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廖文山很惱火
分手後,我進了省紀委 作者:方片2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陸同誌,你把這兩句話調換一下順序,中間加一句取得長足進步。”
“不行不行,陸同誌還是換迴剛才那一版,隻是前麵一句話微調一下。”
“陸同誌調出上一版來對比一下看看,不是這一版,那就是還上一版。”
“真是太方便了,以前我們都要拿粉筆寫到黑板上,現在電腦裏一調就出來了,陸同誌發明這個真是立了大功!”
會議室內,討論的聲音此起彼伏,整個秘書一處的筆杆子們都十分積極踴躍地討論,顯然他們都很喜歡這種新模式。
畢竟以前討論,要麽就是稿紙謄抄然後再分發到每個人手上,要麽就是寫黑板,不管哪一種都很浪費時間。
現在換成電腦和投影儀,不僅極大提升了討論效率,甚至能隨時進行修改撤迴,完全省去了手寫的麻煩。
最重要的是,現在這種模式更進一步加快了節奏。
由於不再有過去那種討論一會就要停下來等書寫謄抄的斷檔,也讓他們的思路更加連貫,反過來也能更進一步激發他們的討論熱情。
很快半天的討論下來,最後統計他們討論出了214版。
原本要是半天能討論出兩百多版,那他們能高興上天,可現在他們卻隻是懊惱為什麽不早些使用陸安的新模式,要知道在第三監察室,他們半天能討論出七百多版。
自己可是更專業的秘書一處呀!
有人不服氣地說:“陸同誌,等下午吃飯過來我們就開始,我們一定要討論超過七百版!”
陸安對此委婉表示當初第三監察室討論的是自己的稿子,自己才參加工作,所以肯定在各方麵都有不足,所以出現各種錯誤都不足為奇。
可現在這份是秘書一處的各位老幹部群策群力寫出來的,肯定挑不出那麽多錯誤。
廖文山更是直接說出不滿:“把我和他放在一個檔次上,這也太過分了!”
最後還是王大平出麵定調,表示他們的目標是把書記的稿子寫好,而不是非要改多少版。
王大平還笑罵道:“非要改幾百版,你們是對現在這份稿件有多不滿意?”
隻是話歸這麽說,但當下午結束,他們仍然又多討論出四百多版來,盡管這是按照陸安一兩個詞改動都保存的算法,有相當水分,但也足以說明這些人對待稿件的錙銖必較。
陸安相當感慨:“沒想到書記一篇文章居然這麽繁瑣。”
陸安前世也參加過縣委的材料討論大會,但縣委的材料水平和要求,跟省紀委這種,還是要上呈中央的材料,那簡直都不是一個檔次。
縣委的時候,哪怕是縣委書記的稿子,有時候也能差不多得了。
但在這裏,有時候一個字詞甚至一個標點符號都要反複論證。
其他更不要說對政策的把握,以及對書記還有中央的喜歡偏好的理解,都會對材料的結構格式,以及突出重點有相當大影響。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就是眼界與格局的不同。
陸安十分慶幸自己有後二十年的材料經驗,否則要真換成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小夥子,還真跟不上這群省紀委大秘們的思路。
陸安看了廖文山一眼,不能不對這位省紀委辦公廳的天才筆杆子充滿敬佩。
廖主任才是真正的天才,從小就是上了報紙的神童,後來又是高考狀元,早早被省委預定了,是省紀委橫刀奪愛給搶過來的,到了省紀委辦公廳人家上手就能寫材料,後來被重點培養,不過短短幾年就成為了省紀委第一筆杆子。
自己對比人家可差遠了。
可陸安並不知道,他敬佩的廖主任此時正在瘋狂的精神內耗。
他不明白事情怎麽會變成這個樣子。
一直以來自己才是省紀委的第一筆杆子,每次討論大會自己才應該是中心才對,怎麽今天卻成了那個陸安,就因為他發明了這個什麽電腦新模式?
