤大米3元錢的價格,嘉靖九年,一兩白銀相當於人民幣745元左右,而到了嘉靖四十年時,就“跌”到了約550元。
時值嘉靖二十一年,別的地方不知道,但在鬆江府此等富饒之地,一兩銀子可以買到一個人三個月的口糧,十兩挖一口井,五個人幹了十數日,工費真他娘的貴。
“四叔祖,勞煩您老了。”
唐廣龍遞過一個嶄新的水桶,按規矩,這新井的第一桶水,最好是找個德高望重,且長壽的老人來打,這樣能給自家人帶來好運和祝福。
唐季禮年事已高,顫顫巍巍的接過水桶,走到井邊虔誠的一拜,這才將水桶丟入井中。
打水不用多,一點點意思一下就行了。
唐季禮隱約聽到水桶落水的聲音後,便開始往上提拉麻繩。
可突然一股巨力傳來,嚇得他差點一頭栽井裏去。
站在唐季禮身後的唐廣龍也是嚇了一跳,急忙上前扶住老人家的雙臂。
卻聽井裏有人喊道:“誰在上麵,快拉我上去,我不會遊泳啊,咕嚕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