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本朝的規矩不少,慶賀文書除表文以外,又增加箋文一項,凡遇朝中舉行慶典,如壽誕(皇帝生日)、元旦、冬至等節日,內外臣僚皆須進表、箋慶賀,表用於皇帝和皇太後,箋用於皇後。每年都寫,由正表和副表各一,合為一份組成,正表卷而不折,副表折而不卷。其表文由內閣統一撰擬定式頒發,遇有其他慶典亦如法炮製,而各地官員所具賀表,則依定式錄進,所書內容大都雷同,千篇一律,辭藻駢儷,都是些歌功頌德的文章。慶典結束,賀表送內閣收藏。兩京官兒不少,一人一份也有上千份之多,算上地方上,各藩屬國不下萬分,滿滿兩大紅木箱子,被兩個身強力壯的力士顫顫巍巍地抬到了禦座前,小皇帝看了看冷聲道:“陳大人給朕與諸位大人念念吧?“


    這樣露臉的機會,陳祚還是頭一次,在一片羨慕的眼光中,陳大人立即應答了聲,一臉歡喜的走上前從厚厚的賀表抽出幾本來,這是宮中的規矩,大明疆土這麽大,從地方到京城,從西洋到瓦刺,安南,每年上奏賀表的官員實在不少,就是許多西洋的國王上的賀表就足夠大明皇帝看上好幾個月了,更別說大明上上下下上千的官員說奏的奏章,要真一個個的念還不止念到猴年馬月,所以從太祖皇帝時就定下規矩,奏章按照抽簽的法子來誦讀,每兩百分賀表抽一本這樣算下來也就是十幾本賀表,若是寫得少,念起來也費不了多大的功夫,雖說站著的官兒都知道這不過是一些無病呻吟,毫無用處的套話,廢話,但形式如此,也不得不耐著性子聽下去,當然了,念不念是朝廷的事情,可聽不聽就在官員自己了,大多數的官兒也隻是做做樣子,豎著耳朵,心底下卻想著完事後的種種歡樂,按照朝廷的規矩,從正月初一開始,京城四品以上的官兒算是徹底放假了,拜年之後,為連續幾天的遊玩。各地有各地的玩法,在京城自是賞京城威嚴,觀大明繁華京城,除此之外還有戴“鬧嚷嚷”,用烏金紙製成飛蛾、蝴蝶、螞蚱的形狀,大如掌,小如錢,稱為“鬧嚷嚷”,大小男女,在頭上各戴一隻,至於貴人,則插滿整個頭部。甚是熱鬧。在杭州則少年遊冶,翩翩征逐,隨意聽之,演習歌吹。有的投瓊買快、鬥九翻牌;博成賭閑.舞棍踢球.唱說評話,無論晝夜,稱為“放魂”。到了正月十八日收燈,然後學子攻書.工人迴肆,農商各執其業,稱為”收魂”。開封則從初一日後,赴相


    圍寺、蕭牆銜.聽談古、說因果、遊樂。兒童則有投核桃、擲錢等遊戲。到初八日,赴東嶽廟進香遊玩。俗以此日為五閻羅誕辰,整天人煙繁盛。脫下官袍一家老小參與其中,說不出的歡樂,所以無論是多大的官兒,哪怕是當今首輔這會兒腦海裏有一半是想著其他了,楊崢也不例外,他早就聽大小姐說過,杭州的年那才叫年,一家大大小小,用春幡、春勝.樓金簇彩,製成燕子、蝴蝶之類,送於親戚.將它插戴在釵頭上。舉行宴會時,則縷切粉皮.間雜七種生菜.供奉箍詞穿梭人流之中,感受杭州自古的繁華與熱鬧,讓人恨不得此生就住在杭州城才好。


    楊崢兩世為人算起來已有二十年,可還沒正兒八經的到杭州過一次年,聽大小姐與二小姐言語,自是一臉的向往,從昨日起就沒正經過。這會兒更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了。


