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明白了這一點,再看王振的眼神,楊崢自是看出幾分意思來,一方麵王振礙於自己剛剛立足司禮監還不想與自己撕破臉,或多或少有些顧忌,所以才容許了內閣他的名字出現在入閣的名單裏,另一方麵權勢的膨脹,讓他走上了一條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路子,咱們昔日是朋友不假,可今時不同往日,再好的友情都比不上權勢來得實在,在這條路上,他已經隱忍了幾十年,如今他不想在忍了,你楊士奇也好,楊崢也罷擋我者都得死,念往日咱們還有些情分在,你倘若知趣,咱家也不與你計較便是。楊崢細細迴味了一番王振方才旁若無人看來的目光,越發覺得是後一種可能,所以才不由得想到了上帝與大法官的故事。


    以他一早定下的策略,眼下的局麵楊崢是無法與王振做出對決的,既如此他就不能露出半分不屑神情,明白了這一點,楊崢很知趣的做了一迴上文故事裏的上帝,不著痕跡的頷了頷首,那動作輕盈而不露聲色,滿朝文武除了王振能看到,旁人一無所知,至於能不能領悟其中的精髓,那就看王振到底有多少道行了,道行不深不能看出其中的三味,他也無能為力了。


    事實上他還是小看了王振,一個飽讀詩書的太監,能走上一條權勢之路,沒有點看人眼神的本事,根本用不著在這宮中混了,楊崢不著痕跡的眼神,王振隻是看了一眼,便立即明白了其中的意思,那句隔了五百年的一句“你走吧,再也別來了……千萬別來了……永遠,永遠!”王振也領悟得極好,同樣不著痕跡迴敬楊崢,兩個當世最有權勢的臣子就在百官地下玩了一把曠古爍今的大啞謎。


    就在兩人打啞謎的這會兒,小皇帝已經穩穩當當的坐在了龍椅上,昨晚王先生的囑托,他可一點都沒忘,所以這會兒看著眼前黑壓壓的一幫大臣,他倒也沒了平日的慌張,又見王先生笑臉相迎,膽子越發大了幾分,將目光掃向群臣,居高臨下的問道:“今日早朝,有事早奏,無事散朝!”一聽這話兒,群臣立即議論開了,隻是聲音不大,加上今日王振立在皇上身邊不遠,群臣也沒人敢做那個出頭鳥,紛紛將目光看向了前方的楊溥。


    楊溥自來了朝堂,宛如上了年紀的老頭,柔和的陽光一照,竟打上了盹來,平緩的唿吸讓人羨慕,站在身後的是吏部尚書郭璡,見群臣看來當即做了一迴好人,伸手輕輕推了一把楊溥,不等楊溥醒過來,低聲道:”楊大人皇上問您話兒呢?“


    睡得迷迷糊糊的楊溥立即嚇了一大跳,慌張的問:”皇上問老臣何話兒?“


    楊溥的突如其來,場上的群臣倒沒人敢說什麽,就算是想笑也多半是忍在了肚子裏,麵上一幅風輕雲淡的模樣,仿佛沒看見一般,就連站在台上的王振也是一臉的默然,多災胡瀅身後的楊崢看得好笑:”這老頭還真能裝,這地方能睡得著,誰信,指不定憋著什麽壞呢?”


    群臣不敢笑,或者說是想笑而不敢笑,可坐在龍椅上的小皇帝可就不一樣了,終究是小孩子,見大殿之上,堂堂的內閣次輔這般滑稽可笑,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來。


    笑聲響亮清澈,在大殿上十分的悅耳。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說什麽,偏生還不能笑,痛苦可想而知了。


    待小皇帝笑夠了,眼看就要停下來,才聽得楊浦一聲歎息,道:“老臣近來精神頭越來越好不好了,看來是老了哦?”


    大殿的笑聲立即戛然而止,小皇帝瞪著一雙小眼睛在楊溥的臉上看了看,道:“愛卿辛苦了。”


    楊溥搖了搖頭道:“不苦,不苦,隻是內閣的人少了點,微臣有些忙不過來吧了,所以今日老臣鬥膽想給皇上奏點事,還望皇上答應才好?”


