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楊崢深深鞠了一躬道:“大人所言,卑職銘記在心……”。


    楊榮擺了擺手,神情有些落寞的道:“這些話兒一直都想尋你來說道說道,一直沒有功夫,難得今日老夫有這個功夫,你肯來凝聽老夫嘮叨算是老夫臨走給朝廷做的最好一點好事,如今我雖致仕,但並不表示老夫不會留意朝政,他日老夫若是想起什麽,自會派人給你送來,忙未必幫得上,但給你提個醒兒總還是夠的,怕就怕你到時嫌老夫嘮叨麻煩?”


    楊崢道:“大人肯教誨,卑職求之不得,又豈會有嫌棄之意。”


    與楊崢的這一番迴答,楊榮深感滿意,本想就此告別,忽的想起了一件心事,抬起的雙手又重新放了下來,道:“司禮監與內閣的爭鬥,雖說是兩個衙門的爭鬥,但說到底還是王振與東裏兄的爭鬥,官場上的廝殺不亞於戰場,勝者為王,東裏本就不被王振待見,此去怕是少不了要諸多刁難,他年紀大了,為大明為百姓盡心盡力了四十載,臨老了卻得罪了王振,老夫擔心……?”


    楊崢點了點頭,道:“卑職明白,我會盡最大的能力為楊大哥出去麻煩的?總得讓他過一個安穩的晚年不是?”


    楊榮想到楊士奇之子的罪責,不由得歎了口氣,朝廷雖念及他的功勳,說什麽“你的兒子已經違背家訓,幹犯國家紀律,朕不敢有所偏袒,請你以國法自行處理。”但王振將此事公布天下,楊稷又仰仗父親的權勢,犯下數十條人命,惡不可言,還談什麽自行處置,楊稷最終的結局不外乎一個死字,更何況這事兒是王振一手挑撥起來,豈能就此放過,老年喪子本就是一件傷心的事情,他擔心王振不會就此放手,借此機會諸多為難,若是如此楊士奇可就苦不堪言了,三楊共事多年,情同手足,雖是臨別在即,還是忍不住囑托一番方可放心。”


    “有你這句話兒,老夫就放心了。這京城也沒什麽留戀的,待會等老夫雇的馬車到了,老夫也該離去了,日後你有機會,可來建甌看看老夫。”


    楊崢道:“有機會,卑職一定前去叨擾。”兩人站著又說了幾句寬慰的話兒,楊崢尋了兩本好書,小心收在懷裏,便起身告辭,楊榮起身送他,直到門前又送了一段,才返迴自己的院子。


    楊崢並沒有返迴家中而是直接帶著楊榮的一番囑托去了內閣,楊士奇、楊容先後離開,共事多年的三楊內閣正式宣告解體了,今日的早朝按照楊士奇的吩咐,楊溥告了假並未參與這件事對抗王振的大事,所以三楊楊士奇、楊榮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懲罰,唯獨安楊溥沒有半點責備,也不知是楊溥平日裏為人好說話,還是王振覺得這老頭麵善,早朝的沒參與竟被王振看成了是對他仁慈,早朝過後這位聲望權勢大漲的王公公竟親自為了楊溥請功,說國朝文極六曹,天造不論,夏蹇經綸悃愊,文皇北征,全國是屬;楊溥熙績台省,坐臻太平,所謂代天之相也當以獎賞彰顯其名。小皇帝平日裏對這位王先生十分信任,難得聽王先生如此讚揚人的,自是滿口答應,當即下了一道聖旨,升楊溥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兼任工部尚書郎,官職雖沒什麽變化,但頭銜卻多了不少。對此楊溥實在想不到,有心想推辭,又怕因此得罪了王振,辜負了楊士奇、楊榮的一番期望,明知道王振此舉是打破三楊一體的神話,壞自己名聲,他隻能默默的接受這一切。