而這個所謂新模式在他看來也就那麽迴事。
或許效率是有那麽一點小小的提升,一天六七百版的稿子看起來很有成績,但中間很多都是無用功呀!
就這些人這些水平,有些明顯的錯誤他們看不到,有些明明能過得去的地方,他們卻翻來覆去的討論修改,搞到最後還是用迴原版。
這根本是浪費時間。
正是這樣的原因,廖文山第一次幾乎沒有參與討論,他認為這根本是侮辱自己的智商。
最讓廖文山受不了的是陸安最後看過來的眼神。
那是什麽意思?
在向自己挑釁,他才是未來省紀委材料工作中最耀眼的明星嗎?
姥姥的!不就有點小聰明,搞出一個結合電腦投影儀的新模式嗎?有什麽了不起的?
一直以來自己才是材料討論核心的廖文山完全無法接受突然被人取代的結果。
而且要是這個人真有本事,廖文山也認,可偏偏廖文山想起自己看過陸安寫的材料,頂多也就是個縣級水平。
就這水平憑什麽在自己麵前現眼?
想當初秦海龍帶著他寫的材料來找自己,自己看他材料的水平並沒當迴事,可誰知道這才幾天,他居然就敢騎到自己頭上來了?
廖文山無論如何都忍不了。
於是在討論會後,他找到處長王大平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必須要壓一壓那個陸安的表現,如果再照現在的情況發展下去,整個材料稿件的功勞就全成了他一個人的,我們整個秘書一處都要給他墊腳了。”
“處長您想想,我們秘書一處所有同誌辛辛苦苦討論幾天,結果最後給什麽也沒做的陸安得了領導表彰,這口氣您能咽下去嗎?”
廖文山很聰明,他並沒有從自己出發,而是從整個秘書一處出來,他考慮的都是整個秘書一處的事情,也是把陸安樹立成整個秘書一處的敵人。
王大平被說動了,可問題在於眼下的材料確實十分重要。
“材料當然非常重要,我們必須要保質保量完成,但並不意味著要讓陸安那小子摘了我們的桃子!”
廖文山告訴王大平:“我們可以想辦法把自己推上去……”
“不行不行,陸同誌還是換迴剛才那一版,隻是前麵一句話微調一下。”
“陸同誌調出上一版來對比一下看看,不是這一版,那就是還上一版。”
“真是太方便了,以前我們都要拿粉筆寫到黑板上,現在電腦裏一調就出來了,陸同誌發明這個真是立了大功!”
會議室內,討論的聲音此起彼伏,整個秘書一處的筆杆子們都十分積極踴躍地討論,顯然他們都很喜歡這種新模式。
畢竟以前討論,要麽就是稿紙謄抄然後再分發到每個人手上,要麽就是寫黑板,不管哪一種都很浪費時間。
現在換成電腦和投影儀,不僅極大提升了討論效率,甚至能隨時進行修改撤迴,完全省去了手寫的麻煩。
最重要的是,現在這種模式更進一步加快了節奏。
由於不再有過去那種討論一會就要停下來等書寫謄抄的斷檔,也讓他們的思路更加連貫,反過來也能更進一步激發他們的討論熱情。
很快半天的討論下來,最後統計他們討論出了214版。
原本要是半天能討論出兩百多版,那他們能高興上天,可現在他們卻隻是懊惱為什麽不早些使用陸安的新模式,要知道在第三監察室,他們半天能討論出七百多版。
自己可是更專業的秘書一處呀!
有人不服氣地說:“陸同誌,等下午吃飯過來我們就開始,我們一定要討論超過七百版!”
陸安對此委婉表示當初第三監察室討論的是自己的稿子,自己才參加工作,所以肯定在各方麵都有不足,所以出現各種錯誤都不足為奇。
可現在這份是秘書一處的各位老幹部群策群力寫出來的,肯定挑不出那麽多錯誤。
廖文山更是直接說出不滿:“把我和他放在一個檔次上,這也太過分了!”
