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就在楊崢讀奏章的這會兒功夫,陳循已將奏章的內容向三人解說了一番。


    苗衷立即大喜,道:“這事兒千真萬確,隻要有人挑頭,定能把王振治罪?”


    “隻怕未必!”楊崢似笑非笑將手中的奏章遞給了四人,道;‘你們好好看看這份奏章。”


    四人看楊崢神色凝重,紛紛湊了過來,四個人四雙眼睛將奏章看了個遍,仍尋不出半點毛病來。


    陳循道:“屬我弩鈍,卑職並沒有看出哪兒不有不妥之處”。


    楊崢一笑,用指頭將奏章指了指,四人麵色立即大變。


    這份奏章前前後後沒什麽問題,唯獨在修建慶雲寺王振言其敝,命役軍民修,費用數萬,壯麗甲於京都。小皇帝隨後亦參觀對其讚不絕口一事大書特書,這無疑的將矛頭指向了當朝皇帝,這種逆龍鱗之事曆朝曆代不是沒有,但也是極其少數,千古忠誠比幹、魏征的下場可是人人都知道的,所以要說罵罵官兒倒也沒什麽,哪怕是通篇罵王振也沒人覺得這事兒有什麽不妥之處,唯獨不能沾染皇權,那等於將自己的一隻腳送到了閻王哪兒,這個風險太大,不是那種有大無畏精神的官兒是沒敢幹去這麽做的,在做的官兒有心為百姓,為朝廷是不假,但也沒誰有去做一些逆龍鱗之事,先前四人不曾留意一時沒有看出其中奧妙,這會兒經楊崢一點撥,頓時明白了其中的奧妙,那還敢說什麽,彼此看了一眼,心頭對楊崢的細心既佩服,又對眼前的局麵充滿了疑惑。


    所有人都不約而同的將目光看向了楊崢等待他的答複。


    偌大的內閣,此時一片寧靜。


    楊崢慢悠悠地喝著茶湯,整個神情不急不緩,那淡然的勁兒落在了四人的眼裏便成了穩重的典範。


    “大人,這事兒如何是好?”陳循有些按耐不住開口問道。


    楊崢的兩眼中隻有一片平靜,他把那份奏章慢慢合上重新遞給了陳循,然後道:“按這份奏章除了最後幾句話有些問題外,倒也算得上是難得好奏章,隻不過咱們的目的是王振,是整個官宦集團,而不是皇上,所以咱們做事得有所掂量,總不能把咱們都賠進去不是?”


    四人各自頷了頷首算是對楊崢的一番話表示了認同。


    楊崢沉吟了一會兒繼續說道;“所以這奏章得改一改才可用?”


    陳循道:“還是大人想得周到?王振這些年做的壞事的確不少,他固然聰穎狡猾,凡事總帶著小皇帝,但碰上了大人也是枉然了”?


    曹大人皺了皺,似有些不解,問道:“陳大人這話是何意?”


    陳循嘴角慢慢湧出幾分笑容,那笑容配上陳循桀驁不順的性子,若不是了解他的人,但看他的麵容十有八九將他當做了無惡不作的奸臣了。


    “這還不簡單,王振拉著小皇帝做大旗目的無非是想怕人尋他麻煩,這正是他的狡猾之處,可他忘了,這天下的壞事掛的可是他老人家的名字,咱們的楊大人取其頭斷其為尾巴,如此將奏章上的事兒做實在了,那王振就算想要否認也說不出什麽,退一步說他就算想到了皇帝,這些作惡的事他又如何說得出口,難道說咱們這些言官禦史都是彈劾皇上的,別忘了咱們的奏章上可是沒有半句說皇上的罪責,除此之外王公公的罪責還有一條狐假虎威,這就是說小皇帝所作所為並不是他的本意而是被王振給利用罷了,你想小皇帝就算再信任王振,看到了這麽多惡跡斑斑的壞事,還能包容麽,他不顧自己也得顧天下人吧”。


    曹大人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好一會兒才說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啊。”


