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167的第一堂公開課
分手後,我進了省紀委 作者:方片2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上午燕京幹校內,樹木林影一片鬱鬱蔥蔥,樹影間,仿佛能看見無數的鳥兒在嘰嘰喳喳,好一派歡快活潑的景象。
突然一陣引擎的轟鳴聲傳來,鳥兒們低頭看去,就見一輛放置有特別通行證的中巴車駛進校園。
中巴車緩緩停靠在操場上,然後車門打開,一群統一穿著正裝的年輕人魚貫從車上下來。
一位兩鬢斑白的中年人站在隊伍最前麵,他是帶隊的高老師。
當年輕人們都下了車,中年人才開口大聲道:“都安靜一點,這裏是燕京幹校,我不管你們都來自哪個單位,父母是什麽官職,在這裏都沒有任何作用!”
“燕京幹校是什麽樣的單位,我相信你們在來之前都各自做過功課,我這裏不再重複。”
“我隻提醒你們一點,你們在燕京幹校所看到的任何人,他們都有可能超過你們的父母,所以你們要有敬畏之心!”
“能來這裏參觀的機會,是你們的父母求爺爺告奶奶才為你們求來的,我希望你們都能認真對待!”
簡單說完,高老師打開文件夾看一眼然後說:“你們很幸運,今天有一節167班的多媒體公開課,大家跟我走吧。”
同時高老師還嚴厲警告不要亂跑亂晃,要是給驅逐處理他概不會負責。
聽著高老師的嚴厲警告,底下的年輕人們一個個都興奮異常。
這可是傳說中的燕京幹校!
據說這裏從不主動招生,都是各大部委單位推薦入學,有資格進入這裏學習深造的,無一不是將來在仕途上有相當前景的佼佼者。
甚至還有種說法,就是你要不來燕京幹校這裏走一遭,有些位置你根本就上不去。
總之這裏就是一個很神秘,是每一個立誌走向高位官員必須打卡的聖地。
就算是參觀,每一個人名額也都是要削尖了腦袋才能爭取到的。
所有人,他們無不以能來到燕京幹校參觀為榮。
大家跟著高老師來到多媒體教室,由於他們是參觀隊伍,因此隻能在後排就坐。
不過就算這樣還是讓他們感到相當亢奮。
“這就是燕京幹校的多媒體教室嗎?好大的教室,都趕上我以前大學的階梯教室了,而且聽課的人也不少,幹校一個班這麽多人嗎?”
“開什麽玩笑?幹校每一個新開班級所招收的生源都有限額,高老師剛才說了這是公開課,這可能有其他班級的學生,還有旁聽的教務老師什麽。”
他們興奮的張望著,很快有人發現了端倪。
“你們看那邊,那個戴眼鏡的是不是燕京市委辦的李主任,我在電視上看到過他,沒想到他都到那個位置了,還要來幹校深造嗎?”
“李主任算什麽?你看那邊,對,就是坐在前排的那個,他是中組部的鄭元峰局長,還有那個白展亭局長,他更厲害,他是中辦秘書局長!”
隨著這兩個名字身份說出口,所有人都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中辦、中組部,這兩個單位名字可謂威名赫赫。
一個是華夏大地掌管升官的神,另一個則是直接為中央首長服務的中辦,放過去就是軍機處和翰林院這樣的頂級衙門。
原本一個市委辦的李主任已經很嚇人了,結果沒想到連中組部甚至中辦的領導也需要來幹校進修深造嗎?
這樣的想法讓每一個人都不由對這個幹校湧現一股深深的敬畏。
這就是傳說中的燕京幹校嗎?果然恐怖如斯!
帶隊的高老師很滿意這節公開課給這些年輕小家夥們帶來的震撼。
他並不給小家夥們解釋白展亭和鄭元峰在這裏的原因,因為就連他自己也同樣感到驚訝,他不是第一次帶隊參觀了,以往盡管也會有各部委的廳長出現,但這已經到頭了,他更沒見過中辦和中組部的官員。
開玩笑,這倆單位本身已經夠嚇人了,哪還需要幹校這裏走一遭?