    領取了聖旨後,他也不便再繼續裝病,況且內閣如此大的動靜,他也怕王振借內閣無人的情況下做什麽手腳,隻能早早的來坐班了,麵對著堆積如山的奏章,他挑了麵上的幾本翻了一下,清一色的都是彈劾楊士奇之子胡作非為之事,其中不少還是楊士奇的門生故吏,想到這些官兒昨日還一口一個楊翁,才一日的功夫隻因丟了內閣首輔的官帽就加以辱罵,全不顧昔日的情分,文人的臉麵,看來不免讓人心寒,看了幾本實在看不下去,也不想處理政務,可就這麽幹坐著心頭不免更是氣惱,幹脆尋來了紙筆寫其了對聯來,一句“四口同圖,內口皆歸外口管”,已寫了多遍,仍被他書寫不止,這對聯來自他十歲的時候,那時候的他聰慧過人,10多歲就精通詩對,常常妙語驚人。有一年,他父親因一樁公案株連,被抓入縣獄,親友們都急無對策,楊溥便跑到縣衙去向縣官求情。縣官見他年紀小,膽子卻不小,口才又好,想試試他的才識,便出一上聯要他對:四口同圖,內口皆歸外口管;


    這是一拆合字聯,把繁體的“圖”字拆成四個口字,又指明內外“口”字的關係。縣官借此暗示,我乃一縣之宰,主管萬民,一切由我做主。楊溥明白縣官的意思,當即對曰:五人共傘,小人全仗大人遮。


    這下聯對得確實巧妙。把繁體的“傘”字拆開,成5個“人”字,其中一個大“人”字遮著4個小“人”字,反映了5個“人”字之間的關係,既應對工整,又奉承了縣官。縣官聽了十分高興,隨即答應楊溥的請求,把他父親釋放了。這事兒雖是他十歲而為,但時至今日還被人提起,身為大明名聲最好的內閣大臣,到了他這個年紀早已看待了名利,況且他的性子本就不是好聲名之人,之所以對這事兒念念不忘,實乃愛極了這副對聯,他時時感慨,便是今日的他也未必能寫出這樣的對聯來,人老了總喜歡曾經的美好,不管外人如何看,與這副對聯他總是默默的保存,非但保存但凡有了空閑總會寫上兩筆,幾十年來這個毛病一直沒有改過來,要說大明書法最好未必有他的名字,可要說對聯書法寫得最好,毫無疑問他排的上名號,一副對聯被他以趙體寫了幾十年,早已融會貫通,每每寫來別有新意。就好比這會兒十個字兒被他挨過兒寫了一遍,他便從中體悟到舒緩,事兒既然到了這一步,以他一人之力難以扭轉局麵,甚至在王振咄咄逼人的形勢下,內閣未必有用,他已年老,精力早已不複當年,就如同他在紙上寫的字兒,筆法力道已老,再收是收不迴來的,唯一的結果無非是順著勢頭寫下去,要麽推倒重來,若是擱在二十年前他一定會這麽做,可如果終究是如果,老天沒有給人重來的機會,所以筆法不知什麽時候開始,已順應了筆法形勢走了下去,是對是錯,時好時壞,他看不真切,但字兒還是那個字兒,他還是認得的。


    正寫著,忽聽得門外有響動傳來,跟著一股冷風從門外被人帶了進來,略顯昏暗的文淵閣忽的亮了不少,楊溥尚未來得及細看,就聽得一個揣著粗氣的聲音道:“楊大人,卑職尋你幫忙來了。“


    楊溥似早已知曉來人是誰,慢慢閣下手中的湖筆,神色如常的抬頭看了一眼,慢慢的道:“你可讓老夫一陣好等啊——?”


    夜色如水,比起文淵閣的昏暗,今日的司禮監可謂是燈火輝煌,從一日前的早朝開始,來司禮監串門的官兒就沒少過,便是入了夜也有官兒提著禮物,弓著身子走了進來,舔著臉小坐一會兒,說些不痛不癢的話兒,可話兒轉到了最後總免不了拍馬屁上,一口一個王公公叫得十分親熱,其用意如何便是剛入司禮監當差的小太監也能看出幾分,要說文官不要臉起來比起太監來國之而不及,其中一個姓王的官兒為了討好王振,竟當著一幫太監的麵舔著臉親熱的喊王振一聲幹爹,聽得一旁的太監渾身哆嗦,紛紛破口大罵不要臉,可那官兒卻跟沒事人一樣,跪在地上給王振叩頭了三個響頭,喊了三聲幹爹,從地上爬起來拍拍屁股心滿意得的迴去了,似這樣的官兒這兩日來的著實不少,王振本不想見他們,可也不好得罪他們,寒了旁人的心,說到底這個朝廷太監想要掌權,靠太監固然是最佳的選擇,可內外有別,權勢最終還需靠這幫無恥的文人,所以王振固然厭惡,每日卻也照例在值班房裏坐一坐見一見幾個認為見的官兒,除此之外就是坐在值班房裏獨自思索著心事。