    ”什麽精神頭不足,我看好得很。”楊崢暗笑了聲道。


    群臣大多都有是這個意思,除了暗自讚了聲外,紛紛將目光看向了小皇帝,畢竟是頭一次麵對這麽大的大事,一個九歲的孩子未必能應付得了,萬一不答應,今日這場廷推可就一場笑話了,看一旁王振虎視眈眈的模樣,下一次廷推還不知什麽時候,不少正直的官兒不由得替楊溥捏了一把冷汗。


    好在小皇帝還算聰穎,嗯了聲,道:“愛卿說的甚是。”


    小皇帝此話一出,群臣立即放下心來,這意味著這事兒小皇帝是讚同的。


    果然,停頓了一會兒,小皇帝複道:“愛卿又何事,隻管對朕說來便是。”


    此話一出,百官算是徹底放心了,心頭對小皇帝如此明白事理,如此體恤老臣感到高興,又暗暗佩服楊溥懂得倚老賣老,且賣得恰到好處。


    這是幾十雙目光紛紛看向了楊溥,等待他的迴話。


    楊溥沉吟了一會兒,道:“微臣遵旨,微臣前日讓吏部尚書查閱百官花名冊,內閣除了老臣,其他的位置都空了有些年頭了,今日我大明國力強盛,內閣政務繁多,但老老臣一人難以應付日益繁重的政務,是時候給朝廷選些賢能任的官兒給皇上給老夫分擔些政務了。”


    小皇帝顯然沒什麽意見,左右看了一下,扭頭對王振道:“王先生以為如何呢?”


    此話一出,群臣又是一陣騷動,為朝廷選才是何等的大事,小皇帝放著滿朝文武百官不問,卻獨自問一個太監,這讓百官情何以堪。當然了,也有官兒對此見怪不怪了,自從宣宗駕崩後,王振地位可謂是水漲船高,先不說趁機竊取了司禮監秉筆太監的權勢,單說他借著孫太後之力,一舉將楊士奇、楊榮趕出內閣這份能耐足以看出他在小皇帝與孫太後心目中的地位了,似今日這樣的早朝,按說不該有太監立足的餘地,可王振非但來了,還當著群臣的麵大大方方的站在了這兒,小皇帝也毫不避諱的想他詢問政務,可見在小皇帝對王振的信任是到了何等地位,與一個孩子說什麽祖宗規矩,那不是自找沒趣麽,經過楊士奇、楊榮的那場爭鬥,朝堂的官兒也學聰明了,在他們看來,縱橫了四十年的楊士奇都不是王振的對手,他這等小魚小蝦又能把王振如何,與其落得不痛快,還不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來得實在。


    王振麵露得意之色,單說今日這樣的場麵他來了百官非但沒有反對的意思,就連多餘的話兒都沒有,這樣的場麵與他而言可謂是決定性的勝利,這意味著他從今日起,足以幹預朝堂政務了。聽了小皇帝的問話,他感激的看了一眼小皇帝,才轉過身來,畢恭畢敬的道:“迴陛下,楊大人所說的確是事情,本朝的規矩內閣輔臣的人數為一人至七人不等,前些年三楊在任輔臣期間,安定邊防、整頓吏治、發展經濟,使我朝國力蒸蒸日上,先帝爺見三位楊大人配合默契也沒再往內閣添人了,所以從宣德初年到本朝十餘年來,內閣都秉承三人,如今三楊,走的走,老的老,精力大不如前,為了陛下的江山社稷著想,當添些官兒為好,一來也算是陛下體恤老臣,二來也算是給內閣增添人手,畢竟是三楊都老了,遲早有走的一天,內閣作為大明中樞,總得後繼有人才對。所以咱家也建議,趁著今日這個好日子,朝廷可以再選幾個可用的官兒入閣再好不過了。”


    小皇帝聽完王振的話,頷了頷首,似又想起了什麽麵對百官目光在人群裏一陣搜索,最終落在了楊崢的臉上,道:“楊先生,你怎麽看?”