高老師隻解釋幹校就是體製內幹部們再深造的地方,所以這裏出現任何部委的任何級別的官員都不要驚訝。
高老師甚至開玩笑說:“原則上幹校的培訓幹部沒有上線,所以哪怕你是省委領導或者部長高官,隻要你想學習,原則上都可以申請入學。”
當然實際上推薦入學的多是廳局級和處級幹部為主,需要他們經過學習後委以重任。
“所以你們在幹校看到的基本都是四十歲上下的臉孔,因為這個年紀正值政治壯年。”
高老師話音才落,馬上有人舉手反駁:“高老師也不完全是吧?您看第一排中間,那個不是比我們還小的年輕人嗎?”
高老師順著方向看過去,果然看到一張相當年輕的臉孔。
尤其這張臉孔夾在白展亭和鄭元峰這倆中辦和中組部的領導中間,顯得特別突兀。
高老師也有解釋:“我說過了,幹校除了麵向各部委機關招生外,也同樣會接受各大高校的學生推薦,我想那肯定是哪個高校的應屆畢業生,咱們用不著管他,當他是個小透明就好。”
盡管高老師這麽解釋了,但還是在這些年輕人裏引發了驚濤駭浪。
這些人看向前排同樣的年輕人眼裏滿是羨慕嫉妒恨。
大家同樣都是年輕人,而且你還更年輕一點,憑什麽你能這麽優秀?
我們現在還隻能來幹校參觀,一句多餘的話一點多餘的動作不能有,你卻已經正式在幹校入學了?
有人直接問出來:“這家夥誰認識呀?他到底什麽背景?這麽年輕就能進燕京幹校,肯定不是一般的家庭背景吧?”
然而這些人你看我我看看你,誰都搖頭表示自己根本不認識。
最後大家隻能把目光投向高老師,希望能從他這裏得到答案。
高老師緊急翻閱了一下資料,並詢問了教導處的同誌以後,才有了點底氣。
他先借機教育他們要始終相信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江山代有才人出,咱們偌大的華夏大地總有那麽些脫穎而出的天才。”
“我告訴你們吧,那個年輕人他並不是依靠任何家庭背景,純粹是依靠極為優秀的個人能力進入的幹校學習,他的名字叫陸安!”
突然一陣引擎的轟鳴聲傳來,鳥兒們低頭看去,就見一輛放置有特別通行證的中巴車駛進校園。
中巴車緩緩停靠在操場上,然後車門打開,一群統一穿著正裝的年輕人魚貫從車上下來。
一位兩鬢斑白的中年人站在隊伍最前麵,他是帶隊的高老師。
當年輕人們都下了車,中年人才開口大聲道:“都安靜一點,這裏是燕京幹校,我不管你們都來自哪個單位,父母是什麽官職,在這裏都沒有任何作用!”
“燕京幹校是什麽樣的單位,我相信你們在來之前都各自做過功課,我這裏不再重複。”
“我隻提醒你們一點,你們在燕京幹校所看到的任何人,他們都有可能超過你們的父母,所以你們要有敬畏之心!”
“能來這裏參觀的機會,是你們的父母求爺爺告奶奶才為你們求來的,我希望你們都能認真對待!”
簡單說完,高老師打開文件夾看一眼然後說:“你們很幸運,今天有一節167班的多媒體公開課,大家跟我走吧。”
同時高老師還嚴厲警告不要亂跑亂晃,要是給驅逐處理他概不會負責。
聽著高老師的嚴厲警告,底下的年輕人們一個個都興奮異常。
這可是傳說中的燕京幹校!
據說這裏從不主動招生,都是各大部委單位推薦入學,有資格進入這裏學習深造的,無一不是將來在仕途上有相當前景的佼佼者。
甚至還有種說法,就是你要不來燕京幹校這裏走一遭,有些位置你根本就上不去。
總之這裏就是一個很神秘,是每一個立誌走向高位官員必須打卡的聖地。
就算是參觀,每一個人名額也都是要削尖了腦袋才能爭取到的。
所有人,他們無不以能來到燕京幹校參觀為榮。
大家跟著高老師來到多媒體教室,由於他們是參觀隊伍,因此隻能在後排就坐。
不過就算這樣還是讓他們感到相當亢奮。
“這就是燕京幹校的多媒體教室嗎?好大的教室,都趕上我以前大學的階梯教室了,而且聽課的人也不少,幹校一個班這麽多人嗎?”