    隨著王振權勢日甚,往日敢於嬉皮笑臉說笑的太監也都收起了性子,弓著身子站在門外,沒有王振的唿喊也沒人幹走進去,所以相比司禮監外麵的熱鬧,官員的來來往往,王振的值班房裏卻是一片寧靜。


    王振盤著雙腿端坐在書桌旁,麵對著飄忽不定的燈火想著自己的心事,似這樣的舉動,從昨日下了早朝迴來就開始了,外麵的太監本以為王先生是一時高興才做出這樣的舉動,畢竟是打敗楊士奇,堂堂的內閣首輔,大明開國將近百年,那個有這個本事,便是昔日功勳卓絕,勇猛如呂布的漢王也沒這個能耐,如今可好顯赫了一輩子的楊士奇到頭來卻敗在了一個太監的手裏,這樣大書特書的好事的確是值得去尋個安靜的地方,點上一盞菊燈,泡上一杯上等的好茶,閉上雙眼好好迴味一番,可很快他們發現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象那樣,燈還是菊燈,茶也是上等的好茶,司禮監的值班房無疑是個安靜的地方,王振也是閉著雙眼的,可站在門外的太監卻從未他的臉上看到任何的喜悅,更多的時候看到的那張陰晴不定的臉龐,許多時候甚至臉色蒼白如紙,神情也顯得十分緊張,後來他們漸漸看明白了,王公公並不是在品味喜悅,而是在思索將來。


    太監們看得沒錯,王振的確是在思索著將來,王振雖讀書不多,腹中所學談不上多深奧,但先事慮事,先患慮患。先事慮事謂之接,接則事猶成。先患慮患謂之豫,豫則禍不生。事至而後慮者謂之困,困則禍不可禦的道理還是明白的,從昨日下了早朝楊士奇落寞的身影就一直在他腦海裏盤旋,他忽然發現沒了這個龐然大物,他的前途依舊不是十分的明朗,從表麵看,楊士奇敗了,堂堂五朝老臣敗給了他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太監,巨大的成就足以讓百官仰視,後人銘記,可他絲毫沒有這種勝利的感覺,盡管每日來依附的官兒有不少,可一看便知道是什麽貨色,那些真正有本事的官兒並沒有來的意思,通過他的情報,他甚至知曉那些官兒並沒有因楊士奇的離去而心懷沮喪,該吃的吃,該喝的一樣都沒少,就連最不適合去的一品居、紅袖招、清風樓也是人滿為患,種種跡象表明楊士奇的失敗並沒有觸動這些官兒的神經,起先他以人性本惡的話兒來寬慰自己,可漸漸的他發現根本不是自己所想的那麽一迴事,善與惡並不足以展現他們此時此刻的景象,通過堆積如山的情報中他很快就發現,這幫官兒之所以對楊士奇的失敗無動於衷,是因為他們在等一個人,等這個人站出來入內閣重新收拾局勢,一時的失敗不足以為讓他們心灰意冷,何況楊士奇已經老了,總有離開的一天,早一天離開或許對這個朝政更好也說不定。


    “一個人竟讓百官有如此高的期盼?這個人會是誰呢?楊溥、顯然不是?這位老先生名聲雖不錯,但能力顯然不如楊士奇、楊榮了,並不值得百官如此期待,馬愉、高穀、曹鼐都是後進之人,名望不高,能力不顯,還不足以讓百官如此產生如此強大的自信,所以這個人必須是名望足夠高,能力足夠強,才情甚至超過了楊士奇,楊榮才有如此的大本事,這人會是誰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