    諸官兒夢遊太虛,小皇帝自是不知,還以為百官十分重視賀表內容,迫不及待的催促陳祚快些,弄得陳大人好一陣忙碌,險些弄壞了賀表,總算是有驚無險虛驚一場,眼看小皇帝麵帶怒色,陳大人不敢怠慢,順手接過一本紅皮的賀表,清了清嗓子,衝著群臣大聲道:“表曰,大明大皇帝受天明命,統一四海,二德弘布,恩養庶類,萬國欣仰,鹹知上天欲平治天下,特命皇帝出膺運數,為億兆之主,光明廣大,昭若天鏡,無有遠近,鹹照臨之。脫脫不花僻在萬裏之外,恭聞聖德寬大,超越萬古。自古所無之福,皇帝皆有之;所未服之國,皆服之;遠方絕域,昏暗之地,皆清明之。老者無不安樂,少者無不長遂,善者無不蒙恩,惡者無不知懼。今又特蒙施恩遠國,凡商賈之人來中國者,使觀覽都邑城池,富貴雄壯,如出昏暗之中,忽睹天日,何幸如之!又承敕書恩撫勞問,使站驛相通,道路無壅,遠國之人鹹得其濟,欽仰聖心,如照世之杯,使臣心中豁然光明。臣國中部落聞茲德音,惟知歡舞感戴。臣無以報恩德,惟仰天祝頌聖壽福祿,如天地遠大,永永無極。”


    “好!”陳大人剛合上了來自瓦刺的賀表,下麵就有官兒開始叫上好來。


    有了鼓舞,陳大人的膽子也大了不少,想起今日一早王振交代的大事,趁著這檔口迅速的從一堆紅色的賀表之中抽出了那份帶著王公公囑托的賀表放在手中一堆賀表之中,方才暗暗鬆了一口氣,打開了第二道賀表。


    賀表來自南京,無論是言語上還是內容上都不如第一道來得真切,處處透著官場的味道,念起來除了幾句恭維的話兒,實在乏味。


    如此這般念了五六本,小皇帝開始皺眉了,本以為自己頭一次親政,百官多少要換點花樣,至少言語上也要說得真切些才好,哪知內容空洞不說,就是言辭上也充滿著應付的味道,心頭不由得生出一股怒氣來,想起王先生對自己說的那番話,百官隻知首輔而不知皇上,不免信了幾分,目光落在了楊溥的臉上忍不住瞪了他一眼。


    自昨日小皇帝打破規矩,楊溥心頭就一直隱隱感到不安,正思索著趁著今日說些恭維的話兒,好緩和君臣的關係,不至於讓內閣處於被動的地步,如今,王振步步緊逼,容不得內閣踹上一口氣,本來宣宗一走,他們這幫老臣就不受娘娘的待見,若再失了皇上的恩寵,無疑對大局十分的不利,所以才由此一舉,哪知冷不丁地一抬頭,恰好迎上了小皇帝的目光,隻見平日裏溫順如玉般的小皇帝竟對自己露出兇狠的目光來,這等目光他還是頭一次看到,不免被嚇了一大跳,方才思索的好話兒竟給忘了幹幹淨淨,整個人仿佛如一隻呆立的公雞,一動也不動。


    就這會兒,小皇帝已聽厭了千篇一律的祝賀,冷哼了聲心道:“這哪裏是賀表,這分明是不把我這個皇帝當迴事兒了?“心頭越是這麽想,越是覺得王先生的那一番話實在大有道理,對楊溥的恨意也就多了幾分。


    就這會兒功夫,陳祚已念了十幾本賀表,小皇帝實在不想聽這種千篇一律卻沒有任何實質內容的東西,擺了擺手道:“”挑幾本可心的給朕念念。”


    “王公公果然是料事如神。”陳大人心裏暗讚了聲,忙從一堆奏本當中尋到了王公公囑托的奏本,緩緩打了開來,略一沉吟,便扯著嗓門念了起來:“臣禦史王郎疏劾輔臣楊溥。”


    幾個字兒剛開了頭,寂靜的大殿忽的便得熱鬧了下來,顯然百官沒想到有人竟如此不明事理,如此不畏生死,竟在新年的第一天就行彈劾之舉,這擺明了是找事兒了,這麽一想,百官的目光紛紛看向了楊溥。


    楊溥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樣,神情透著捉摸不透的味道,聽得陳祚的言語,他隻是微微皺了皺眉頭,既沒有表現得太過驚訝,也沒表現得很憤怒,似早已預料到這一切一般。


    身後的楊崢輕歎了聲,旁人不知楊溥他是知道的,對於王朗的彈劾楊溥並非不在意,而是看淡了,這老頭是徹底放下了。


    小皇帝也沒想到有人會在大年初一就行彈劾內閣,不由得楞了一下,側目看了楊溥,見這老頭一副風輕雲淡的模樣,心頭頓時生一股怒氣來,心道:“王先生說楊溥是四朝老臣,仗著資曆高,太皇太後的信任,早就不把他放在眼裏,往日他還不信,如今看來這話兒倒也有幾分道理,否則聽到這樣的奏章,為何無動於衷,連上前辯解的意思都沒有,這,這分明是蔑視朕嘛?”