    不曾想楊崢卻搖了搖頭,道:“若你們以為單憑這幾分奏章就能令小皇帝對王振失去信任,那你們也太小看王振與聖上的感情了?小皇帝自幼便是王振一手帶大,平日裏的言傳身教,早已讓小皇帝對王振形成了一種依賴,這些年朝廷對王振所作所為早有不滿,三楊、英國公、顧佐、於謙、劉球、駙馬那個沒有上奏章,那個沒有在殿前陳奏王振的種種不發之事,早年是為了祖宗規矩,如今是為了王振的惡行,可接過如何三楊敗了,英國公不啃聲、劉球死了、駙馬被罵了、於謙進了大獄,咱們的眼言官禦史沒了血性,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些舉動從正統三年就沒斷過,算上今天胡丹的這份奏章也應該有十年了,十年了小皇帝從一個十歲的孩童,早已長成了一個男子漢,論雄才偉略,洞察人性,咱們的小皇帝固然不如太祖爺,成祖爺,可要說聰明絕對不輸給先帝爺了,一個並不糊塗的人,未必對自己身旁的人做的種種惡性一無所知吧?”


    四人彼此看了一眼,臉上的神情頓時黯然了幾分。


    楊崢這下沒有停頓的意思,道:“皇上既知道,卻任由王振胡作非為,並非咱們的皇上沒有是非,不懂得愛惜天下百姓,不懂得祖宗江山重要,實則是他已經離不開王振了,多年的培養的感情,讓皇上不由自主的信任王振,哪怕明知對方在做壞事,從感情上卻不願意去接受這個事實,總以為日子久了對方就會明白,可惜咱們的皇上低估了王公公的野心,王振能從一個一名不值的太監,做到了國朝最有權勢的太監,這裏麵固然有咱們的縱容,王振的狡猾,也不是沒有皇上對他的愛護,所以這事兒單靠幾個奏章未必能達到咱們想要的結果。”


    “奏章既不能奏效,那該如何是好?”高衷急道。


    楊崢沒有急著迴話,而是重新將陳循手中的奏章打了開來,整齊的擺放在四人麵前道:“奏章還是要的,非但要還得多,什麽事兒架不住人多,咱們不光要皇上知道王振的惡行,就是天下百百姓也該知道知道,所以這事兒就看諸位的運作了,至於如何讓皇上痛恨王振信任這些奏章,這事兒就交給我了。”


    四人彼此看了一眼又細細揣摩了一番,覺得楊崢的這一番話才是穩妥之道,當即四人都表示了讚同。


    四人都是玩弄權勢的高手,往日是被楊崢給壓製著,才一直無動於衷,加上王振那會兒惡行尚未彰顯,四人也不好過於暴露了他們的實力,可誰要因此而低估了他們那就太沒眼力勁兒了。


    就說四人當中的陳循自當官始,便常隨侍帝王左右,曆事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朝,在朝四十三年,是重要侍臣之一,無論是督察員還是進程的六部衙門,沒有人不給他幾分薄麵,這些年他能與王振對著幹而全身而退,所仰仗的便是這些人脈,隻要他想做點事沒有做不成的。再說曹鼐大魁天下後,入翰林,授修撰。英宗即位後,充經筵講官,撰成《宣宗實錄》後,進侍講,錫三品章服。一身錦繡文章早就贏得了讀書人的敬仰,北方士子讓視為榜樣,力量不容小視,高穀、苗衷二人身世雖不顯赫,但所在地的商賈可是將全部力量寄托在二人身上,二人早已成了徽州一帶商家的代言人,那個都不是好惹的,四人各自商議了一番,便去了。


    接下來的幾日,紫禁城內可謂是熱鬧非凡了。


    往日沉悶而寂靜的都察院一該前些時日的頹廢變得熱鬧無比,往日那些低著頭縮著脖子的禦史言官一改往日無所事事的形象,變得忙碌無比,每個人的神情激昂,大有為國赴國難的氣勢。