“開什麽玩笑?幹校每一個新開班級所招收的生源都有限額,高老師剛才說了這是公開課,這可能有其他班級的學生,還有旁聽的教務老師什麽。”
他們興奮的張望著,很快有人發現了端倪。
“你們看那邊,那個戴眼鏡的是不是燕京市委辦的李主任,我在電視上看到過他,沒想到他都到那個位置了,還要來幹校深造嗎?”
“李主任算什麽?你看那邊,對,就是坐在前排的那個,他是中組部的鄭元峰局長,還有那個白展亭局長,他更厲害,他是中辦秘書局長!”
隨著這兩個名字身份說出口,所有人都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中辦、中組部,這兩個單位名字可謂威名赫赫。
一個是華夏大地掌管升官的神,另一個則是直接為中央首長服務的中辦,放過去就是軍機處和翰林院這樣的頂級衙門。
原本一個市委辦的李主任已經很嚇人了,結果沒想到連中組部甚至中辦的領導也需要來幹校進修深造嗎?
這樣的想法讓每一個人都不由對這個幹校湧現一股深深的敬畏。
這就是傳說中的燕京幹校嗎?果然恐怖如斯!
帶隊的高老師很滿意這節公開課給這些年輕小家夥們帶來的震撼。
他並不給小家夥們解釋白展亭和鄭元峰在這裏的原因,因為就連他自己也同樣感到驚訝,他不是第一次帶隊參觀了,以往盡管也會有各部委的廳長出現,但這已經到頭了,他更沒見過中辦和中組部的官員。
開玩笑,這倆單位本身已經夠嚇人了,哪還需要幹校這裏走一遭?
高老師隻解釋幹校就是體製內幹部們再深造的地方,所以這裏出現任何部委的任何級別的官員都不要驚訝。
高老師甚至開玩笑說:“原則上幹校的培訓幹部沒有上線,所以哪怕你是省委領導或者部長高官,隻要你想學習,原則上都可以申請入學。”
當然實際上推薦入學的多是廳局級和處級幹部為主,需要他們經過學習後委以重任。
“所以你們在幹校看到的基本都是四十歲上下的臉孔,因為這個年紀正值政治壯年。”
高老師話音才落,馬上有人舉手反駁:“高老師也不完全是吧?您看第一排中間,那個不是比我們還小的年輕人嗎?”
高老師順著方向看過去,果然看到一張相當年輕的臉孔。
尤其這張臉孔夾在白展亭和鄭元峰這倆中辦和中組部的領導中間,顯得特別突兀。
高老師也有解釋:“我說過了,幹校除了麵向各部委機關招生外,也同樣會接受各大高校的學生推薦,我想那肯定是哪個高校的應屆畢業生,咱們用不著管他,當他是個小透明就好。”
盡管高老師這麽解釋了,但還是在這些年輕人裏引發了驚濤駭浪。
這些人看向前排同樣的年輕人眼裏滿是羨慕嫉妒恨。
大家同樣都是年輕人,而且你還更年輕一點,憑什麽你能這麽優秀?
我們現在還隻能來幹校參觀,一句多餘的話一點多餘的動作不能有,你卻已經正式在幹校入學了?
有人直接問出來:“這家夥誰認識呀?他到底什麽背景?這麽年輕就能進燕京幹校,肯定不是一般的家庭背景吧?”
然而這些人你看我我看看你,誰都搖頭表示自己根本不認識。
最後大家隻能把目光投向高老師,希望能從他這裏得到答案。
高老師緊急翻閱了一下資料,並詢問了教導處的同誌以後,才有了點底氣。
他先借機教育他們要始終相信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江山代有才人出,咱們偌大的華夏大地總有那麽些脫穎而出的天才。”
“我告訴你們吧,那個年輕人他並不是依靠任何家庭背景,純粹是依靠極為優秀的個人能力進入的幹校學習,他的名字叫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