    但凡是小皇帝最忌諱的便是權臣蔑視自己,小皇帝心胸本就便是寬廣之人,此時看楊溥如此模樣,心頭早就憋了一股怒氣,自是沒好臉色看了。


    陳祚剛開了頭,便不敢往下念,做了這麽多年的禦史,還從未見過有人如此不知趣,不由得呆了呆,再看百官憤怒的眼神,心頭也有些忌諱,遲疑的道:“皇上,微臣還念麽?”


    小皇帝真在氣頭上,真想尋個人出出氣兒,聽得了陳祚這話,冷哼了聲道:“念,進表自當有賀喜的,也就有報憂的,太祖皇帝當年設置禦史言官,不就是為了暢通言路麽,既是言路朕與諸位愛卿聽聽也無妨。”


    “微臣明白!”陳祚應答了聲,將弓著的身子捋直了些,重新吸了一口氣,將手中的奏章打開,朗聲念叨:“臣聞進言者皆望陛下以堯、舜,而不聞責輔臣以皋、夔。何者?陛下有納諫之明,而輔臣無容言之量也。高皇帝鑒前代之失,不設丞相,事歸部院,勢不相攝,而職易稱。文皇帝始置內閣,參預機務。其時官階未峻,無專肆之萌。二百年來,即有擅作威福者,尚惴惴然避宰相之名而不敢居,以祖宗之法在也。乃大學士楊溥偃然以相自處,自楊士奇被逐,擅威福者三四年矣。諫官因事論及,必曰:「吾守祖宗法。」臣請即以祖宗法正之祖宗進退大臣以禮。先帝臨崩,楊溥托疾以逐楊士奇,既又文致之楊榮獄。及溥論籍籍,則抵楊士奇書,令勿驚死。既迫逐以示威,又遺書以市德,徒使朝廷無禮於舊臣。祖宗之法若是乎?


    祖宗朝,非開國元勳,生不公,死不王。成國公,生非有奇功也,楊溥違祖訓,贈以王爵。給事中陳散一言而外遷,郎中陳豐年一爭而斥去。臣恐公侯之家,布賄厚施,緣例陳乞,將無底極。祖宗之法若是乎?


    祖宗朝,用內閣塚宰,必由廷推。今楊溥私薦用楊崢、陳循。高穀,楊崢在翰林,被論者數矣。其始去也,不任教習庶吉士也。楊崢之為人也,楊溥知之熟矣。知之而顧用之,夫亦以楊溥善機權,多憑藉,自念親老,旦暮不測,二三年間謀起複,任楊崢,其身後托乎?陳循生平無善狀。巡撫陝西,贓穢狼籍。及驟躇銓衡,唯諾若簿吏,官缺必請命楊溥。所指授者,非楚人親戚知識,則親戚所援引也;非宦楚受恩私故,則恩故之黨助也。陳循惟日取四方小吏,權其賄賂,而其他則徒擁虛名。聞楊溥貽南京都禦史趙鴻文,台諫毋議及塚宰,則楊溥之脅製在朝言官,又可知矣。祖宗之法如是乎?


    祖宗朝,詔令不便,部臣猶訾閣擬之不審。今得一嚴旨,楊溥輒曰「我力調劑故止是」;得一溫旨,楊溥又曰「我力請而後得之」。由是畏楊溥者甚於畏陛下,感楊溥者甚於感陛下。威福自己,目無朝廷。祖宗之法若是乎?


    祖宗朝,一切政事,台省奏陳,部院題覆,撫按奉行,未聞閣臣有舉劾也。楊溥定令,撫按考成章奏,每具二冊,一送內閣,一送六科。撫按延遲,則部臣糾之。六部隱蔽,則科臣糾之。六科隱蔽,則內閣糾之。夫部院分理國事,科臣封駁奏章,舉劾,其職也。閣臣銜列翰林,止備顧問,從容論思而已。居正創為是說,欲脅製科臣,拱手聽令。祖宗之法若是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