    這樣的局麵,非但是京城的百姓,六部的官兒,就是小皇帝也是多年不曾見過,不由得感到幾分詫異。


    但更讓他詫異的事情還在後頭,都察院禦史胡丹一馬當先率先上奏彈劾王振,這位老江湖可是經驗老道,前日接到陳循的指示立即懷著十二分的熱情將自己的奏章前前後後誦讀了擠扁,非但是自己誦,就連自家的妻兒老小也沒放過,直到最後才讀出了一點味道,嚇得一身冷汗,虧得這奏章沒有送到了小皇帝哪兒,就最後一條足夠自己喝上一壺的,前兩日他還埋怨陳循不夠朋友,怕事,心裏頭想著是自己的榮華富貴,全然不顧天下的百姓,如今想來人家做事才叫老練,自己這輩子充其量也隻能做一個合格的禦史,至於內閣大臣那是想都不要想了,經此一鬧,胡大人才算是明白了奏章問題的關鍵,他本就是文章老手,往日仗著自己的那點名頭,一直不把旁人放在眼裏,到了今日方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了,在這座紫禁城裏一山還有一山高,自己的哪點微薄本事給人家提鞋都不配。


    退去了身上的傲氣,心頭也靜了下來進過陳循的一番指點,奏章無論是言辭上,還是內容上,甚至是在技巧上都有了極大地改變,進過重新潤色布局的彈劾奏章,其殺傷力自是威力不小。


    有了胡大人領頭,加上陳循從旁的指點推波助瀾,那幫禦史言官仿佛尋到了各自的春天,整個的都忙碌起來,膽子也大了不少,就連奏章的水準上也提高了不少。


    數百份奏章如同雪片一般在正統十四年的第一個早朝送到了小皇帝的手中,奏章的內容如下,第一件是祖宗規矩,在太皇太後駕鶴西去的當日,王振眼看阻攔自己掌權的所有障礙都已經被自然規律掃除了,輕而易舉的就盡攬明王朝的政權。早就看太祖皇帝掛在宮門上那塊禁止宦官幹預政事的鐵牌不順眼,第一件事就是把這塊牌子摘下來。隨後又在京城內大興土木,為自己修建府邸。他還修建智化寺,為自己求福,簡直無君無父。


    其二,以天下為家,目無皇上,作為司禮監太監,王振勸英宗以重典治禦臣下,他自己更是如此。誰若順從和巴結他,就會立即得到提拔和晉升;誰若違背了他,立即受到處罰和貶黜。一些官僚畏懼其權勢日重,紛紛前來巴結賄賂,以求高升。有位工部郎中,名叫王佑,最會阿諛逢迎。一天,王振問王佑說:“王侍郎你為什麽沒有胡子?“王佑無恥地迴答說:“老爺你沒有胡子,兒子我怎麽敢有。“一句話說得王振心裏甜滋滋的,立即提拔他為工部侍郎。徐希和王文亦因善於諂媚,被王振提拔為兵部尚書和都禦使。王振還把他的兩個侄子王山和王林提拔為錦衣衛指揮同知和指揮僉事。又把死心塌地依附於自己的心腹馬順、郭敬、陳官、唐童等,安插在各個重要部門。福建有位參政宋彰將貪汙的數以萬計的官銀送給王振,立即被提拔為布政使。


    其三,殘害忠良.正統六年,兵科給事中王永和彈劾掌錦衣衛事指揮馬順怙寵驕恣,欺罔不法。沒有得到批複,馬順是王振黨羽。


    同年十月,三殿工成,宴請百官。按照過往規矩,宦官雖寵,不得參與皇上庭宴。當日,皇上使人視看王振在做什麽。王振正大怒道:“周公輔成王,我獨不可一坐乎!“英宗知道後,為之蹙然,於是命東華門開中門,聽由王振出入。王振抵達後文緣故,其稱“詔命也。“抵達門外,百官皆望風拜見,王振大悅。


    正統七年,王振矯旨以徐晞為兵部尚書。當時王振權力日益增大,徐晞獻諂獲得提升。於是府、部、院諸大臣及百執事,在外官員,俱攜帶黃金進見。每次當朝覲日,進見者以百金為基礎,獻千金者始得醉飽而出。所以官員競趨苞苴,才被容接,都禦史陳鎰、王文甚至都跪在門前俯首。王振侄千戶王山,為錦衣衛指揮同知世襲,隨後命侍經筵。


    此後捆械戶部尚書劉中敷,侍郎吳璽、陳瑺於長安門。當時京城乏草,禦用牛馬欲分給牧民間。言官劾其紊製,王振命逮捕。閱十六日後得釋,以侍郎王佐署部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