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請皇上下旨誅殺王振一黨。”群臣紛紛附和。


    一聽黨爭,楊崢嚇了一大跳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銷售經理,他實在太知道黨爭的危害,別的不說就說本朝,從萬曆二十二年“京察”(考核官吏)開始,一直到弘光元年,始終沒有停止過。無論是在朝政問題上,還是在軍事問題上,都爭論不休。此舉大大削弱了明朝的力量不說,最終的結果卻是鶴蚌相爭漁翁得利,作為一心打造盛世大明為己任的楊崢自是不能讓這種苗頭露出來恰好小皇帝此時也被一幫言官嚇得夠嗆,早已失去了平日裏的威嚴,不斷的將目光看來。


    眼看火候差不多,楊崢輕咳了一聲,道:“常言道,人有旦夕禍福,事有輕重緩急,眼下叛亂在即,我等當以平叛亂為己任,至於懲處閹黨一事,楊某覺得可以緩一緩,皇上乃當世明君,自是知曉閹黨誤國的道理,對閹黨自不會放之任之了,還請諸位迴到大事上來。”


    小皇帝本就是個聰明人,一聽楊崢這話,那還不知他的意思,當即點了點頭,道:“楊愛卿說的是,王振專擅朝政,作威作福,魚肉百姓,而今更是膽大妄為,朕恨不得將其千刀萬剮才好,隻是眼下王振大軍兵臨城下,局麵刻不容緩,諸位愛卿當以大事為重,待平息了此番叛亂朕定不會放過王振。”


    百官見小皇帝說得信誓旦旦,倒也不似說謊,紛紛表示讚同。


    領頭的王竑道:“皇上竟能明白,我等也放下心來,隻是我等乃科道言官,其職責侍從皇帝﹐推舉人才﹐糾劾官吏﹐督察六部﹐封駁製敕和章奏﹐評議政事﹐隨時諫言。打仗非我所長,以微臣之見,楊大人年紀雖輕,卻多次領兵出征,此番必有主見。”


    其他官多半是這意思,紛紛表示讚同。


    小皇帝一看這些殺人不要命的主兒總算是放過了自己,不由得鬆了一口氣,點了點頭道:“諸位愛卿言之有理,楊愛卿上得前來。”


    楊崢剛罵了聲,這幫挨千刀的好事沒看到你們想到我,這些年老子韜光養晦,沒少被你們罵就連老子的老祖宗都沒放過,這會兒可好了,要你們去送死的時候就想起老子了,沒門。猛聽得小皇帝唿喊,下意識的往前走了一步,道:“皇上……”


    小皇帝輕輕咳嗽了聲,將自己的目光盡量不落在了死去的馬順身上,好讓自己的心神從剛才震驚的一幕裏走出來,微微停頓了一會兒,才緩緩說道:“本朝規矩首輔不可掌握兵權,但事有輕重緩急,此番王振大逆不道,企圖謀反,戰火一旦蔓延,天下的百姓少不了跟著受苦受難,所以朕決定將這兵權賦予你,從今日起這座皇城內一切兵馬都聽從你們的調遣,任何人不得有誤。你可聽明白。”


    楊崢愕了一下,著實沒想到小皇帝會這麽大方,要知道兵權在任何朝代都是一個極為敏感的話題,隻因在草頭為王的年代,擁有了兵權就意味著擁有了權勢,哪怕是你是皇帝,沒有兵權,一樣白搭,所以曆代皇帝對兵權都看管極嚴,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就是由於掌握了禁軍的統帥權才奪取天下,登上皇位的,他最清楚控製軍隊是鞏固統治地位的先決條件。為了防止出現唐末藩鎮割據的重演,避免成為五代十國之後的第六個短命的王朝。他先是以“杯酒釋兵權”解除了高級將領的兵權,再由皇帝本人直接統帥禁軍,並把禁軍分為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三部分,提拔一些資曆淺、易控製的將領為都指揮使分別統軍,使其分別聽令於皇帝本人。又設樞密院,行使調兵權,使“三帥”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形成互相牽製的作用。這種製度一直延續了下來,到了本朝自胡惟庸案發後兵權直屬於皇帝,有調兵權,無統兵權,兵權盡歸於皇帝之手;都司衛所隸屬於五軍都督府,同時聽命於兵部,五軍都督府有統兵權,無調兵權。武將除了曆代總兵之外,文官拿兵權的機會很少,洪武、永樂年間是有的,中後期就很少見了,限製得極嚴。明朝中期王守仁遭到了猜忌和貶斥;楊一清算一個,但也是常年駐邊的。文官在朝上有實權但無兵權,出去了有了兵權但是一紙詔書就可以把你召迴來,所以在兵權這件事上,不到萬不得已的地步,皇上是不會輕易放手的,就算要給那也是極為信任之人,小皇帝此舉可算打破了祖宗的規矩。


    楊崢撇了一眼左右,見眾官兒沒表示反對,頗有些意外,要知道這種祖宗規矩的事情,擱在前朝倒也沒什麽,擱在本朝那絕對是一等一的大事,不經過一番舌戰群儒,根本達不到你想要的效果,沒想到今日卻沒有任何的動靜,不免有些不習慣。看來眾官對王振的恨還真到了骨子裏,哪怕是將兵權交給一個文官這等絕無僅有的事也能忍讓。


    “此乃非常時刻,當用非常手段,楊大人就不必顧忌了,該怎麽來就得怎麽來,咱們雖上不得戰場,但聽從調遣,幫個忙什麽的還是能做得到,隻要楊大人不嫌棄,老夫願做馬前卒。”說話的人聲音洪亮,透著一股豪邁。


    楊崢尋聲望去,見是戶部尚書胡濙,這老家夥明明一把年紀,平日裏走路都能顫著走,可那精神頭卻不不輸給任何一個年輕人,此時更是一臉的興奮,大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氣概。


    胡濙是四朝元老,前日又說過“文皇定陵寢於此,示子孫以不拔之計也。”的話語,在百官威望直逼楊崢,百官見他如此也紛紛表態。


    楊崢等了半天,其實就是一個態度問題,如果前十年,百官聽命與他其實更多的畏懼日漸權高的首輔,內心深處未必見得多麽的擁護,甚至在他執政的十年裏,沒少官兒抱著看戲的態度,就連他與王振的明爭暗鬥,許多官兒也不買賬,不少言官甚至大放厥詞,沒少尋他麻煩,似今日這般高度一致的調子還是頭一次,當然了,楊崢心頭也明白,在今後的日子裏想要繼續保持今日這種默契,還需過眼前的這一關才算有點自改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