最後還是王大平出麵定調,表示他們的目標是把書記的稿子寫好,而不是非要改多少版。
王大平還笑罵道:“非要改幾百版,你們是對現在這份稿件有多不滿意?”
隻是話歸這麽說,但當下午結束,他們仍然又多討論出四百多版來,盡管這是按照陸安一兩個詞改動都保存的算法,有相當水分,但也足以說明這些人對待稿件的錙銖必較。
陸安相當感慨:“沒想到書記一篇文章居然這麽繁瑣。”
陸安前世也參加過縣委的材料討論大會,但縣委的材料水平和要求,跟省紀委這種,還是要上呈中央的材料,那簡直都不是一個檔次。
縣委的時候,哪怕是縣委書記的稿子,有時候也能差不多得了。
但在這裏,有時候一個字詞甚至一個標點符號都要反複論證。
其他更不要說對政策的把握,以及對書記還有中央的喜歡偏好的理解,都會對材料的結構格式,以及突出重點有相當大影響。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就是眼界與格局的不同。
陸安十分慶幸自己有後二十年的材料經驗,否則要真換成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小夥子,還真跟不上這群省紀委大秘們的思路。
陸安看了廖文山一眼,不能不對這位省紀委辦公廳的天才筆杆子充滿敬佩。
廖主任才是真正的天才,從小就是上了報紙的神童,後來又是高考狀元,早早被省委預定了,是省紀委橫刀奪愛給搶過來的,到了省紀委辦公廳人家上手就能寫材料,後來被重點培養,不過短短幾年就成為了省紀委第一筆杆子。
自己對比人家可差遠了。
可陸安並不知道,他敬佩的廖主任此時正在瘋狂的精神內耗。
他不明白事情怎麽會變成這個樣子。
一直以來自己才是省紀委的第一筆杆子,每次討論大會自己才應該是中心才對,怎麽今天卻成了那個陸安,就因為他發明了這個什麽電腦新模式?
而這個所謂新模式在他看來也就那麽迴事。
或許效率是有那麽一點小小的提升,一天六七百版的稿子看起來很有成績,但中間很多都是無用功呀!
就這些人這些水平,有些明顯的錯誤他們看不到,有些明明能過得去的地方,他們卻翻來覆去的討論修改,搞到最後還是用迴原版。
這根本是浪費時間。
正是這樣的原因,廖文山第一次幾乎沒有參與討論,他認為這根本是侮辱自己的智商。
最讓廖文山受不了的是陸安最後看過來的眼神。
那是什麽意思?
在向自己挑釁,他才是未來省紀委材料工作中最耀眼的明星嗎?
姥姥的!不就有點小聰明,搞出一個結合電腦投影儀的新模式嗎?有什麽了不起的?
一直以來自己才是材料討論核心的廖文山完全無法接受突然被人取代的結果。
而且要是這個人真有本事,廖文山也認,可偏偏廖文山想起自己看過陸安寫的材料,頂多也就是個縣級水平。
就這水平憑什麽在自己麵前現眼?
想當初秦海龍帶著他寫的材料來找自己,自己看他材料的水平並沒當迴事,可誰知道這才幾天,他居然就敢騎到自己頭上來了?
廖文山無論如何都忍不了。
於是在討論會後,他找到處長王大平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必須要壓一壓那個陸安的表現,如果再照現在的情況發展下去,整個材料稿件的功勞就全成了他一個人的,我們整個秘書一處都要給他墊腳了。”
“處長您想想,我們秘書一處所有同誌辛辛苦苦討論幾天,結果最後給什麽也沒做的陸安得了領導表彰,這口氣您能咽下去嗎?”
廖文山很聰明,他並沒有從自己出發,而是從整個秘書一處出來,他考慮的都是整個秘書一處的事情,也是把陸安樹立成整個秘書一處的敵人。
王大平被說動了,可問題在於眼下的材料確實十分重要。
“材料當然非常重要,我們必須要保質保量完成,但並不意味著要讓陸安那小子摘了我們的桃子!”
廖文山告訴王大平:“我們可以想辦法把自己推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