    能被人記住總是一件好事,哪怕是個孩子,至少證明自己還算是個有用之人,在百官既羨慕又妒忌的目光中,一直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楊大人慢吞吞的從人堆裏走了出來,抱拳行了一禮,道:“迴陛下,臣以為,楊閣老,王先生所說大有道理,內閣人數太少,政務太多,是該應該重新考慮人選了。本來這事兒前幾年就有不少大人提出來了,隻是那會兒三楊還在,政務雖多,但還能應付過來,如今可不成了,三去二,唯獨剩下楊閣老一人,增添人數就勢在必行了。”


    見自己最信任的兩位先生都異口同聲,小皇帝板著一張小臉嗯了聲,重新將目光掃視群臣,問道:“諸位大人以為如何?”


    眾人態度如楊崢、王振一般無二,小皇帝見狀也不再多問,重新收迴目光看向楊溥,道:”既然諸位大人都是這麽說,那就往內閣添些人吧?”


    皇帝既同意,下麵的事兒就好辦多了,該選那些人入閣,慣例是有輔臣推薦的,楊士奇、楊榮不在,這事兒楊溥當仁不讓的拿了主意,按照資曆、名望、才幹,地位、品德一番考察後,楊閣老列出了一個名單來,名單上的人數少說有二三十個人,但重點的人員在楊崢、馬愉、曹鼐、陳循、苗衷、高穀上,至於其他官員,不過是為了彰顯大明人才濟濟罷了。


    名單遞上去,小皇帝隻看了一眼,便一臉滿意的頷了頷首,也不知想到了什麽,忽地扭過頭來對王振問道:”王先生可有合適人選?”


    王振忙將身子恭了下來,道:”迴陛下,奴婢推薦工部尚書徐大人入閣,此人公正嚴明,為人勤懇,難得是對陛下中心一片,想來入閣足以?”


    小皇帝根本不認識什麽徐大人,可王先生說這話兒了,那這個麵子要給,當即點了點頭道:“朝廷取仕,當以公正嚴明,為人勤懇為基準,難得徐愛卿做到了這一點,實乃大明之福啊。”


    一聽這話兒,台下的徐大人那一個激動,雖說以形勢看,入閣了未必好,可誰讓自己背靠的是王公公,大樹底下好乘涼,沒準兒就能殺出一片血路來呢,當初自己一個從四品的官兒,不上不下的,誰能想到短短兩年的功夫,一躍成為了六部尚書之一,今日還能入閣呢,可見事在人為,隻要能入閣,官兒好不好做那還不是得靠自己的本事,再說了,自己是王公公親自推送的,不看僧麵看佛麵,百官也好過於為難自己,王公公也不會坐視不理的,這樣看來,這會兒入閣時間可謂是剛剛好了。“心頭雖歡喜,麵上卻不敢有絲毫的展露,雖說今日的言官不負往日之勇,但也並非一點血性都沒有,萬一那個不開眼的看自己不痛快,不要命的上前奏事,自己還真招架不住,所以他老老實實的板著臉,一副不卑不亢的模樣走上前,對著高高在上的小皇帝行了一禮,大聲道:”微臣謝過陛下信任。”


    小皇帝對什麽徐大人並沒什麽好感,聞言也隻是嗯了聲,便擺了擺手道:”人選既已出來了,諸位就開始選吧?”


    話音一落,早在一旁等候的太假搬出了器具,說是器具其實也就是一把紅豆,一把綠豆,給在場的每位大人一人發了一粒,然而剩下的四粒,兩個給了楊溥,兩個給了王振,太監道:“紅的表示同意入閣,綠的表示不同意,咱們先從小楊大人開始?”


    話音落地,為首的兩個官兒從人堆裏走了上前,從兩個太監手中接過兩隻個陶罐,順著前麵往後麵走一趟,沒到一位大人麵前,捏著豆子的大人便可選擇放下紅的還是綠的,當然了是紅是綠的誰也看不出。


    如此走了一圈,兩位大人重新返迴到自己的位置上,將手中的陶罐交給兩個太監的懷中,兩位太監就當著小皇帝的麵,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麵,在一個小桌上將兩隻罐子裏的紅綠豆子倒出來,兩人再拿來一個小木尺,將一顆顆的紅豆子從中挑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